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安市大唐铜镜博物馆位于古都西安高新区,是一座专题收藏、陈列、展示、研究古代青铜镜的非国有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展厅面积500多平方米,收藏有历代青铜镜近千枚。
中国青铜镜是一种古老的汉族工艺品,用青铜所制造。据史料记载,自商周时代起,古人就用青铜磨光做镜子,光亮可照人,镜子背面雕有精美的纹饰。青铜镜到战国时已很流行,汉、唐时更加精美。《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文中所讲的“铜”,就是古代用来照容的青铜镜。清中期以来,随着玻璃镜子的出现,青铜镜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影逝形存”,镜中的人物虽已消逝,青铜镜却永久地遗存在人世间,见证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历史和巧夺天工的聪明才智。
战国镜
战国是我国铜镜纹饰图案急剧变化的重要时期,铜镜一改春秋以前呆板、古朴的装饰风格,纹饰图案更加丰富多彩,大致可分为素镜、纯地纹镜、花叶镜、山字镜、菱纹镜、禽兽纹镜、蟠璃纹镜、羽鳞纹镜、连弧纹镜、彩绘纹镜、透雕镜、金银错纹镜、多钮镜等十余种。
1、四山镜
四山镜是战国典型的一类铜镜,其以细密的花叶纹、羽状纹等作地纹。这种山字镜在楚墓中出土最多,很具个性,是楚式镜中的一种。由于镜背上的主题纹饰为山字,故将其命名为山字镜。山字镜上刻有的山字纹数目不等,还有三山、五山、六山等类型。
2、阳燧镜
阳燧是古代照日取火用的曲率很大的凹面铜镜,用以聚集日光,点燃艾炷施灸。《本草纲目》卷主:“阳燧,火镜也,以铜铸成,其面凹,摩热向日,以艾承之,则得火。”
阳燧的制作时间非常关键,在五月丙午日的中午铸造,就成为阳燧(古代用日光取火的凹面铜镜);在十一月壬子日的半夜铸造,就成为阴燧(古代在月夜用来承接露水的铜器)。
两汉镜
带有铭文的铜镜主要集中在两汉时期。汉代铜镜铭文在篆刻上有着自身的特点,有小篆、汉篆、缪篆、隶书等在内的多种文字字体。这个时期,铜镜铭文非常丰富,少则一字,多达百字,内容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内容:吉祥语,如:“长乐富贵”、“位至三公”、“家常贵富”;相思语,如:“见日之光,长毋相忘”,“心思美人,勿忘大王”;商业性用语,如:“买人大富贵”,“常服此镜寿命长”;反映神仙思想的话语,如:“尚方作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遨四海,徘徊名山采芝草,寿如金石为国保”。
汉代铜镜上的铭文为研究我国汉代的文学、历史、民俗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1、四乳四兽纹镜
此镜是由两圈旋纹和一圈锯齿纹相间组成,镜内区与镜缘相接处是一圈呈放射状的短线条,短线条间隔均匀,排列整齐,却丝毫不显局促闭塞。内区为四乳四兽纹。方形钮座外主要部位分为四区,纹样装饰讲究对称。每区隔以乳钉,乳钉外环绕小联珠。乳钉在古代又称“子”,四乳钉间铸出龙虎貔貅等神兽,形态逼真,活灵活现,颇具装饰意味。
2、巨大万羽人镜
在铜镜中,经常会出现羽人的形象。羽人, 亦名飞仙。飞仙在汉代思想与信仰世界中更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通常认为汉代羽人肩负三项神圣使命, 即: 一、接引升仙, 赐仙药; 二、行气导引, 助长寿; 三、奉神娱神,辟不祥。
在汉代的四神镜、画像镜、规矩镜、神兽镜上多有羽人的形象。
3、悬针篆保二亲八乳规矩镜
