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是专门为新疆高等学校编撰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作为一门地方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的战略任务。要想提高学生对《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应有效的改进教学方法,把“微课”应用到课程的教学中,才能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的吸引力。
关键词:微课;《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198-02
一、微课在《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以下简称《教程》)课为新疆高等学校学生的地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课程设置的初衷是帮助学生了解新疆的历史文化,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宗教理论,掌握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增强“五个认同”,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努力。该课程内容是学习新疆地方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本文试图探讨“微课”教学在《教程》中的设计与应用以提高教学的时效性,从而达到使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新疆的繁荣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的目的。
多年来大家都在积极探索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作为一门地方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了提高《教程》课的时效性,增强《教程》课对新疆高校大学生的吸引力,新疆地区教授《教程》课的教师无一例外也在探索着这门课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微课从2010年起以“高频词”的身份闯入教育者的视野里,微课的特点在于突出的内容、新颖的形式和视觉的别样,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特别是以“90后”为主体的高校大学生更热衷于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将“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90后”大学生的学习激情和热情,而且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提升《教程》课的教学质量。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组合。把“微课”运用于的教学,有利于《教程》课程教学源库建设,提升《教程》课教学实效性的新路径,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
二、微课在《教程》第九章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2015年10月我校教师就对《教程》第五章“民族平等、团结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进行了微课教学,即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知识点的内容,分别设计成10~15分钟的微课视频,并将教学视频、讲义、习题集等内容上传到《教程》微信平台,各位老师提供在线答疑。2015年11月对这次微课的教学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有效率100%。在问卷中问及对微课《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的满意度时,选择“非常满意”的学生占15.58%,59.12%的学生选择“满意”,25.3%的学生选择“一般”,没有学生选择“不满”或“非常不满”。这些数据表明,学生还是喜欢微课教学的。
《教程》第九章的内容是整本书教学重点和难点最多的章节之一,通过第九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宗教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等等。这一章节是与现实紧密结合并能引发大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章,在新疆这样的一个特定的局势下讲好这一章节,对于解决新疆大学生现实生活中一些实例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让学生了解宗教的本质,了解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使学生明白在校大学生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怎样区别正常的宗教活动和非法的宗教活动从而保持思想的坚定。讲好这一章节就要手段新颖,贴近实际,把微课应用于这一章节一定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针对《教程》课第九章教学内容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对关于党员和共青团员为什么不能信仰宗教、在校学生为什么不能从事宗教活动和穿戴带有宗教色彩的服饰问题等问题,表现出感兴趣的学生比例超过80%,对于正常的宗教活动与非法的宗教活动的区别问题,也表现出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并且在问卷调查中问及“是否愿意接受第九章的内容设计成微课教学?”调查结果如下。
从表格的统计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学生对于把这一章节设计成微课教学还是很期待的,可见“90后”的大学生勇于尝试,富有个性,对于教师适用的新教学模式,都表示愿意尝试。
三、《教程》第九章实行微课的设计思路
《教程》第九章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紧密结合,特别是近年来极端宗教活动的频繁发生,引发了大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第九章实行“微课”设计的教学,既能精练教学内容,又符合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既能提升“概论”课的教学效果,又能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具体思路如下。
1.学前准备。学前准备是讲好这一节课的提前,由于这一章节的内容较多,要想在运用微课的基础上上好这一章,必须要让学生课下做到:(1)上校园网看该课程专题六(我们学校是按照专题化讲授这门课的)的精品课内容。(2)微信平台上观看视频《反邪教警示教育》,中央12台的普法栏目组。(3)学生预习教材并查阅、收集与党和国家宗教政策有关的资料;思考在校的大学生为什么不能从事宗教活动和穿戴带有宗教色彩的服饰。教师课前准备的是:对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方便学习与管理,每个小组学生人数不宜过多,以6~12个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各小组安排一名组长,学生给自己小组命名。小组划分好后,先安排小组的学习任务。目的是方便学习与管理,提升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2.“微课”教学设计。微课最主要的环节就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微课”教学效果,它包括教案的编写和课件的制作。微课的教学设计不同于传统的基于教学章节或课时的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设计必须新颖,并在设计过程中依据“微课”特点要有所创新。《教程》课第九章实施“微课”教学,要依据“微课”特点,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的说教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程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以第九章中的“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党的宗教政策”为例,“微课”主题《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的教学设计,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我国的宗教政策,树立科学世界观。为突出教学重点,依据主题内容的逻辑结构,在“微课”教学设计上可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采取学生讨论、案例分析和学生讲述等教学方法完成教学。
3.微视频导入。微视频的导入既要紧扣主题又要与所讲的内容紧密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微课”教学的核心资源是“微课”视频,“微课”的主讲内容是通过视频来展现的。“微课”视频要短小精悍,一般为10~15分钟左右。《教程》第九章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时间设计应在10分钟左右为宜,《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这一结的内容,因为涉及时事内容较多,时间可控制在15分钟左右。
4.上传网络平台。微课微视频录制完成后,其中重要的一步就是上传到网络平台,利用“微课”视频进行网络的相互学习,这也体现了“微课”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符合当代大学生偏好网络的心理特点,有效地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以《教程》第九章为例,围绕“微课”设计专题,可在精品课课程的空间或“微课”微信平台上,开展围绕“在校学生为什么不能从事宗教活动和穿戴带有宗教色彩的服饰”、“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什么不能信仰宗教”等问题的讨论,也可以组织一些知识竞赛等活动,调动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热情,从而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四、结语
我们所追求的高校课堂是:心灵的融合,灵魂的对话,智慧的碰撞,生命的互动。为了这一目标笔者将继续努力,深信“微课”时代的到来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孙忠良,刘瑞祥.“微课”教学在“概论”课程中的设计与运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12).
