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这东西,令那些承担着企业重任的高管们,有借口逃离商业世界
丁和
并不害怕恶劣天气,当这位过路人制衣有限公司总裁一个人站在罗布泊的时候,他并不是不知道之前有两个人在这里失去过生命—上世纪70年代的中科院院士彭加木、90年代的余纯顺。然而,丁和并不想用极端冒险的方式去丈量罗布泊,他惟一要做的,就是用一台价值昂贵的、被很少人使用的Ebony8×10大幅相机来记录罗布泊。
“为什么余纯顺愿意将生命留在罗布泊?”丁和对《经理人》解释道:“当我拍摄罗布泊的时候,我发现了罗布泊的奥秘。亿万年地质变迁所赋予的地球外貌,又日夜不断地受到大自然水流与风的刻蚀,在许多地区塑造出千奇百怪的形态,克拉马依魔鬼城,罗布洼地中的魔鬼雅丹、龙城雅丹,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大自然的神奇。”
这位公司总裁,更愿意亮出自己的另一张名片:上海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在今天,多数人会认为一个企业家,要比一个摄影家更符合商业社会的需求,从单向度上的比较,前者是赚钱,后者是个人消费,这个道理丁和不是不知道,那么,以他为代表的这些企业家,致力于摄影,在他们而言,究竟有什么相互的融通?
做企业只为摄影
说起来,丁和所创造的“过路人”这个男性时装品牌,迄今已过10年,并在各地拥有80多家门店,而同期出现的其他时装品牌多已消失。
“我和其他的创业者不同,他们当时的目的是需要钱来改善生活,而我初衷更单纯,我也需要钱,需要用它来购买我想要的摄影设备。”丁和这样说。
1990年,丁和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当时在上海无线电厂上班的丁和,因为拍摄了一组以西藏为题材的摄影作品,被邀至上海美术馆展览。然而之前,上海美术馆将他的作品定位在摄影爱好者的专题,因此仅给丁和辟出了一个狭小的展览区域,但是当丁和告诉他们,自己的作品是50张48英寸的大幅照片,上海美术馆疑惑地问他,难道你要在底楼800平米的大厅中展览?当时的多数摄影作品还是“135时代”,丁和无疑是要用个人“创意”来叫板传统,“那么你拿出7万来。”上海美术馆对他说。
用自己全部积蓄和借款,丁和完成了一次重要的艺术洗礼。丁和将当时的西藏专题命名为“藏风”,并突破了将摄影作品放在镜框里的传统展览模式,他将所有作品用精细的亚麻布作底衬,并用原木加框,令“藏风”原味展出,以至于当时摄影界认为这是“前无古人”,令当时同业摄影人黯然失色。
但是,正如丁和说的那样:要让一个人成为穷光蛋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他一台照相机。自“藏风”展览之后,实际上,丁和已陷入财务危机。
1990年至1994年,以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丁和处于焦虑状态,因为他选择了一个看上去与摄影毫无关系的职业—贩卖服装。
从生意到创业,之间有本质区别。丁和言称在创立“过路人”之前,他只是开小店,贩卖一些看上去有前途的衣服,可能是源于自己的审美基础,选卖的服装开始热销,但和自己在摄影上的独立一样,丁和明白这只能叫赚钱,根本不是事业,丁和需要和他的摄影选择一样,找到与众不同的商业渠道。
丁和意外的发现当时男士正在流行风衣,但是市场上却提供不了更为新异的产品。“这样吧,干脆自己做男式风衣,开公司,只做单一产品。”丁和的这一次剑走偏锋,使“过路人”男式风衣迈向了时装品种单一产品的隐型冠军。
可以说,丁和将源于摄影的个人表达方式,成功的复制于商业竞争:要做就做专题,并将专题丰富化。
当然,将“过路人”品牌视觉化,完全得益于丁和的摄影技术了。
在当时商业背景中,品牌视觉化传递的信息占有重要作用。丁和用其专长的镜头将“过路人”与上海老弄堂和外国模特做了视觉组合,告诉消费者,“过路人”是一个经典的男性品牌。
度过了创业成长期后,2003年,丁和可以摆脱商业摄影,再一次回归艺术摄影。主题依然是以罗布泊为代表的西域地区的风景,这一次,他不再担心费用问题。他的专业相机每次快门的卡嚓声都将耗费100元,但是这不重要,因为他记录了比当时“藏风”更为重要的影像。他将西域的内容扩展开来,重点涉及那些正在消失、和未来可能消失的汉长城和烽火台、阿其克谷地、白垄堆雅丹等地貌。
丁和8×10大幅相机的拍摄喜好依然不改。《流沙梦痕》、《玄奘之路》是丁和大幅记录中的两大代表。
不过,丁和并不打算将个人摄影变成企业负担:“喜欢摄影,与治理企业并不矛盾,我利用自己的镜头,每年在欧洲时尚展上拍摄公司最新的赢利点。”看起来,在企业与摄影之间,丁和显然懂得把握这个尺寸的方位。
但是,和丁和相比,另一位视摄影为生命的企业家则行事更为“过分”。
罗红:不要圈钱,只要摄影
以一块蛋糕做到了16个亿的好利来食品有限公司的总裁罗红认为:“整天累死累活挣那么多钱,有什么意义?”
