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英语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通过各项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写作能力的提高仍然不大。本文认为写作教学要实现写作本体的回归,如果不实现写作训练的科学化、系统化,英语写作教学的改革便是空谈。
关键词:专业知识 英语 写作本体 教学改革
1 前言
对于公共英语写作教学,《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指出:“传授知识要让学生加以理解吸收,能力的培养要靠学生的实践。”然而,我国目前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方面,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尽管四、六级考试体系正在改革,本应遵循语言教学规律的英语写作教学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学习方法和策略教学与指导 ”。另一方面,“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及模式,使学生的创造性难以发挥,学生对教师和课堂过于依赖,缺乏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英语应用能力差,基础薄弱。
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写作问题上,研究者从语言学等不同角度对英语写作的过程和结果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进行过不同的研究,但从写作本体出发来研究英语写作教学的理论却寥寥无几。
2 写作本体论
写作的本体是练习和实践,是以写为主的。我国外语教育的改革任务非常艰巨:一要立足于社会发展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度,重新审视外语教育,同时为适应21世纪高水平外语人才的需求,应突出外语的工具性功能。二是加强英语教学的科学管理,改变“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所以,应改变学生急功近利的态度,公共英语考试证书固然重要,但水平的提高更是重要。三是深入地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跨世纪人才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任务。
英语写作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听说读写译是相辅相成的。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对英语其他方面也有促进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许多国外知名企业陆续进驻我国,打出的招聘广告就是:“要有良好的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显然,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者必须完成的一门“必修课”。
写作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书面形式的传达性交际活动,和其他形式的交际性活动一样,它是有目的的活动,即写作者将自己对特定事物、人物的看法、想法、认识、感情等,用书面形式传达给特定对象,以便使对方知晓、明白、相信或信服。写作训练对语言能力的其他层面即听说读也能产生有力的影响,所以,英语写作在整个外语习得机制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我国的英语教学是在非英语环境中进行的,把语言功能和语言结构相结合,是比较符合我国英语教学实际情况的。英语写作正是两者结合的最佳手段,也是师生共同创设的英语学习的最佳教学环境。
3 英语写作的定位问题
显而易见,写作要多练、多写,以写为主。学好英语的关键,是能够用英语思考周遭的疑惑,记录现实的环境,并抒发心中的感觉。
3.1 英语写作课在高校的定位:实践课、训练课
英语写作课的当务之急:写作课的转轨定位。将传统的以讲为主转化为“以写为主,以讲促写”。写作课的性质是技能课。
英语写作课的教学目标:既要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也要提高学生的实际英语写作能力。要在实践中,将写作理论转化为写作实践。
3.2 “一个中心,三个结合”的写作训练体系
知识要变为技能必须通过一个中间环节就是训练。写作是一种行为过程和技能活动,要做得好、写得好,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凡是写作能力很强的人,都是通过大量的写作训练才能达到的。既然是一种技能,就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即建立科学的写作体系、科学化、系列化的“一个中心,三个结合”的写作训练体系。
教学的一个中心:以培养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写作的能力: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深邃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这些都是进行创造性活动必不可少的。同时,从事写作的人要有健康的人格,纯正的思想,高尚的情操,认真的态度,顽强的意志。写作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
坚持“三个结合”:
一是系列训练与日常训练相结合。最基本的要求是“训练有序”: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从写作句子开始,然后到段落,最后到语篇。在进行系列训练的同时要因势利导的让学生进行日常写作训练,即写作日记的训练。
二是综合训练和单项训练相结合。要使写作训练做到科学化,就必须坚持“先分解,后综合”的原则,即把每个训练项目分解为若干单项进行训练,然后再将各个单项综合起来进行训练。
三是书面训练和口头训练相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口头表达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甚至远远超过书面表达的使用频率。口头作文也是书面表达的一种有效补充方式,理由有二:口头训练是书面表达的基础。想、说、写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如果一个人的思路不清晰,想不清楚,那么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思路不清。说是写的基础,口头训练和思维训练是相辅相成的,口头训练是思维训练和写作训练的中间环节。