关键词:微课;《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198-02
一、微课在《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以下简称《教程》)课为新疆高等学校学生的地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课程设置的初衷是帮助学生了解新疆的历史文化,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宗教理论,掌握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增强“五个认同”,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努力。该课程内容是学习新疆地方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的基本内容。本文试图探讨“微课”教学在《教程》中的设计与应用以提高教学的时效性,从而达到使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新疆的繁荣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的目的。
多年来大家都在积极探索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作为一门地方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了提高《教程》课的时效性,增强《教程》课对新疆高校大学生的吸引力,新疆地区教授《教程》课的教师无一例外也在探索着这门课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微课从2010年起以“高频词”的身份闯入教育者的视野里,微课的特点在于突出的内容、新颖的形式和视觉的别样,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特别是以“90后”为主体的高校大学生更热衷于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将“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90后”大学生的学习激情和热情,而且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提升《教程》课的教学质量。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组合。把“微课”运用于的教学,有利于《教程》课程教学源库建设,提升《教程》课教学实效性的新路径,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
二、微课在《教程》第九章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2015年10月我校教师就对《教程》第五章“民族平等、团结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进行了微课教学,即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知识点的内容,分别设计成10~15分钟的微课视频,并将教学视频、讲义、习题集等内容上传到《教程》微信平台,各位老师提供在线答疑。2015年11月对这次微课的教学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有效率100%。在问卷中问及对微课《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的满意度时,选择“非常满意”的学生占15.58%,59.12%的学生选择“满意”,25.3%的学生选择“一般”,没有学生选择“不满”或“非常不满”。这些数据表明,学生还是喜欢微课教学的。
《教程》第九章的内容是整本书教学重点和难点最多的章节之一,通过第九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宗教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等等。这一章节是与现实紧密结合并能引发大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章,在新疆这样的一个特定的局势下讲好这一章节,对于解决新疆大学生现实生活中一些实例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让学生了解宗教的本质,了解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使学生明白在校大学生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怎样区别正常的宗教活动和非法的宗教活动从而保持思想的坚定。讲好这一章节就要手段新颖,贴近实际,把微课应用于这一章节一定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针对《教程》课第九章教学内容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对关于党员和共青团员为什么不能信仰宗教、在校学生为什么不能从事宗教活动和穿戴带有宗教色彩的服饰问题等问题,表现出感兴趣的学生比例超过80%,对于正常的宗教活动与非法的宗教活动的区别问题,也表现出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并且在问卷调查中问及“是否愿意接受第九章的内容设计成微课教学?”调查结果如下。
从表格的统计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学生对于把这一章节设计成微课教学还是很期待的,可见“90后”的大学生勇于尝试,富有个性,对于教师适用的新教学模式,都表示愿意尝试。
三、《教程》第九章实行微课的设计思路
《教程》第九章的教学内容与现实紧密结合,特别是近年来极端宗教活动的频繁发生,引发了大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第九章实行“微课”设计的教学,既能精练教学内容,又符合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既能提升“概论”课的教学效果,又能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具体思路如下。
1.学前准备。学前准备是讲好这一节课的提前,由于这一章节的内容较多,要想在运用微课的基础上上好这一章,必须要让学生课下做到:(1)上校园网看该课程专题六(我们学校是按照专题化讲授这门课的)的精品课内容。(2)微信平台上观看视频《反邪教警示教育》,中央12台的普法栏目组。(3)学生预习教材并查阅、收集与党和国家宗教政策有关的资料;思考在校的大学生为什么不能从事宗教活动和穿戴带有宗教色彩的服饰。教师课前准备的是:对学生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方便学习与管理,每个小组学生人数不宜过多,以6~12个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各小组安排一名组长,学生给自己小组命名。小组划分好后,先安排小组的学习任务。目的是方便学习与管理,提升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2.“微课”教学设计。微课最主要的环节就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微课”教学效果,它包括教案的编写和课件的制作。微课的教学设计不同于传统的基于教学章节或课时的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设计必须新颖,并在设计过程中依据“微课”特点要有所创新。《教程》课第九章实施“微课”教学,要依据“微课”特点,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的说教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程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以第九章中的“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党的宗教政策”为例,“微课”主题《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的教学设计,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我国的宗教政策,树立科学世界观。为突出教学重点,依据主题内容的逻辑结构,在“微课”教学设计上可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采取学生讨论、案例分析和学生讲述等教学方法完成教学。
3.微视频导入。微视频的导入既要紧扣主题又要与所讲的内容紧密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微课”教学的核心资源是“微课”视频,“微课”的主讲内容是通过视频来展现的。“微课”视频要短小精悍,一般为10~15分钟左右。《教程》第九章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时间设计应在10分钟左右为宜,《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这一结的内容,因为涉及时事内容较多,时间可控制在15分钟左右。
4.上传网络平台。微课微视频录制完成后,其中重要的一步就是上传到网络平台,利用“微课”视频进行网络的相互学习,这也体现了“微课”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同时也符合当代大学生偏好网络的心理特点,有效地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以《教程》第九章为例,围绕“微课”设计专题,可在精品课课程的空间或“微课”微信平台上,开展围绕“在校学生为什么不能从事宗教活动和穿戴带有宗教色彩的服饰”、“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什么不能信仰宗教”等问题的讨论,也可以组织一些知识竞赛等活动,调动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热情,从而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四、结语
我们所追求的高校课堂是:心灵的融合,灵魂的对话,智慧的碰撞,生命的互动。为了这一目标笔者将继续努力,深信“微课”时代的到来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孙忠良,刘瑞祥.“微课”教学在“概论”课程中的设计与运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