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项目学习,开启孩子的创造之旅

来源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y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生来就有科学家那样的探索意识,他们试图像科学家一样对世界提出疑问,并建立自己的理论来认识周围的世界。因此,早在幼儿园阶段,儿童就应该获得真正有意义的STEM学习经验,并将这样正向的积极体验延续到今后的学习中。近年来,我园结合课程游戏化理念下的主题探究,以主题项目研究为载体,在项目活动中开展STEM教育。这样的项目学习,强调与真实世界的联系,采用体验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设计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方式进行个人的、小组的、集体的以及多种形式相互融合的互动活动,达到“学习无处不在”的效果。本文以STEM项目活动“小菜园的大棚”为例,谈班级STEM项目的开展与实施。

一、问题的由来


  “小菜园的大棚”活动源自中班孩子的户外种植。学期初播下的种子由于连续暴雨一直没发芽,教师和孩子们重新翻种,两周过去了,也没动静。“为什么会这样呢?”对于孩子们的疑问,教师没有立即作答,而是让他们回家采访家中的“种菜高手”。孩子们收集了很多答案,其中一名搭建大棚种植草莓的幼儿家长告诉大家:“天气冷了,蔬菜也怕冷,会被冻坏,所以需要一个房子。”孩子们平时在上学路上都见过大棚,还有去草莓园摘草莓的经验,对大棚都不陌生,在小菜园搭建大棚的念头由此产生。

二、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参观体验备经验
  孩子们对大棚的了解仅停留在认识层面,对于结构、功能、材料都比较陌生,于是教师为幼儿前期经验的形成做了一些准备。
  1.参观大棚:通过参观,孩子们知道了大棚的基本外形、结构、功能、材料等。
  2.说一说、画一画:参观结束后,幼儿将自己看到的大棚和同伴说一说,并且画下。
  3.查阅资料:在我们的小菜地里,这样的大棚合适吗?什么样的大棚适合我们的小菜地呢?孩子们带着问题和父母共同查阅资料,并将收集到的信息带入幼儿园与同伴分享。
  4“.迷你大棚”手工:在实际搭建大棚前,教师设计了一次手工活动,让幼儿在纸上绘画一块小菜地,然后在资源库中选择材料搭建迷你大棚,作为一次初步的体验和探究,为后面的设计、搭建和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做好准备。制作结束后,师幼谈话交流,教师对幼儿的想法进行了回应、提炼,帮助幼儿丰富经验。

  第二阶段:设计制作出成果
  1.搭建前的准备
  设计草图:幼儿自主设计,画出大棚图样。
  材料准备:同样长短的竹条若干根,锯子、剪刀、锤子、绳子、塑料布。
  技术支持:幼儿园门卫爷爷是搭建大棚的高手,在搭建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向他请教。
  搭建步骤:①将竹条两头以跨越的方式插入小菜地;②盖上塑料布,将多出部分剪去;③将塑料布与支架固定。
  2.第一次搭建:插竹条
  幼儿两两合作,分别拿住竹条两头,插进小菜园的泥土里。但是幼儿发现泥土太硬,竹条根本插不进去。询问了保安爷爷后,幼儿用锯子锯下小段的竹片,用锤子锤进泥土,再把竹片拔出,这样泥土中就留下了一个深深的洞。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为了让洞与洞之间距离相等,选择了实物测量的方法。幼儿将竹条插进洞内,教师帮助插深,保证稳固。
  3.第二次搭建:铺小路
  这次搭建的目标是在支架上铺上塑料布。在铺塑料布的时候,孩子们发现支架摇摇晃晃,不够稳固。他们继续找保安爷爷寻找原因,原来大棚的支架缺少横条支撑,在保安爷爷的帮助下,孩子们在拱形支架上加上了三根支撑横条。
  搭建后,教師和孩子们进行了讨论:“现在我们的大棚支架已经完工了,看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调整?”孩子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纷纷表示都已经很棒了,可以开始盖塑料布了。但是保安爷爷提出:“这个大棚里没有路,以后菜都长出来了,你们怎么去采摘呢?”这时,班级里一名幼儿说:“我有办法,以前我们用砖块搭过的。”说罢,孩子们从幼儿园“生活广场”找来很多红砖,一个接一个开始铺设。很快,一条小路就完工了,为了让小路更为平整,孩子们在这里玩起了“小兔接龙跳”的游戏。
  4.第三次搭建:盖塑料布
  本次搭建的目的是铺盖塑料布。孩子们像玩太阳伞一样把塑料布展开,才发现这块塑料布实在太大了,纷纷表示要剪掉一些。教师提出:“剪掉多少呢?”孩子们开始讨论。由于幼儿有制作迷你大棚的经验,他们想到将塑料布盖在大棚上,然后进行裁剪,这样才会不大也不小。于是,孩子们分别站在两边,一边的孩子负责拉住塑料布,另一边的孩子开始用笔做“剪去处”的标记。孩子们推选出平时手工制作最棒的一个小朋友,将多余的塑料布剪去。
  第三阶段:测试优化促完善
  问题一:如何固定塑料布?
  孩子们将塑料布绑好后,一阵大风吹来,塑料布鼓起来了,大棚也跟着左摇右晃,非常不牢固。怎么绑才牢固呢?“用胶水”“用双面胶”,这些答案立马被大家否定,他们纷纷表示,太阳晒过、下雨后就不黏了。用绳子绑,用长尾夹夹住呢?也不妥。孩子们请来门卫爷爷帮忙,门卫爷爷提出了用竹片将塑料布与支架夹住,再用绳子绑住固定的方法。
  问题二:如何知道大棚里种的是什么呢?
  大棚完工后,在整理材料时,一个孩子问:“草莓被塑料布盖住,别人怎么知道里面种的是什么呢?”另一个孩子提议,把原来插在小菜地里的展示牌拿过来,继续插进泥土。可有孩子提出异议:即使插在泥土里,也是在大棚的里面,别人根本看不见。有孩子提议把展示牌挂在门上,可门上没有挂钩。后来大家决定用颜料画在大棚的门上,这样会非常清晰。有的孩子画了草莓,代表这是草莓园;有的孩子画了大猪鼻子和小猪鼻子,分别代表大朱老师、小朱老师的班级……   在门卫爷爷和教师的帮助下,孩子们的大棚完工了。孩子们也想像草莓园一样,在大棚内种上草莓,于是他们买来了奶油草莓苗开始种植。80天后,他们吃上了甜甜的草莓。
  第四阶段:拓展应用乐分享
  孩子们的大棚完工,其他班级幼儿散步时看到后,也想有蔬菜大棚,这样蔬菜在冬天里就不会被冻坏了。于是,他们向这个班的孩子提出请求,教师和孩子们计划帮有需要的班级一同来搭建。

