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按照他们可以辨认的方式 落日听见了我的呼唤 我只喊一声 流水收回它的波光 黄昏下的群山如天空柔和的心脏 屋脊上的月光展开隐形的翅膀 我爱的人,在夜里长出白发 明天。他 要去群峰的另一侧 他将扛回几条溪涧 我活着,我的眼泪都将流在那儿 推荐语 写恋人分别的情诗很多,但《我与落日》以全新的想象和手法,创造出一个奇异的诗境。“落日”仿佛听懂了我的“呼唤”,早早下山,“流水收回它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他们可以辨认的方式
落日听见了我的呼唤
我只喊一声
流水收回它的波光
黄昏下的群山如天空柔和的心脏
屋脊上的月光展开隐形的翅膀
我爱的人,在夜里长出白发
明天。他
要去群峰的另一侧
他将扛回几条溪涧
我活着,我的眼泪都将流在那儿
推荐语
写恋人分别的情诗很多,但《我与落日》以全新的想象和手法,创造出一个奇异的诗境。“落日”仿佛听懂了我的“呼唤”,早早下山,“流水收回它的波光”。“我”與爱人明天将分离,希望有一个长长的相拥之夜。“我爱的人,在夜里长出白发”。明天,他将去群峰的另一侧,“扛回几条溪涧”。所以“我活着,我的眼泪都将流在那儿”。诗的结尾,流水、波光、溪涧、眼泪,都汇聚到一起,组成强烈的情感溪流,感人至深,不愧是一首现代诗的佳作。(推荐人:邱景华)
其他文献
阳历八月底,黑龙江松嫩平原已经全面进入了秋天,而且已是晚秋时节。 这里的地理特征酷似美国中西部大平原,蓝天,白云,田野,河流,湖泊,石油磕头机,永远的地平线……视野一望无边,车子开在公路上,开在田畴之间,有一种坦坦荡荡的流畅。车子一直开着,那真是有“在路上”的感觉。 我和一位女友结伴一起飞去看望那里的一位朋友,朋友的母亲刚去世不久,他回乡为病危的母亲送终并服丧。我们到达的第二天,另一位朋友也闻
1 天蓝,云白,湖靛,稻黄 四周都是地平线 是一年一熟的空旷 在这里,感觉地球是平的 土地只能用极目远眺 来丈量 地下的油,被散落野外的机械装置 用鞠躬的方式 抽上来 2 请指给我看,那条江在哪里 那条用船把一个恰博旗的少年运往远方的大江 北边是上过的小学,南边是上过的中学 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 中间隔着一大片稻田 倘有一封信要寄往 上世纪八十年代 该写什么地址和
大自然是人生欢乐和智慧的源泉,也是诗人永恒的话题。路也近几年的诗歌,越来越走向一种辽阔和大气,这与她不断出游,并在出游中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入思考有着密切关系。 印象中,路也是一个在路上的诗人。在路上,意味着脚步没有停止,头脑没有停止,心灵也没有停止。在路上,也赋予诗人新的不断的灵感,推動她的诗歌走向更远的地平线。我们可以从路也的诗中,不断读到一些地名,有的是我们熟悉的,有的是我们陌生的,但都带着她
意象是不是一只大象? 意象是诗的灵魂和质地。读一首诗,意象和文字技巧主导了风格和阅读方向。我认为意象必须精准,必须秾纤合度。精准地以文字勾勒心中所想,意象不贫乏也不花哨。要让意象开展,却不沦为断线的风筝,要做到能收到放,大开大阖。说实在,要谈论“意象”以及如何书写,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功夫。有些作品,常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意象的经营,要么薄弱,要么花哨,中庸之道全凭长期以来大量阅读和思考,以书写累
公元759年春,被人们尊为“诗史”的杜甫,时任华州司功参军。在前往战乱后的洛阳探亲返归任上的旅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那时的杜甫,或许从未考虑过诗与时代的关系问题,但他的经历却对今天的我们深有启发。 毫无疑问,每一个诗人的写作,都是处于一定时代语境下的写作,但诗人与时代的关系,却常常如那时的杜甫一样,并非刻意地承担。因为当一个诗人拿起笔,大多缘于原始的表达欲,他们常常怀着不吐不快的
鉴别一个诗人有无创造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考察他(她)是否有连续的、足以令人信服的文本。而在当下诗坛,靠名气和名气滋生的惯性——写作的人,正在以其大量粗制滥造的诗歌败坏读者的胃口。一种腔调、一种模式、一种风格,遮蔽了大量深具活力的无名诗人的作品。这是诗坛被时代同质化的恶果吗?也许。 因此,紫藤晴儿的大量有质量的诗作无疑是对这种现象的反动。尤其是她的一直以来表现在写作上的低调(姿态)尤其令人钦佩。从写
果戈理 [瑞典]特朗斯特罗姆 外套破旧得像狼群。 面孔像大理石片。 坐在书信的树林里,那树林 因轻蔑和错误沙沙响, 心飘动像一张纸穿过冷漠的 走廊。 此刻,落日像狐狸潜入这国度, 转瞬间点燃青草。 空中充满犄角和蹄子,下面 那马车像影子滑过我父亲 亮着灯的院子。 彼得堡和毁灭在同一纬度 (你看见倾斜的塔中的美人了吗) 在冰封的居民区像海蜇漂浮 那披斗篷的穷汉。 这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任何艺术创作,都是认知经验的揭示与呈现,都是从个体生命出发,获得的一种超越时空的认知经验的过程。 诗歌创作的认知经验是指揭示、发现、指认、命名等意义上的认知经验,具有普适性特征,既能拉动人们的神经,又能翻卷人们的记忆,而不是人们现实生活中浅表层面的生活常识。也就是说,我们的创作要具有价值和意义,首先我们的文本所揭示与呈现的必须是认知经验,而绝非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常识。 基于这个观点,我们就要把
不知不觉间,邓太忠从事诗歌创作已三十年有余。岁月的流逝总会悄然改变人的心理情绪,其思绪即如秋叶之静美,惯于对人和世界做一些沉思乃至冥思。诗人对光阴的流逝尤其敏感,当他们把自己的沉思和冥思化作诗意表达,其警策之句常常穿越时空的隧道直抵不同时代的人心。可是,当诗人的精彩感悟形成太多的堆积,其间的“似曾相识”常常把璀璨的诗意光芒嬗变为经典的阴影,使得后人相似性的慨叹因雷同而陈旧。因此,在关乎光阴的诗意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