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新纪元杯”第22届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决出90名获奖选手,但记者发现,不少写作能手参加口语交际比赛时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口语交际能力较弱。这一则新闻暴露出:当前语文教学依然存在弊端——“重文字,轻口语”,“重读写,轻听说”。笔者认为其原因是:日常语文学习中口语交际训练只教不评或评价流于形式,所以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一直未引起师生的重视。我认为改革现有的口语交际测评方式、以评促学是提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口语考试具体内容的设想
(一)口语考试应该测试什么?
语言使用时涉及语境的问题,而且语言使用本身是一个动态的交际过程。因此,口语考试不能简单地用静态的书面考试的形式检测,理应用动态、多元、互动的模式检测学生在一定的具体的语言情境中的倾听能力、应对能力、语用能力、参与意识及情感态度等。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他们的各种语言和非语言能力,从而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要改变中考高考方案,考试命题既要有阅读、写作能力的书面检测,又要逐步增加口语交际试题题量和分值。可像英语学科那样,加试听力和会话,这样才能更客观、全面地反映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水平。真正发挥中考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使师生重视日常口语交际的教与学,从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那种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发展学生的倾听能力、应对能力、语用能力、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意识;使教师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个性。
(二)口语考试应该把握哪些原则?
1.考试的真实性原则。口语考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真实的口语水平,因此首先要体现一个真实原则。考试的真实性表现在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外部的真实性具体指测试文本、测试任务、测试情景应尽可能贴近现实性生活,让考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自如地展示他们的语言水平。内部的真实性是一种交互性,即考生与考试文本、考试任务、考试情景之间是否形成互动。
2.考试的互动性原则。口语考试对互动性要求很高,互动性是口语测试有效性的前提。它表现在两方面:考生与考试任务之间的互动性及考生教官之间的互动性。在口语考试时,教师以评判者的身份出现,仅是按试卷要求向学生提问。当考生感到有话可说,而且很愿意表达些什么的时候,互动就自然产生,交际也悄然开始。但是当考生无话可说时,教师就要充当交际的另一方,与学生展开平等的对话,通过提示、引导、启发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语言水平,这样才能实现考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3.考试的层次性原则。口语考试面对的考生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口语考试理应照顾各种层次学生,使其通过测试发现问题,明确改进的方向,而不是选拔、筛选。考试的层次性表现在测试的内容难易、程度难易、排列顺序、学生特点等方面。一是口语考试体系、能力培养体系应与儿童不同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二是在同一阶段,要考虑因学生个体的发展特点不同而体现层次差别;三是研究活动的开展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考试应与之配套。
4.考试的发展性原则。在综合考虑以上考试原则后,可以较好地发挥测试的反馈、诊断和激励作用,从而体现测试的发展性原则。通过测试,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家长、教师及时了解、弄清学生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教学改进、关注孩子弥补的方向。发展性原则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体和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口语考试应该用什么形式考?
