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1年,美国处在一个奇怪的时刻。两年前的股市暴跌已经预示了即将持续多年的大萧条,但人们依然保留了进取的情绪。这时候,美国史学家詹姆斯·亚当斯出版了《美国史诗》。
正是这部著作,使“美国梦”这个词变得家喻户晓。亚当斯写道,书中的主题是“让我们所有阶层的公民过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国梦,这是我们迄今为止为世界的思想和福利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
表面上看,中国梦同美国梦的本质没有太多不同。都来源于明天将会比今天更好的信念。
在陈思思新歌《中国梦》的背景视频里,有高铁,从航母上起飞的战机以及乡间的风景。当年的美国梦,是大片大片的工厂及农田,人们开着自己的车,住在宽敞的房子里。
“没什么新鲜的,”亚当斯写道:“这种梦想或希望,从人类一开始就已经存在了。”
美国梦的魅力
在美国诞生前,“美国梦”就已经出现了。
它的雏形源于北美殖民地时期,当时,人们相信人人都有均等的机会,只要努力奋斗,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后来,其基本思想在《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中得到正式的表述。
被称为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两位总统的罗斯福和里根也都被视为“美国梦”的代表。罗斯福赢得了二战的胜利,带领美国度过了经济大萧条。出身贫寒的里根三次参加总统竞选并以69岁高龄当选,被认为是“美国梦”的完美体现。这种对成功积极渴望的态度确实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很大正面影响,其后的几十年里,美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力强盛,称霸全球。
但是最近几年来,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打碎了繁华的表像,演变成尖锐的社会矛盾。“占领华尔街”运动发生,50个州近66万民众集体签署请愿书“闹独立”,政府的财政危机屡屡爆发。这些问题让“美国梦”失色、失落,变得虚无缥缈。
但是历史告诉我们,美国梦虽然一直存在,但是它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像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被宣告死亡之后,每一次都奇迹般复活,并加入新的内涵。
中国梦有何不同之处?
2012年11月29日,在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后两周,习近平参观了宏伟的、与天安门广场相邻的国家博物馆。当时那里正举办一场名为“复兴之路”的展览,列举了中国在强权殖民者手里遭受的苦难,记述新中国诞生之后,中国走上了复兴之路。习近平发表了讲话,首次提出了 “中国人最伟大的梦想”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随后,习近平在两会中阐述“中国梦”的具体定义。“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接下来又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及“中国梦”。
“中国梦”这个词曾经出现在国内近几年出版的中文书籍和文章的标题上,外国人在评论中国崛起的时候也偶尔会用到。尽管没有确实的证据,但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猜测,“这个口号从很有可能是来自《纽约时报》”。
2012年10月,《纽约时报》刊发了弗里德曼名为《中国需要自己的梦想》的专栏文章。在文章中,弗里德曼说如果习近平把中国新兴中产阶级的梦想看成是与美国梦(“大汽车,大房子和所有人吃上巨无霸汉堡”)一模一样,那么我们就需要“增加一个星球”。他希望习近平提出“一个全新的中国梦,能够把人民繁荣的愿望同更加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结合”。 中国报纸《参考消息》对此文进行了翻译。
美国梦的内涵惊人广泛:明天会更好、房屋神圣不可侵犯、财富的诱惑、成功的压力、对希望和变革的迷恋、一切皆有可能等信念都被融入其中。与之对比,“中国梦”的本质内涵,被界定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外媒在评价“中国梦”时说,这个口号“为了坚定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信念,使用新的提法,来团结日益多元发展的中国为伟大复兴而奋斗”。“或许是想安抚中国新中产阶级”,这个口号说明,“习近平的工作重点是保持经济持续发展……要用几十年的时间超过更加富裕的美国,但其中也有一点民族主义和重新包装的权威主义的味道……中国人的历史屈辱感由来已久,由此激发的民族复兴的说法会让其它国家感到不快”。
