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流行于一線城市的24小时书房已采用无人值守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人成本,也方便了读者阅读。如何借鉴“24小时书房”经营模式,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服务,已成为各地公共图书馆管理者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24小时书房;公共图书馆;服务
引言
2017年6月底,北京首家24小时书房在大兴投入使用,凡持有北京市公共图书馆“一卡通”的读者,皆可刷卡进入书屋,享受不打烊的借阅服务。“24小时书房”面积为30平方米,凭借5000本藏书和40T容量的电子书成功吸引了附近社区的居民到此读书,其服务广受好评。24小时不打烊、无人值守等特点,将阅读变成了自助餐的形式,这可以说是文化事业的一项改革,是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公共图书馆24小时书房服务提出一些意见,旨在促进公共图书馆更好的发展。
一、书房布点问题
公共图书馆在布置24小时书房时,需要重点考虑布点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公共图书馆应将书房设置在馆内还是设置在人流集中处。如果将其放在馆内,那么这与公共图书馆所服务的读者群没有太大差异,属于守株待兔式的经营,主动性差,凸显不出服务于民的理念。对此,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应打开思路,在市区内广泛布点,将24小时书房服务推广出去,扩大读者群体。
二、书房空间及图书资源
24小时书房属于一种新生事物,在选址上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要选择社区集中的地点;第二,要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段;第三,要选择通信网络稳定的区域,以保证读者阅读电子书的需要;第四,靠近学校的位置也可布点,这有利于吸收学生群体成为会员;第五,要选择人流较大的公共场所,这能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第六,车站、飞机场等也可布点,以供乘客临时阅读。
24小时书房面积不宜过大,50平方米左右即可,能放置3000本至8000本图书,以及一定存储容量的电子书。北京大兴首家24小时书房30平方米的书屋还是显得有些拥挤狭窄,对此,建议预留10平方米到20平方米的空间,满足后期发展的需要。
图书可以随着读者需求适量增加,图书种类包括实体图书与网络图书。实体图书种类由书房周边的人群属性来决定。比如书房周边以老年社区为主,则需尽量多地提供名人传记、抗战纪实等种类的图书;如果周边居住者以年轻人较多,则要以时尚类画册、青春类小说等图书为主。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网络阅读已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书房应不断丰富网络图书,设置专有电子阅读器,方便读者查询资料与阅读。
三、书房管理建议
24小时书房管理包括形象、读者、书籍、书架、设备等几方面。
1.形象管理
形象管理指的是统一装修、统一形象标识、统一广告输出、统一服务模式、统一服务标准。通过形象上的统一,打造24小时书房品牌,让人们看到书房便能想到对应的图书馆,看到图书馆也能想到对应的书房。
2.读者管理
24小时书房可以在醒目的位置张贴专属二维码,引导读者扫码成为会员,方便办卡。或者在现场设置办卡系统,吸收会员。成为会员之后,便可以随时刷卡进入书房,按照操作说明通过电子阅读器进行阅读。
3.书籍管理
该项管理需要每本书籍都设置专属二维码,这不仅能避免书籍丢失,还能方便读者扫描二维码下载该书籍电子版本。
4.书架管理
书房应针对阅读人群的特点进行阅读产品的管理,合理地匹配各种读物,充分发挥书架的陈列作用。定期引进新书,更新书架陈列,不断满足读者需求。
5.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指的是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门禁、电子阅读终端、照明系统等设备的管理。书房可以设置感应系统,有人则亮灯,运转设备,无人则掐断电源,节省电能。
四、书房运营方式
为了更好地发展“24小时书房”,公共图书馆可以同一些愿意做公益事业的企业合作,建设更多更优质的书房。书房可由企业冠名,提高人们对企业的认知度与好感,还能让读者享受更方便、舒适的读书环境,可谓是一举两得。
五、结语
24小时书房是为一定地域内的居民服务的具有公益性、教育性、休闲性等特征的文献信息集散场所,是图书馆服务的延展和提升。24小时书房需贴近居民的生活,通过各种措施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创造其生存发展的空间,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繁荣兴旺。
参考文献:
[1] 鲁方平.城市书房——当代公共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创新实践[J].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7(5):36-39.