口语考试可大致分为达标性测试和能力性测试。
达标性测试可以以新课标常用字表为依据,用背诵、朗读两种方式进行。达标性测试注重话语产生的正确性,产生的话语比较正式、更接近书面表达。因此,评分的客观性和一致性更高、更有保证。
能力性测试是在真实的或接近于真实的语境中,通过完成测试任务,评定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即语言交际能力。由受过培训的考官主持并当场评分,考试形式包括诉说、对话、讲述、讨论、辩论、演讲、采访与介绍、角色表演等。能力性测试更注重交际互动和意义的传达,这种测试的设计是尽量使应试人在参加测试时如同置身于实际生活中一样,自然地使用汉语完成测试规定的任务。测试任务越是接近生活,就越能测量出应试人的真实语言水平,测试的效度越高。
能力性测试的测试结果的评分需要评分人员的主观判断并受评分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由于口语测试是测定考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评分人员对测试结果的评判与其观点、语言水平、对评分标准的理解及当时的情绪等因素有关,不同的评分人员对同一结果有可能产生不同的判断,同一评分人员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结果有可能产生不同的判断,所以能力性测试是主观型测试。那么为了保证考试成绩的公平、公正、相对客观就要制定一个评分的标准量化(详见文后的附录一)。以预先规定的某一标准为参照物,检验考生是否达到此标准。
二、口语考试的评价要真正实现以评促学
(一)评价的根本目的
评价的目的不是给学生排个高低上下,而是为了了解学生口语交际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倾听、表达、应对与交流互动、人际沟通、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综合运用现状;让学生得到富有建设性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口语交际水平有真实的认识,并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有利于下一阶段训练的进行。所以,应强化评价在口语教学诊断和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评价要立足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口语交际方面的不足,不断对自己学习口语交际的行为进行反思、纠正、提高。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更好地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二)评价原则
发展原则: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变化过程,把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全面原则:评价要做到目标全面、内容多元、方式多样、过程动态,关注评价主体的自觉性、参与性和互动性。
多元原则:评价要将老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家长的评价有机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
(三)评价标准的制定
口语交际评价表以口语交际总目标为一级评价指标,以能力、习惯、为二级评价指标,将口语交际各学年段目标细化为三级指标。评价指标的设计围绕口语交际各级目标展开,内容具有针对性和阶段性。评价表采用等级制定量化评价的方式,将分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分项评价的结果,可供教师、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体现评价的诊断调整能力。综合评价,让学生的自尊得到呵护,保护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突出评价的激励作用。
孔子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可见口语交际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有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口语交际的测评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才能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附录一
主考在评分时使用以下标准:
1.准确性:指考生的语音、语调及所使用的语法和词汇的准确程度;
2.语言范围:指考生使用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复杂程度和范围;
3.话语的长短:指考生对整个考试的交际所作的贡献、讲话的多少;
4.连贯性:指考生有能力进行较长时间的、语言连贯的发言;
5.灵活性:指考生应付不同情景和话题的能力;
6.适切性:指考生根据不同场合选用适当确切的语言的能力。
评分标准如下表所示:
一、口语考试具体内容的设想
(一)口语考试应该测试什么?
语言使用时涉及语境的问题,而且语言使用本身是一个动态的交际过程。因此,口语考试不能简单地用静态的书面考试的形式检测,理应用动态、多元、互动的模式检测学生在一定的具体的语言情境中的倾听能力、应对能力、语用能力、参与意识及情感态度等。最终目的在于提高他们的各种语言和非语言能力,从而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要改变中考高考方案,考试命题既要有阅读、写作能力的书面检测,又要逐步增加口语交际试题题量和分值。可像英语学科那样,加试听力和会话,这样才能更客观、全面地反映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水平。真正发挥中考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使师生重视日常口语交际的教与学,从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那种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局面;发展学生的倾听能力、应对能力、语用能力、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意识;使教师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个性。
(二)口语考试应该把握哪些原则?
1.考试的真实性原则。口语考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真实的口语水平,因此首先要体现一个真实原则。考试的真实性表现在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外部的真实性具体指测试文本、测试任务、测试情景应尽可能贴近现实性生活,让考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自如地展示他们的语言水平。内部的真实性是一种交互性,即考生与考试文本、考试任务、考试情景之间是否形成互动。
2.考试的互动性原则。口语考试对互动性要求很高,互动性是口语测试有效性的前提。它表现在两方面:考生与考试任务之间的互动性及考生教官之间的互动性。在口语考试时,教师以评判者的身份出现,仅是按试卷要求向学生提问。当考生感到有话可说,而且很愿意表达些什么的时候,互动就自然产生,交际也悄然开始。但是当考生无话可说时,教师就要充当交际的另一方,与学生展开平等的对话,通过提示、引导、启发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语言水平,这样才能实现考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3.考试的层次性原则。口语考试面对的考生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口语考试理应照顾各种层次学生,使其通过测试发现问题,明确改进的方向,而不是选拔、筛选。考试的层次性表现在测试的内容难易、程度难易、排列顺序、学生特点等方面。一是口语考试体系、能力培养体系应与儿童不同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二是在同一阶段,要考虑因学生个体的发展特点不同而体现层次差别;三是研究活动的开展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考试应与之配套。
4.考试的发展性原则。在综合考虑以上考试原则后,可以较好地发挥测试的反馈、诊断和激励作用,从而体现测试的发展性原则。通过测试,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家长、教师及时了解、弄清学生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教学改进、关注孩子弥补的方向。发展性原则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主体和终身学习的思想。
(三)口语考试应该用什么形式考?