美国政府如何评价中国梦?至少美国国务卿克里给出了答案。
在离开北京来到东京后,他说:“你们都听说过‘美国梦’,如今北京的新领导人提出了他所说的‘中国梦’。”克里提议美国、中国以及其它各国打造一个在就业增长、气候变化流行疾病及其扩散等问题上实现合作的“太平洋之梦”。
美国梦PK中国梦
在比较中国梦和美国梦区别的时候,国内的一些知识分子认为,“要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就必然奉行集体价值,以集体主义为哲学基础,追求的是集体的整体利益;相反,美国梦奉行个人价值,以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追求的是个人的物质利益。也就是说,中国梦有着家国情怀的特征,而美国梦则更多个人奋斗的色彩。”
还有人认为,中国梦与美国梦的根本差别在于,中国梦是出于一时之需,而美国梦则是在历史发展和变化中自然形成的;一个来自官方,另一个则是来自民间;一个是政治精英在代表人民编织梦想,另一个则是普通人脚踏实地的实践自证;一个是自上而下的意识形态宣传,另一个则是渗透在日常文化中的国民精神。
其实,在那个看似充满了粗犷的个人主义的“美国梦”里,从来不缺少一个角色:政府。正是政府使得个人的崛起成为可能。美国人从来都不愿意承认,现在称之为公共部门的机构,一直是使私营部门取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林肯在整整150年前签署的《太平洋铁路法》和《宅地法》利用政府的权力在西部殖民。联邦政府通过铁路立法支持修建一条横跨大陆的铁路,这一巨大的工程对于整合美国的经济和文化发挥了关键作用。宅地法案使定居者可以把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小块农田据为己有,从而使新的生活成为可能。《莫里尔法》通过政府赠地设立大学,从而使全国各地的许多人可以享受高等教育。“进步时代”的立法通过使妇女获得选举权和举行参议员直选,给工业时代的冷漠注入了一些人性,并带来了权力的民主化。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
亚当斯在1931年写道:“如果要让美国梦成真并长伴我们,那么这件事归根到底将取决于人民自己。”这里的美国梦换成中国梦也一样适用。
正是这部著作,使“美国梦”这个词变得家喻户晓。亚当斯写道,书中的主题是“让我们所有阶层的公民过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国梦,这是我们迄今为止为世界的思想和福利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
表面上看,中国梦同美国梦的本质没有太多不同。都来源于明天将会比今天更好的信念。
在陈思思新歌《中国梦》的背景视频里,有高铁,从航母上起飞的战机以及乡间的风景。当年的美国梦,是大片大片的工厂及农田,人们开着自己的车,住在宽敞的房子里。
“没什么新鲜的,”亚当斯写道:“这种梦想或希望,从人类一开始就已经存在了。”
美国梦的魅力
在美国诞生前,“美国梦”就已经出现了。
它的雏形源于北美殖民地时期,当时,人们相信人人都有均等的机会,只要努力奋斗,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后来,其基本思想在《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中得到正式的表述。
被称为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两位总统的罗斯福和里根也都被视为“美国梦”的代表。罗斯福赢得了二战的胜利,带领美国度过了经济大萧条。出身贫寒的里根三次参加总统竞选并以69岁高龄当选,被认为是“美国梦”的完美体现。这种对成功积极渴望的态度确实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很大正面影响,其后的几十年里,美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力强盛,称霸全球。
但是最近几年来,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打碎了繁华的表像,演变成尖锐的社会矛盾。“占领华尔街”运动发生,50个州近66万民众集体签署请愿书“闹独立”,政府的财政危机屡屡爆发。这些问题让“美国梦”失色、失落,变得虚无缥缈。
但是历史告诉我们,美国梦虽然一直存在,但是它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像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被宣告死亡之后,每一次都奇迹般复活,并加入新的内涵。
中国梦有何不同之处?