规矩镜从纽座起,以圆纽为中心作为一个单独装饰单位,纽座的外形有圆形、方形、覆萼形几种。紧接着纽座的幅面为内区,是主要花纹的部位。花纹中的TL形,常常是在铜镜内区的四面,对称地排列于主花中,起着穿插作用。再向外为外区,装饰上由卷草纹或鸟兽纹以及几何纹组成的带状图案。最后的外缘区,有全素的,有作简单联弧纹的,也有加饰绳纹、锯齿纹花边的。内外区之间多加饰上铭文带。其分成五个区域,布局严谨端正,但机械呆板少变化,给人以千篇一律的感觉。
4、悬针篆
在汉代,全国产铜的地方不少,然以铜官山所产的丹阳铜最有名。丹阳是先秦时期重要的铜产地之一,延续时间长达2000多年,至今仍是我国六大铜产地之一。丹阳镜凭其优秀的铜质和精湛的铸造工艺,名冠天下!在铜镜铭文中表明产地,以质地工艺见长,表达了汉代对丹阳铜质和铸造工艺的肯定,属于名副其实的产地品牌。
唐代镜
在中国铜镜发展史上,唐镜有着极高的地位,有中国铜镜第二高峰之誉。关于唐镜的艺术风格,学术界的普遍认识是,唐镜摆脱了秦汉以来古朴、庄重的特点,而出现了健康活泼、流畅华美的唐代新风格。
1、双鸾衔绶镜
双鸾衔绶镜是唐代最流行的铜镜之一。镜背纹饰,常见双鸾口衔长绶,足踏花枝,或踩瑞云,并配以苞叶花朵、月亮、流云、奔兽、花鸟等。这枚精工铸造的双鸾衔绶纹铜镜,不仅反映了唐朝空前绝后的制镜水平,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智慧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珠联璧合。它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精彩,留给今人大唐盛世的灿烂余韵。
2、八角鸳鸯花卉镜
花卉镜是隋唐铜镜中非常重要的一类铜镜。其做工精美、镜形多变,植物纹饰种类繁多,是这一时期非常有特色的镜类之一。这种“花卉文化”不仅体现在隋唐时期的花卉镜上,还体现在隋唐时期的壁画、服饰、室内装饰、金银器等生活用品的方方面面。
3、内区宝相花方镜
宝相花又称宝仙花、宝莲花,是汉族传统吉祥纹样之一,也是吉祥三宝之一,盛行于中国隋唐时期。相传它是一种寓有“宝”、“仙”之意的装饰图案。隋唐以后宝相花广泛流行于织锦、铜镜以及瓷器的装饰上,含有吉祥、美满的寓意,是一种独具我国民族特色的图案纹样。
4、海兽葡萄镜
海兽葡萄镜另外一种常见叫法为海马葡萄镜,是中国铜镜艺术皇冠上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也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镜种之一。它作工精细,材质优良,一般用高锡、青铜铸造而成的,锈色一流,铸造也非常精。海兽葡萄镜是唐代铜镜最引人注目的镜类,它的纹饰图案充满了神秘色彩,被许多专家学者称之为“多谜之镜”。
宋代镜
草书镜
此镜为铸有北宋文学家秦观草书《南柯子》词的宋代铜镜。镜背草书“云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朱唇斗”共28字,为《南柯子》词中的前半部分。《南柯子》这首词主要写一个好,在如何用心的打扮自己,但打扮好后,又想起恋人不在身旁,有谁来欣赏呢?于是引起一番愁思。以爱情为题材的诗词铸在铜镜上较为少见,确是一个新创意,也是一面珍贵的宋代爱情诗词铜镜。
明代镜
1、龙纹镜
龙纹是铜镜上的传统题材,唐、宋以来十分流行。明代龙纹比唐宋时刻画得更加具体,形态屈曲流转,“以蜿蜒飘逸、矫健流畅为美学风范”。此镜圆形,圆钮,钮右侧饰一盘龙,周围饰云纹,钮左侧饰以矩形框,内有铭文“洪武二十二年正月日造”。故宫博物院藏一面镜,与此镜纹饰、铭文相同,可作比对。洪武二十二年为公元1389年。这种龙纹与唐、宋以来铜镜上龙纹的形象不同,躯体变得更加瘦长,但是一后肢与尾相交成圆环形状的特点却被保留了下来。
2、双龙弦纹道教镜
龙纹是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龙是古代神州传说中的动物。一般反映其正面图像,都是以鼻为中线,两旁置目,体躯向两侧延伸。若以其侧面作图像,则成一长体躯与一爪。龙的形象起源很早,但作为青铜器纹饰,最早见于商代二里冈期,以后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战国,都有不同形式的龙纹出现。商代多表现为屈曲的形态;西周多表现为几条龙相互盘绕,或头在中间,分出两尾。