口语考试可大致分为达标性测试和能力性测试。
达标性测试可以以新课标常用字表为依据,用背诵、朗读两种方式进行。达标性测试注重话语产生的正确性,产生的话语比较正式、更接近书面表达。因此,评分的客观性和一致性更高、更有保证。
能力性测试是在真实的或接近于真实的语境中,通过完成测试任务,评定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即语言交际能力。由受过培训的考官主持并当场评分,考试形式包括诉说、对话、讲述、讨论、辩论、演讲、采访与介绍、角色表演等。能力性测试更注重交际互动和意义的传达,这种测试的设计是尽量使应试人在参加测试时如同置身于实际生活中一样,自然地使用汉语完成测试规定的任务。测试任务越是接近生活,就越能测量出应试人的真实语言水平,测试的效度越高。
能力性测试的测试结果的评分需要评分人员的主观判断并受评分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由于口语测试是测定考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评分人员对测试结果的评判与其观点、语言水平、对评分标准的理解及当时的情绪等因素有关,不同的评分人员对同一结果有可能产生不同的判断,同一评分人员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结果有可能产生不同的判断,所以能力性测试是主观型测试。那么为了保证考试成绩的公平、公正、相对客观就要制定一个评分的标准量化(详见文后的附录一)。以预先规定的某一标准为参照物,检验考生是否达到此标准。
二、口语考试的评价要真正实现以评促学
(一)评价的根本目的
评价的目的不是给学生排个高低上下,而是为了了解学生口语交际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倾听、表达、应对与交流互动、人际沟通、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综合运用现状;让学生得到富有建设性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口语交际水平有真实的认识,并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有利于下一阶段训练的进行。所以,应强化评价在口语教学诊断和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评价要立足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口语交际方面的不足,不断对自己学习口语交际的行为进行反思、纠正、提高。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更好地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二)评价原则
发展原则: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变化过程,把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全面原则:评价要做到目标全面、内容多元、方式多样、过程动态,关注评价主体的自觉性、参与性和互动性。
多元原则:评价要将老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家长的评价有机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
(三)评价标准的制定
口语交际评价表以口语交际总目标为一级评价指标,以能力、习惯、为二级评价指标,将口语交际各学年段目标细化为三级指标。评价指标的设计围绕口语交际各级目标展开,内容具有针对性和阶段性。评价表采用等级制定量化评价的方式,将分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分项评价的结果,可供教师、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体现评价的诊断调整能力。综合评价,让学生的自尊得到呵护,保护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突出评价的激励作用。
孔子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可见口语交际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有重要的作用。我认为,口语交际的测评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才能培养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附录一
主考在评分时使用以下标准:
1.准确性:指考生的语音、语调及所使用的语法和词汇的准确程度;
2.语言范围:指考生使用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复杂程度和范围;
3.话语的长短:指考生对整个考试的交际所作的贡献、讲话的多少;
4.连贯性:指考生有能力进行较长时间的、语言连贯的发言;
5.灵活性:指考生应付不同情景和话题的能力;
6.适切性:指考生根据不同场合选用适当确切的语言的能力。
评分标准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