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学生;教师;环节
情感,是人们内心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感觉和反应。情感教育是丰富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手段,通过情感教育,用善良的、美好的、温暖的、正面的、积极的引导方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从心灵、道德层面给与指导,给与帮助。当然,把情感教育完美的融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之中,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这需要长期的摸索,找出最佳的适合学生,同时也适合教师开展教学的方法。把情感教育融入于语文教学之中,这也是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教学水平一种极大的锻炼和提高,对丰富语文教学方法大有裨益。
一、了解学生
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需求也是一样,他们每个人对于情感的需求是不同的,有的学生需要的是教师不断的鼓励和赞扬,有的学生则需要的是教师更多的关注,有的学生则需要的是学生耐心的引导等等,教师需要全面的了解不同学生不同的需求,这样才能有更多更加有效的情感投入。所以,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需要走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找到学生情感的投入点。具体操作时,可以结合不同年级教材的特点,在教材中找到和学生心理相通的篇章,通过文章的故事或者人物唤起学生对教师情感投入的反馈。重点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在教材中寻找、检索、提取与学生情感需求相对应、甚至共通的信息,让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进而引起心理共鸣。
二、尊重个性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师生双方在共同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交流师生间的人际情感。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和学生之间如果没有一种情感上的沟通,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就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教师的情感起着感染和动力的作用,师爱是这种情感的具体体现,犹如阳光、雨露。因此,教师作为组织者,应处处以学生为本,对学生既要“晓知以理”又要“动之以情”,发挥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要调整自己的教学心境和情绪,发展自己维持教学活动动态平衡的能力。即在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和情感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选择适宜多变的教学方法,正确评价自己和学生,从师爱出发,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授课艺术,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提供实践并获取成功的机会。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自然的流露出对学生的信任、期待和尊重。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俗话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过程开展的第一责任人,也是把握课堂进行的关键人物,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因此,要想教育好学生,首先教师自身就需要提高自身素养,通过自己的良好素养,包括严谨的课堂教学思路,工整的板书与多媒体设计,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等等,通过这些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将情感教育工作溶于课程教学中,给学生以美的感染。正如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教师自身的修养提高了,才能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才能真正的以一种无形的情感动力促进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与人生观的形成。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有很多种途径,比如锻炼使自己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教学实践中与学生共同进步、严以律己,以身作则等很多方面。
四、环节渗透
1.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
(1)深入品析文本,引导体味情感
教师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中的要点、重点,也要分析教材中作者和某些人物角色的思想感情,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努力体验,以便真正把握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要使自己在教学中能用教学内容所内含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自己必须首先被这种情感打动、感染。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就是教师体验作品的过程。教师理解得越透彻,给学生讲解就越透彻,对学生的感染也越深。
(2)创设教学情境,诱发情感共鸣
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池水,只要一颗小小的石子,就会使它泛起粼粼波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感人情节,巧妙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电教化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不但能为语文课堂增辉添彩,还能拉近教师、学生以及教材三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
2.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学生作文是一个立足于个人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心智活动。学生之所以写不出作文来,就是因为作文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所以作文训练必须与生活、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从生活中寻求写作的素材,解决无话可说的矛盾。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声像渲染”、“生活再现”、“现场表演”等,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激越,不吐不快。经过长期的练习,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语言积累也随之丰厚起来,作文自会大有长进。
(2)时常练笔,积累情感。除了在作文课堂上,学生的随笔本是教师培养学生积累情感体验的最佳土壤。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周记,做读书笔记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与情感。同时,学生的随笔本也可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这样做,既能沟通师生情感,又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加强评改,深化情感。评价和批改是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认真、恰当,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如果只是敷衍了事或者过于严厉,学生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因此,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水平因人而异,要给予不同的评价。例如,针对那些后进生,教师要发现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并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情感的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教学的激情感动学生,激发学生情感的投入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学生;教师;环节
