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ofl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素养主要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的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亮点就是改革落后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在物理课程改革实践中,教师要抓住机遇,在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训练和培养。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需求。
  一、引导、指导学生自学深思
  有知未必有能,无知一定无能。所以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得知识始终是教师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为此,要高起点地把学生领进门,教师必须有真功夫,下大力气备课,对教材做到融会贯通,抓得住纲(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考试说明),然后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地把学生教好。培养学生应体现于“五”个教学环节:读、做、议、问、评。即“读”——学生能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做”——独立完成作业;“议”与“问”——学生间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解答问题;“评”——教师要高屋建瓴地讲,少而精地讲,有针对性地讲。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对书上推导的定理、公式,要求他们尽量自己推导,书上例题,要求学生先不看,而是自己先做,哪怕是三思不得其解也比先看会了强许多。对于学生“难懂”的知识点,不是教师给学生讲通的,而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己想通的。因此,对领悟性较强的学生,要求他们先自学新课,自己做习题,记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待教师讲新课时,就在学懂、融会贯通上用力气。这样先学一步的做法,学习效果好、效率高,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让他们的考试倍感轻松,而且学生能腾出时间广泛涉猎课外知识,参加各项课外活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风气。对于“差生”,要指导他们看书,提问题答不上来,再接着去看书,好好地去想,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强调自学,再自学,思考,再思考。
  二、培养学生归纳共性问题的能力
  学习应该是“勤奋+方法”,而勤奋主要指自学深思,方法则主要指“归绎法”,它包括归纳法、演绎法。归纳法,是指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方法;演绎法,则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方法。其内涵为:从“厚”提炼出“薄”,从“多”提炼出“少”,摸索出规律性的东西,再以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达到揭示事物本质的目的。这就找到了学习的“点金术”。要研究在学习物理概念、原理和实验中怎样处理知识中存在的表里关系、彼此关系、主次关系、异同关系,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而困惑之处——怎样正确对待上述四项辩证关系,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往往很少在教材、教参中体现,完全依靠教师自己实践和钻研才能体会到,这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标准之一。
  三、让课堂充满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维和精神。科学探究过程是紧紧围绕着所探究的问题展开的,正是由于有了明确、具体的探究问题,才能使探究过程具有明确的方向,使探究能沿着合理的假设一步一步走下去,因而问题是各个探究环节的核心。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是探究之本、思维之源,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就没有创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两环节是科学探究的前提,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是极具创造性的过程,因而要从人们平常的、习惯的事件中发现不平常的因素,需要慧眼识真的眼力。在传统的教育中,绝大部分教师采用“去问题化”的教学,它使学生形成了一个极强的心理定势场,形成了永不变的主题: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学生普遍养成不想问题、不会提问题的习惯,从而缺乏创新意识,阻碍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不断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疑问、困惑、障碍、矛盾得到披露,引导学生发现不经意的问题,提出令人拍案叫好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具有创造性的独立个性。
  四、走出课堂,让学生会用物理学的眼光看待世界
  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例如:在学生学完“交变电流”后,组织他们参观火力发电全过程,请总工程师给师生做火力发电的专题报告;参观汽车修配公司,请工程师实地讲解汽车电机的工作原理等。通过实地考察、学习,学生长了不少见识,有意识地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寻找生活、生产中蕴含着的物理学知识、方法,或用物理学的知识、原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现象,进一步养成了科学思维的习惯,加强了对物理知识、规律的应用。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经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注重过程体验,进而实现高效的物理教学。
其他文献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教科书语文第一册》(人教版)“写作、语交际”安排的一篇写作指导短文是“作文贵在创新”。学生在作文时,怎样创新呢?怎样才能有意义呢?  一、力求立意新  要想使所写的文章立意新,必须先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感受、思考、感悟生活的习惯。只有养成了感受、思考、感悟生活的习惯,才能对生活具有较强的感悟直觉,才能在作文时,一旦思维被触发,对事物的内涵产生一种顿悟性的认识。这时,如果把这种
几年前,由于事故原因分析没有抓住要害,中国核工业821厂下属热电厂一台汽轮机窜轴事故重复发生.1 997年4月1 2日,窜轴事故再次发生后,该厂领导和上级安全部门格外重视,组织技
由长江科学院承担爆破设计的嘉兴电厂三期取水口预留岩坎拆除工程,于2011年1月11日进行了爆破,爆破达到了预期效果,取得圆满成功。
通过对菱镁玻璃纤维瓦厂工人的健康状况和工作环境的调查,进一步了解菱镁粉和玻璃纤维娄尘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刺激上呼吸道和皮肤粘膜。
为了对水利水电工程河道截流方案进行科学决策,简要回顾了截流风险的研究进程,并基于工程实际对截流系统进行了风险识别,分析了截流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事件类别及其影响因素。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学习实践的主体地位,尽心引导他们提出质疑。只有当学生在读书中能够认真思考、主动地提出问题了,才能进一步探究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点:创设氛围,激发质疑兴趣;点拨思维,教给质疑方法;勤思善学,提高质疑水平。   关键词:语文教学;质疑能力;课堂教学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就是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善
中国救援队员首次赴日救灾【背景材料】2011年3月21日1时30分,中国国际救援队一行15人从日本返同祖国。在日方协凋下,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地震海啸重灾区岩手县大船渡市近4平方公
就国家监察的实质及存在的问题,强调安全立法是实行国家监察的重要保证。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践行了新课程倡导学科整合的理念。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为小学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在数学内容趣味性、突破
有尘作业分级的理论与实践──纪念GB5817国标实施十周年蔡希智(白银公司劳研所,甘肃730900)1996年11月1日是GB5817-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以下简称有尘作业分级)国家标准实施十周年。回顾这项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