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而且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与提高,也可弥补知识的缺陷,使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作文复习,传统上采用模拟考试和讲评,每周一次或多次,收不到良好的复习效果。近几年来我们要用了以学生训练为主的复习方法,明显地提高了复习效率,收到了极佳效果。在此,我谈一下自己浅陋做法:
一、语言技能训练法。
每堂语文复习课前5分钟,学生按老师每周语言训练的题目,有准备的口头表达。例如各种简短的应用文训练,各种文体的片断训练等等,细水长流,以此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搜集材料法。
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各种资料,每周抽出一节课,自由阅读,使学生在广袤瑰丽的作文海洋,搜集作文素材,学习多种写作上的技巧。
三、佳作欣赏法。
指导学生在搜集材料法的活动中,把佳作选出来,每人选一篇,让学生在小组或班上交流。此法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
四、专题训练法。
在一段时间里,配合搜集材料法、佳作欣赏法,集中训练一个专题。如说明文专题,以空间、时间或逻辑为顺序各练习一篇,从中找出说明顺序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应用文也可采用这种方法,不但使学生掌握应用文各类型的格式要求,而且也通过对比,把应用文极易混淆、出错的地方暴露出来,加以改正。
五、提纲训练法。
此法目的是增加训练密度、节约训练时间。例如训练议论文时,专题是一事一议,教师可启发学生提出一些作文题目,如《说难》,《说失败》,《迟到一分钟是小事吗?》等等,在众多的题目里,选出五个,然后要学生只拟提纲,不求成文。此法在有限的时间里要求学生多角度立意训练,既培養了学生的快速思维,同时在写作效益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仿写法。
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听力、记忆力和摹仿想象力,老师和学生先读一篇范文,然后让学生去仿写。
七、心理素质训练法。
此法的目的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应考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考场反干扰能力,其训练方法:(1)模拟考试作文。(2)举办中考作文技巧讲座。(3)排除干扰训练。如交换考场(异校交换)、交换临场教师等。
而写议论文是初中生最棘手的,我们就从写读后感着手复习。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我在复习中活用了“四字诀”,效果显著。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2、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3、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老师最头痛的问题,它往往花去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更不用说是作文复习了,因此,寻求比较科学的写作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写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笔者采用了分类教学的作文教学方法,但也是以学生训练为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写此篇文章,只是想在作文教学与复习方法上进行抛砖引玉而已。
一、语言技能训练法。
每堂语文复习课前5分钟,学生按老师每周语言训练的题目,有准备的口头表达。例如各种简短的应用文训练,各种文体的片断训练等等,细水长流,以此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搜集材料法。
充分利用学生手中的各种资料,每周抽出一节课,自由阅读,使学生在广袤瑰丽的作文海洋,搜集作文素材,学习多种写作上的技巧。
三、佳作欣赏法。
指导学生在搜集材料法的活动中,把佳作选出来,每人选一篇,让学生在小组或班上交流。此法不但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视野,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
四、专题训练法。
在一段时间里,配合搜集材料法、佳作欣赏法,集中训练一个专题。如说明文专题,以空间、时间或逻辑为顺序各练习一篇,从中找出说明顺序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应用文也可采用这种方法,不但使学生掌握应用文各类型的格式要求,而且也通过对比,把应用文极易混淆、出错的地方暴露出来,加以改正。
五、提纲训练法。
此法目的是增加训练密度、节约训练时间。例如训练议论文时,专题是一事一议,教师可启发学生提出一些作文题目,如《说难》,《说失败》,《迟到一分钟是小事吗?》等等,在众多的题目里,选出五个,然后要学生只拟提纲,不求成文。此法在有限的时间里要求学生多角度立意训练,既培養了学生的快速思维,同时在写作效益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仿写法。
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听力、记忆力和摹仿想象力,老师和学生先读一篇范文,然后让学生去仿写。
七、心理素质训练法。
此法的目的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应考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考场反干扰能力,其训练方法:(1)模拟考试作文。(2)举办中考作文技巧讲座。(3)排除干扰训练。如交换考场(异校交换)、交换临场教师等。
而写议论文是初中生最棘手的,我们就从写读后感着手复习。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我在复习中活用了“四字诀”,效果显著。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2、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3、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老师最头痛的问题,它往往花去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更不用说是作文复习了,因此,寻求比较科学的写作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写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笔者采用了分类教学的作文教学方法,但也是以学生训练为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写此篇文章,只是想在作文教学与复习方法上进行抛砖引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