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科学布置课外作业的策略

来源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5301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心理学研究揭示,教师为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外作业具有重要意义。课外作业能起到督促学生及时复习课堂所学内容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兴趣。完成适当的课外作业,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又一次学习,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更有助于真正理解掌握知识并应用知识,发现所学内容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逐渐认同学习活动本身的价值。完成课外作业的过程,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和韧性等心理资本,发展自我监控、自我检视等元认知能力。课外作业及其后的教师评改,还能精准反映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长处和不足,这些反馈能够帮助教师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有利于“因材施教”。然而,目前中学教师布置课外作业还不够科学,还需要掌握一些科学布置课外作业的策略。
  一、让学生明确作业的具体目的
  某初中英语教师布置了以下作业:“《默写手册》改错,不合格的做70~74页;背记《默写手册》第88页;订正质量卷(五)(六);做质量卷(七)。”教师未向学生明示该作业的具体目的,可能只考虑到让学生多加练习便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导致学生对作业目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多以避免遭受惩罚的心态应付,有些甚至拒绝完成任务。某语文教师布置了以下作业:“摘抄不少于50字;做第9套卷,作文写提纲。”学生只知道教师要求自己每天摘抄,却不知道应摘抄好词好句,日积月累有助于写作时同样的意思可以在丰富的词汇中选择最为恰当的表达方式,从而提高情绪粒度。更重要的是,教师还应教会学生好词好句的判断标准,从何处找寻那些优美词句。在目的缺失的前提下,摘抄在学生眼中就变成了一种无聊而痛苦的煎熬。同样,试卷上没有清晰指出该练习主要考查哪些知识点,考查学生哪些能力,达到什么标准算合格,什么标准算优秀。学生在完成作业前目的不明,完成后也无法自我确认练习目的的达标程度,因而经常否定练习的真实价值。
  多数教师往往单纯从掌握和巩固学科知识的角度来布置课外作业,而没有注意到课外作业对学生学习兴趣、动机、情感等方面的影响。作业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产生更为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作业完成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愉悦感、成就感,产生发自内心地投入学习活动的内在动机;还应该促进学生掌握各学科知识体系,灵活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发展更高级的思维能力。假如将当日作业的目的定位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增进理解、促进应用,可依据当日所教知识点规则,提供与学生学习内容不同的变式,如初中数学课外作业布置成“整理动点问题的规则,根据例题变化编制3道同类动点试题”。课外作业设计应让学生知道如何准确表述相关知识,能够判断相关知识的表述是否确切,能够在由近及远的场景中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促进学生整合已有相关知识,帮助他们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按此思路布置数学作业,可在题目前呈现练习将要考查的相关知识点和规则阐述清楚,再呈现3至5种考核方式,帮助学生实现上述目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避免布置重复性作业,如反复抄写类、机械记忆类、重复多次考查同一知识点类的题目。
  二、创新作业形式让作业对学生有吸引力
  某初一学生作业单如下:“语文写没写完的作文、复习课文;数学12套卷每套最后一题;英语第7套卷剩余的题,复习Unit 6单词。”教师布置的作业形式以抄写、背诵、完成试题为主。调查发现,这些课外作业形式在学生眼中的基本判断几乎全是消极词汇,如技术含量低、无趣、无聊、苦力等。这些作业形式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
  查理·芒格说:“手里拿着锤子,眼中满世界都是钉子。”一般习惯了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人便会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去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而不愿冒险尝试改变,这是因为改变存在一定风险。以抄写、背诵、完成试题为主的作业形式由来已久,也并非一无是处。许多教师担心的是,改变后效果差、不方便评价,改变作业方式很伤脑筋,自己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如何是好?以不变应万变为好!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觉得乏味、无趣,做作业敷衍了事。
  教师在适当地减少抄写、背诵、完成试题等形式的作业的同时,可创新布置小组合作设计、调研、才艺展示、“我当老师”等形式的课外作业。这些需要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没有标准答案的作业,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避免无趣无聊的作业体验,促进学生所学知识技能达到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级思维水平,帮助他们发展综合素质。
