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学者置疑传统贸易理论

来源 :WTO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900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美国将对其WTO成员资格和总统谈判贸易协定的所谓“快车道授权”进行审查,这无疑是两个重大考验。有经济学家担心,美国高技术型工人对国际贸易逐渐升温的忧虑将影响美国对于全球化的支持。美国《商业周刊》就此问题发表署名文章——
  三十年前,当美国人开始对全球化感到忧虑的时候,经济学家们就耐心地解释为什么全球化从总体上对美国是有利的。尽管由于进口增加或者由于许多工厂迁移到中国或印度等劳动力便宜的国家而使一些美国人失去了工作,但大多数此类工作是劳动密集型的,并且技术含量很低,所以由那些拥有丰富的低教育水平劳动力的国家来做将更有效率。作为回报,这些国家将购买更多由美国生产的技术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品,而美国在这方面是具有比较优势的。经济学家们认为,当国际生产按这种方式进行分工时,将给美国带来更强劲的出口和更低的进口产品价格,其收益将大于因工作机会流失和工资降低而给美国造成的损失。
  然而,现在这种长期保持的共识正在开始走向破裂。目前,软件、工程等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正快速流向中国和印度等国家。这种现象与盛行了200年的比较优势理论发生了冲突。随着这些国家每年都有多于美国的大学生从学校毕业,经济学家们越来越怀疑:美国在这方面是否還有优势,或者说,在所谓的“白领岗位外流”的形势下,传统的对于全球化的理解是否依然适用。
  现代经济学理论的创始人之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现年89岁的麻省理工学院荣誉教授萨缪尔森近日在美国著名的“经济观察期刊”(JEP)上发表文章,对于中国和印度的技术进步是否必然对美国有利表示怀疑。
  萨缪尔森的观点得到了迅速的回应。哥伦比亚大学贸易经济学家巴格瓦蒂在同一个期刊的紧随其后的一期中发表文章,反对那种认为“白领岗位外流”会降低美国工资水平或减慢美国国内生产增长速度的观点。但尽管如此,这些持反对观点的经济学家也无法将眼前正在发生的事实和他们强烈支持的观点协调起来。
  
  全球劳动力市场
  
  萨缪尔森和其他经济学家所提出问题的核心是:无拘无束的国际贸易是否依然像他们一直深信的那样对美国有利。自从19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以来,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当各国进行贸易并各专其长时其受益是大于损失的。然而,今天诸如宽带和互联网等电信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一种并不完全符合这种理论的新的贸易形态。现在,生产中的智能要素可以低成本地在全球范围内快速移动,全球高技术型劳动力市场也似乎正在出现,并且它具有推翻传统的国家专业化概念的潜力。
  这种新的发展可能从三个方面干扰美国的经济。第一个方面,如果高技术型工人可在全球范围内以足够低的价格获得,那么竞争将导致美国白领工人工资水平的下降。即使是那些依然看到美国净受益的经济学家也认为这是一个潜在的问题。巴格瓦蒂认为,“美国的高技术型工人将第一次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尽管目前还不清楚它将对这些工人的工资造成多大影响”。
  第二个方面,从贸易中获得的受益将有多少可以流向消费者?截至目前,全球化所带来的痛苦是由不到四分之一的劳动者承担的,他们中大部分是低技术型工人,全球化导致的工资下降给他们造成的损失大于商品价格降低所带来的收益。但是其他四分之三四美国工人依然是受益大于损失,因为他们不受外国工资竞争的影响。然而,如果白领雇员和蓝领雇员一样被抛到全球劳动力市场竞争中,那么美国大部分工人在工资上的损失将超过因商品价格下降所带来的收益。这将导致国际贸易增长所带来的利益将主要流向顾主阶层。因此,哈佛大学的贸易经济学家丹尼·罗得里克认为,其结果“完全有可能是所有的工人都受损失,而所有的股东都获益”。
  即使这些情况还不足以使经济学家们从比较优势理论的轨道上脱轨,但却使他们第一次看到了其他的正在发生作用的因素。随着廉价劳动力国家的技术水平的提高(比如印度新兴的工程师阶层),美国在诸如软件业等曾经在全球具有优势的领域正在面临竞争。如果这种新的竞争把产品价格拉得太低,美国的出口收入势必受损,而整个美国经济也将恶化。此为干扰美国经济的第三个方面。
  尽管巴格瓦蒂等经济学家怀疑情况是否会发展到那么严重的程度,但他们对该问题进行思考这种事实本身就是对一种根深蒂固的理论的动摇。萨缪尔森在其新发表的文章中认为,当中国等国家可以在原先美国具有明显优势的领域进行生产时,“美国就不能再指望依靠比较优势去创造大于净损失的净收益了”。
  经济学家们对于贸易理论的重新思考可能很快就影响到政策领域。没有人提倡新的贸易壁垒,因为那种治疗方法比疾病本身还要糟糕。尽管这样,如此众多的著名经济学家的观点动摇也可以证明情况是危险的。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华盛顿施行新贸易政策在更大程度上是由于专家们一致认为美国能从国际贸易中受益。如果专家们的观点不再像以前那么确定,那么公众对此的共识也将走向瓦解。
  2005年美国将对其WTO成员资格和总统谈判贸易协定的所谓“快车道授权”进行审查,这无疑是两个考验。有经济学家担心,高技术型工人对国际贸易逐渐升温的忧虑将侵蚀美国对于全球化的支持。
  