罗红很喜欢跑车和马,为此他拥有4辆跑车和一处私人马场。但是和这些奢侈品相比,罗红更把摄影排在其生活方式的第一位。
1991年,在四川的小县城雅安,当时25岁的罗红开始学习制作“最美丽的蛋糕”。第二年,罗红将自己在四川的房子卖掉得来的7万多元,在兰州租下一间两百多平方米的店面,开始了好利来的创业之旅。
和丁和一样,好利来一炮走红的商业秘诀,同样是来自视觉营销。罗红将“最美丽的蛋糕”广告投放在兰州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当时,好利来兰州第一家蛋糕店的柜台,被潮水般涌来的人群挤破了两次。1993年后,罗红将业务拓展到了东北地区,8年之后,好利来将总部迁到北京。今天已在全国拥有600家直营门店,员工将近1万人。
1996年,应当时在《福布斯》美国富豪榜上排名第110位、世界最大奶油生产厂家维益食品公司的创始人—维益的邀请,罗红到其美国总部参观。
维益是一位典型的美国富豪,既勤奋认真,又热爱生活,注重享受。就是在他的热情感召下,从来没有出过国,更不会讲英语的罗红在美国待了二十多天,美国人骨子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令罗红深受震撼。
回国以后,他开始反思,觉得自己以前过于注重事业,生活过于凝重。为此,他支持自己的哥哥罗力离开公司开创自己的事业,投资8000万元,在张家口建立了“万龙滑雪场”,这是一个比著名的亚布力滑雪场更大的滑雪场。他还投资2000万元,支持妻子在北京朝阳门开设了一家豪华咖啡馆。那么自己呢?既然自己在摄影上获得商业成功,为什么不把镜头对准更广阔的大自然?
2001年,在朋友的推荐下,罗红第一次去遥远的非洲大陆拍摄风光。
罗红到达的第一个非洲城市,是南非的开普敦。罗红在这里参观了格鲁格国家公园,第一次和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第一次拍摄野生动物。
第二年在非洲的雨季,罗红又去了肯尼亚马赛马拉和纳米比亚。
之后的5年,罗红先后11次去非洲拍摄。“应该说第3次去非洲时,才开始有了一点点感觉,到第5次的时候,才进入状态,”罗红告诉《经理人》。
和丁和一样,罗红摄影的范围也专注在一个主题下,并将之丰富。罗红目前最大的成就就是:他所拍摄的非洲题材作品,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邀请,赴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办个人摄影展。
但是,外界也有怀疑,罗红如此“不务正业”是否影响好利来企业的发展?