  三、优化作业内容,分层布置作业
  某中学生的语文作业单如下:“活页(10分钟),试卷(40分钟),改活页(5分钟),名著1回(10分钟)。”作业内容对促进学生理解、应用、分析、綜合所学知识的高层次思维发展针对性不强,而且教师对学生完成作业所用时间的预估远高于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作业内容主要针对的是中等学业水平群体。对学业成绩优秀的群体,大多数内容并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对学业成绩落后的群体,大多数内容都比较难,甚至根本无法完成。
  教师对教室里的所有学生讲的是同样的话,而每个学生却有不同的理解,特别是作业和考试结果反映出学生之间对同一个知识或理论的理解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但每个学科的知识都太多,教师在教学时难以精确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难以采集和管理每次作业的正确率和错误原因数据,更难以具体分析,除非借助一定的工具。而目前对于能够精准分析学生学习数据的工具的使用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掌握工具的使用需要技能,学习这些技能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对部分老教师而言尤其困难;二是这些工具大多数不能免费使用,在没有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支持的情况下,教师一般不会自己购买。所以,多数教师布置作业便采用了最简单的操作方式——“一刀切”,全班做同样的作业,至于学生完成这些作业的具体作用,还尚未纳入考虑之列。
  教师应根据作业目的和学生实际分层布置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必做作业是为了落实知识能力指标的精选作业;选做作业是为学生在学有余力情况下的针对性提高练习。教师要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用好诸如问卷网、UMU互动、智学网、洋葱学院等技术平台,收集和分析学生作业的过程性大数据,精准把握每个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状态,精准解决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避免“一刀切”布置作业和布置非必要作业。如非纸笔考试科目、音乐美术等技能类科目,建议尽可能在课堂上完成作业,不布置书面作业。   四、统筹控制作业总量
  某中学生一日作业单如下:
  语文:1.摘抄50字。(2分钟)2.十二套卷(全)诗歌赏析和综合性学习。(30分钟)
  数学:1.完成《十二套卷》(十一)P1~4。(30分钟)2.改试卷。(0~20分钟)
  英语:1.完成质量检测卷(八)。(40分鐘)2.订正质量检测卷七。(10分钟)3.背《默写手册》P87。(10分钟)4.《默写手册》改错。(0~20分钟)
  政治:1.《课时掌控》P58~60。(30分钟)2.《知识点速记》P3~4。(找组长背,周四检查)
  地理:1.《课时掌控》P66~68。(30分钟)
  美术:1.画漫画。(明天交)
  从作业单可见,因考试科目较多,每个科任教师都认为自己的学科非常重要。学生平均每天大致需要完成的课外作业有4~6门,除了在校完成的作业之外,平均每天仍有超过3个小时的课外作业。有的学校学生早上7:00入校,晚上10:00离校,回到家再做3个小时作业,睡眠时间根本无法保证。长期睡眠不足极有可能导致一系列其他潜在的问题。每天的时间有限,当每个学科的教师都试图布置更多作业时,学生自然会有所选择。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占用时间多的学科成绩不一定得以提高,但占用时间少的学科成绩显然会降低。所以,几乎每个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都声称本学科作业量不大,而各学科累加的量却没有人去统筹,导致学生苦不堪言。
  当每个任课教师只从自己的学科考虑作业时必然会认为自己的学科更加重要。为避免科任教师各自为政,导致学生因睡眠不足影响第二天上课,甚至陷入情况愈来愈糟的恶性循环,由班主任或年级统筹各学科作业用时总量势在必行。这样做既可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又能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作业数量和预估用时可通过采集各班中等水平学生3至4周的实际作业时间计算得到。作业统筹可参考以下“班级课外作业日统计表”范例。
  班级课外作业日统计表
  班级:
  班主任签字:        日期:
  作业量的统筹还可以有效避免部分教师布置惩罚性作业。有的学困生考试成绩不理想,部分教师会错误地归因于他们学习态度不端,往往会布置比其他学生更多的带有惩罚性质的作业。惩罚性作业无疑会加重学生晚上的作业负担,一方面让学生睡得更少,直接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降低学习效率;另一方面,长期的惩罚性作业也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学习恐惧。
  五、加强作业反馈
  目前,教师对学生课外作业的反馈多以查阅作业是否完成,是否正确为主。对完成较好的学生基本没有指导性反馈,对完成情况较差的学生采用的弥补或改进措施往往是勒令限时补做、改错,甚至罚抄。这种简单的作业反馈,对作业完成质量较差的群体而言,错误原因分析不足,完成作业获得的帮助极为有限,即使多次完成类似作业也无法使他们找到有效的改进方法或突破口。同样,过于简单的作业反馈对教师自己而言,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难以为自己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提供可靠的依据。究其原因,可能是有的教师不清楚作业反馈的作用。
