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见性护理程序。方法:选择出现新生儿窒息的患儿58例,分析导致窒息的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程序,对2009年1月后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并作回顾性总结。结果:我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约为2.93%,脐带异常、早产、羊水不足或羊水污染、妊娠合并症、宫内感染等是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对引起新生儿窒息不同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对策,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确保母婴安全。
关键詞:新生儿窒息;危险因素;预见性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缺氧引起的出生后呼吸抑制或者无自主呼吸,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高碳酸血症,是导致新生儿脑损伤的常见原因,也是造成我国新生儿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因素[1]。新生儿窒息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发生率与产前、产时、产后的处理措施密切相关。我院针对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选择我院分娩的新生儿1980例,出现新生儿窒息的患者58例,发生率为2.93%,其中男31例、女27例,,重度窒息11例、轻度窒息47例。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参照乐杰等编著的《妇产科学》[2]:新生儿出生后1min,Apgar评分≤7分且≥3分为轻度窒息,Apgar评分≤3分为重度窒息;如1min评分正常,但5min评分≤7分仍诊断为窒息。
1.2 研究方法
通过归纳分析我院2009年前存档的新生儿窒息患者的病情资料和护理记录,并结合大量文献资料,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程序[3-5],对2009年1月后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并作回顾性总结。
2 结果
2.1 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危险因素
对58例新生儿窒息患者采用单因素logtisc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引起窒息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脐带异常17例(29.3%)早产9例(15.5%)羊水不足7例(12.1%)妊娠合并症5例(8.6%)羊水污染4例(6.9%)。
2.2 预见性护理程序
2.2.1 脐带因素的护理
在引起新生儿窒息的诸多危险因素中,脐带异常居于首位(29.3%),这与相关文献资料一致[4]。脐带的过长、过段、缠绕、脱垂、扭转等均可诱发胎儿出血急性缺氧症状,导致产后窒息或死亡。因此,在对孕妇的B超检查及胎心监护时,应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一旦发现胎心异常、羊水污染应及早开展对症处理。在临产前,应特别注意观察胎先露的的下降情况。如发现胎心变化过快、分娩速度缓慢,并在排除产力异常、头盆不称等因素后,应高度警惕脐带受压的可能。此时应结合产程调整分娩方式,加快分娩速度,尽早使胎儿脱离缺氧环境,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可能性。
2.2.2 预防早产的护理
早产儿的呼吸中枢和肺尚未发育成熟,且肺表面活性物质严重缺乏,导致早产儿对缺氧耐受力差,容易出现新生儿窒息。因此应加强对孕妇的产前检查和健康教育,加强对早产的定期预测,包括开展早产高危因素筛查。对早产风险较高的孕妇,应加强监护、及早采取对应措施,鼓励孕妇及早住院治疗,并可对部分孕妇针对性应用抑制宫缩药物,尽量延长孕期、促进肺的发育成熟。同时,指导孕妇保持膳食营养均衡、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也是降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重要辅助手段。
2.2.3 加强对妊娠合并症的观察和护理
母体因素是引起新生儿窒息的重要因素,如果母体患有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贫血、血小板减少、心脏病等,会更容易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文献资料表明,患有上述妊娠合并症的母体所分娩的胎儿患新生儿窒息的可能性明显高于普通母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7]。因此在产前检查时,应加强对妊娠合并症的观察,将定期产检落实到实处,及时识别并纠正此类高危因素。一旦进入产程要严密观察,认真绘制产程图。在分娩过程中,如发现胎儿存在胎位不正、头,应积极寻找原因,做出对症处理。
3 讨论
我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约有7%~10%发生窒息,并有约三分之一的患儿最终死亡、约有四分之一的患儿终身残疾,给许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负担。通过对分析历年病例和参考文献资料,脐带异常、早产、羊水不足或羊水污染、妊娠合并症、宫内感染等是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危险因素。我院针对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和发病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我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降至2.93%,远低于国内7%~10%的平均水平,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春梅.新生儿窒息相关产科因素论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24):157-158.
[2]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3—145.
[3]石晓东,杨军,李秋平,等.广东省新生儿窒息发病率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11):1688-1691.
[4]彭凌湘,游辉兰,劳一平,等.新生儿窒息危险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J].广西医学,2011,33(6):688-690.
[5]刘建新,陈自励.新生儿窒息产前危险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9):12-14.
[6]孙伟杰,杨慧霞.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的妊娠结局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6):377-381.