“好利来在全国每天卖出30吨生日蛋糕和面包,这样出色的业绩,让很多私募基金和投资银行意图介入好利来。但面对资本的热捧,我不想圈钱。”罗红告诉《经理人》。其实,十六年来,好利来形成了一个稳定成熟的管理团队,并且选定了接班人谢立任总经理。专业化的公司管理体制,使罗红本人成了最大的受益者:2006年,罗红辞去了公司总经理的职务,只保留总裁的职务,不再过问公司具体的管理事务。现在的他,可以把许多时间“挥霍”在摄影之中。
以丁和、罗红为代表的企业家,在做企业与搞摄影之间,形成了生命中的两条平行线,但它们也会交叉。的确,做企业让他们有了搞摄影的物质基础,而摄影又带给他们很多做好企业的启发。它们是相辅相承的。到目前为止,摄影并没有对企业有什么不利的影响,相反,它使企业家有了更多责任感,让他们变得不再浮躁。
附文:
丁和的主要摄影装备
Ebony 8×10大幅相机、
Schneider镜头、
Mamiya ZD中画幅数码
相机以及镜头
罗红的主要摄影装备
Canon EOS-1DS MARKⅡ、
适马70-300和
300-800镜头
丁和
并不害怕恶劣天气,当这位过路人制衣有限公司总裁一个人站在罗布泊的时候,他并不是不知道之前有两个人在这里失去过生命—上世纪70年代的中科院院士彭加木、90年代的余纯顺。然而,丁和并不想用极端冒险的方式去丈量罗布泊,他惟一要做的,就是用一台价值昂贵的、被很少人使用的Ebony8×10大幅相机来记录罗布泊。
“为什么余纯顺愿意将生命留在罗布泊?”丁和对《经理人》解释道:“当我拍摄罗布泊的时候,我发现了罗布泊的奥秘。亿万年地质变迁所赋予的地球外貌,又日夜不断地受到大自然水流与风的刻蚀,在许多地区塑造出千奇百怪的形态,克拉马依魔鬼城,罗布洼地中的魔鬼雅丹、龙城雅丹,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大自然的神奇。”
这位公司总裁,更愿意亮出自己的另一张名片:上海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在今天,多数人会认为一个企业家,要比一个摄影家更符合商业社会的需求,从单向度上的比较,前者是赚钱,后者是个人消费,这个道理丁和不是不知道,那么,以他为代表的这些企业家,致力于摄影,在他们而言,究竟有什么相互的融通?
做企业只为摄影
说起来,丁和所创造的“过路人”这个男性时装品牌,迄今已过10年,并在各地拥有80多家门店,而同期出现的其他时装品牌多已消失。
“我和其他的创业者不同,他们当时的目的是需要钱来改善生活,而我初衷更单纯,我也需要钱,需要用它来购买我想要的摄影设备。”丁和这样说。
1990年,丁和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当时在上海无线电厂上班的丁和,因为拍摄了一组以西藏为题材的摄影作品,被邀至上海美术馆展览。然而之前,上海美术馆将他的作品定位在摄影爱好者的专题,因此仅给丁和辟出了一个狭小的展览区域,但是当丁和告诉他们,自己的作品是50张48英寸的大幅照片,上海美术馆疑惑地问他,难道你要在底楼800平米的大厅中展览?当时的多数摄影作品还是“135时代”,丁和无疑是要用个人“创意”来叫板传统,“那么你拿出7万来。”上海美术馆对他说。
用自己全部积蓄和借款,丁和完成了一次重要的艺术洗礼。丁和将当时的西藏专题命名为“藏风”,并突破了将摄影作品放在镜框里的传统展览模式,他将所有作品用精细的亚麻布作底衬,并用原木加框,令“藏风”原味展出,以至于当时摄影界认为这是“前无古人”,令当时同业摄影人黯然失色。
但是,正如丁和说的那样:要让一个人成为穷光蛋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他一台照相机。自“藏风”展览之后,实际上,丁和已陷入财务危机。
1990年至1994年,以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丁和处于焦虑状态,因为他选择了一个看上去与摄影毫无关系的职业—贩卖服装。
从生意到创业,之间有本质区别。丁和言称在创立“过路人”之前,他只是开小店,贩卖一些看上去有前途的衣服,可能是源于自己的审美基础,选卖的服装开始热销,但和自己在摄影上的独立一样,丁和明白这只能叫赚钱,根本不是事业,丁和需要和他的摄影选择一样,找到与众不同的商业渠道。
丁和意外的发现当时男士正在流行风衣,但是市场上却提供不了更为新异的产品。“这样吧,干脆自己做男式风衣,开公司,只做单一产品。”丁和的这一次剑走偏锋,使“过路人”男式风衣迈向了时装品种单一产品的隐型冠军。
可以说,丁和将源于摄影的个人表达方式,成功的复制于商业竞争:要做就做专题,并将专题丰富化。
当然,将“过路人”品牌视觉化,完全得益于丁和的摄影技术了。
在当时商业背景中,品牌视觉化传递的信息占有重要作用。丁和用其专长的镜头将“过路人”与上海老弄堂和外国模特做了视觉组合,告诉消费者,“过路人”是一个经典的男性品牌。
度过了创业成长期后,2003年,丁和可以摆脱商业摄影,再一次回归艺术摄影。主题依然是以罗布泊为代表的西域地区的风景,这一次,他不再担心费用问题。他的专业相机每次快门的卡嚓声都将耗费100元,但是这不重要,因为他记录了比当时“藏风”更为重要的影像。他将西域的内容扩展开来,重点涉及那些正在消失、和未来可能消失的汉长城和烽火台、阿其克谷地、白垄堆雅丹等地貌。
丁和8×10大幅相机的拍摄喜好依然不改。《流沙梦痕》、《玄奘之路》是丁和大幅记录中的两大代表。
不过,丁和并不打算将个人摄影变成企业负担:“喜欢摄影,与治理企业并不矛盾,我利用自己的镜头,每年在欧洲时尚展上拍摄公司最新的赢利点。”看起来,在企业与摄影之间,丁和显然懂得把握这个尺寸的方位。
但是,和丁和相比,另一位视摄影为生命的企业家则行事更为“过分”。
罗红:不要圈钱,只要摄影
以一块蛋糕做到了16个亿的好利来食品有限公司的总裁罗红认为:“整天累死累活挣那么多钱,有什么意义?”
