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年的朋友》节选自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从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说,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其独特性,教材编者是要对其有一定的参考的,在此结合我从事教学的经验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初中生有他们的认识水平和理解力,有些选文外国名著的删改是考虑到学生的理解水平的,这一点是存在的,而且是善意的。如果我们把原著搬上讲台,面对被翻译过来的译本,语言习惯和作品风格对学生的阅读体验是有着很大的影响,初中生是不具备阅读英文版本的外国名著的能力的,更何况每个班有多少学生真正的能读完整本《童年》呢?
一、《童年的朋友》作为选文值得肯定的部分
《童年的朋友》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人物风采,写人记事类文章可以说是囊括古今中外,能给初中生一个对写人记事类文章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所以,可以见得《童年的朋友》对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的节选的出发点和意图,结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记叙文及人物的描写方法是初中生应该掌握的。该单元的教学对人物描写方法、写人记事类文章的赏析以及对初中生的作文写作都是具有指导意义。
该篇课文的几个教学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方法,把握人物形象;体会外祖母对高尔基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热爱之情,感悟亲情的可贵;了解作者的文学常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品味本文感情丰富、笔法细腻、文辞优美的特点等等。就课后题、教材,甚至是考试题对《童年的朋友》的考察都是人物描写方法、外祖母的形象和性格特点、对高尔基的深远影响。例如:就刚刚结束的海口市景山学校海甸校区的七年级语文期中试题中的一道选择题是这样的:《童年的朋友》节选自高尔基自传体之一的《童年》,课文运用饱满深情的语言,表现了外祖母乐观、坚毅的性格,抒发了“我”对外祖母的热爱、感激之情。可知《童年的朋友》对高尔基的自传体《童年》的节选部分的重要意图,是要让中学生学习生动细腻的、饱含深情的语言特点,通过感知全文中外祖母对高尔基的关爱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对亲人的热爱。选文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在写作手法上的借鉴和思想品德上加以的感染。这是值得肯定的。
二、节选对原著的片面引导
《童年的朋友》是讲述作者有一位乐观、和蔼、刚毅的朋友般的外祖母。这是对原著的一个很大的误读。
《童年的朋友》的题目是编者自己加的,这是否真的是高尔基的本意?更大的问题在于:选文是《童年》的第一章的前半部分,是主人公和外祖母的初次相识的情节。这时候的高尔基他真正意义上的童年艰苦岁月才刚刚开始,失去父亲和弟弟的高尔基随母亲被外祖母接走,去往外公家生活,外公的家对高尔基和他母亲来说,是人间地狱。在这地狱般的家庭中的磨练,使得幼小的高尔基内心一忍再忍,心不断变得坚强,遇见不同的人给其思想观念和价值观都带来影响。《童年》主要讲述的是高尔基丧父后去外祖父家生活的经历,但是《童年的朋友》给学生带来的误读确实,外祖母对高尔基的影响,其实高尔基在外祖父家地狱般的生活和磨练才是更重要的部分。
外祖母的形象真的是如《童年的朋友》所說,那么乐观、坚强、慈祥、健康吗?在选文的内容来看是对的,可是《童年》整本书对外祖母的形象塑造,尤其是在外祖父家中的外祖母才是一个真实的、丰富的、全面的人。在外祖父家的生活,让我们通过高尔基的叙述其童年经历,看到外祖父对外祖母的家庭暴力、甚至老年还把外祖母一脚踢开,要求分开过;两个舅舅为分家大闹,甚至对外祖父家进行打砸等等,不近人情的遭遇,外祖母却把生活上的艰辛和不平顺只能向上帝倾诉,由此才呈现出外在的宽厚和善良,其内心是善良的。但是,作为一个沙皇时期的妇女,没有地位和女性意识,一味的隐忍,除了向上帝倾诉,真的没有谁能帮助她。所以,文章《童年的朋友》中得出外祖母的形象是不饱满的,文中外祖母梳头发是眼中愤怒的光芒和很凶的样子,没有《童年》中外祖母在外祖父家中的一系列遭遇,是无从知晓外祖母性格刚毅的原因,甚至老师在讲解这篇文章时,真的是干讲,硬生生地把外祖母样子很凶和眼中气愤的光芒阐述为“性格的坚强、刚毅”。说句实在话,这是在没有读过《童年》整本书的情况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中外祖母形象分析,硬编织的“因果联系”。因此,仅凭在船上清晨醒来和外祖母梳头时的几句对话,是不能体现一个丰满和完整的外祖母的形象的。况且,那时候这是高尔基对外祖母初次谈天接触时的印象,对待刚刚失去父亲的孤儿,作为长辈怎能不慈爱和关怀,这也是人之常情。