[2] 胡海荣.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新模式——温州“城市书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图书馆杂志, 2016, 35(5):4-8.
关键词:24小时书房;公共图书馆;服务
引言
2017年6月底,北京首家24小时书房在大兴投入使用,凡持有北京市公共图书馆“一卡通”的读者,皆可刷卡进入书屋,享受不打烊的借阅服务。“24小时书房”面积为30平方米,凭借5000本藏书和40T容量的电子书成功吸引了附近社区的居民到此读书,其服务广受好评。24小时不打烊、无人值守等特点,将阅读变成了自助餐的形式,这可以说是文化事业的一项改革,是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公共图书馆24小时书房服务提出一些意见,旨在促进公共图书馆更好的发展。
一、书房布点问题
公共图书馆在布置24小时书房时,需要重点考虑布点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公共图书馆应将书房设置在馆内还是设置在人流集中处。如果将其放在馆内,那么这与公共图书馆所服务的读者群没有太大差异,属于守株待兔式的经营,主动性差,凸显不出服务于民的理念。对此,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应打开思路,在市区内广泛布点,将24小时书房服务推广出去,扩大读者群体。
二、书房空间及图书资源
24小时书房属于一种新生事物,在选址上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要选择社区集中的地点;第二,要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段;第三,要选择通信网络稳定的区域,以保证读者阅读电子书的需要;第四,靠近学校的位置也可布点,这有利于吸收学生群体成为会员;第五,要选择人流较大的公共场所,这能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第六,车站、飞机场等也可布点,以供乘客临时阅读。
24小时书房面积不宜过大,50平方米左右即可,能放置3000本至8000本图书,以及一定存储容量的电子书。北京大兴首家24小时书房30平方米的书屋还是显得有些拥挤狭窄,对此,建议预留10平方米到20平方米的空间,满足后期发展的需要。
图书可以随着读者需求适量增加,图书种类包括实体图书与网络图书。实体图书种类由书房周边的人群属性来决定。比如书房周边以老年社区为主,则需尽量多地提供名人传记、抗战纪实等种类的图书;如果周边居住者以年轻人较多,则要以时尚类画册、青春类小说等图书为主。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网络阅读已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书房应不断丰富网络图书,设置专有电子阅读器,方便读者查询资料与阅读。
三、书房管理建议
24小时书房管理包括形象、读者、书籍、书架、设备等几方面。
1.形象管理
形象管理指的是统一装修、统一形象标识、统一广告输出、统一服务模式、统一服务标准。通过形象上的统一,打造24小时书房品牌,让人们看到书房便能想到对应的图书馆,看到图书馆也能想到对应的书房。
2.读者管理
24小时书房可以在醒目的位置张贴专属二维码,引导读者扫码成为会员,方便办卡。或者在现场设置办卡系统,吸收会员。成为会员之后,便可以随时刷卡进入书房,按照操作说明通过电子阅读器进行阅读。
3.书籍管理
该项管理需要每本书籍都设置专属二维码,这不仅能避免书籍丢失,还能方便读者扫描二维码下载该书籍电子版本。
4.书架管理
书房应针对阅读人群的特点进行阅读产品的管理,合理地匹配各种读物,充分发挥书架的陈列作用。定期引进新书,更新书架陈列,不断满足读者需求。
5.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指的是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门禁、电子阅读终端、照明系统等设备的管理。书房可以设置感应系统,有人则亮灯,运转设备,无人则掐断电源,节省电能。
四、书房运营方式
为了更好地发展“24小时书房”,公共图书馆可以同一些愿意做公益事业的企业合作,建设更多更优质的书房。书房可由企业冠名,提高人们对企业的认知度与好感,还能让读者享受更方便、舒适的读书环境,可谓是一举两得。
五、结语
24小时书房是为一定地域内的居民服务的具有公益性、教育性、休闲性等特征的文献信息集散场所,是图书馆服务的延展和提升。24小时书房需贴近居民的生活,通过各种措施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创造其生存发展的空间,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繁荣兴旺。
参考文献:
[1] 鲁方平.城市书房——当代公共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创新实践[J].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7(5):36-39.
[2] 胡海荣.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新模式——温州“城市书房”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图书馆杂志, 2016, 35(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