罗红很喜欢跑车和马,为此他拥有4辆跑车和一处私人马场。但是和这些奢侈品相比,罗红更把摄影排在其生活方式的第一位。
1991年,在四川的小县城雅安,当时25岁的罗红开始学习制作“最美丽的蛋糕”。第二年,罗红将自己在四川的房子卖掉得来的7万多元,在兰州租下一间两百多平方米的店面,开始了好利来的创业之旅。
和丁和一样,好利来一炮走红的商业秘诀,同样是来自视觉营销。罗红将“最美丽的蛋糕”广告投放在兰州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当时,好利来兰州第一家蛋糕店的柜台,被潮水般涌来的人群挤破了两次。1993年后,罗红将业务拓展到了东北地区,8年之后,好利来将总部迁到北京。今天已在全国拥有600家直营门店,员工将近1万人。
1996年,应当时在《福布斯》美国富豪榜上排名第110位、世界最大奶油生产厂家维益食品公司的创始人—维益的邀请,罗红到其美国总部参观。
维益是一位典型的美国富豪,既勤奋认真,又热爱生活,注重享受。就是在他的热情感召下,从来没有出过国,更不会讲英语的罗红在美国待了二十多天,美国人骨子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令罗红深受震撼。
回国以后,他开始反思,觉得自己以前过于注重事业,生活过于凝重。为此,他支持自己的哥哥罗力离开公司开创自己的事业,投资8000万元,在张家口建立了“万龙滑雪场”,这是一个比著名的亚布力滑雪场更大的滑雪场。他还投资2000万元,支持妻子在北京朝阳门开设了一家豪华咖啡馆。那么自己呢?既然自己在摄影上获得商业成功,为什么不把镜头对准更广阔的大自然?
2001年,在朋友的推荐下,罗红第一次去遥远的非洲大陆拍摄风光。
罗红到达的第一个非洲城市,是南非的开普敦。罗红在这里参观了格鲁格国家公园,第一次和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第一次拍摄野生动物。
第二年在非洲的雨季,罗红又去了肯尼亚马赛马拉和纳米比亚。
之后的5年,罗红先后11次去非洲拍摄。“应该说第3次去非洲时,才开始有了一点点感觉,到第5次的时候,才进入状态,”罗红告诉《经理人》。
和丁和一样,罗红摄影的范围也专注在一个主题下,并将之丰富。罗红目前最大的成就就是:他所拍摄的非洲题材作品,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邀请,赴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办个人摄影展。
但是,外界也有怀疑,罗红如此“不务正业”是否影响好利来企业的发展?
“好利来在全国每天卖出30吨生日蛋糕和面包,这样出色的业绩,让很多私募基金和投资银行意图介入好利来。但面对资本的热捧,我不想圈钱。”罗红告诉《经理人》。其实,十六年来,好利来形成了一个稳定成熟的管理团队,并且选定了接班人谢立任总经理。专业化的公司管理体制,使罗红本人成了最大的受益者:2006年,罗红辞去了公司总经理的职务,只保留总裁的职务,不再过问公司具体的管理事务。现在的他,可以把许多时间“挥霍”在摄影之中。
以丁和、罗红为代表的企业家,在做企业与搞摄影之间,形成了生命中的两条平行线,但它们也会交叉。的确,做企业让他们有了搞摄影的物质基础,而摄影又带给他们很多做好企业的启发。它们是相辅相承的。到目前为止,摄影并没有对企业有什么不利的影响,相反,它使企业家有了更多责任感,让他们变得不再浮躁。
附文:
丁和的主要摄影装备
Ebony 8×10大幅相机、
Schneider镜头、
Mamiya ZD中画幅数码
相机以及镜头
罗红的主要摄影装备
Canon EOS-1DS MARKⅡ、
适马70-300和
300-800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