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in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试论对于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的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记录以及本院相关的用药和医嘱单来作为本次研究的资料。抽取门诊处方10000张,对于不合理的使用的药物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对于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我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得到改善。药学干预之前,不合理现象为27.5%,药学干预后3.5%。用药干预之前相对于用药干预之后选药不合理和剂量不合理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不合理用药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比较P<0.05具有明显差异,拥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现代医学临床研究治疗中,只有从本质上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药学干预临床治疗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方可以规范临床医护人员的不合理用药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控制临床医护人员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医疗水平的增强。
  关键词:临床;不合理用药;药学干预
  当下的医院临床治疗环境中,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普遍存在,而且呈现日趋增长的趋势,对于患者的健康造成极大的隐患。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全世界每年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死亡的人数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其中临床治疗中不合理用药死亡的人数就占到总数的35%以上。目前,我国的医院临床治疗中,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占医院所有用药者的30%以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大部分都是医院临床治疗医护人员自身素质的不高造成的。现代医护环境必须要对临床用药管理进行加强,对于医院的临床研究治疗中不合理的用药情况要进行干预,将医院中不合理的用药情况缩短到最小的额度【5】。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的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记录以及本院相关的用药和医嘱单来作为本次研究的资料。抽取门诊处方10000张,对于不合理的使用的药物进行分析。
  1.2 研究方法
  在现代医院的临床研究治疗中,临床医师的治疗过程有查房、会诊以及进入临床一线治疗的形式,对于医院的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药学干预。依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来进行评判,通过科学的分析和有效的归纳总结,对临床不合理的用药情况进行药学干预和分析记录【1】。
  1.3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2.0数据统计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量数据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数据资料采用卡方进行检验,P<0.05则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合理用药前后干预情况对比
  本次研究,对于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药学干预,我院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得到改善。药学干预之前,不合理现象为27.5%,药学干预后3.5%。
  从上述的表中可以看出,用药干预之前相对于用药干预之后选药不合理和剂量不合理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不合理用药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比较P<0.05具有明显差异,拥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现代医护人员出现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主要有如下幾点。少部分的临床医护人员对于药物效应学以及药物动力学等等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而导致了不合理的用药情况出现。例如一些药物的新剂量和新品种的出现,医护人员没有全面的了解,单纯的依据以往的经验去为患者用药。还有就是极少数的医护人员为了牟取个人的利益,向患者用一些无法治疗疾病,也不会对人体有伤害的药物。这两种现象都是不允许存在的【3】。
  现代的医院对于不合理用药情况的解决方法。必须要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要逐步的完善日常的操作规范和制度。依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等等文件和书籍来对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要严格遵守“合理治疗、合理核查、合理用药”等行为规范【3】。
  要定期的开展药物咨询服务。可以在医院的大厅设置资讯平台,通过考核评判,来选择高素质的医护人员面对病患的用药咨询服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大量的高新药物和高新剂型应运而生。医院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关于高新药物和高新剂型的药理特点、禁忌症状、不良反应、临床治疗作用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等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和指导【4】。
  世界卫生组织合理用药的含义是:病患所接受的用药必须要适合病患自身的临床治疗需求,病患自身药物的接受剂量要契合病患自身的个体治疗需求,治疗的程度必须依据病患自身的临床治疗准则,药物的价格相则应以患者所处区域的最低价格为准。目前,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大部分都是医院临床治疗医护人员自身素质的不高造成的。现代医护环境必须要对临床用药管理进行加强,对于医院的临床研究治疗中不合理的用药情况要进行干预,将医院中不合理的用药情况缩短到最小的额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控制临床医护人员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医院的医疗水平【5】。
  参考文献:
  [1]吴永佩,方心建.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2(09):43—47.
  [2]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中国药学会药剂/药理学会.全国合理用药专题学术讨论会纪要[J].中华医学杂志,2011,65(27):258.
  [3]祁金文,马柯,陈农.规范医生处方行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15(22):236-241.
  [4]田丽娟,于培明.我国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药房,.2012 16(18)12-15.
  [5]Laing RO.Rational drug use:an unsolved problem[J].Trop Doct,2012,20(17):45-4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对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对手足口病患儿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25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儿都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患儿均治愈出院,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8.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6%,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两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见性护理程序。方法:选择出现新生儿窒息的患儿58例,分析导致窒息的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程序,对2009年1月后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并作回顾性总结。结果:我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约为2.93%,脐带异常、早产、羊水不足或羊水污染、妊娠合并症、宫内感染等是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对引起新生儿窒息不同原因,制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将护理质量指标应用于静脉化疗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根据输液治疗相关标准制定五项静脉化疗护理质量指标,并设置相应的阈值。定期对护理质量指标进行统计,将阈值与结果进行对比,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结果 五项护理质量指标均达到规定的阈值。结论 在静脉化疗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质量指标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护理质量;静脉化疗;质量指标  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式之一[1]。在静脉化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整体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接收的冠心病患者中抽选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干预组3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以及SAS及SD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的心绞痛发生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循证护理用于脊柱疾病患者护理的临床现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脊柱疾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在循证护理指导下实施护理干预)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80%);观察组患者出现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16.6%)明显低于对照组(43.3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二尖瓣置换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对本院出院患者的随机分析。共有59名心脏二尖瓣置换术后的患者纳入本实验观察,其中30名护理干预组,29名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二尖瓣置换术后基础护理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社会地位护理、采取辅助治疗手段等进行焦虑抑郁评价和比较。结果:干预组在接受护理干预后的焦虑及抑郁发病率明显降低。结论:整体的护理干预措施
期刊
持续质量改进(CQI)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其观点主要是强调持续不断地改进,认为工作指标是动态的、持续性提高的,是一种永不满足的承诺,“非常好”还不够,认为质量总能得到改进。  护理CQI主要是通过检查护理服务过程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操作,护理服务的效果是否达到质量目标的要求,是否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从中找出差距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3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配合全方位的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止血成功率、再次出血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成功率(92.4%)明显高于对照组(82.4%),再次出血率(32.9%)明显低于对照组(45.3%),且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帕金森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74例帕金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37例,两组均予帕金森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结果:两组的ADL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帕金森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
期刊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双C疗法  脆性糖尿病又称不稳定型糖尿病,主要见于1型糖尿病以及某些胰岛功能近乎衰竭的晚期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认为是患者胰岛功能完全衰竭所致,是糖尿病中最不稳定和最严重的糖尿病,其最主要的特点是血糖昼夜波动大、病情不稳定、不容易控制,容易发生低血糖和酮症酸中毒等疾病[1]。脆性糖尿病约占IDDM病人的5%[2],对脆性糖尿病的诊断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实用内分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