4 重视语言输入,摆脱母语干扰
作为二语或者说是外语写作,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还需要指导学生分析文化差异,阅读相关材料,克服文化的冲击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戒除生搬硬套的表达和中文式的句子。
学生在英文写作中常常会遇到母语干扰问题,其原因在于中英文表达存在不同,尤其是在语法结构上差别很大。学生如果不注意这点,把头脑中的每一句汉语意思逐字逐句地翻译成英语,就会造成错误的句子。如:公路上发生了一起车祸,有学生译为:The street happened a car accident.实际上“happen”是不及物动词,不能接宾语。“the street”也不能当做主语,只能当做地点状语,可改为:“A car accident happened in the street .”受母语干扰所造成的错误关键在于学生对英语单词的基本用法没有透彻的领会,平时记忆单词只注重其汉语意思,忽略对英语单词的词性、用法和搭配的记忆。 另外,对于一些习语的表达方式也应该注意中英文的区别。例如:“他是个饭桶,每个人都瞧不起他。”中“饭桶”不能直译为“rice bucket”,应改为“He is nothing but a eater.”因此,在写作中如果要用习语的话,一定要用非常有把握,切忌生搬硬套。
5 英语写作中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写作是一个用语言来创造意义,并向读者传达这个意义的行为,因此,它不仅是个人的,还是社会的;如果用英语来创作,那么,这种行为不仅是民族的,更是跨文化的,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的同时,应让他们知道英语写作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反映的不仅是写作者的语言应用能力,还有其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5.1 英汉思维和修辞模式的差异
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东、西方的思维模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邢福义在《文化语言学》一书中指出,汉族习惯于环形思维,先总览全貌,得到一个结论,然后再反复证明这个结论,因此便有螺旋形表述。在这种思维惯性下,汉语的修辞模式往往不是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先围绕主题“兜圈子”,从间接的角度旁敲侧击。欧美人的思维模式主要表现为直线型,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十分盛行的公共演讲和论辩之风,后被亚里士多德总结为修辞学,即“发现可以用来就任何论题进行说服之手段的艺术”。欧美人的思维模式倡导语言要开宗明义,直截了当,环环紧扣。在这种思维模式的潜移默化下,英语文章的布局呈典型的直线型,首先是开门见山点明主题思想,然后再对该主题加以分析、论证,最后是结论。
此外,英汉修辞模式的差异体现在语篇的连贯性上。汉语属于“意合形”语言,句子通过语义搭配和字词意义连接起来,较少借助连词这样的语法手段来实现语篇层次的衔接和前后的呼应。而英语是“形合法”语言,它要求句子有完整的结构,强调句子的各个成分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连接词在语篇中的使用频率很高。
5.2 汉语思维的负迁移
语言是思维过程的一部分,思维是写作活动的基础。由于大多数学生都已成年,缺乏英语思维能力,常常借助汉语思维,并把汉语的表达方式和句法规则迁移到英语表达中,从而出现了语言负迁移的现象,对有效的英语表达造成了干扰。所以,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语句表达的精确性,使每一个句子都能最大限度地与思维逻辑紧密关联,排除一切与写作客体无关紧要的东西,从而更好地把握语言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
6 结语
好的文章是学生写出来的,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写作是一门技巧,是可以通过练习掌握的。学生之所以不会写作,惧怕写作是因为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而不是学不会英语写作。
英语写作涉及语言的方方面面:字、词、句、语法、修辞、标点符号、谋篇布局、体裁等。英语写作是一个潜心积累,勤于动笔,善于实践,逐步提高的过程。由于写作具有进行预设、选择、调整、否定、修改等工作的余地,语言应用的正确率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每一次语言实践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促进语言学习的成效。所以,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教师应培养学生循序渐进地自觉利用英语写作的习惯,加强英语写作练习。定期布置一些不同类型的作文,由教师或让学生组成小组相互批改或搭建英语写作的网络平台,让学生在网络上发表相应的文章并参与借鉴和互评,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的兴趣。储备相应的词语用法、句子结构、文章布局以及内容信息的潜心揣摩、分析归纳,从而掌握英语写作的技巧,写出更多有价值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刘培瑜,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岁月,2012(5)
[2]陈坚林,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
[3]孙俪,英文写作[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2):1-8,43
[4]戴炜栋,外语教育求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304
[5]Schumann J. h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Pidginization
[6]Hypothesis[J]. Language Learning,1976,(2):391-406
[7]邹小娟,大学英语四级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G].吴龙森,新世纪英语教学论丛,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95
[8]武月明,博学英语.英语写作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7