  “白领工人有权表示忧虑”
  
  白领工作机会外流的趋势到底能发展到多么严重的程度?流失的工作越多,对美国工作水平的影响就越大。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佛莱斯特研究咨询公司是最早发现白领工作机会转移现象的机构之一,并且它对此问题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最为详细的预测。它预测,到2015年每年将平均有30万个工作机会从美国流到国外。
  一旦上述预测真正成为现实,它对于美国工人工资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佛莱斯特研究咨询公司的一位分析家从美国劳动统计局所跟踪统计的500多个主要职业中确定了242个可能受到影响的服务性工作岗位。他的结论是:到2015年,将有共计340万个工作机会流出美国,这个数字占到目前在这242个工作岗位上工作的5700万人的6%。
  哈佛大学的劳动经济学家劳伦斯·凯茨认为,如果这种估计是大体上正确的,那么美国白领工人的工资将受到打击。他在与其同事共同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发现,由于进口增长或工厂外迁所造成的每1%的就业率的下降就会使现有工人的工资降低0.5%。所以,如果到2015年白领的工作机会将损失6%,那么届时工人的工资将下降2%到3%。尽管在10年的时间内有几个百分点的变化听起来似乎并不可怕,但这个数字大体上也相当于近几十年内蓝领工人因全球化而损失的工资。因此凯茨说,“白领工人有权表示忧虑”。
  