(责编:高功)
中国青铜镜是一种古老的汉族工艺品,用青铜所制造。据史料记载,自商周时代起,古人就用青铜磨光做镜子,光亮可照人,镜子背面雕有精美的纹饰。青铜镜到战国时已很流行,汉、唐时更加精美。《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文中所讲的“铜”,就是古代用来照容的青铜镜。清中期以来,随着玻璃镜子的出现,青铜镜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影逝形存”,镜中的人物虽已消逝,青铜镜却永久地遗存在人世间,见证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历史和巧夺天工的聪明才智。
战国镜
战国是我国铜镜纹饰图案急剧变化的重要时期,铜镜一改春秋以前呆板、古朴的装饰风格,纹饰图案更加丰富多彩,大致可分为素镜、纯地纹镜、花叶镜、山字镜、菱纹镜、禽兽纹镜、蟠璃纹镜、羽鳞纹镜、连弧纹镜、彩绘纹镜、透雕镜、金银错纹镜、多钮镜等十余种。
1、四山镜
四山镜是战国典型的一类铜镜,其以细密的花叶纹、羽状纹等作地纹。这种山字镜在楚墓中出土最多,很具个性,是楚式镜中的一种。由于镜背上的主题纹饰为山字,故将其命名为山字镜。山字镜上刻有的山字纹数目不等,还有三山、五山、六山等类型。
2、阳燧镜
阳燧是古代照日取火用的曲率很大的凹面铜镜,用以聚集日光,点燃艾炷施灸。《本草纲目》卷主:“阳燧,火镜也,以铜铸成,其面凹,摩热向日,以艾承之,则得火。”
阳燧的制作时间非常关键,在五月丙午日的中午铸造,就成为阳燧(古代用日光取火的凹面铜镜);在十一月壬子日的半夜铸造,就成为阴燧(古代在月夜用来承接露水的铜器)。
两汉镜
带有铭文的铜镜主要集中在两汉时期。汉代铜镜铭文在篆刻上有着自身的特点,有小篆、汉篆、缪篆、隶书等在内的多种文字字体。这个时期,铜镜铭文非常丰富,少则一字,多达百字,内容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内容:吉祥语,如:“长乐富贵”、“位至三公”、“家常贵富”;相思语,如:“见日之光,长毋相忘”,“心思美人,勿忘大王”;商业性用语,如:“买人大富贵”,“常服此镜寿命长”;反映神仙思想的话语,如:“尚方作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浮游天下遨四海,徘徊名山采芝草,寿如金石为国保”。
汉代铜镜上的铭文为研究我国汉代的文学、历史、民俗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1、四乳四兽纹镜
此镜是由两圈旋纹和一圈锯齿纹相间组成,镜内区与镜缘相接处是一圈呈放射状的短线条,短线条间隔均匀,排列整齐,却丝毫不显局促闭塞。内区为四乳四兽纹。方形钮座外主要部位分为四区,纹样装饰讲究对称。每区隔以乳钉,乳钉外环绕小联珠。乳钉在古代又称“子”,四乳钉间铸出龙虎貔貅等神兽,形态逼真,活灵活现,颇具装饰意味。
2、巨大万羽人镜
在铜镜中,经常会出现羽人的形象。羽人, 亦名飞仙。飞仙在汉代思想与信仰世界中更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通常认为汉代羽人肩负三项神圣使命, 即: 一、接引升仙, 赐仙药; 二、行气导引, 助长寿; 三、奉神娱神,辟不祥。
在汉代的四神镜、画像镜、规矩镜、神兽镜上多有羽人的形象。
3、悬针篆保二亲八乳规矩镜
规矩镜从纽座起,以圆纽为中心作为一个单独装饰单位,纽座的外形有圆形、方形、覆萼形几种。紧接着纽座的幅面为内区,是主要花纹的部位。花纹中的TL形,常常是在铜镜内区的四面,对称地排列于主花中,起着穿插作用。再向外为外区,装饰上由卷草纹或鸟兽纹以及几何纹组成的带状图案。最后的外缘区,有全素的,有作简单联弧纹的,也有加饰绳纹、锯齿纹花边的。内外区之间多加饰上铭文带。其分成五个区域,布局严谨端正,但机械呆板少变化,给人以千篇一律的感觉。