[9]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310
[10]祁寿华,西方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9
关键词:专业知识 英语 写作本体 教学改革
1 前言
对于公共英语写作教学,《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指出:“传授知识要让学生加以理解吸收,能力的培养要靠学生的实践。”然而,我国目前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方面,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尽管四、六级考试体系正在改革,本应遵循语言教学规律的英语写作教学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学习方法和策略教学与指导 ”。另一方面,“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及模式,使学生的创造性难以发挥,学生对教师和课堂过于依赖,缺乏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英语应用能力差,基础薄弱。
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写作问题上,研究者从语言学等不同角度对英语写作的过程和结果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进行过不同的研究,但从写作本体出发来研究英语写作教学的理论却寥寥无几。
2 写作本体论
写作的本体是练习和实践,是以写为主的。我国外语教育的改革任务非常艰巨:一要立足于社会发展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度,重新审视外语教育,同时为适应21世纪高水平外语人才的需求,应突出外语的工具性功能。二是加强英语教学的科学管理,改变“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所以,应改变学生急功近利的态度,公共英语考试证书固然重要,但水平的提高更是重要。三是深入地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跨世纪人才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任务。
英语写作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听说读写译是相辅相成的。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对英语其他方面也有促进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许多国外知名企业陆续进驻我国,打出的招聘广告就是:“要有良好的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显然,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者必须完成的一门“必修课”。
写作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书面形式的传达性交际活动,和其他形式的交际性活动一样,它是有目的的活动,即写作者将自己对特定事物、人物的看法、想法、认识、感情等,用书面形式传达给特定对象,以便使对方知晓、明白、相信或信服。写作训练对语言能力的其他层面即听说读也能产生有力的影响,所以,英语写作在整个外语习得机制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我国的英语教学是在非英语环境中进行的,把语言功能和语言结构相结合,是比较符合我国英语教学实际情况的。英语写作正是两者结合的最佳手段,也是师生共同创设的英语学习的最佳教学环境。
3 英语写作的定位问题
显而易见,写作要多练、多写,以写为主。学好英语的关键,是能够用英语思考周遭的疑惑,记录现实的环境,并抒发心中的感觉。
3.1 英语写作课在高校的定位:实践课、训练课
英语写作课的当务之急:写作课的转轨定位。将传统的以讲为主转化为“以写为主,以讲促写”。写作课的性质是技能课。
英语写作课的教学目标:既要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也要提高学生的实际英语写作能力。要在实践中,将写作理论转化为写作实践。
3.2 “一个中心,三个结合”的写作训练体系
知识要变为技能必须通过一个中间环节就是训练。写作是一种行为过程和技能活动,要做得好、写得好,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凡是写作能力很强的人,都是通过大量的写作训练才能达到的。既然是一种技能,就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即建立科学的写作体系、科学化、系列化的“一个中心,三个结合”的写作训练体系。
教学的一个中心:以培养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写作的能力: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深邃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这些都是进行创造性活动必不可少的。同时,从事写作的人要有健康的人格,纯正的思想,高尚的情操,认真的态度,顽强的意志。写作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
坚持“三个结合”:
一是系列训练与日常训练相结合。最基本的要求是“训练有序”: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从写作句子开始,然后到段落,最后到语篇。在进行系列训练的同时要因势利导的让学生进行日常写作训练,即写作日记的训练。
二是综合训练和单项训练相结合。要使写作训练做到科学化,就必须坚持“先分解,后综合”的原则,即把每个训练项目分解为若干单项进行训练,然后再将各个单项综合起来进行训练。
三是书面训练和口头训练相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口头表达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甚至远远超过书面表达的使用频率。口头作文也是书面表达的一种有效补充方式,理由有二:口头训练是书面表达的基础。想、说、写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如果一个人的思路不清晰,想不清楚,那么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思路不清。说是写的基础,口头训练和思维训练是相辅相成的,口头训练是思维训练和写作训练的中间环节。
4 重视语言输入,摆脱母语干扰