  本次大棚搭建中用到最多的是竹片。在用锯子锯竹片时,孩子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下阶段,教师将在“体验坊”中投放锯子,供幼儿锯割,进行创意拼搭。

三、活动反思


  “小菜园的大棚”项目活动持续了一个月时间,孩子们在整个项目各步骤及反思、改进中起主导作用,教师陪伴孩子走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回顾整个历程,本项目淋漓尽致地体现了STEM学习的特征。
  1.有意义的学习
  “在菜园里搭建一个大棚,让种子发芽”是孩子们的内心需求。在实践中先后出现的“如何插竹条”“如何铺盖塑料布”等问题,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真问题”。他们为了解决问题,不断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思考各种办法,一直处于主动的、积极的、专注的状态中,这样的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
  2.有融合的学习
  在该项目中,幼儿的最终目标是“搭建出一个大棚”,教师带领幼儿围绕这一工程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参观交流,制作迷你大棚,实地搭建,调整优化,拓展应用。活动中,幼儿融合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多学科知识经验,解决了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后获得了成功。其中,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知识的运用如上表所示。
  3.有探究的学习
  幼儿的想法和学习围绕着项目,探究成为引导项目发展的力量。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幼儿的探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阻碍或瓶颈,这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制作迷你大棚环节中,孩子选择用柔软的材料做大棚支架时,在竹条插不进泥土时,在塑料布与大棚支架无法紧密贴合、左摇右晃时,教师都想上前帮助,但最终克制住了。孩子们通过多次尝试、共同研究,最终也解决了这些问题。这足以证明,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
  4.有合作的学习
  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STEM活动中,由于本身的年龄特点,有时只能获得一些片段的、零星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孩子们对这些经验进行归纳、整理。为此,教师在本活动中创造机会,让幼儿向同伴介绍探索的过程和成功的方法,并在幼儿的分享交流中帮助提升经验,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如分析并交流迷你大棚的制作、大棚內铺小路、塑料布的裁剪、草莓标识的绘画等。同伴之间的互动随处可见,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也真真切切地伫立于眼前。
  采用项目活动方式开展STEM学习,追随孩子的心声,跟随孩子的脚步,能让孩子成为真正的小小探究者。在项目活动中开展的各种探究,发展了幼儿的五种思考能力:好奇思考、持续思考、灵活思考、反省思考和合作思考,充分发挥了STEM教育在培养儿童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价值,帮助幼儿从小建立起STEM意识,开启了幼儿的创造之旅。
其他文献
走在过道时一脸疲惫,走到教室门口前悄然停住,推眼镜、咧嘴、露齿,调整面部表情,“满面春风”地进入教室……前段时间,一段“老师走进教室前努力调整笑容,‘一脸变脸’”的视频,冲上了热搜。  据媒体报道,当事人是河北秦皇某小学老师陈某。事后,陈老师回应得也很朴实:“因为屋里是一群孩子在盼着自己进去上课,不能垂头丧气的,害怕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的确如此,试想,如果老师带着一脸疲惫或满面愁容或怒气冲冲走
“桃花小站”是基于我园“桃源生活化游戏开发”创设的大班社会性角色区域,旨在让幼儿在模仿和想象中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阳山桃源生活”。以下是游戏中的情境。  情境1:“清闲”的“服务员”和“厨师”:“桃花小站”里的“厨师”开始炒菜了,他把菜倒进锅里,不停挥舞着铲子,不时单手端起锅子抖动,大厨范儿十足。炒了一会儿,“厨师”拿出碟子,熟练地将菜倒进碟子送到顾客前,工作完成就没事干了。“服务员”看到有“
