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绽放思维之花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eibei1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发现,不少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也能跟着老师创设的情境随文而动,但是语文成绩却不理想,在阅读和作文上失分尤其多。分析原因,一方面,学生们看不懂隐藏在阅读文本背后的思想,辨不清题意,只能胡乱作答;另一方面,学生作文虽然语句通顺,但认识肤浅,也难得高分。面对普遍缺乏社会、生活体验的初中学生,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帮助学生有效提高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
  从课堂教学现状分析看,学生思维活动不够活跃,普遍存在以下缺陷:依赖性,即“唯书唯师”,依葫芦画瓢,不敢大胆质疑和联想,思维封闭;单一性,多求同思维而少求异思维,创新意识较差;浅露性,思维表面化,缺乏应有的深度。在课堂上,他们不爱思考,也不善于思考,只满足于做课堂的刻录机,做教参的搬运工。这种思维缺陷带来了学生认识的肤浅和思想的苍白,并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实,初中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发展的阶段,只要抓住契机,积极训练,就能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为高中阶段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我们应该探索:在课堂上,除了显性的、短暂的直观快感,如何能让学生享受到隐性的、持久的感悟乐趣?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认为,思维灵动、充满理趣的课堂才是有效的。为此,我们在打破思维定势,拓展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方面做了一些必要的探索。
  1.循循善诱,打破思维定势,改变直线思维、平面思维的习惯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思维活动,让学生从思维的各个层次出发,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因素、多变量的系统思考,使学生在阅读理解活动中寻找思维的规律,不断提高消化吸收课文营养、感悟课文画外音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孔乙己》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关于孔乙己为什么偷书的讨论。讨论中,有的学生说因为他好吃懒做不会营生,只能顺手牵羊,这样的理解显然游弋在文字的表面。教师可以就此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小伙计对孔乙己的评价:“他在我们的店里,品性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在这个基础上,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为什么在酒店里如此讲信用、爱面子的孔乙己,背地里却干起偷书的勾当?孔乙己是否想过体面的生活?学生很快得出了答案:应该说非常想!他自认为是读书人,不愿与短衣帮为伍;但他又是个没有实际营生技能的读书人,缺乏谋生的本领。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到,他认为自己与那些有权有势的人都是“读书人”,都有“文化”,应该惺惺相惜,不分彼此的。书籍纸张笔砚是“文化”的工具,因此,“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可是孔乙己这种隐秘(或自以为是)的心理愿望,不仅不被短衣帮理解,“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更让何大人、丁举人们极端愤慨——他们不认可孔乙己的文化人地位,不屑于与他为伍,孔乙己遭到疯狂毒打以至断腿!可以说,孔乙己自身的无能、无助,短衣帮的冷漠、取笑,权贵的为富不仁,合成了孔乙己偷书及其悲惨结局!学生会从这样的分析中看到一个矛盾、复杂,却真实、立体的孔乙己,也能感受到超越平淡思维之后的阅读快感。教师进而还可引导学生从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去联想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目的。光有知识没能力,可能成为孔乙己似的酸秀才;有能力没有知识,则可能成为莽汉。由此鼓励学生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性。
  在带领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探究思维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思维活动进一步向事物的纵横延伸、扩展,由此形成新的知识系统
  2.注重培养创造性,引导思维的辩证性
  学生的作文如何能别出心裁,写出新意?我们认为,作文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考。
  在学习课文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给学生拟出如《〈马说〉新说》《如果木兰不是女郎》《移山与搬家》等类型的作文题目,引导他们进行辩证思维。也可以让学生针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逆向思维,让他们自己逆题作文。有的学生因此写出《良药何必苦口》《保护是一种伤害》《智鸟也要先飞》等思辨色彩鲜明的作文。这些可贵的智慧火花都应值得教师珍视和鼓励。
  辩证性思维训练还体现在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给予主观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跳出课文,对文本内容进行冷静思考,并发表独立见解。比如,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斯科特他们遭遇了死亡之悲、失败之悲、作证之悲却称得上是“伟大”的?(茨威格《伟大的悲剧》);既然弟弟对于我犯下的过错“什么也不记得了”,为什么“我的心只得沉重着”?(鲁迅《风筝》)。还可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矛盾与问题,用辩证统一的眼光来客观评价某一事件,如在《杨修之死》《智取生辰纲》的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讨论“修死于操或己” “丢失生辰纲,是否过在杨志”等问题。
  当然,教师在倡导辩证思维的同时,应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律,既要出乎意料,又要在情理之中;要以符合逻辑思维的正确答案为基础,能自圆其说,并言之有理。不能为了猎奇故弄玄虚,进行诡辩,违反思维的正确性、合理性。对学生信马由缰、南辕北辙的思维要恰当地引导。否则,“新奇”便成为怪诞,不利于学生形成优良的思维品质。
  3.读思有机结合,促进思维的深刻性
  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思,思中读,读思结合,层层深入,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教王鼎均的《那树》,当学生深深沉浸在对那树被屠戮的愤慨中时,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引颈受戮的那树难道不是还象征着老城墙、老房子、老村庄、老年人?象征着过年的饺子、元宵的汤圆、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象征着诚信、同情心、尊老爱幼、扶危济困?现代人应该怎样平衡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冲突?应该怎样协调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矛盾?……又如《斑羚飞渡》这篇课文,在熟悉了故事情节,了解了头羊的形象后,教师可以追问:“头羊发现年轻斑羚的一拨少于老年斑羚的一拨时,‘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这里的“沉重”“悲怆”是头羊怕死的表现吗?讨论的话题就自然转移到了“生命的重量”上,从而得出共识:面对灾难时,任何一个生命都有活下来的愿望和权利,在灾难面前任何恐惧和犹豫都应该被理解。也正因为这样,那些在大灾难来临时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生命的人才能深深震撼我们!他们为人类唱响了悲壮的生命赞歌,放射出灿烂无比的人生光彩,成为人类精神的座座丰碑。
