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SWOT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个体或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运用该方法对应用心理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从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策略提出建议。
【关键词】SWOT分析;应用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形势
一、应用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就业现状
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心理学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教育部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1998年的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时,将心理学专业调整为3个,除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之外,结合心理学专业的整体发展,增设应用心理学专业。从近年来招生情况来看,报考应用心理学的学生明显多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基础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系统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知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受过严格的心理学专业训练的,面向社会各行业开展智能鉴定评价、人力资源鉴定评价及开发管理、就业指导等专门性工作的专业心理学工作者。应用心理学包括了心理学的诸多分支领域,以实践应用为主要目的。这一方面推进了心理学从理论研究转向社会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热潮,招收本科层次的专门人才。全国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院校大约有90所,而河南省各高校也纷纷招收应用心理学专业。
通过对许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专业及河南省其他兄弟院校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近几年就业状况的了解及追踪调查,我们发现,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实背景下,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更加不容乐观,或盲目考研,但不明确考研的目标所在,存在明显的跟风或“从众心理”,或随意就业,却不明晰自己的职业规划。这种状态必然影响学生的质量,影响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也影响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心理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就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个体或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要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
运用SWOT分析法对心理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就业情况的分析如下:
(一)优势(Strength)
1、在人才招聘和选拔中的优势。如可以运用心理学中人才测评技术及相关工具(量表、心理测验等)从事人事工作,做到职员与岗位的匹配(岗位胜任),以达到“最合适的人”从事“最合适的工作”取得“最佳的结果”这一理想目标。
2、在培训开发方面的优势。如在培训中可以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与发展愿望,并予以针对性满足,从而更好地发挥人的潜能。
3、在员工激励方面的优势。能较好地运用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如需要理论、动机理论、奖惩理论、过程激励理论等为员工设计多样化的激励手段和考核手段,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
4、在员工心态、情绪管理方面的优势。可以有效帮助员工管理企业压力等,如EAP——“员工心理援助系统”运用。
5、在人际沟通方面的优势。通过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学习,如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效沟通的技巧等,可以在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二)劣势(Weakness)
1、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所需要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以及相关法律知识不充分。相关理论知识及行业知识的缺乏使得在工作中难以迅速有效地适应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
2、目前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运用到心理学的地方较少,心理学的一些理论泛而不精,且缺乏具体的实践操作经验。
3、学校的培养方向与企业要求不相匹配,上手慢。当前各高校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依然是以师范教育为主。
4、对企业架构及各岗位的了解不足。对市场了解、掌控不足。
(三)机会(Opportunity)
1、国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大,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的地位逐步上升。
2、目前具备心理学背景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双料人才相对较少,企业需要具备这两种专业技能的人才。
3、现在社会、企业越来越注重人性化管理(“温情”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更多的关注员工的心理需求及心理问题。
4、企业员工心理波动大,心理学专业人才可解决员工部分心理波动问题。
(四)威胁(Threat)
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学习此专业的人也越来越多,竞争激烈。
2、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入职门槛较低,且不规范,导致行业鱼龙混杂。
3、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的是丰富的实践经验,而非仅仅是理论知识。
4、我国的心理学的发展还相对较落后,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更是还没未被大众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所接受。
5、社会普遍对心理学专业存在误解,不相信心理学的科学性。
三、对毕业生的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在就业时应保持平和的心态,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确定自己的生涯规划,一方面要“强化”自己的心理学专业意识,而另一方面又要淡化自己的心理学专业意识。
(一)“强化”心理学专业意识
心理学作为新兴学科,当前我国社会对其还存在有一些认识的偏差和误区,如认为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心理学可以催眠等。但与此同(下转第21页)(上接第18页)时,社会对心理学的需要越来越强烈。人们认识到心理学在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心理学列为21世纪重点发展建设的学科之一,主要原因是心理学日益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学科,能够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
“强化”心理学专业意识,即强调心理学专业的重要性、新颖性、广泛的应用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力,抓住招聘工作人员的“眼球”,从而有了更进一步展现自己的机会。
(二)“淡化”心理学专业意识
“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这句话是不夸张的。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涉及方方面面,而应用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范围包含以下多个方面:(1)人事行政方面的人员甄选、训练与人事管理等。(2)工业生产方面的工作方式、工作效率、工作环境、意外事件、人与机器的关系等。(3)商业消费方面的消费行为、市场心理、广告效果等。
对心理学专业意识的“淡化”,并不意味着随意地、盲目地就业。而是建立在对明确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下,选择自己可以从事的、可以胜任的就业突破口。虽然当前人才市场中明确招收心理学专业的用人单位及工作岗位并不多,但明晰了自身的发展方向、明白了心理学广泛的应用范围,使得毕业生可以从基层做起、从底层做起,依旧可以获得职业生涯的辉煌。
心理学专业意识的强化与淡化并不是矛盾、相互对立的,而是在求职就业时的一种策略或者是智慧。淡化心理学专业意识,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拓宽就业途径。而强化心理学专业意识,则是增加就业成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张威.应用心理学就业升温[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4).
[2]候花,李毓秋.应用心理学专业岗位就业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08(2).
[3]丁敏.浅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J].滁州学院学报,2007(1).
[4]周学军,易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高校培养模式分析[J].科技广场,2004(9).
[5]谢倩,辛勇.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8).
[6]戴玉英.应用心理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4).
[7]魏青,桂世权,张姝.教为不教 学为创造 培养应用型心理人才——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7(10).
[8]莫雷,冷英,卫瑞明.面向21世纪培养心理学应用型人才[J].广东高教出版社,2004,12.
