袁晓舫 未来值得期待

来源 :TA生活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lian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袁晓舫
  1961年8月出生于湖北省黄石市。1979一1998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4522部队服役。1986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
  代表作:“飞行计划”系列、“玻璃花开”系列。
  见到袁晓舫是在湖北美术馆的“再历史”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的开幕式上。他的新作:三屏黑白录像《早读》正在湖北美术馆的2号展厅陈列播放。关于历史图像的展览一直是当代艺术的表征之一,袁晓舫参展的装置作品更以独特的角度解读和重构历史。和早年被大众所广为熟知的“飞行系列”相比,袁晓舫的创作领域更拓展,也更具有深刻反思的当代艺术独立精神。
  图像的历史
  袁晓舫作为中国政治波普艺术的先驱,创作了相当部分的布面油画。出身于中国画专业的他,对宋元山水画有着特殊的偏爱,而在曾在部队服役的经历,袁晓舫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飞行计划”系列中,将现代战机和传统的青绿山水的图像融合在一起。“青绿山水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我在画面中和象征西方现代文明的精密的轰炸机并列一处,借用此来突出东方及其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特殊遭遇。”
  袁晓舫将“飞行系列”中轰炸机置于画面主体上方压倒性角度,这种攻击和压迫的咄咄逼人状态不仅在形式上形成威慑力,更是意喻在全球化的脚步中,强势的西方现代文明正对传统的中国文化造成巨大的威胁、侵略与扩张。在《飞行计划》中,袁晓舫巧妙地将抽象的文化矛盾转变成了具体可感的形象,也机智地揉进了现代人微妙而复杂的心理感受。飞机坚冷外壳的硬边处理,表现出极强的“物质感”,这堪称“现代文明结晶”的杀人怪物,正荒诞地俯冲和穿行于由传统青绿山水构筑成的虚拟空间中,蕴含着威胁与灾难的气氛。而丝绸般柔美的青绿山水格外醒目,与飞机的冷凝铁硬正好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见物不见人的画面,令人感受到了人的迷惘与方向的迷失。
  2000年后,袁晓舫着手“玻璃花开”系列的创作。这一系列看似色泽亲和愉悦的粉红色系的图样诠释了袁晓舫对消费时代的解读。“人们总是喜欢特别光鲜亮丽的东西,在画中的图像,我描绘出一种光滑的,晶莹的质感;但同时它们遍布着粉色和黄色的各种斑点,犹如病毒感染后的体征。这也是我对消费文化的看法。”袁晓舫表示,当代社会每人都制约于物质,以时尚之名掀起的物质主义风潮,持续的在蔓延、传播与变异;而那些光鲜斑斓的外表实际是及其纤细易碎的,是对未来虚幻美好的想像,也是对时代的无言警示。
  当代与未来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艺术家就开始将历史图像的元素运用在作品中,这些属于过去某个特定时代的、带有集体回忆的强烈时代印记的符号是象征,某种思潮和体制的表征,展现出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政治波普”的出现成为了中国当代美术史上无法忽视的阶段。在此次“再历史”特展中,袁晓舫作品《早读》三屏录像在湖北省美术馆的2号展厅里展出。三幕小学校园中每天清晨例行公事的晨读场景拼合在一起,整齐划一中显露出荒诞和讽刺的意味。“这一幕对我们小时候都很熟悉,那时候读书,每天早上要读毛泽东写的‘老三篇’——《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和《纪念白求恩》,就跟汇报一样雷打不动。现代的年轻人已经很难想象那种场面,却是我们那时候不可磨灭的印记和符号。”
  袁晓舫从2011年开始构思策划,并于今年完成了这诵读“老三篇”的录像剪辑。作为又一政治波普的体现,袁晓舫借助影像媒介传递出可供解读的隐喻和暗讽,“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采用这种元素符号方式再现历史,是象征,更是期望人们能从中得到反思。历史是始终向前的,艺术家的作品是在用自己的态度归纳和总结历史。批判的成分当然有,这是艺术家的职责之一;但艺术作品又是如此独特的方式——不需要太直白,但观者受众能够通过图像和符号来达到沟通,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审视历史,实现对人类生存境遇的现实关怀。”
  谈及当下湖北美术的氛围,袁晓舫保持着乐观的态度:“我觉得大家提及当代艺术,都会特别怀念上世纪‘85新潮’时期的武汉,感叹人才外流的现象相当严重,远不及那时候的蓬勃生机。但我觉得那只是一个人事变动,变化是合理的。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批评家,走出湖北地区,无论是北上还是南下发展,实际上也是让武汉和世界做了更好的交流。加上现在本地学习艺术的有想法的新人辈出,当代艺术在武汉未来的走势还是相当值得期待的。”
其他文献
周向林  油画家,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  周向林给人的第一印象和他的画作一样,沉稳而内敛。在与当代艺术相对应显得略为“保守”的写实绘画的表征下,他仍评价自己是当代的画家,“写实只是一种表现手法而已,虽为写实,理念却彻底是当代的。”身兼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的油画家,他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是《红色机器》系列。那些以写实手法表现出斑驳和历史沧桑感的东方红拖拉机成为了周向林极具标志性的个人符号。从古旧的拖拉机到光
期刊