幼儿数学教育的主要价值并不在于让孩子获得数学的相关知识,而是引发他们对于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并促进其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发展。《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在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尝试运用“忆、疑、议、移”教学方法,通过“回忆唤醒、设疑启思、交流表达
时间:2015年5月14日(星期四)晚8:00  形式:QQ群集中学习交流  主持人:北京市三义里第一幼儿园刘晓颖园长(专家组成员)  参与者:专家组成员及全体”学习故事”研习项目教师  一、我是如何开展“学习故事”的  1. 大连甘井子区实验幼儿园谢婷婷:我把自己给孩子写的“学习故事”读给孩子听以后,他们特别高兴,因为他们觉得被重视,被尊重了,觉得自己特别棒,树立了自信心。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可,尤
合作是幼儿今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不少幼儿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还很薄弱,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同伴共同学习和分享的观念。  【案例描述】在一次游戏活动中,我让幼儿小组合作完成一份记录表——记录将3个积木分成两份的结果。在活动时,小组长蓉蓉像以往那样包揽了笔和纸,小组内另外一个比较“强势”的幼儿将积木一把抓在自己的手上开始分了起来,无所事事的幼
我园创建于1932年,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办园历史。近年来,澄幼人深度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踏实践行江苏省课程游戏化支架策略,立足内涵发展,锐意创新,积极探索,围绕园所实际问题展开卓有成效的管理推动,以先进的理念持续为幼儿园赢得口碑和声望。一、破“硬件不硬”之壳,“小地方,大格局”渐趋形成  1.“资源整合常抓不懈”破解道口车辆拥堵难题  我园坐落于江阴市区最繁华的
一、问题的提出:卫生间的狂欢  语言活动刚开始五分钟,琪琪就报告老师说要上厕所,没过多久,家豪也要去卫生间。科学活动时间,又有小朋友要去卫生间,一个小朋友说了之后,接下来会有好几个小朋友要去。10分钟内,有8个小朋友陆续去了卫生间。就这样,每一次活动都有孩子报告要上卫生间,即使刚刚上过,也要再去。卫生间里,有的孩子在玩水,有的在探索门上的手柄,有的在一起窃窃私语。这里仿佛是他们的乐园,没有了在课堂
背景分析  长期以来教研活动常以组织教师参加专家讲座,或是组织观摩教学活动,围绕教学案例进行观摩研讨。这两种活动形式的优点是可以在理论层面上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修正和提升,通过观摩研讨对某一类活动的设计、组织等得到启示和借鉴;存在的问题是教研活动随意性大,没有更紧密地从基层教师的共性需求出发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由于时间周期短,研讨不够深入,且理论学习和观摩实践研讨相对独立,缺少直接的联系,易造成教
南京市实验幼儿园“综合课程改革三十年研讨会”于2013年12月15日至12月17日在南京市华东饭店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四百多名幼教工作者,共同学习、研讨综合课程改革30年来的经验。著名学前教育专家、综合课程积极的倡导者和研究者、九十三岁高龄的赵寄石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教授等出席了开幕式。  为期三天的研讨会由主题报告、专题讲座、知名园长论坛、幼儿园活动观摩等内容组成,丰富而有内涵
全美幼教协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NAEYC)成立于1926年,拥有8万多名会员,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幼儿教育组织,也是一个不断成长中的同类组织的全球性联盟。全美幼教协会每年一届的年会暨博览会是幼儿教育领域最重要的专业性活动之一。2012年的年会暨博览会于11月7日至10日在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举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