4、悬针篆
在汉代,全国产铜的地方不少,然以铜官山所产的丹阳铜最有名。丹阳是先秦时期重要的铜产地之一,延续时间长达2000多年,至今仍是我国六大铜产地之一。丹阳镜凭其优秀的铜质和精湛的铸造工艺,名冠天下!在铜镜铭文中表明产地,以质地工艺见长,表达了汉代对丹阳铜质和铸造工艺的肯定,属于名副其实的产地品牌。
唐代镜
在中国铜镜发展史上,唐镜有着极高的地位,有中国铜镜第二高峰之誉。关于唐镜的艺术风格,学术界的普遍认识是,唐镜摆脱了秦汉以来古朴、庄重的特点,而出现了健康活泼、流畅华美的唐代新风格。
1、双鸾衔绶镜
双鸾衔绶镜是唐代最流行的铜镜之一。镜背纹饰,常见双鸾口衔长绶,足踏花枝,或踩瑞云,并配以苞叶花朵、月亮、流云、奔兽、花鸟等。这枚精工铸造的双鸾衔绶纹铜镜,不仅反映了唐朝空前绝后的制镜水平,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智慧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珠联璧合。它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精彩,留给今人大唐盛世的灿烂余韵。
2、八角鸳鸯花卉镜
花卉镜是隋唐铜镜中非常重要的一类铜镜。其做工精美、镜形多变,植物纹饰种类繁多,是这一时期非常有特色的镜类之一。这种“花卉文化”不仅体现在隋唐时期的花卉镜上,还体现在隋唐时期的壁画、服饰、室内装饰、金银器等生活用品的方方面面。
3、内区宝相花方镜
宝相花又称宝仙花、宝莲花,是汉族传统吉祥纹样之一,也是吉祥三宝之一,盛行于中国隋唐时期。相传它是一种寓有“宝”、“仙”之意的装饰图案。隋唐以后宝相花广泛流行于织锦、铜镜以及瓷器的装饰上,含有吉祥、美满的寓意,是一种独具我国民族特色的图案纹样。
4、海兽葡萄镜
海兽葡萄镜另外一种常见叫法为海马葡萄镜,是中国铜镜艺术皇冠上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也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镜种之一。它作工精细,材质优良,一般用高锡、青铜铸造而成的,锈色一流,铸造也非常精。海兽葡萄镜是唐代铜镜最引人注目的镜类,它的纹饰图案充满了神秘色彩,被许多专家学者称之为“多谜之镜”。
宋代镜
草书镜
此镜为铸有北宋文学家秦观草书《南柯子》词的宋代铜镜。镜背草书“云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朱唇斗”共28字,为《南柯子》词中的前半部分。《南柯子》这首词主要写一个好,在如何用心的打扮自己,但打扮好后,又想起恋人不在身旁,有谁来欣赏呢?于是引起一番愁思。以爱情为题材的诗词铸在铜镜上较为少见,确是一个新创意,也是一面珍贵的宋代爱情诗词铜镜。
明代镜
1、龙纹镜
龙纹是铜镜上的传统题材,唐、宋以来十分流行。明代龙纹比唐宋时刻画得更加具体,形态屈曲流转,“以蜿蜒飘逸、矫健流畅为美学风范”。此镜圆形,圆钮,钮右侧饰一盘龙,周围饰云纹,钮左侧饰以矩形框,内有铭文“洪武二十二年正月日造”。故宫博物院藏一面镜,与此镜纹饰、铭文相同,可作比对。洪武二十二年为公元1389年。这种龙纹与唐、宋以来铜镜上龙纹的形象不同,躯体变得更加瘦长,但是一后肢与尾相交成圆环形状的特点却被保留了下来。
2、双龙弦纹道教镜
龙纹是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龙是古代神州传说中的动物。一般反映其正面图像,都是以鼻为中线,两旁置目,体躯向两侧延伸。若以其侧面作图像,则成一长体躯与一爪。龙的形象起源很早,但作为青铜器纹饰,最早见于商代二里冈期,以后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战国,都有不同形式的龙纹出现。商代多表现为屈曲的形态;西周多表现为几条龙相互盘绕,或头在中间,分出两尾。
(责编: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