李乃蔚  1957年生于重庆,1978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现为武汉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国务院津贴  与印象中的艺术家相比,李乃蔚显得相当友善和客气。  在李乃蔚近十平米的办公室内,摆放着一张4米长的画桌,铺着白色的绒布,画桌的左侧摆放着一些绘画书籍、古典音乐CD及两个小音响,近百只不同型号的毛笔则整齐的罗列在右边,有几只浸着水墨斜倾于墨盘沿上,等待挥毫。洁白的墙面贴着四幅近已完
期刊
当代艺术正在还将继续发生着,凡是一切让你觉得对或不对的事情,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而不必去迎合大众,这正是当代艺术的魅力之所在。  肖丰  毕业院校:1983年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本科;1999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访问学者;2004年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博士研究生  主要成就: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  中国油画学会湖北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武汉市最佳青年美术家奖  代表作:《中国光影》、《中
期刊
李峰  工笔画家,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  李峰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内敛文雅的学者风范,有着工笔画家所特有的严谨和细致的作派。结合之前的戎军经历,许多人无法将其和李峰的绘画联系起来。然而他笔下工整细腻的女性形象,却不折不扣地反映出画家内心深处的对纯美追求的情怀。“我一直主张追求单纯简约的美,画的也是唯美的东西。”作为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李峰调侃自己画风偏于保守而不前卫,“在现代社会里,浮躁的东
期刊
钟孺乾  1950年生于湖北,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2000年任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现任中南民族大学美术院院长、教授  代表作:《柔术村》、《高空杂耍》、《阳光下的舞蹈》、《马戏97》  2004年出版《绘画迹象论》  钟孺乾的名字是启蒙老师邦先生所起,“儒”是派,批孔时改为“孺”,“乾”是套路,弟弟顺叫“坤”。这名字常常给人造成错觉,以为是位学究,或是诗礼传家的书生。  国画家、书法
期刊
南山央校校长李庆明倡导“田园教育”, 精心打造着这片校园的教育净土,贯彻他心中的理想国,却突然收到解聘通知。被解聘后的李庆明表示“让我在央校做个园丁也愿意”;但数周过去,声势渐消,他黯然表示自己很难继续留在这为之呕心沥血9年的地方。  人物介绍:李庆明生于1959年,80年毕业于南通师范专科学校,因着对教育的热爱一直投身此行。在特级教师、中央教科所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后,他从2003年9月在中央教科
期刊
王尊  油画家,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当代油画教研室主任  当代艺术发展至今,早已超脱了传统的架上绘画的范畴。各种行为、装置、新媒体艺术的多样体裁发展变更,在倡导现代精神和语言的背景下,艺术家们竭力使自己的作品具有“当代性”,而不再局限于单纯绘画的表现手法。油画家王尊2000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2005年继续在美院完成硕士学位的深造,学院科班出身的他具有新锐画家独特的气质:“我不喜欢‘艺术
期刊
李三汉  1954年生于湖北黄陂,1978年毕业于湖北省艺术学院美术系雕塑业,现为湖北省美术院雕塑研究创作室主任  作品《忙》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三等奖  2010年创作大型雕塑作品《中华三百六十行》  2011年创作大型雕塑作品《首义烽火》,纪念辛亥一百周年  亨利·摩尔说:“一件雕塑作品可比真人高大好几倍,但是感觉上却是小的,而几英寸高的小雕刻却可以给人以很大的纪念碑那样宏伟的印象,因
期刊
TA:您怎样看待您这9年在央校的付出?  李庆明:9年的时间,我觉得自己在央校就像做了一个梦。在这块能供我“试验”的田地上,用自己的方式去实践我的教育梦想。我所作的一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民众的认可。9年来我在央校做的主要工作是均衡一个“加减法”。所谓“减法”就是减负——减轻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加法”就是一种发展的观点,发展孩子们应该有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课程改革是必须的。  TA:能否谈谈您的特色教
期刊
董继宁  毕业院校:湖北美术学院  湖北省美术院院长、硕士生导师、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艺委会主任  代表作有:  《秋水无际》被北京中南海勤政殿收藏  《月光下的茅屋》入选“百年中国画展”  其作品获澳大利亚“93悉尼”亚太地区水墨画大赛金奖、1990年北京国际艺苑首届中国画5年成就美术奖、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今年8月,董继宁入选为“中国最具升值潜质的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