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古语讲的是良好的开端的重要性。把这句话用在课堂教学的导入上,我认为同样适用。多年来,我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探索、总结,积累了几点不成熟的经验。今天把这些做法写出来,希望得到广大同仁的指正。
一、设疑导入,引发探究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小学生好奇心强,总是对新奇、新颖、不平常的现象和事物感兴趣。所以我在设计新课导语时,就经常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富有潜在意义的“挑战性”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与热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这样会让他们认真阅读,动脑思考,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我在教学《草船借箭》时,这样导入:“同学们,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可是,你们知道吗?他还有造箭的本领呢!而且诸葛亮造箭不用一兵一卒,更不需要原材料,在与朋友喝酒聊天之间,就造出了十万多只箭。想知道他是怎么造箭的吗?”短短的几句话,就牢牢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激起了学生急于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的迫切心情,为主动解决问题创造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释题引入,直入中心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很多课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尤其是古诗。理解了文题,就能理解到文章的中心,也能初步地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在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课时,我先在黑板上板书了课题“寻隐者不遇”,在解释了“隐者”后:立即问:“孩子们,‘寻’是什么意思?‘不遇’又是什么意思。那么‘寻隐者不遇’的意思就是……诗人没有找到‘隐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寻隐者不遇》这一课。”这种释题导入法不仅让学生了解了题目的意思,对课文内容也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同时也在学生心中形成了情感基调。
三、游戏导入,寓教于乐
“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不记得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只管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在导入新课时,我根据学生爱玩的心理特点,采用游戏导入新课的方法,发挥他们好嬉戏、善表现的天性,使他(她)们学得开心愉快,自然而然地走进新课,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学《刻舟求剑》一课,先准备了下列教具:一玻璃缸清水、一把玩具小剑、一条玩具小船。在通读课文后,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孩子自己当一回丢剑的人,动手做一做。《刻舟求剑》涉及物理原理,学生光凭想象难以理解,采用游戏的形式,学生只需动动手就理解了课文,可以避免在文字上兜圈子。而且通过游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把知识与动手操作,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对课文的理解把握必然深刻,效果非同寻常。
四、故事导入,引发兴趣
孩子们都愿意听故事,只要一听故事就来了精神,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过来。于是我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经常使用古诗导入。如,教学《窃读记》一文,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我的一位作家朋友向我讲述过他小时候读书的故事。这位作家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那么多书。这位作家想了个好办法,既不用买书,又能看到书。想知道他的办法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窃读记》。”这样从一开始就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诱使学生迅速进入“乐学”境界。不仅如此,我总是在课前给孩子们讲上一两个故事,开阔他们的知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同建学校)
编辑 马燕萍
一、设疑导入,引发探究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小学生好奇心强,总是对新奇、新颖、不平常的现象和事物感兴趣。所以我在设计新课导语时,就经常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出富有潜在意义的“挑战性”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与热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这样会让他们认真阅读,动脑思考,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我在教学《草船借箭》时,这样导入:“同学们,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可是,你们知道吗?他还有造箭的本领呢!而且诸葛亮造箭不用一兵一卒,更不需要原材料,在与朋友喝酒聊天之间,就造出了十万多只箭。想知道他是怎么造箭的吗?”短短的几句话,就牢牢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激起了学生急于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的迫切心情,为主动解决问题创造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释题引入,直入中心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很多课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尤其是古诗。理解了文题,就能理解到文章的中心,也能初步地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在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课时,我先在黑板上板书了课题“寻隐者不遇”,在解释了“隐者”后:立即问:“孩子们,‘寻’是什么意思?‘不遇’又是什么意思。那么‘寻隐者不遇’的意思就是……诗人没有找到‘隐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寻隐者不遇》这一课。”这种释题导入法不仅让学生了解了题目的意思,对课文内容也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同时也在学生心中形成了情感基调。
三、游戏导入,寓教于乐
“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不记得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只管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在导入新课时,我根据学生爱玩的心理特点,采用游戏导入新课的方法,发挥他们好嬉戏、善表现的天性,使他(她)们学得开心愉快,自然而然地走进新课,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学《刻舟求剑》一课,先准备了下列教具:一玻璃缸清水、一把玩具小剑、一条玩具小船。在通读课文后,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孩子自己当一回丢剑的人,动手做一做。《刻舟求剑》涉及物理原理,学生光凭想象难以理解,采用游戏的形式,学生只需动动手就理解了课文,可以避免在文字上兜圈子。而且通过游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把知识与动手操作,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对课文的理解把握必然深刻,效果非同寻常。
四、故事导入,引发兴趣
孩子们都愿意听故事,只要一听故事就来了精神,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过来。于是我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经常使用古诗导入。如,教学《窃读记》一文,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我的一位作家朋友向我讲述过他小时候读书的故事。这位作家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那么多书。这位作家想了个好办法,既不用买书,又能看到书。想知道他的办法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窃读记》。”这样从一开始就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诱使学生迅速进入“乐学”境界。不仅如此,我总是在课前给孩子们讲上一两个故事,开阔他们的知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同建学校)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