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感觉枯燥和烦闷,那么在日常的化学课堂教学中预设各种有趣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去巧妙的预设问题情境,我想这是每一个化学教育工作者都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保证学生主体性,预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预设问题情境、关注社会,预设问题情境、教师预设问题情境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介绍了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情境预设问题.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程;预设;问题情境
学习动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好奇心和求知欲.处于高中的学生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好奇,并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应该善于通过巧妙的方法来提升和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预设问题情境则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一、保证学生主体性,预设问题情境
教育首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并引导学生解决其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在课堂上,通过预设问题情境,使教学变成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理解问题的过程,从而使得课堂教学从教师的教为主体变为学生的学为主体.
例如,在学习“盐类的水解”时,我们可以提出问题:我们知道酸溶液一定是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那么盐溶液是否一定就是中性?教师然后可以让学生做两组实验,第一组实验:测定NH4Cl溶液、NaCl溶液、CH3COONa溶液的pH值;第二组实验:在总量是三毫升,浓度是0.5 mol/L的CH3COONa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观察其颜色,然后对其进行加热,再观察其颜色.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然后学生对结果进行分析,进行研究.这样一来,不但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联系生活,预设问题情境
有些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可能会产生化学与自身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的错误认识,教师通过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生活中找到化学,从化学中体现生活.这样一来,则可以很好的让学生理解到生活与化学其实是密不可分的,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铁和铁的化合物”时,教师可以提问:苹果是大家生活中常常见到的水果,但是苹果削皮之后颜色就会变锈,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呢?这样一个问题在学生心里顿时激起了疑问的浪花.教师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说到:Fe2+和Fe3+在溶液中显示的是什么颜色,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通过教师的一点拨,经过讨论模式就得出了结论:苹果皮削掉后,苹果的二价铁离子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为三价铁离子,所以才会显出锈了的颜色.通过列举这种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不但可以很好的树立化学就在身边的观念,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前面在氨气教学中所学习到的知识.
三、关注社会,预设问题情境
学生如果只是单单的在书本里学习知识,则在理解知识方面就很难做好很好,当这些知识和生活中的真实情境相结合之后,对于学生的理解记忆有着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学习的知识最终是要在社会上去实践的,教师通过列举一些社会时事,体现出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认识并理解学好化学的重要意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讲解“金属钠”时,引出新闻:在广州珠江河段曾经出现过神秘的水雷,6个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桶漂浮在水面上,其中3个发生爆炸,另外3个被打捞.根据现场目击者说,早上十点多,河里突然冒起白烟,水面漂浮的铁桶窜起黄色火焰,接着一声巨响,水柱冲天而起.事后,消防人员将水桶打捞起来后,用煤油进行浸泡.这时候教师可以接着提出问题,问题一:把放满钠金属的铁桶置于水中,为什么不下沉?;问题二:为什么消防队员将铁桶打捞起来后,要用煤油进行浸泡?这些问题问完,学生们的好奇心油然而生,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后面在学习金属钠的过程中,学生们思维活跃、踊跃提问,这样一来,教学的质量得以充分体现出来.
总而言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就学好化学的必要条件,而预设问题情境也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一效果.预设一个合理的、典型的、有针对意义的问题情境就十分有助于师生共同学习的,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良好运用,学生学的愉快,教师也教的轻松.
参考文献:
耿继军.创设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新作文,2008(5).
林卫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科学研究,2001(9).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程;预设;问题情境
学习动力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好奇心和求知欲.处于高中的学生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好奇,并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应该善于通过巧妙的方法来提升和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预设问题情境则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一、保证学生主体性,预设问题情境
教育首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并引导学生解决其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在课堂上,通过预设问题情境,使教学变成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理解问题的过程,从而使得课堂教学从教师的教为主体变为学生的学为主体.
例如,在学习“盐类的水解”时,我们可以提出问题:我们知道酸溶液一定是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那么盐溶液是否一定就是中性?教师然后可以让学生做两组实验,第一组实验:测定NH4Cl溶液、NaCl溶液、CH3COONa溶液的pH值;第二组实验:在总量是三毫升,浓度是0.5 mol/L的CH3COONa溶液中滴入2滴酚酞,观察其颜色,然后对其进行加热,再观察其颜色.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然后学生对结果进行分析,进行研究.这样一来,不但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联系生活,预设问题情境
有些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可能会产生化学与自身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的错误认识,教师通过列举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生活中找到化学,从化学中体现生活.这样一来,则可以很好的让学生理解到生活与化学其实是密不可分的,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铁和铁的化合物”时,教师可以提问:苹果是大家生活中常常见到的水果,但是苹果削皮之后颜色就会变锈,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呢?这样一个问题在学生心里顿时激起了疑问的浪花.教师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说到:Fe2+和Fe3+在溶液中显示的是什么颜色,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通过教师的一点拨,经过讨论模式就得出了结论:苹果皮削掉后,苹果的二价铁离子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为三价铁离子,所以才会显出锈了的颜色.通过列举这种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不但可以很好的树立化学就在身边的观念,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前面在氨气教学中所学习到的知识.
三、关注社会,预设问题情境
学生如果只是单单的在书本里学习知识,则在理解知识方面就很难做好很好,当这些知识和生活中的真实情境相结合之后,对于学生的理解记忆有着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学习的知识最终是要在社会上去实践的,教师通过列举一些社会时事,体现出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认识并理解学好化学的重要意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讲解“金属钠”时,引出新闻:在广州珠江河段曾经出现过神秘的水雷,6个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桶漂浮在水面上,其中3个发生爆炸,另外3个被打捞.根据现场目击者说,早上十点多,河里突然冒起白烟,水面漂浮的铁桶窜起黄色火焰,接着一声巨响,水柱冲天而起.事后,消防人员将水桶打捞起来后,用煤油进行浸泡.这时候教师可以接着提出问题,问题一:把放满钠金属的铁桶置于水中,为什么不下沉?;问题二:为什么消防队员将铁桶打捞起来后,要用煤油进行浸泡?这些问题问完,学生们的好奇心油然而生,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后面在学习金属钠的过程中,学生们思维活跃、踊跃提问,这样一来,教学的质量得以充分体现出来.
总而言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就学好化学的必要条件,而预设问题情境也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一效果.预设一个合理的、典型的、有针对意义的问题情境就十分有助于师生共同学习的,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良好运用,学生学的愉快,教师也教的轻松.
参考文献:
耿继军.创设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新作文,2008(5).
林卫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科学研究,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