情感,是人们内心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感觉和反应。情感教育是丰富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手段,通过情感教育,用善良的、美好的、温暖的、正面的、积极的引导方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从心灵、道德层面给与指导,给与帮助。当然,把情感教育完美的融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之中,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这需要长期的摸索,找出最佳的适合学生,同时也适合教师开展教学的方法。把情感教育融入于语文教学之中,这也是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教学水平一种极大的锻炼和提高,对丰富语文教学方法大有裨益。
一、了解学生
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需求也是一样,他们每个人对于情感的需求是不同的,有的学生需要的是教师不断的鼓励和赞扬,有的学生则需要的是教师更多的关注,有的学生则需要的是学生耐心的引导等等,教师需要全面的了解不同学生不同的需求,这样才能有更多更加有效的情感投入。所以,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需要走入学生的情感世界,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找到学生情感的投入点。具体操作时,可以结合不同年级教材的特点,在教材中找到和学生心理相通的篇章,通过文章的故事或者人物唤起学生对教师情感投入的反馈。重点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在教材中寻找、检索、提取与学生情感需求相对应、甚至共通的信息,让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进而引起心理共鸣。
二、尊重个性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师生双方在共同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交流师生间的人际情感。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和学生之间如果没有一种情感上的沟通,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就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教师的情感起着感染和动力的作用,师爱是这种情感的具体体现,犹如阳光、雨露。因此,教师作为组织者,应处处以学生为本,对学生既要“晓知以理”又要“动之以情”,发挥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要调整自己的教学心境和情绪,发展自己维持教学活动动态平衡的能力。即在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和情感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选择适宜多变的教学方法,正确评价自己和学生,从师爱出发,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授课艺术,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提供实践并获取成功的机会。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自然的流露出对学生的信任、期待和尊重。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俗话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作为课堂教学过程开展的第一责任人,也是把握课堂进行的关键人物,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因此,要想教育好学生,首先教师自身就需要提高自身素养,通过自己的良好素养,包括严谨的课堂教学思路,工整的板书与多媒体设计,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等等,通过这些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将情感教育工作溶于课程教学中,给学生以美的感染。正如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只有教师自身的修养提高了,才能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才能真正的以一种无形的情感动力促进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与人生观的形成。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有很多种途径,比如锻炼使自己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教学实践中与学生共同进步、严以律己,以身作则等很多方面。
四、环节渗透
1.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
(1)深入品析文本,引导体味情感
教师不仅要把握教学内容中的要点、重点,也要分析教材中作者和某些人物角色的思想感情,并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努力体验,以便真正把握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要使自己在教学中能用教学内容所内含的情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自己必须首先被这种情感打动、感染。深入钻研教材的过程,就是教师体验作品的过程。教师理解得越透彻,给学生讲解就越透彻,对学生的感染也越深。
(2)创设教学情境,诱发情感共鸣
儿童的情感就像一池水,只要一颗小小的石子,就会使它泛起粼粼波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感人情节,巧妙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电教化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不但能为语文课堂增辉添彩,还能拉近教师、学生以及教材三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
2.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学生作文是一个立足于个人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心智活动。学生之所以写不出作文来,就是因为作文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所以作文训练必须与生活、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从生活中寻求写作的素材,解决无话可说的矛盾。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创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时机,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创设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声像渲染”、“生活再现”、“现场表演”等,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激越,不吐不快。经过长期的练习,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情感,语言积累也随之丰厚起来,作文自会大有长进。
(2)时常练笔,积累情感。除了在作文课堂上,学生的随笔本是教师培养学生积累情感体验的最佳土壤。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课外写日记、周记,做读书笔记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灵活自由的练笔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会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积累材料与情感。同时,学生的随笔本也可成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这样做,既能沟通师生情感,又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加强评改,深化情感。评价和批改是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认真、恰当,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如果只是敷衍了事或者过于严厉,学生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因此,对于学生的评价,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水平因人而异,要给予不同的评价。例如,针对那些后进生,教师要发现他们的优势和长处,并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情感的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教学的激情感动学生,激发学生情感的投入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