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C-乙烯利对小麦杀雄机理的研究(摘要)——~(14)C-乙烯和~(14)C-乙烯利的吸收、分布和代谢

来源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inyi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4)C-乙烯示踪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孕穗期植株对乙烯的吸收、运转和分布规律,与对乙烯利的吸收、运转和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均向穗部集中。在小麦剑叶上涂以~(14)C-乙烯利后,穗部释存~(14)C-乙烯的高峰发生在第六天,此高峰期正值小麦幼穗迅速发育时期,与乙烯利杀 The results of ~ (14) C-ethylene tracing showed that the absorption, transport and distribution of ethylene to the plants at booting stage we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absorption, transport and distribution of ethephon. After the wheat leaves were coated with ~ (14) C-ethephon, the peak of ~ (14) C-ethylene release from the ear occurred on the sixth day, which coincid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young ears in wheat. Kill kill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了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对于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以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9月所收治的急性哮喘发作患儿共计12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
目的:研究分析赖脯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4月到2017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通过对教学行为、教学环节、学生变化的反思,在学生的“错误”中求发展,在教师的“失败”中寻发展,在教材的“局限”上谋发展。对于如何课后反思,一本教学杂志提出要做到“认
长期以来茶园恶性杂草——香附子、黄茅草、苦艾、马圹草、辣蓼等在我市茶园大量蔓延,严重危害茶树生长发育,影响茶叶的产量、质量的提高。过去采用人工除草劳动强度大,而且
Using even and odd coherent states, we define a new state, which is called the spin-type W state. With the spin-type W states, we provide a new scheme for testi
期刊
目的:探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前列地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6年9月—2017年10月住院部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该次医学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随机
习作教学面临着“写作文难,教作文更难”的两难境地。如何解决这两难问题,笔者认为,不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是顺利推行语文课改的关键,也同样会让习作教学成为“学者易,教者乐”的美事,融入乐学、乐教的合一境界。    一、巧用课件,兴趣为桥——习作创新发展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开端。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
合作备课是教师磨砺技艺的基地,能够让每一个教师阐述观点、见解,让同事评判。教师在倾听同事的发言中,产生更多新的思路和想法,不断完善备课,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学生活动方式等内容。通过这样的磨合,教师互相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一、合作    陈老师:通过细读文本,我发现本课有生动的故事情节。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最难弄懂的是故事蕴涵的寓意。要通过反复读文和联系生活去获取“做事要亲
一、课题的提出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它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它是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切入点,尤其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 70 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小
语文学科应着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训练。教师上课时如果单纯讲授理论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能是索然无味、可望而不可及的,往往台上津津有味,台下昏昏欲睡。这时富有艺术性的“激疑”,可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整个课堂会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中国古代教育学家张载在《经学理窟·义理》中指出:“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张载的一席话,犹如指路的灯塔,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