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用物理的思维来激发学生参与物理课堂的积极性,提升物理学习的效率,最终服务于学生物理素养的提升,促使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持续发展。在这个方面,我们很多教师都在努力达成这一点,而且都在努力创设符合学生思维和需要的问题来完成,这都是我们需要努力和研究的。但是在完成这一点的过程中,我们还不得不注意其中的一个细节,那就是课堂留白。
留白,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让留有想象的空间。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设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在思维的过程中,如果多一点时间还给学生,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一,换位思考,留一点思考的时间。教师在创设好一个具有思维激发力度的问题以后,往往会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沾沾自喜,会满足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价值体现,此时,往往会忽略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思维感受,更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相应的问题,而是满足呈现问题的答案,以体现问题本身的价值性和智慧性,一定程度上,这都符合人的自需心理,而教师也是一个正常的、普通的人,他们在此时也表现出较强烈的自需心。为此,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反思问题自身对于学生的难点、疑惑点,然后再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让学生思考充足,有时甚至可以变通原先设计的题目。比如在机械能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未来提升学生对其中几个实验操作细节的真正掌握,比如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小车冲上斜面后移动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当学生探究与小车的质量有关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小车冲上去的速度相同。仔细分析,此处就是要考查学生能否设计出让质量不同的小车获取相同的初速度。而让质量不同的小车获取相同的初速度的技能是在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学到的,此时我们要让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进行一定的回顾和筛选时间,那样才能让孩子自主构建一个复习框架和重点、难点,这是我们复习课中真正的需要。
第二,聆听表达,留一些表达的机会。学生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知识或技能的掌握深度是我们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评价方式,而有些学生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在表达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表达的不够清晰、明确等现象,而这种现象却不能准确的反馈学生对知识或技能的掌握情况。在面对这种现象,我们教师更多的是耐心的聆听,在聆听的过程中可以大胆的质疑,并适时提问(这种提问某种程度上是提醒学生用更严谨、科学的语言来表达原先表达不是很清楚的语言)。比如在《磁体与磁场》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在课堂检测过程中会出现这样一道题目:一个钢棒,我们不知道它是否具有磁性,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来判断它是否具有磁性?出现这样一道开发性试题,很多学生的想出很多方法,其中有个学生想到把这个钢棒绑在泡沫上,并让泡沫放在水中转动,看静止时的指向。而这个操作过程是全新的学生思维,从思维方法和思维结果中分析,应该是正确可行的,但是如果教师不用心聆听的话,不仅失去了了解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和思维过程的机会,还失去了让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甚至会影响学生后阶段的学习。
第三,交换意见,多一次智慧的结合。交换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而交换思想,却得到两个以上的思想。学生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还能聆听同伴的意见,对同伴的关键点进行评价和分析,这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得到提升,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比如,在《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的学习过程中,习题训练过程中出现如下一道例题:如图1所示,小明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发现L2比L1要亮,小明就猜想,电流先流过L2,L2亮一些,到L1后,电流被L2消耗一部分,所以L1就较暗一些,所以L2的电流大于L1的电流,你能不用其他任何器材,验证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吗?这样的题目教师其实完全不用给学生进行讲解很多,而是留给学生去交流,教师的讲解是局限于参考答案的,即把L1和L2对换一下,再次比较两灯的亮度是否改变。而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留个学生去交流的话,学生思维面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比如,学生不仅想出了原先交换两个灯泡的方法,还想出了交换电源正负极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教师而言可能不是很难,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而是一种提升、一种飞跃,而我们在教学过程,真正需要这种提升、这种飞跃。
第四,反思总结,多一份能力的提升。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这个总结过程往往由于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总结出理想的知识框架或物理方法,而由教师来完成,或者一半引导、一半总结。这样由教师协助下的总结,很大程度上,已经剥夺了学生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的机会和时间,而教师如果把机会留给学生,学生即使总结不完善、不严谨,那也是学生自我努力而生存的有效素材,也是我们教师真正需要收获的生成材料。因为,如果不完善,不严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成的元素进行完善和整改,真正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的得到提升。