注:许昌学院2009年度教学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王璐(1980—),中共党员,讲师,许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管理心理学。
【关键词】SWOT分析;应用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就业形势
一、应用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就业现状
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心理学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教育部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1998年的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时,将心理学专业调整为3个,除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之外,结合心理学专业的整体发展,增设应用心理学专业。从近年来招生情况来看,报考应用心理学的学生明显多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基础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系统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知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受过严格的心理学专业训练的,面向社会各行业开展智能鉴定评价、人力资源鉴定评价及开发管理、就业指导等专门性工作的专业心理学工作者。应用心理学包括了心理学的诸多分支领域,以实践应用为主要目的。这一方面推进了心理学从理论研究转向社会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热潮,招收本科层次的专门人才。全国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院校大约有90所,而河南省各高校也纷纷招收应用心理学专业。
通过对许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专业及河南省其他兄弟院校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近几年就业状况的了解及追踪调查,我们发现,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实背景下,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更加不容乐观,或盲目考研,但不明确考研的目标所在,存在明显的跟风或“从众心理”,或随意就业,却不明晰自己的职业规划。这种状态必然影响学生的质量,影响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也影响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心理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就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个体或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要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
运用SWOT分析法对心理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就业情况的分析如下:
(一)优势(Strength)
1、在人才招聘和选拔中的优势。如可以运用心理学中人才测评技术及相关工具(量表、心理测验等)从事人事工作,做到职员与岗位的匹配(岗位胜任),以达到“最合适的人”从事“最合适的工作”取得“最佳的结果”这一理想目标。
2、在培训开发方面的优势。如在培训中可以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与发展愿望,并予以针对性满足,从而更好地发挥人的潜能。
3、在员工激励方面的优势。能较好地运用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如需要理论、动机理论、奖惩理论、过程激励理论等为员工设计多样化的激励手段和考核手段,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
4、在员工心态、情绪管理方面的优势。可以有效帮助员工管理企业压力等,如EAP——“员工心理援助系统”运用。
5、在人际沟通方面的优势。通过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学习,如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效沟通的技巧等,可以在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二)劣势(Weakness)
1、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所需要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以及相关法律知识不充分。相关理论知识及行业知识的缺乏使得在工作中难以迅速有效地适应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
2、目前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运用到心理学的地方较少,心理学的一些理论泛而不精,且缺乏具体的实践操作经验。
3、学校的培养方向与企业要求不相匹配,上手慢。当前各高校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依然是以师范教育为主。
4、对企业架构及各岗位的了解不足。对市场了解、掌控不足。
(三)机会(Opportunity)
1、国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大,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的地位逐步上升。
2、目前具备心理学背景的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双料人才相对较少,企业需要具备这两种专业技能的人才。
3、现在社会、企业越来越注重人性化管理(“温情”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更多的关注员工的心理需求及心理问题。
4、企业员工心理波动大,心理学专业人才可解决员工部分心理波动问题。
(四)威胁(Threat)
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学习此专业的人也越来越多,竞争激烈。
2、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入职门槛较低,且不规范,导致行业鱼龙混杂。
3、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的是丰富的实践经验,而非仅仅是理论知识。
4、我国的心理学的发展还相对较落后,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更是还没未被大众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所接受。
5、社会普遍对心理学专业存在误解,不相信心理学的科学性。
三、对毕业生的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在就业时应保持平和的心态,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确定自己的生涯规划,一方面要“强化”自己的心理学专业意识,而另一方面又要淡化自己的心理学专业意识。
(一)“强化”心理学专业意识
心理学作为新兴学科,当前我国社会对其还存在有一些认识的偏差和误区,如认为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心理学可以催眠等。但与此同(下转第21页)(上接第18页)时,社会对心理学的需要越来越强烈。人们认识到心理学在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心理学列为21世纪重点发展建设的学科之一,主要原因是心理学日益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学科,能够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
“强化”心理学专业意识,即强调心理学专业的重要性、新颖性、广泛的应用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力,抓住招聘工作人员的“眼球”,从而有了更进一步展现自己的机会。
(二)“淡化”心理学专业意识
“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这句话是不夸张的。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涉及方方面面,而应用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范围包含以下多个方面:(1)人事行政方面的人员甄选、训练与人事管理等。(2)工业生产方面的工作方式、工作效率、工作环境、意外事件、人与机器的关系等。(3)商业消费方面的消费行为、市场心理、广告效果等。
对心理学专业意识的“淡化”,并不意味着随意地、盲目地就业。而是建立在对明确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下,选择自己可以从事的、可以胜任的就业突破口。虽然当前人才市场中明确招收心理学专业的用人单位及工作岗位并不多,但明晰了自身的发展方向、明白了心理学广泛的应用范围,使得毕业生可以从基层做起、从底层做起,依旧可以获得职业生涯的辉煌。
心理学专业意识的强化与淡化并不是矛盾、相互对立的,而是在求职就业时的一种策略或者是智慧。淡化心理学专业意识,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拓宽就业途径。而强化心理学专业意识,则是增加就业成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张威.应用心理学就业升温[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4).
[2]候花,李毓秋.应用心理学专业岗位就业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08(2).
[3]丁敏.浅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J].滁州学院学报,2007(1).
[4]周学军,易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高校培养模式分析[J].科技广场,2004(9).
[5]谢倩,辛勇.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8).
[6]戴玉英.应用心理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4).
[7]魏青,桂世权,张姝.教为不教 学为创造 培养应用型心理人才——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7(10).
[8]莫雷,冷英,卫瑞明.面向21世纪培养心理学应用型人才[J].广东高教出版社,2004,12.
注:许昌学院2009年度教学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王璐(1980—),中共党员,讲师,许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管理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