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周岁的欣欣要上一年级了。开学的第一天,欣欣早早就起床穿衣,并且很早地来到了学校,要知道,过去这个时候欣欣可还赖在床上不肯起来呢。可渐渐的,欣欣开始有点不太喜欢上学了,原因是每天早上都要早早起床,而且每天放学后总有许多作业要做。由于欣欣过去没有认真学过写字,所以作业做得很慢,有时要做到很晚才能睡。每天晚上,欣欣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大量作业之后,还要在爸爸妈妈的监督之下做许多练习题,稍有一丝懈怠,就要受到爸爸妈妈的惩罚。有一天,她偷偷告诉外婆,她不想读小学了,还想回幼儿园去。
欣欣上小学的遭遇并不是一个特例。在我国,每年都会有大量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因为不能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生理、心理的障碍。而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老师及家长对孩子的幼小衔接期处理失当。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之一,对幼小衔接问题的研究也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以下三个招数有助于帮助孩子愉快地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
招数一:将“幼小衔接期”当作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
“幼小衔接期”是指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这一段时期的统称,时间跨度大致为孩子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幼儿园与小学在教学内容及教学体系的各自为战,使“幼小衔接期”被人为地划分为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时期,从而导致孩子的“幼小衔接期”里出现了一个陡坡甚至悬崖,于是,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各样不适应的现象。处理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应当将孩子的“幼小衔接期”当作一个完整的整体来对待,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让孩子实现从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而不应仅因孩子处于小学或幼儿园这两个不同的环境就人为地对孩子制订不同的标准,从而使幼小衔接期成为一个孩子毫不费力便能攀登的“缓坡”。同时,这样做也可以避免幼小衔接过程中不必要的知识教育重复现象。
招数二:家长、幼儿园、小学应当加强合作。
幼小衔接是一个大工程,它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位老师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而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在幼儿园时,家长们普遍忽视幼小衔接的问题,于是幼儿园里的幼小衔接只是幼儿园单方面在努力。等到孩子上了小学一年级,在发现了孩子对小学各方面的不适应之后,家长们这才慌了神,而与家长的紧张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学对此往往表现得较为淡漠。于是,在对待幼小衔接的问题上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在幼儿园里,是幼儿园一头热;孩子进了小学,是家长一头热。此外,幼儿园与小学相互之间在教育上缺乏必要的衔接与沟通,也是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不适应的重要原因之一。所有这些,都需要家长、幼儿园、小学三方加强合作,这是处理孩子幼小衔接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招数三:培养孩子适应小学生活的能力。
有资料表明,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后,不适应的真正原因是其能力发展水平低,主要包括以对符号学习感到困难为表现形式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差,以主动性、规则意识、任务意识不强为表现形式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差。此外,还有部分孩子由于手部小肌肉锻炼不够,动手能力差,无法适应小学书写汉字及字母等符号的需要。针对此情况,在孩子们尚未进入小学前,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们应当教孩子学会用笔画一些图画、写一些简单的汉字等,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教孩子学会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类、讲述,以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绪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孩子学着去遵守一定的规则、执行一定的任务,以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孩子进入小学后,家长和老师们仍应延续幼儿园里以鼓励为主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小学生活的正轨。
“小嘛小儿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尽管这首歌所表达的情形不一定符合现在的孩子,但每每听到这首歌,我们仍然会被歌声里洋溢出来的那份快乐所感染。从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变成一年级的小学生,这本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件快乐的事,我们千万不能因为我们的疏忽而使一年级成为孩子成长中的痛!
责任编辑/刘颖
欣欣上小学的遭遇并不是一个特例。在我国,每年都会有大量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因为不能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生理、心理的障碍。而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老师及家长对孩子的幼小衔接期处理失当。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之一,对幼小衔接问题的研究也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以下三个招数有助于帮助孩子愉快地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
招数一:将“幼小衔接期”当作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
“幼小衔接期”是指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这一段时期的统称,时间跨度大致为孩子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幼儿园与小学在教学内容及教学体系的各自为战,使“幼小衔接期”被人为地划分为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时期,从而导致孩子的“幼小衔接期”里出现了一个陡坡甚至悬崖,于是,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各样不适应的现象。处理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应当将孩子的“幼小衔接期”当作一个完整的整体来对待,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让孩子实现从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而不应仅因孩子处于小学或幼儿园这两个不同的环境就人为地对孩子制订不同的标准,从而使幼小衔接期成为一个孩子毫不费力便能攀登的“缓坡”。同时,这样做也可以避免幼小衔接过程中不必要的知识教育重复现象。
招数二:家长、幼儿园、小学应当加强合作。
幼小衔接是一个大工程,它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位老师单方面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而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们在幼儿园时,家长们普遍忽视幼小衔接的问题,于是幼儿园里的幼小衔接只是幼儿园单方面在努力。等到孩子上了小学一年级,在发现了孩子对小学各方面的不适应之后,家长们这才慌了神,而与家长的紧张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学对此往往表现得较为淡漠。于是,在对待幼小衔接的问题上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在幼儿园里,是幼儿园一头热;孩子进了小学,是家长一头热。此外,幼儿园与小学相互之间在教育上缺乏必要的衔接与沟通,也是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不适应的重要原因之一。所有这些,都需要家长、幼儿园、小学三方加强合作,这是处理孩子幼小衔接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招数三:培养孩子适应小学生活的能力。
有资料表明,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后,不适应的真正原因是其能力发展水平低,主要包括以对符号学习感到困难为表现形式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差,以主动性、规则意识、任务意识不强为表现形式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差。此外,还有部分孩子由于手部小肌肉锻炼不够,动手能力差,无法适应小学书写汉字及字母等符号的需要。针对此情况,在孩子们尚未进入小学前,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们应当教孩子学会用笔画一些图画、写一些简单的汉字等,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教孩子学会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类、讲述,以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绪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孩子学着去遵守一定的规则、执行一定的任务,以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孩子进入小学后,家长和老师们仍应延续幼儿园里以鼓励为主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步入小学生活的正轨。
“小嘛小儿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尽管这首歌所表达的情形不一定符合现在的孩子,但每每听到这首歌,我们仍然会被歌声里洋溢出来的那份快乐所感染。从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变成一年级的小学生,这本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件快乐的事,我们千万不能因为我们的疏忽而使一年级成为孩子成长中的痛!
责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