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搭建“支架” 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xiang8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支架式教学是以学生实际的发展水平为基础,通过搭建合适的支架来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文章以“地球的运动”为例,从四个方面分析如何将支架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以切实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地理;支架式教学;主观能动性;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5-0122-02
  支架式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为此,教师应当充分重视支架式教学,掌握支架式教学相关策略,有效使用支架式教学使学生学好地理。下面结合“地球的运动”一课的教学实例做具体分析。
   一、搭建目标支架
   在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前,教师要为学生搭建目标支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为其构建一个支架式的目标体系,预测学生能力范围内能够达到的高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具有目的性。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知道自己需要完成哪些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后能够达到怎样的水准,从而进行主动学习。
   针对“地球的运动”这一课,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学习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其中,知识目标定为:1)了解并对比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运行的周期、轨道、速度等基本特征;2)理解黄赤交角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把能力目标定为:1)提升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2)学会运用地球仪进行演示,形成空间想象能力;3)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更深入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知识。把德育目标定为:形成爱科学、爱探究的习惯,知道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三维目标的设计,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方向。
   通过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目标,学生认知的难度也大大降低,对学习不再处于盲从的状态。教师在为学生搭建目标支架时,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促使学生主动地规划自己可能达到的水平,这样才能使学生顺利地完成任务,充分发挥目标支架的作用。
   二、搭建过程支架
   支架式教学模式中的支架就相当于建筑工程中的脚手架,只是暂时性支撑,房屋建好后便可撤离。在教学中也是一样,当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时,教师就要为其搭建支架,给予其引导和帮助,当学生能够独立地解决任务时,教师就要及时撤除支架。教育界把这一行为称为过程支架。“地球的运动”一课的内容比较多,涉及的知识点也比较繁杂,内容十分宏观,空间性和动态性很强,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为了使学习过程更加简洁高效,教师应以问题为基点来设计过程支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体验,从而更清晰地理解知识。针对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地球运动分为“时间问题、日期问题、光照图问题和地转偏向力问题”“昼夜长短问题、太阳高度问题、太阳视运动问题和飞行问题”等几个方面,让学生从这些方面入手,去探究地球的运动。这样就可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解决问题。
   高中地理知识比较抽象,这就要求学生要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兼备。教师为学生演示的过程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化现象为规律,在形象与抽象思维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能使学生形象和抽象思维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升。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能够顺利解决问题。
   三、搭建方法支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也应重视方法支架的构建。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从而熟练地掌握知识,提升技能。
   在“地球的运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法教学生去探究地球自转的意义。课堂上,教师先拿一个地球仪,轻轻地转动,正确演示地球自转,让学生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说出地球绕着什么在旋转。学生回答:“地球绕地轴旋转。”教师追问道:“地球自转是什么方向?”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自西向东。”这时,教师再加大问题的难度:“那么在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又如何运动?”学生思考后回答:“北逆南顺。”这样一来,教师在课上通过演示和引导,学生就理解地理上的“东”“西”的含义。然后,教师再随机抽查学生上讲台演示,学生演示时教师要在一旁讲述地球自转的周期是多长。“让我们先来看这位同学的演示。我们都知道,地球时时刻刻都处在太阳的照射下,那么同学们想想阳光照射下的地球会是什么样子呢?”学生说:“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教师问:“为什么只有半边是白天呢?”让演示的学生回答:“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由此学生可知,形成昼夜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地球是不透明的,它在自转时,转一圈往往要经过一个白天和一个黑夜,自转周期是一天或约24小时。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图上地球昼夜的形成、分布和范围。还要重点让学生注意昼、夜半球的界限,不一定经过南、北两极点。教师总结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是产生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經过演示法的指导,学生就理解了地球自转的意义。
   方法支架能够使学习情境保持复杂性和真实性,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为其提供相应的方法支架能让学生体会到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还能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顺利到达最近发展区。教师在采用方法支架时,要从最开始尽可能地多引导帮助,逐渐减少帮助,让学生更加自主地探索,最后做到即使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也能够独立完成任务,这样,就达到了支架式教学的目的。
   四、搭建评价支架
   评价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必经之路,不仅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以及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最近发展区,离不开评价支架的建构。所以,在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进而能不断地进步。比如,学生在学完了“地球的运动”这一节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张表格,让学生去填写,然后自主评价这节课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如何。    在學生填完表格后,教师再为学生出示正确答案。
   这样一来,学生就可通过评价支架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知识盲区,教师也不用占用过多教学时间逐一提问。
   评价支架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激励和导向的作用,对学生的评价应当秉承多元性、整体性、发展性和全面性的原则,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更好地发展自我。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不断优化支架式教学模式,使之更加成熟与完善。
   五、结语
   如今,支架式教学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掌握足够合适并且多样化的素材,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为学生搭建从未知到已知的支架,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对学生来说,也要具备充分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并且还能够自我掌控学习过程,监控自身的学习行为。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有效搭建支架,教学相长,支架式教学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牛民吉.支架式教学策略在区域地理高考备考中的应用[J].地理教学,2013(22).