作为二语或者说是外语写作,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还需要指导学生分析文化差异,阅读相关材料,克服文化的冲击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戒除生搬硬套的表达和中文式的句子。
学生在英文写作中常常会遇到母语干扰问题,其原因在于中英文表达存在不同,尤其是在语法结构上差别很大。学生如果不注意这点,把头脑中的每一句汉语意思逐字逐句地翻译成英语,就会造成错误的句子。如:公路上发生了一起车祸,有学生译为:The street happened a car accident.实际上“happen”是不及物动词,不能接宾语。“the street”也不能当做主语,只能当做地点状语,可改为:“A car accident happened in the street .”受母语干扰所造成的错误关键在于学生对英语单词的基本用法没有透彻的领会,平时记忆单词只注重其汉语意思,忽略对英语单词的词性、用法和搭配的记忆。 另外,对于一些习语的表达方式也应该注意中英文的区别。例如:“他是个饭桶,每个人都瞧不起他。”中“饭桶”不能直译为“rice bucket”,应改为“He is nothing but a eater.”因此,在写作中如果要用习语的话,一定要用非常有把握,切忌生搬硬套。
5 英语写作中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写作是一个用语言来创造意义,并向读者传达这个意义的行为,因此,它不仅是个人的,还是社会的;如果用英语来创作,那么,这种行为不仅是民族的,更是跨文化的,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的同时,应让他们知道英语写作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反映的不仅是写作者的语言应用能力,还有其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5.1 英汉思维和修辞模式的差异
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东、西方的思维模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邢福义在《文化语言学》一书中指出,汉族习惯于环形思维,先总览全貌,得到一个结论,然后再反复证明这个结论,因此便有螺旋形表述。在这种思维惯性下,汉语的修辞模式往往不是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先围绕主题“兜圈子”,从间接的角度旁敲侧击。欧美人的思维模式主要表现为直线型,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十分盛行的公共演讲和论辩之风,后被亚里士多德总结为修辞学,即“发现可以用来就任何论题进行说服之手段的艺术”。欧美人的思维模式倡导语言要开宗明义,直截了当,环环紧扣。在这种思维模式的潜移默化下,英语文章的布局呈典型的直线型,首先是开门见山点明主题思想,然后再对该主题加以分析、论证,最后是结论。
此外,英汉修辞模式的差异体现在语篇的连贯性上。汉语属于“意合形”语言,句子通过语义搭配和字词意义连接起来,较少借助连词这样的语法手段来实现语篇层次的衔接和前后的呼应。而英语是“形合法”语言,它要求句子有完整的结构,强调句子的各个成分和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连接词在语篇中的使用频率很高。
5.2 汉语思维的负迁移
语言是思维过程的一部分,思维是写作活动的基础。由于大多数学生都已成年,缺乏英语思维能力,常常借助汉语思维,并把汉语的表达方式和句法规则迁移到英语表达中,从而出现了语言负迁移的现象,对有效的英语表达造成了干扰。所以,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语句表达的精确性,使每一个句子都能最大限度地与思维逻辑紧密关联,排除一切与写作客体无关紧要的东西,从而更好地把握语言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
6 结语
好的文章是学生写出来的,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写作是一门技巧,是可以通过练习掌握的。学生之所以不会写作,惧怕写作是因为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而不是学不会英语写作。
英语写作涉及语言的方方面面:字、词、句、语法、修辞、标点符号、谋篇布局、体裁等。英语写作是一个潜心积累,勤于动笔,善于实践,逐步提高的过程。由于写作具有进行预设、选择、调整、否定、修改等工作的余地,语言应用的正确率就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每一次语言实践都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促进语言学习的成效。所以,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教师应培养学生循序渐进地自觉利用英语写作的习惯,加强英语写作练习。定期布置一些不同类型的作文,由教师或让学生组成小组相互批改或搭建英语写作的网络平台,让学生在网络上发表相应的文章并参与借鉴和互评,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的兴趣。储备相应的词语用法、句子结构、文章布局以及内容信息的潜心揣摩、分析归纳,从而掌握英语写作的技巧,写出更多有价值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刘培瑜,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岁月,2012(5)
[2]陈坚林,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
[3]孙俪,英文写作[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2):1-8,43
[4]戴炜栋,外语教育求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304
[5]Schumann J. h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Pidginization
[6]Hypothesis[J]. Language Learning,1976,(2):391-406
[7]邹小娟,大学英语四级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G].吴龙森,新世纪英语教学论丛,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95
[8]武月明,博学英语.英语写作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7
[9]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310
[10]祁寿华,西方写作理论、教学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