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解,走向丰富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h0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理解教材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由于角的抽象性,低年级学生不容易建立数学角的几何表象。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建立数学角的几何表象呢?又如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有效活动,帮助他们建立由模糊到清晰、从直观到抽象的角的认识呢?我们基于理解,进行了教学改进与思考。
  一、补充图示,丰富概念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教材例1通过两个学生做手工的情境,呈现表面有角的物体,并分别从三角尺、纸工袋、钟面指针抽象出锐角、直角、钝角。教材如此安排是“用心良苦”的,这三个角具有代表性,分别代表了三类角,它们都具有角的特征,含有角这个概念的一般属性。第一次试教,教师依照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再请学生找出物体上的角并抽象出三个角后,让学生观察并概括角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不仅说出了教师需要的答案:角有两条线是直的,两条线都靠在一起;还说出了教师意想不到的答案:角的开口都是朝同一个方向的。但是,对学生而言,仅有三个角的视觉表征是不够的。要正确理解角,还要让学生观察大大小小的、不同方向的,还有一些边看起来不一样长的角,从而让学生在观察中经历分析、排除、概括的思维过程,抽取出角的本质属性。于是,我们在教学设计时稍做改变,仍然采用教材主题图,在学生指出三种物体表面的各个角后,有选择性地抽象出了部分不同的角(如图1)。
  教材设计有时受版面等因素的限制,图示有限,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视角,在教学设计中补充图示,丰富概念。如此,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
  二、动态比较,拓宽概念
  概念习得要善于利用正例,也要善于利用反例。在“角的初步认识”中,教材编者安排了角的判断练习(如图2),为进一步感知数学角的概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说出判断结论的理由,学生表达流畅。但是,我们总感觉这样的设计缺少对角的内涵的渗透与拓展。经过进一步学习理解,我们从角的静态定义和动态定义得到启发:能否将该练习在动态中进行呢?于是,我们利用多媒体进行了改进。
  课件动态演示:在黑屏状态下,屏幕上出现一个亮点,从这一点出发,依次出现两条射线,形成开口方向、大小以及两边长短不同的角,让学生辨析。当屏幕上出现一个角的两条边长短不同时(如图3,为了图的清晰,去除了黑屏),学生开始争辩起来。
  生:这不是角,因为一条边长,另一条边短。
  生:我觉得还是一个角,因为它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而且角的两条边不一定要一样长。
  师:真好!这个图形确实仍然是一个角,它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教师利用课件依次呈现下面的两个图形(如图4,如图5)。
  师:这两个图形也是角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图4中的图形一条边是直的,另一条边是弯的,而角的两条边都应该是直的。
  生:图5中的图形没有顶点,也没有两条直直的边。
  师:确实如此,我们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就要紧紧抓住角的特点。角的特点是什么?
  生(齐):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了“高立意,低起点”的教学思想。教师变静态的图形判断为动态形成图形之后的判断,充分体现了角的本质特征。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手段,在黑屏状态下用亮点和线分别呈现不同的图形,让学生通过对角的变式图形以及正反例的辨析,进一步丰富角的表象,加深对角的特点的认识。
  三、分层比较,积累经验
  在例1后面,教材安排了试一试(如图6)。通过活动角,学生体验角是有大小的,并会比较角的大小。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活动角,学生在角的变大变小中玩得不亦乐乎,“角是有大小的”“两边张开角变大、两边合拢角变小”。教师对“比较角的大小”教学进行了反思:通过活动角感受“角是有大小的”,既符合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也符合角的本质特征。如何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更深的体验呢?我们在原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分层设计,力图加深学生对角的大小体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一)比较活动角的大小
  师:既然角是有大小的,我们就来比一比角的大小。拿出你的活动角,要让这个角变大一些,怎么办?
  (学生纷纷把手中的活动角的两条边张开一些)
  师:要让你手中的活动角变小一些呢?
  (学生纷纷把手中的活动角的两条边合拢一些)
  师:要让你手中的活动角变得和同桌的一样大,怎么办?
  (学生操作后演示:两个活动角顶点与顶点重合,两条边也分别重合)
  师:能把你手上的活动角变得和老师这个角一样大吗?
  (学生操作后演示:活动角的顶点与三角尺上一个角的顶点重合,活动角的两条边分别与三角尺上这个角的两条边重合)
  師:你还能把手上的活动角变得比这个角更大一些吗?
  (学生继续演示:让活动角的顶点与老师手中的一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与这个角的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往外再张开一些)
  师(小结):比较活动角大小,我们只要顶点对顶点,一条边对一条边,看另一条边在哪里就能比较了。
  (二)比较静态角的大小
  师:同学们,大家刚才画出的角也是有大有小的。你也能比一比吗?实物展台呈现学生画的两个大小不同的角(如图7)。
  师:看一看,知道哪个角大吗?
  生:②号角大。
  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生:②号角的两条边张开大。
  师:是的,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这个角也就越大。下面的两个角呢?