鉴于学生自身思维能力和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问题,并还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升,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真正留给学生的。
留白,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让留有想象的空间。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设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在思维的过程中,如果多一点时间还给学生,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一,换位思考,留一点思考的时间。教师在创设好一个具有思维激发力度的问题以后,往往会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沾沾自喜,会满足自己在这个问题中的价值体现,此时,往往会忽略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思维感受,更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相应的问题,而是满足呈现问题的答案,以体现问题本身的价值性和智慧性,一定程度上,这都符合人的自需心理,而教师也是一个正常的、普通的人,他们在此时也表现出较强烈的自需心。为此,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反思问题自身对于学生的难点、疑惑点,然后再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让学生思考充足,有时甚至可以变通原先设计的题目。比如在机械能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未来提升学生对其中几个实验操作细节的真正掌握,比如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小车冲上斜面后移动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当学生探究与小车的质量有关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小车冲上去的速度相同。仔细分析,此处就是要考查学生能否设计出让质量不同的小车获取相同的初速度。而让质量不同的小车获取相同的初速度的技能是在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学到的,此时我们要让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进行一定的回顾和筛选时间,那样才能让孩子自主构建一个复习框架和重点、难点,这是我们复习课中真正的需要。
第二,聆听表达,留一些表达的机会。学生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知识或技能的掌握深度是我们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评价方式,而有些学生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在表达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表达的不够清晰、明确等现象,而这种现象却不能准确的反馈学生对知识或技能的掌握情况。在面对这种现象,我们教师更多的是耐心的聆听,在聆听的过程中可以大胆的质疑,并适时提问(这种提问某种程度上是提醒学生用更严谨、科学的语言来表达原先表达不是很清楚的语言)。比如在《磁体与磁场》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在课堂检测过程中会出现这样一道题目:一个钢棒,我们不知道它是否具有磁性,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来判断它是否具有磁性?出现这样一道开发性试题,很多学生的想出很多方法,其中有个学生想到把这个钢棒绑在泡沫上,并让泡沫放在水中转动,看静止时的指向。而这个操作过程是全新的学生思维,从思维方法和思维结果中分析,应该是正确可行的,但是如果教师不用心聆听的话,不仅失去了了解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和思维过程的机会,还失去了让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甚至会影响学生后阶段的学习。
第三,交换意见,多一次智慧的结合。交换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而交换思想,却得到两个以上的思想。学生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不仅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还能聆听同伴的意见,对同伴的关键点进行评价和分析,这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得到提升,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比如,在《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的学习过程中,习题训练过程中出现如下一道例题:如图1所示,小明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发现L2比L1要亮,小明就猜想,电流先流过L2,L2亮一些,到L1后,电流被L2消耗一部分,所以L1就较暗一些,所以L2的电流大于L1的电流,你能不用其他任何器材,验证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吗?这样的题目教师其实完全不用给学生进行讲解很多,而是留给学生去交流,教师的讲解是局限于参考答案的,即把L1和L2对换一下,再次比较两灯的亮度是否改变。而如果我们把这个问题留个学生去交流的话,学生思维面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比如,学生不仅想出了原先交换两个灯泡的方法,还想出了交换电源正负极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教师而言可能不是很难,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而是一种提升、一种飞跃,而我们在教学过程,真正需要这种提升、这种飞跃。
第四,反思总结,多一份能力的提升。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这个总结过程往往由于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总结出理想的知识框架或物理方法,而由教师来完成,或者一半引导、一半总结。这样由教师协助下的总结,很大程度上,已经剥夺了学生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的机会和时间,而教师如果把机会留给学生,学生即使总结不完善、不严谨,那也是学生自我努力而生存的有效素材,也是我们教师真正需要收获的生成材料。因为,如果不完善,不严谨,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成的元素进行完善和整改,真正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能力才能真正的得到提升。
鉴于学生自身思维能力和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问题,并还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升,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真正留给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