  可以说,在语文课堂天地里,在文质兼美的课文中,处处可以激发智慧之光,挖掘理性之趣。只要语文老师有这一共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课堂变成学生积极思考的自由王国。让不会思考的学生学会思考,让不爱思考的学生喜欢思考,让乐于思考的学生多思、深思,语文课堂就能绽放智慧之花!
其他文献
宋王朝(960—1279)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320年。这段时期的文学以词为极盛, 其艺术成就亦最突出, 因而被誉为“时代文学”。词调今存八百余调,其中百分之八十是为宋人创制和使用的。宋代词人一千四百余家,词存二万余首。宋词的作家作品的数目与唐诗相比约少一半,若与宋诗相比约是宋诗的1/6至1/5。这是因为词体文学样式的“调有定格, 字有定数, 韵有定声, 法严而义备”,故创作起来比诗困难得多。它是倚
[摘 要:语文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后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语文是典型的文字类学科,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系数比较大。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识字能力比较低,为提高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利用课本剧表演开展教学活动,成为了教师思考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课本剧表演;小学语文;低年级]  课本剧,从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是集合了音乐、舞蹈、美术、语文等多学科元素的教学模式
[摘 要:建构主义学习的知识观认为,知识的运用需要具体情境;知识需要基于个人建构的理解。在学生的英语阅读中,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往往需要基于篇章的具体情境。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将篇章学习的教学法与基于思维导图的篇章理解结合起来,用完整的课堂例子形式来阐述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阅读前、阅读中以及阅读后等相关教学活动中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促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文章,从微观上把握细节和情
[摘 要:本文通过在教育过程中,与学生进行心灵碰撞;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通过微笑教育对学生进行感化,促进转变,不断给特殊的孩子进行心灵解套。  关键词:智慧;心灵;教育]  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人有很多種需要,所处的人生阶段不同,心理倾向也不同。”不同时期的心理倾向就像一个套索一样牵着孩子们做出某种行为,如:行为偏激,喜欢打骂,喜欢逃课等等。每个班级
[摘 要:小学六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正处于快速成长中,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重要时期,需要教师在开展应用题教学时构建出满足六年级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进而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及灵活性的运用解题策略。分析当前六年级数学教学过程可知,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应用题的教学效果,需要制定出有效的措施改善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鉴于当今社会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校本课程是以语文知识为载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使学生热爱语文学科并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的一门课程。它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突破教材的局限,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成为师
[摘 要:在当前的初中教学阶段,数学作为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与思维性的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为学生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在当前教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下还存在许多的缺陷,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针对目前教学过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高职开始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着力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实现这一人才培养方向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本文通过调研、总结本校高职语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当前本校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方面停滞不前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为高职教师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策略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语言文字运用;策略]  21世纪随着信息
“生态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一个理论观念,也是一种价值导向,更是一种人类行动指南。“生态命运共同体”旨在引导人类建立一种独立、和谐的生存状态, 一種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平等和谐、互相依存的新型关系,从而共建和谐家园。  作为一种思想理念,在国内外文学作品中也是有大量体现的。本论文将整体解析“生态命运共同体”思想在美国各时期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一、殖民地时期  早在美国殖民地时期,大批作者专注于描写
语文活动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实现自身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全面素养的提高,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丰富多样的活动为途径,通过亲身参与、感知、体验、合作、交流、探究、发现和创造,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的一种综合性语文学习过程。语文活动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方式,是相对于言语静听式接受学习而言的,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操作性、情感性、实践性,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体验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