  实物展台呈现图8:
  学生意见不统一,有人说③号角大,有人说④号角大,有人说两个角大小相等。
  师:意见不统一,怎么办?能利用我们手中的活动角解决问题吗?和你的同桌商量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后,继续交流)
  生:可以用两个活动角分别比一比(边说边在实物展台上演示),先让一个活动角和③号角一样大,再让另一个活动角和④号角一样大,最后比较两个活动角的大小。
  生:用一个活动角也能比出它们的大小(边说边在实物展台上演示),先使活动角和③号角一样大,再用活动角和④号角比一比。
  师:你用活动角把这个角搬下来,保持不动,再和另一个角比一比!这个办法更简单了。
  学生理解“感受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有一定困难。为此,教学中,教师分两个层次来帮助学生体验、理解。首先,教师为每个学生准备了活动角,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然后引导学生按要求制作活动角,把自己所做的活动角“变大一些”“变小一些”“变得和老师的一样大”,使他们进一步明确: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其次,教师从学生处得到启发,设计了请学生比较两组角(静态角)的大小的活动,帮助他们在巩固对角的大小的认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了数学思维。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教材研读问题,首先是一个价值取向问题。眼光决定境界,左右着价值观念,影响着课堂的建构。本文以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水资源”一课为例,从成人眼光、课程眼光、学生眼光、教师眼光四种不同的眼光来探讨教材的研读。  关键词:研读教材;成人眼光;课程眼光;学生眼光;教师眼光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眼光。眼光,即视角或立场。研读教材需要四种眼光。  一、成人眼光,瞄准价值原点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基本问
期刊
最近,我拜读了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用10年时间完成的《教师的20项修炼》这本书,细细咀嚼,闻着书香,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该书把教师的成长比作“修炼”,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要经历20项修炼,每一项都让我对照自己的现状有所感悟,有所反思。在这20项修炼中,让我感触颇深的三项是教师的规划、教师的研究和教师的习惯,以下就这三项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修炼人生——规划教育生涯  第一个感受比较深的是书中第九
期刊
小学教育任务之一是,让儿童学习认识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劳动教育是儿童与世界相遇、与自我相识、与未来相知的最恰当的方式。劳动教育如何能和儿童生长关联、共振?我们要从内生的角度启发儿童期待劳动、热爱劳动,我们要寻找劳动教育的儿童逻辑。  一、劳动之意:在“与自然为友”中启发价值的意蕴  引子:那天正在上体育课,升旗台旁一只小喜鹊摔了下来。同学们抬头一看,在高高的电塔上有一个鸟窝,鸟窝很小,所以小喜鹊
期刊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以典型、丰富的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展开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归纳得出数学概念。概念教学不能只是走过场,要给予学生充分概括数学概念的机会。数列概念的内涵很小,而其概念的外延很大,学生对数列概念掌握的难点在概念的外延上。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数列及其有关概念,感受数列是刻画自然规律的数学模型及其广泛应用;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  难点:会根据前几项写出它
期刊
2020年11月落下帷幕的江苏省小学数学赛课活动精彩纷呈,让人久久回味。江苏省无锡市张泾实验小学杜丽娜老师的“有余数的除法”一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杜老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学生从旧知的回顾、探索中获得新知,知识被赋予生长的力量。无论是有余数的除法的引入,还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读写,乃至“余数要比除数小”法则的揭示,学生的课堂生成给我们很多启发。这节课也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期刊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南昌市育新学校教育集团青桥校区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觅到一个重要载体——棋,由此确立了“启悟”(谐音棋悟,以棋启迪智慧,感悟生长之意)教育哲学和“走好人生每一步”的办学思想,通过将办学特色与育人载体相统一,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能推动未来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最
期刊
童心即孩童般纯真之心。明代李贽认为,童心实质上就是真心,童心其实就是“真、善、美”之心。陶行知先生强调,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告诉我们“真”比一切都重要。儿童教育就要呵护童心,激发童趣,守护童真,宽容童言。  目前小学生作文“假大空套”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闭门造车、言不由衷,套用范文,拼凑名句,胡编乱造,文章没有真情实感,没有童真、童趣。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成人化、功利化,违背了小
期刊
“图形的平移”是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中的内容,图形的变换主要包括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等。用变换的眼光看待图形,可以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图形不变的几何性质。因此,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一种有效工具。  在“图形的平移”教学中,教师应站在系统的高度注重教学的整体性,通过观察和分析平移现象,学习理解平移的基本概念,探索平移的
期刊
2020年9月,笔者有幸参与首届“千课万人”网络峰会活动,享受了一顿丰富的数学大餐,大师们的精彩课堂,让笔者回味无穷。其中朱国荣老师的“因数与倍数”这节课,在整体把握单元教材的基础上,合理重组教材,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片段一】激趣导入,把握课堂教学的基准点  师:老师给每人发了一张百数表,从1开始到100的连续自然数,今天要研究这些自然数。请同学们在1~100的自然数
期刊
学生视角,即教师俯下身子从学生的认知视角出发,顺着学生的认知思路展开教学,让学生较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促进其学习力和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学生视角不仅是一种教学观念,更是一种教学方式。学生视角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系列复杂的思考和实践过程才能找到门道。笔者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循环小数”教学为例,阐述学生视角的内涵及践行所需要的阶段和相应环节。  一、解读教材,厘清本质  践行学生视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