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美国人来说,遇到紧急情况,第一反应是先设法囤点枪,都是为了保命,在这一点上,殊途同归。
因为新冠病毒,旧金山市长伦敦·布里德逐宣布该市进入紧急状态。随着这一消息公布,3天内旧金山教堂区枪店Fightback247的枪支销售增长了45%,弹药销售增长了130%。“还有的枪店被涌入的平民买到断货”“这是我从1992年那次大暴动开始养成的习惯”“我从不担心食物不够多,我只担心我的火力不够猛。”在洛杉矶长大的红脖子威廉·杰弗逊说道。
新冠病毒的源头莫测,国外有一些报道把其起点指向美国。虽然目前美国官方报道的确诊只有几十例,但其势头却开始逐步引发恐慌。冲到沃尔玛挤兑弹药,为手头的每支枪备上至少500发子弹,被许多美国平民看作比囤罐头和口罩更紧迫的第一要务。
比病毒更需要担心的是可能会随之而来的武装暴徒,有点记忆的美国人都对这一点心知肚明。能否打赢这场抗疫之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军备实力。
为什么你现在要买子弹
同在加州的橙郡,在宣布进入新冠病毒紧急状况后,当地枪支销售大增。甚至枪店都开始搭售72小时紧急膳食包套餐,营养均衡,荤素搭配,让人扣扳机的食指更加穩定而有力。“我家里有格洛克22和温彻斯特M70,但我还是在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的3个小时内购入了更加强力的AR-15自动突击步枪,它使用点5.56毫米北约弹,可以在600码外射爆你的脑袋。”尽管AR-15在加州被定义为非法,但中学教师克里斯·雷德菲尔德毫不掩饰他的坚定,说完头也不回地走出了电视镜头。
“这是宝贵的经验,如果发生骚乱——你知道的,这一定会发生——充足的火力是你不会被人抢劫和强奸的唯一保障。”主妇艾玛·弗莱德曼在面对采访的记者时露出自信的神色。在美国,每当社会遇到紧急状况,发生骚乱基本上是一条定律。不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社会抗议,它们最终导致的结果几乎都逃不脱以打砸抢告终。近乎偏执地对可能即将发生的暴乱未雨绸缪,这并非美国人的杞人忧天。只有经历过灾难的美国人才懂,充足的火力不仅成全你的自由,更保障你的生存。你永远不知道病毒和暴徒谁先找上门。
1977年7月13日晚上,仅仅因为停电,纽约就发生了大规模的纵火和抢劫。第二天天亮后,新闻里满是被破坏的店铺和抱着新电视机跑出来的年轻人。仅一晚上的时间,就有1600多家商店遭到破坏,发生了1000多起火灾,警察逮捕了3776人,是这座城市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逮捕事件。“当消防员在整个城市与大火搏斗时,他们成了暴徒攻击的目标。”“甚至警察在现场都不堪重负而不得不提前撤退,否则被捕人数还会上升。”《时代》杂志写道。1992年,为抗议4名警察残酷地殴打一名黑人司机,引发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骚乱。成千上万人对打人警察被无罪释放的判决做出了回应,持续6天的大规模纵火、殴打和抢劫,造成53人死亡,上千人受伤。直到国民警卫队平定暴乱,超过1000座建筑物被焚毁,破坏的损失近10亿美元。“我的五金店因为这次骚乱被洗劫,我因此破了产。”65岁的罗兰·罗巴克对那天的大火记忆犹新。
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登陆后,新奥尔良的抢劫之风也越刮越猛。当地的混乱成为无政府主义最清晰的写照,劫匪们公然当着警察的面,大肆烧杀抢掠和强奸,进而和警方枪战。武装团伙与警察之间的枪战,造成多人死亡,局势混乱之极。警方面临的压力太过沉重,两名警察甚至因此自杀身亡,200多人交出了自己的警徽提出辞职。经过一整夜的骚乱、火灾和打砸抢后,2015年的巴尔的摩街道看起来形同战区,整个城市的建筑物和汽车都被火焰吞没了,无数企业和商店遭到抢劫和破坏。
许多警察受了重伤。“他们认为向警察扔石块很可爱。”受伤警员安东尼·巴茨说。“无数人花了几代人的时间建造的城市,一夜之间被暴徒摧毁,他们以一种毫无意义的方式摧毁了许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对社区的居民造成了极度的伤害。”市长斯蒂芬妮·罗林斯-布雷克说。
囤枪是恐慌出现时的基本操作,在某种意义上,美国社会的安全建立在普通人之间的相互威慑上。“美国人被不安全感所控制。除了面对恐怖主义的威胁,每年被自己人干掉的美国人是被恐怖分子杀死的数百倍。”“这让我们如此沉迷于真实和想象中的威胁,并试图编织一个用手中的枪来战胜恐惧的故事以安慰自己。这是我们感到快乐和满足的方式。”布莱恩特大学社会学教授格雷格·李·卡特在《美国社会中的枪支》一书中写道。
主妇和母亲背着一杆“强力喷子”枪逛超市不是天方夜谭,如果你试图对她不利,她可能会毫不犹豫把你揍成筛子。“如果你手里有枪,那至少在陌生人之间能保持威慑的平衡。如果没枪,那你始终处于下风。”“在紧急情况下,没有人能够真正安全。枪至少可以在暴徒对你造成致命威胁时,让你能够先发制人。”看过飓风卡特里娜的新闻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深信拥有枪支对于自卫的重要性。
正如在洛杉矶大暴动中自发组织起来,保护自己和财产不受侵犯的韩裔美国人在历史中所证明的那样,如果美国政府无法保护你不受犯罪威胁的侵害,唯一靠得住的只有手里紧握的那杆枪。(本刊综合整理)(编辑/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