[7]程露平,洪慧莉,涂知明.孕妇贫血对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的影响调查[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8):64-65.
[8]叶鸿瑁.继续深入开展我国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降低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和伤残率[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14(3):129-131.
关键詞:新生儿窒息;危险因素;预见性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缺氧引起的出生后呼吸抑制或者无自主呼吸,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高碳酸血症,是导致新生儿脑损伤的常见原因,也是造成我国新生儿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因素[1]。新生儿窒息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发生率与产前、产时、产后的处理措施密切相关。我院针对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选择我院分娩的新生儿1980例,出现新生儿窒息的患者58例,发生率为2.93%,其中男31例、女27例,,重度窒息11例、轻度窒息47例。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参照乐杰等编著的《妇产科学》[2]:新生儿出生后1min,Apgar评分≤7分且≥3分为轻度窒息,Apgar评分≤3分为重度窒息;如1min评分正常,但5min评分≤7分仍诊断为窒息。
1.2 研究方法
通过归纳分析我院2009年前存档的新生儿窒息患者的病情资料和护理记录,并结合大量文献资料,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程序[3-5],对2009年1月后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并作回顾性总结。
2 结果
2.1 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危险因素
对58例新生儿窒息患者采用单因素logtisc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引起窒息的主要危险因素有:脐带异常17例(29.3%)早产9例(15.5%)羊水不足7例(12.1%)妊娠合并症5例(8.6%)羊水污染4例(6.9%)。
2.2 预见性护理程序
2.2.1 脐带因素的护理
在引起新生儿窒息的诸多危险因素中,脐带异常居于首位(29.3%),这与相关文献资料一致[4]。脐带的过长、过段、缠绕、脱垂、扭转等均可诱发胎儿出血急性缺氧症状,导致产后窒息或死亡。因此,在对孕妇的B超检查及胎心监护时,应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一旦发现胎心异常、羊水污染应及早开展对症处理。在临产前,应特别注意观察胎先露的的下降情况。如发现胎心变化过快、分娩速度缓慢,并在排除产力异常、头盆不称等因素后,应高度警惕脐带受压的可能。此时应结合产程调整分娩方式,加快分娩速度,尽早使胎儿脱离缺氧环境,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可能性。
2.2.2 预防早产的护理
早产儿的呼吸中枢和肺尚未发育成熟,且肺表面活性物质严重缺乏,导致早产儿对缺氧耐受力差,容易出现新生儿窒息。因此应加强对孕妇的产前检查和健康教育,加强对早产的定期预测,包括开展早产高危因素筛查。对早产风险较高的孕妇,应加强监护、及早采取对应措施,鼓励孕妇及早住院治疗,并可对部分孕妇针对性应用抑制宫缩药物,尽量延长孕期、促进肺的发育成熟。同时,指导孕妇保持膳食营养均衡、纠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也是降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重要辅助手段。
2.2.3 加强对妊娠合并症的观察和护理
母体因素是引起新生儿窒息的重要因素,如果母体患有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贫血、血小板减少、心脏病等,会更容易导致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文献资料表明,患有上述妊娠合并症的母体所分娩的胎儿患新生儿窒息的可能性明显高于普通母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7]。因此在产前检查时,应加强对妊娠合并症的观察,将定期产检落实到实处,及时识别并纠正此类高危因素。一旦进入产程要严密观察,认真绘制产程图。在分娩过程中,如发现胎儿存在胎位不正、头,应积极寻找原因,做出对症处理。
3 讨论
我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约有7%~10%发生窒息,并有约三分之一的患儿最终死亡、约有四分之一的患儿终身残疾,给许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负担。通过对分析历年病例和参考文献资料,脐带异常、早产、羊水不足或羊水污染、妊娠合并症、宫内感染等是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危险因素。我院针对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和发病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我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降至2.93%,远低于国内7%~10%的平均水平,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春梅.新生儿窒息相关产科因素论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0(24):157-158.
[2]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3—145.
[3]石晓东,杨军,李秋平,等.广东省新生儿窒息发病率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11):1688-1691.
[4]彭凌湘,游辉兰,劳一平,等.新生儿窒息危险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J].广西医学,2011,33(6):688-690.
[5]刘建新,陈自励.新生儿窒息产前危险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9):12-14.
[6]孙伟杰,杨慧霞.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的妊娠结局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6):377-381.
[7]程露平,洪慧莉,涂知明.孕妇贫血对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的影响调查[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8):64-65.
[8]叶鸿瑁.继续深入开展我国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降低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和伤残率[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14(3):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