  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这种白领工作机会外流的现象是否会降低美国的GDP? 按照传统的理论,答案是否定的,但现在这已经成为困扰经济学家的另一个问题。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在20世纪初被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F.Hecksher)和俄林(Bertil Olin)进一步发展。他们认为只要各国专注于生产其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就都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比如说,对美国而言,由于它的劳动力中有60%受过高等教育,所以出口高技术产品并从劳动力廉价的国家进口低端产品会更有效率。相反地,比如在印度,由于其4亿多工人中仅有一小部分人曾上过大学,所以它应该争取更多的低技术型工作,而将那些高端产品留给美国去生产。
  然而这种理论与今天美国的程序设计和其他高技术型工作机会外流的现实是不一致的。加州大学的贸易经济学家利默(Edward E.Leamer)说:“根据‘赫克歇尔-俄林(H-O)’模型,我们现在不应该将高技术型工作机会送给那些只拥有很少量高技术型工人的国家”。然而,美国的公司现在就是这样做的,其原因就在于那些国家的劳动力便宜,并且计算机网络使得将工作传输到国外去做并在做完后传回到美国的做法具有了可行性。
  当然,大多数美国经济学家依然认为,这种新出现的“白领岗位外流”现象从总体上是对美国有利的。其理由是,美国顾主阶层节省下的成本足以弥补任何的工资损失。哈佛鲍尔的同事、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另一名高级研究员凯瑟琳·曼恩(Catherine L.Mann)认为,与20世纪90年代由计算机硬盘价格下降所带来的美国生产力提高的情形类似,目前因“白领岗位外流”所导致的软件和其他产品价格的削减可能引发新一轮的生产力提高。
  以凯瑟琳·曼恩为代表的学者们主张,各国将继续专注于其做得最好的领域。尽管印度或中国在程序设计领域争走了许多高技术性的工作机会,但美国在药物研究等其他高科技领域将继续保持优势。他们认为,在考虑比较优势时不应局限在诸如高技术型领域和低技术型领域等宽泛的层面,而应该找出更加细小的区别,并且要考察哪些国家在哪些具体的产业或职业上具有优势。巴格瓦蒂认为,在不同的产业内部各国也各有其所专长的不同领域,而这将使印度对美国的高端技术产生大量需求。
  然而,利默和罗得里克等其他经济学家则认为,在新的全球化经济中,美国在这些微观层面的优势将是短暂的。因为如果说美国在空间技术研究方面占有优势,那么人们无法证明中国为什么不能也在该领域迅速培养出大量的大学毕业生。事实上,在电信和服务器等领域中国已经这样做了。
  利默等贸易专家认为,中国和印度等后起之秀所带来的价格竞争可以抵消美国公司从全球采购中所获得的收益。为支持自己的观点,他们引用了巴格瓦蒂于1968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的观点,即如果贸易导致一国的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价格下降,那么该国经济可能会恶化。巴格瓦蒂称其为贸易的“贫困化”影响。在与《商业周刊》讨论该观点时,利默写了一篇短文,试图证明劳动力成本的螺旋式下降是如何导致出口产品价格的下降从而造成“贫困化”的。巴格瓦蒂本人甚至也不得不承认,他多年前的观点可能依然适用于今天的美国,尽管他认为这种机会是微小的。
  总之,尽管美国大多数经济学家主张全球化从根本上对美国是利大于弊的,但他们并不能给出有力的证据。因此,除非能有人对高技术型工作机会外流所导致的后果给出有说服力说明,对于全球化问题的争论很可能愈演愈烈。
   (译者单位:商务部世贸司)
其他文献
今年2月7日,中兴通讯刚刚度过20周年生日。20年风雨历程,整个通信行业从当年几百家变成今天屈指可数的几家,整个行业竞争的残酷略见一斑。而中兴通讯却从当年仅200万左右注册资本的小厂发展到今天年合同销售额340亿的行业巨头。  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找寻中兴通讯独特的企业永续经营之道,希望为中国的通讯行业,也为所有“正在迈向国际化”、“正在跨越管理瓶颈”的中国企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期刊
威海,黄海之滨的美丽城市,也是三角集团公司的大本营。从这里,三角走了出去,20多年时间成长为国内轮胎行业的领军企业,在强手如云的国际“赛场”上排到了第12位。  初春的北京,正值“两会”召开期间。3月13日,北京迎来了难得的好天气,在今年两会的山东代表团所在酒店,我们开始了对全国人大代表、三角集团董事长丁玉华的采访。  丁玉华是一位典型的胶东汉子,话语虽不多,但句句都够分量,透着一种饱经砺炼才会有
期刊
來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部长3月初再聚肯尼亚,为2006年成功结束贸易自由化谈判起草框架草案,以确保今年12月WTO香港部长级会议成功举行。草案对于发展中国家利益给予了特别关注。  会议的最后两天从马赛马拉的自然保护区转到了海岸城市蒙巴萨岛进行。肯尼亚政府一直寻求参与到一个大于以往的非洲联合中,涵盖不经常参加小型部长会议的贝宁、莱索托和卢旺达等国,以确保非洲问题和发展问题在大会上得到关注。  部
期刊
专利与数据保护    专利和数据保护涉及到两个不同的原理,如果不理解其中的差异,往往会引发对于数据保护的误解。  众所周知,专利所提供了一种激励机制,对药物的最初发现者和早期开发者加以奖励。专利保护期是从专利申请之日开始的20年。专利是政府、社会和原创者之间的“社会契约”:政府为原创者提供一段时间的市场独占权,作为条件以换取发明的公开。专利公开后,其他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创新,但政府必须保证保护
期刊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Pieter Bottelier教授撰文:    〔编者按〕美国参议员Charles Schumer近日提出一项提案,建议美国国会以立法形式规定,如中国不在6个月内调整人民币汇率,将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额外征收27.5%的惩罚性关税。对此,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Pieter Bottelier教授2月8日在美国《财经时报》发表文章,对该措施将给美经济利益和就业形势带来的影响进
期刊
在多边贸易体系的历史中,WTO首次发起贸易与环境谈判。多哈部长宣言号召WTO各成员展开谈判:  ——多边环境协定中所阐述的“特定贸易责任”与WTO规则的关系。此授权明确表明,该谈判必须限制在那些能够执行WTO规则的已参加多边环境协定的WTO成员之间进行。它将那些适用WTO规则但却不是多边环境协定的成员排除在外;  ——多边环境协定秘书处和相关的WTO委员会定期交换信息的程序,给予 观察员身份的标准
期刊
刚刚过去这一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一年,这一年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有惊无险,富有成效。如果我们能够按照在2004年的经验总结基础上达成的认识来完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的任务,那2005年的经济发展,会比2004年有一个新的提高。    有惊无险    2004年是有小惊无大险的一年。从2003年开始,出现了经济过热,这种趋势一直到2004年还在继续发展,但在2004年的第一季度,中国政府进行宏观调
期刊
[编者按] 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在WTO规则框架下,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参与到国际贸易竞争中。  在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和对外贸易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倾销与反倾销”的话题一直牵动着国人的视线。“中国成为反倾销最大受害国”“一旦遭遇反倾销,对于一些企业无疑是灭顶之灾”……中国政府、民间团体、专家学者、企业组织乃至所有的中国人越来越关注“反倾销”带给参与国际竞
期刊
美國通过1984年颁布的《哈奇-韦克斯曼法案》,执行TRIPS协议39.3款。该法案主旨是在于激励品牌药品公司生产原创药,同时也为低成本仿制药的核准提供一条快速通道。《哈奇-韦克斯曼法案》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是让消费者获得低成本的药品,另一方面也让药品企业能够获得相应回报。其正式名称是《1984年药品价格竞争与专利期延长法》。  1962年以前,美国药品注册审批仅依据安全性进行。《1962年联邦
期刊
我国入世以后,与WTO成员的经贸关系更为紧密。鉴于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均为WTO成员,对其技术法规自草案阶段即开始跟踪研究,不仅有助于行使作为WTO成员享有的评议权,有助于及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而且在我国制、修订相关技术法规时,也可予以借鉴。  汽车行业在我国目前还处于成长期,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经历着种种“成长的烦恼”,因此,在立足国内的同时了解和掌握国际技术法规动态,就显得更为重要。2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