2012年11月29日,在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后两周,习近平参观了宏伟的、与天安门广场相邻的国家博物馆。当时那里正举办一场名为“复兴之路”的展览,列举了中国在强权殖民者手里遭受的苦难,记述新中国诞生之后,中国走上了复兴之路。习近平发表了讲话,首次提出了 “中国人最伟大的梦想”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随后,习近平在两会中阐述“中国梦”的具体定义。“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接下来又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及“中国梦”。
“中国梦”这个词曾经出现在国内近几年出版的中文书籍和文章的标题上,外国人在评论中国崛起的时候也偶尔会用到。尽管没有确实的证据,但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猜测,“这个口号从很有可能是来自《纽约时报》”。
2012年10月,《纽约时报》刊发了弗里德曼名为《中国需要自己的梦想》的专栏文章。在文章中,弗里德曼说如果习近平把中国新兴中产阶级的梦想看成是与美国梦(“大汽车,大房子和所有人吃上巨无霸汉堡”)一模一样,那么我们就需要“增加一个星球”。他希望习近平提出“一个全新的中国梦,能够把人民繁荣的愿望同更加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结合”。 中国报纸《参考消息》对此文进行了翻译。
美国梦的内涵惊人广泛:明天会更好、房屋神圣不可侵犯、财富的诱惑、成功的压力、对希望和变革的迷恋、一切皆有可能等信念都被融入其中。与之对比,“中国梦”的本质内涵,被界定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外媒在评价“中国梦”时说,这个口号“为了坚定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信念,使用新的提法,来团结日益多元发展的中国为伟大复兴而奋斗”。“或许是想安抚中国新中产阶级”,这个口号说明,“习近平的工作重点是保持经济持续发展……要用几十年的时间超过更加富裕的美国,但其中也有一点民族主义和重新包装的权威主义的味道……中国人的历史屈辱感由来已久,由此激发的民族复兴的说法会让其它国家感到不快”。
美国政府如何评价中国梦?至少美国国务卿克里给出了答案。
在离开北京来到东京后,他说:“你们都听说过‘美国梦’,如今北京的新领导人提出了他所说的‘中国梦’。”克里提议美国、中国以及其它各国打造一个在就业增长、气候变化流行疾病及其扩散等问题上实现合作的“太平洋之梦”。
美国梦PK中国梦
在比较中国梦和美国梦区别的时候,国内的一些知识分子认为,“要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就必然奉行集体价值,以集体主义为哲学基础,追求的是集体的整体利益;相反,美国梦奉行个人价值,以个人主义为哲学基础,追求的是个人的物质利益。也就是说,中国梦有着家国情怀的特征,而美国梦则更多个人奋斗的色彩。”
还有人认为,中国梦与美国梦的根本差别在于,中国梦是出于一时之需,而美国梦则是在历史发展和变化中自然形成的;一个来自官方,另一个则是来自民间;一个是政治精英在代表人民编织梦想,另一个则是普通人脚踏实地的实践自证;一个是自上而下的意识形态宣传,另一个则是渗透在日常文化中的国民精神。
其实,在那个看似充满了粗犷的个人主义的“美国梦”里,从来不缺少一个角色:政府。正是政府使得个人的崛起成为可能。美国人从来都不愿意承认,现在称之为公共部门的机构,一直是使私营部门取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林肯在整整150年前签署的《太平洋铁路法》和《宅地法》利用政府的权力在西部殖民。联邦政府通过铁路立法支持修建一条横跨大陆的铁路,这一巨大的工程对于整合美国的经济和文化发挥了关键作用。宅地法案使定居者可以把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小块农田据为己有,从而使新的生活成为可能。《莫里尔法》通过政府赠地设立大学,从而使全国各地的许多人可以享受高等教育。“进步时代”的立法通过使妇女获得选举权和举行参议员直选,给工业时代的冷漠注入了一些人性,并带来了权力的民主化。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
亚当斯在1931年写道:“如果要让美国梦成真并长伴我们,那么这件事归根到底将取决于人民自己。”这里的美国梦换成中国梦也一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