三、《童年的朋友》的教学策略对选文造成的“误会”的弥补
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尊重教学中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德育的教育需求,完成选文《童年的朋友》中选段内容的“语文课”教学。设计并完成如下教学目标: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动、形象、细致的人物描写方法;品味本文感情丰富、笔法细腻、文辞优美的语言特点;体会外祖母对高尔基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热爱之情。
此外,通过设置几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阅读原著找寻答案,做一次阅读分享课,由此,既能让学生进行全面的阅读,了解整本《童年》的内容,又能弥补“童年的朋友”的题目对学生造成先入为主的错误引导。
问题设置如下:结合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理解阿廖沙童年的艰难生活遭遇及其原因;《童年》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场地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对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经历写一个200字以内的精简而全面的介绍;请选择你感兴趣的人物做调查研究,做到全面又细致,如“阿廖沙”、“外祖母”、“外祖父”、“外祖父一家人关系”、“阿廖沙的妈妈”、“阿廖沙的小伙伴”等等。问题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具有一定的指导和探究意义。
西方文学经典的选文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节选,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和语言知识外,其对选文的处理上存在一些误会。如《童年的朋友》作为高尔基自传体小说《童年》的节选,能培养学生的德育和人物描写法分的语文知识的学习,是值得肯定的。但这个选段还是不足以了解原著的真实性和丰富性的。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目前还是自认为能在语文课堂教学和尊重原著真实性两方面达到双赢的好办法。
作者简介:
张曼(1991.02.28—),山西临汾人,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2016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一、《童年的朋友》作为选文值得肯定的部分
《童年的朋友》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人物风采,写人记事类文章可以说是囊括古今中外,能给初中生一个对写人记事类文章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所以,可以见得《童年的朋友》对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的节选的出发点和意图,结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记叙文及人物的描写方法是初中生应该掌握的。该单元的教学对人物描写方法、写人记事类文章的赏析以及对初中生的作文写作都是具有指导意义。
该篇课文的几个教学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方法,把握人物形象;体会外祖母对高尔基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热爱之情,感悟亲情的可贵;了解作者的文学常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品味本文感情丰富、笔法细腻、文辞优美的特点等等。就课后题、教材,甚至是考试题对《童年的朋友》的考察都是人物描写方法、外祖母的形象和性格特点、对高尔基的深远影响。例如:就刚刚结束的海口市景山学校海甸校区的七年级语文期中试题中的一道选择题是这样的:《童年的朋友》节选自高尔基自传体之一的《童年》,课文运用饱满深情的语言,表现了外祖母乐观、坚毅的性格,抒发了“我”对外祖母的热爱、感激之情。可知《童年的朋友》对高尔基的自传体《童年》的节选部分的重要意图,是要让中学生学习生动细腻的、饱含深情的语言特点,通过感知全文中外祖母对高尔基的关爱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对亲人的热爱。选文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在写作手法上的借鉴和思想品德上加以的感染。这是值得肯定的。