  [2]常莉.“地图支架”助力自主探究学习——以区域地理《澳大利亚》一节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9(07).
  Effectively Building "Scaffold"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Geography Learning
  Hu Fei
  (Sheyang Senior Middle School, Jiangsu Province, Sheyang 224300, China)
   Abstract: Scaffolding teaching is based on students’ actual development level, and guides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independent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by building appropriate scaffolding. The application of scaffolding teaching model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is conducive to promot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Taking "the movement of the earth"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ategy of applying the scaffolding teaching mode to practical teaching from four aspect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geography teaching.
  Key words: senior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scaffolding teaching; subjective initiative; teaching efficiency
其他文献
摘 要:听障儿童观察、了解世界更多的是通过除声音外的其他途径,先天或后天的认识能力的缺失,导致大多数听障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在特殊教育过程中注重听障儿童的情绪控制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形成健全人格,使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文章拟就听障儿童情绪控制教育的实施进行探讨,寻觅有效提升情绪控制教育实效的策略。   关键词:特殊教育;听障儿童;情绪控制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762 文
摘 要:自我意识的建构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既关系到其人格塑造,又关系到其自我发展。将戏剧理论和剧场小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建构,能使青少年的自我认知得到正向发展,使青少年的自我体验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文章主要对戏剧理论在青少年自我意识建构剧场小组中的运用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戏剧理论;青少年;自我意识;剧场小组;现状;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摘 要:在高校教育中,教学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良好的教学管理能够保证高校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文章分析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现状,指出高校要通过加强教师的素质培训、加强网络安全监督、进行教学质量监督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等,进一步完善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计算机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创新课堂活动方法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之一。英语课程也不例外,教师需要通过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文章从教学实际出发,指出目前教学的不足,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开展英语课堂活动的方法,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英语学习基础提供思路。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非连续性文本具有十分明显的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被广泛运用。然而,由于非连续性文本存在相对独立性,概括性较强,小学生成功完成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有一定的难度。文章对如何成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进行研究,认为应以文本为主体对学生进行多维引导,使学生学会如何提取有效信息,获得良好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高校应充分挖掘地方红色资源的育人元素,注重校内资源与地方资源相结合、爱国情与报国行相结合、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久久为功与重点推进相结合,有效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不断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地方红色资源;爱国主义教育;“四结合”;思想政治水平;爱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化学实验,而化学实验的合理配置与应用能多角度、分层次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师应在化学教学中创设趣味实验,注重演示实验,组织分组实验,提倡创新实验,布置家庭实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化学实验;学生能力;创新意识;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33.8 文献标志码:A
摘 要: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主要从立德树人的内涵、新媒体视野下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性、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路径三方面,对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立德树人”价值体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立德树人;新媒体;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7
摘 要:基础日语是学习日语的初级阶段,日语单词的学习是基础日语的重中之重,在学习日语的整个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提升有重要影响。文章就基础日语初级阶段单词学习的讲授与学习进行分析,对初学者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教学对策,为日语教学提供教学思路。  关键词:基础日语;单词教学;学习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高校安全稳定不仅关系到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而且关系到学校的和谐稳定发展。文章从维护高校安全稳定是新时期做好大学治理的保障、影响新时期高校安全稳定的风险因素、安全稳定工作治理的路径几方面,探讨新时期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路径,指出高校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发挥党政领导力,统筹安全稳定治理;增强安全制度意识,强化制度执行力;构建校园安全共同体;培养师生安全素养,提高安全治理水平。   关键词: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