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以及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手术过程中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而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中,实验组患者手术情况如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效果方面,采取优良率来判断髋关节功能,根据Sanders 评分,本次研究实验组优良率为92.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9%,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运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好,临床意义显著,值得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对照探讨
众所周知,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我国目前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骨质疏松,从而进一步导致了髋部骨折的日益增长,在髋部骨折中以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最为常见,约占髋部骨折的49%[1],尤以女性更为常见[2]。股骨转子区域是人体骨骼中骨质疏松最早发生的区域,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致残率高,易诱发压疮、心脑血管疾病、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3]。本次研究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手术方法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以便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手术方法,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现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9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49例,年龄在61岁-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4.8岁;对照组患者90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51例,年龄在63岁-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4岁;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进行了相关常规检查,包括肝、肺、心、肾、脑等功能检查,并针对现病史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有效控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现病史、病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方式,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硬膜麻醉下开始手术: 复位,拉伸牵引患者下肢,并轻度内旋、内收,证实透视下正侧位已复位。 切口,切口部位位于股骨大转子往下2-3cm,做股外侧8-10cm长切口。开始手术,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到达阔筋膜,使股外侧肌分离,向股外侧面放置长度合适的钢板,用3枚螺钉进行固定。
1.2.2 实验组
实验组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手术方法,与对照组一样,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硬膜麻醉下开始手术: 复位,拉伸牵引患者下肢,并轻度内旋、内收,证实透视下正侧位已复位。 切口,找到股骨大转子顶点,由顶点往近端横向切开5-6cm。开始手术,将股骨大转子顶点裸露,以大转子顶点中央或者稍外为入口进入髓腔,在髓腔内放置导针,近端扩髓,逐步的安置螺旋刀片和远端的锁定螺钉。
1.3 评价指标
1.3.1 手术情况 手术情况以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等指标进行比较,判断两组优劣。
1.3.2 治疗效果方面,采取优良率来判断髋关节功能,根据Sanders 评分[4],以患者关节疼痛程度、走路形态、关节伸缩屈曲能力、是否肌萎缩、肌力等级等指标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优:90及90分以上,良:80-90分,中:70-80分,差:70分以下。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SPSS18.0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X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从以下数据可以看出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手术方法的实验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均明显优于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方式的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2.2 治疗效果
根据患者随访情况,采取优良率来判断髋关节功能,以Sanders 进行评分,结果详见下表。由下表可见,实验组患者优44例,良39例,中5例,差2例,优良率为92.2%;对照组优26例,良45例,中15例,差4例,优良率为78.9%。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运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手术方法治疗临床疗效好,临床意义显著,值得推广和使用。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目的是为了使骨折得以复位良好,固定牢靠,使患者早日离床,恢复功能,且减少骨折的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本次实验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以及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在治疗中各有各的特点,在临床上应用普遍,然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比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更短,治疗上优势较为突出。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选取了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手术过程中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而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运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手术方法治疗临床疗效好,临床意义显著,值得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吕俊生,李军,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3,11(13):862-863.
[2] 张国鑫,申海波,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09,15(11):820-823.
[3] 李健,黄海,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8):1513-1516.
[4] 尹金旺,杜海山,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5):131-133.
关键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对照探讨
众所周知,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我国目前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骨质疏松,从而进一步导致了髋部骨折的日益增长,在髋部骨折中以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最为常见,约占髋部骨折的49%[1],尤以女性更为常见[2]。股骨转子区域是人体骨骼中骨质疏松最早发生的区域,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致残率高,易诱发压疮、心脑血管疾病、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3]。本次研究对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手术方法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以便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手术方法,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现将本次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9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49例,年龄在61岁-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4.8岁;对照组患者90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51例,年龄在63岁-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4岁;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进行了相关常规检查,包括肝、肺、心、肾、脑等功能检查,并针对现病史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有效控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现病史、病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方式,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硬膜麻醉下开始手术: 复位,拉伸牵引患者下肢,并轻度内旋、内收,证实透视下正侧位已复位。 切口,切口部位位于股骨大转子往下2-3cm,做股外侧8-10cm长切口。开始手术,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到达阔筋膜,使股外侧肌分离,向股外侧面放置长度合适的钢板,用3枚螺钉进行固定。
1.2.2 实验组
实验组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手术方法,与对照组一样,患者仰卧于手术台上,硬膜麻醉下开始手术: 复位,拉伸牵引患者下肢,并轻度内旋、内收,证实透视下正侧位已复位。 切口,找到股骨大转子顶点,由顶点往近端横向切开5-6cm。开始手术,将股骨大转子顶点裸露,以大转子顶点中央或者稍外为入口进入髓腔,在髓腔内放置导针,近端扩髓,逐步的安置螺旋刀片和远端的锁定螺钉。
1.3 评价指标
1.3.1 手术情况 手术情况以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等指标进行比较,判断两组优劣。
1.3.2 治疗效果方面,采取优良率来判断髋关节功能,根据Sanders 评分[4],以患者关节疼痛程度、走路形态、关节伸缩屈曲能力、是否肌萎缩、肌力等级等指标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优:90及90分以上,良:80-90分,中:70-80分,差:70分以下。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SPSS18.0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X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从以下数据可以看出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手术方法的实验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均明显优于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方式的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2.2 治疗效果
根据患者随访情况,采取优良率来判断髋关节功能,以Sanders 进行评分,结果详见下表。由下表可见,实验组患者优44例,良39例,中5例,差2例,优良率为92.2%;对照组优26例,良45例,中15例,差4例,优良率为78.9%。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运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手术方法治疗临床疗效好,临床意义显著,值得推广和使用。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目的是为了使骨折得以复位良好,固定牢靠,使患者早日离床,恢复功能,且减少骨折的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本次实验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以及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在治疗中各有各的特点,在临床上应用普遍,然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比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更短,治疗上优势较为突出。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选取了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手术过程中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而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运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手术方法治疗临床疗效好,临床意义显著,值得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吕俊生,李军,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3,11(13):862-863.
[2] 张国鑫,申海波,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09,15(11):820-823.
[3] 李健,黄海,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8):1513-1516.
[4] 尹金旺,杜海山,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5):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