二、节选对原著的片面引导
《童年的朋友》是讲述作者有一位乐观、和蔼、刚毅的朋友般的外祖母。这是对原著的一个很大的误读。
《童年的朋友》的题目是编者自己加的,这是否真的是高尔基的本意?更大的问题在于:选文是《童年》的第一章的前半部分,是主人公和外祖母的初次相识的情节。这时候的高尔基他真正意义上的童年艰苦岁月才刚刚开始,失去父亲和弟弟的高尔基随母亲被外祖母接走,去往外公家生活,外公的家对高尔基和他母亲来说,是人间地狱。在这地狱般的家庭中的磨练,使得幼小的高尔基内心一忍再忍,心不断变得坚强,遇见不同的人给其思想观念和价值观都带来影响。《童年》主要讲述的是高尔基丧父后去外祖父家生活的经历,但是《童年的朋友》给学生带来的误读确实,外祖母对高尔基的影响,其实高尔基在外祖父家地狱般的生活和磨练才是更重要的部分。
外祖母的形象真的是如《童年的朋友》所說,那么乐观、坚强、慈祥、健康吗?在选文的内容来看是对的,可是《童年》整本书对外祖母的形象塑造,尤其是在外祖父家中的外祖母才是一个真实的、丰富的、全面的人。在外祖父家的生活,让我们通过高尔基的叙述其童年经历,看到外祖父对外祖母的家庭暴力、甚至老年还把外祖母一脚踢开,要求分开过;两个舅舅为分家大闹,甚至对外祖父家进行打砸等等,不近人情的遭遇,外祖母却把生活上的艰辛和不平顺只能向上帝倾诉,由此才呈现出外在的宽厚和善良,其内心是善良的。但是,作为一个沙皇时期的妇女,没有地位和女性意识,一味的隐忍,除了向上帝倾诉,真的没有谁能帮助她。所以,文章《童年的朋友》中得出外祖母的形象是不饱满的,文中外祖母梳头发是眼中愤怒的光芒和很凶的样子,没有《童年》中外祖母在外祖父家中的一系列遭遇,是无从知晓外祖母性格刚毅的原因,甚至老师在讲解这篇文章时,真的是干讲,硬生生地把外祖母样子很凶和眼中气愤的光芒阐述为“性格的坚强、刚毅”。说句实在话,这是在没有读过《童年》整本书的情况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中外祖母形象分析,硬编织的“因果联系”。因此,仅凭在船上清晨醒来和外祖母梳头时的几句对话,是不能体现一个丰满和完整的外祖母的形象的。况且,那时候这是高尔基对外祖母初次谈天接触时的印象,对待刚刚失去父亲的孤儿,作为长辈怎能不慈爱和关怀,这也是人之常情。
三、《童年的朋友》的教学策略对选文造成的“误会”的弥补
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尊重教学中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德育的教育需求,完成选文《童年的朋友》中选段内容的“语文课”教学。设计并完成如下教学目标: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动、形象、细致的人物描写方法;品味本文感情丰富、笔法细腻、文辞优美的语言特点;体会外祖母对高尔基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热爱之情。
此外,通过设置几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通过阅读原著找寻答案,做一次阅读分享课,由此,既能让学生进行全面的阅读,了解整本《童年》的内容,又能弥补“童年的朋友”的题目对学生造成先入为主的错误引导。
问题设置如下:结合写作背景和时代背景,理解阿廖沙童年的艰难生活遭遇及其原因;《童年》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场地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对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经历写一个200字以内的精简而全面的介绍;请选择你感兴趣的人物做调查研究,做到全面又细致,如“阿廖沙”、“外祖母”、“外祖父”、“外祖父一家人关系”、“阿廖沙的妈妈”、“阿廖沙的小伙伴”等等。问题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具有一定的指导和探究意义。
西方文学经典的选文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节选,能丰富学生的文化和语言知识外,其对选文的处理上存在一些误会。如《童年的朋友》作为高尔基自传体小说《童年》的节选,能培养学生的德育和人物描写法分的语文知识的学习,是值得肯定的。但这个选段还是不足以了解原著的真实性和丰富性的。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目前还是自认为能在语文课堂教学和尊重原著真实性两方面达到双赢的好办法。
作者简介:
张曼(1991.02.28—),山西临汾人,海南师范大学研究生,2016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