  作业可以向教师展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当学生以沉甸甸的作业向教师展示自己的时候,教师反馈就显得较为苍白。客观上是由于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仅仅考虑了训练的量,作业批改便成了自己的苦差事,作业改完后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往往只有个大概的整体印象,对每一个学生的作业数据难以进一步处理,所以往往只是作一个面上的粗放反馈。主观上可能是由于教师向每一个学生反馈任务的量已经大到难以承受的限度,不一一反馈也不用承担什么后果,所以暂时不考虑作业反馈也似乎情有可原。
  在统筹作业量的同时,教师还应思考如何对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积极反馈。作业完成状况反馈是学生自我衡量学习效果的主要依据,建立学习信心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思考学生未达作业目的能够采取的有效补救措施,以便切实做到既有效练习,又不至于让学生承受过重的作业负担,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思考学科分层作业如何布置、如何检查、如何补救;思考如何评选优秀作业,在学生的作业上写下激励和引导的文字;查看数据平台给出的作业大数据分析报告等。教师应根据作业反馈导优辅差,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
  作为中学教师,我们使用以上策略布置课外作业将更为科学,虽然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见到成效,但坚持下去定会提高自己的学科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 邱 艳◇
其他文献
人物的精神就是人物的气质、品质等东西,往往通过典型材料,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表现出来,也可以借助修辞、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形式表现出来。  一、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精神  在朝鲜战场上,魏巍的每一天都被人民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所感动。他收集了100多个事例,采访了20多个战例,写成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时保留了5个,最后发表时又删去了2个,仅剩3个,它们分别是“松骨峰战斗”“马玉祥
期刊
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刻画,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把一篇作文比作一棵树,那么作文中的细节描写就好比树上的枝叶。树没有枝叶就不像一棵活树,作文没有细节就显得平淡,不生动,不真实,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赵树理也说:“细节的作用在于给人以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
期刊
文言文阅读在初中生眼里,普遍被认为是难点。阅读的难点来自陌生的信息无法落实,而陌生的文言实词的出现无疑是阅读路上最可怕的“拦路虎”。由于文言实词数量大,且一词多义的现象极为普遍,如何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文句中的含义成为文言文阅读的最大障碍。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固然是基础,但是掌握正确的方法推断具体文句中实词的含义则是关键。本文探讨通过两种方式的借用联想以及两种“代入”方法,共同解决文言文课外实词的
期刊
所谓以文意统摄字词,是指字词教学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背景中进行,字词理解要为文意把握服务。为什么要这样做?主要有两点理由:  一是教一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即是把握文意。一位中学老师曾问叶圣陶先生:“语文课的教学,应侧重于章段结构的分析,还是词义的讲解?”先生回答说:“我以为最紧要的是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讲词义和章段结构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但是,目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字词教学被从文意把握中剥离
期刊
任正非说:“再穷也不能穷老师,再穷也要对未来投资。”可是,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簡称《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教师享有与公务员同等的医疗待遇、定期体检、培训以及住房优惠等待遇。20多年过去了,教师知道自己有这些待遇吗?他们享受到这些待遇了吗?  我们姑且听听他们的回应吧——  “希望工资待遇不低于
期刊
统编教材在全国推行使用后,昆明市中考语文由省、市轮流命题,改为统一由省里命制,其中古诗默写部分的考查形式保持高度一致,作为占据“语文知识积累”板块半壁江山的基础题,2020年考生表现情况怎样?引发语文教师对未来语文教学古诗文默写有效复习的哪些思考?如何让得分题不失分?如何做到古诗默写的科学规划、精确定位、有效备考呢?笔者首先就2020年云南省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题的基本情况和考生表现进行分析。  一
期刊
【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吕氏春秋》有言:“言之易,行之难。”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认为,“知”是“良知”,也就是内心,“行”是“实践”,“知”与“行”是一体的,“知行合一”是每个人都应该达到的人生境界。  针对“‘知’与‘行’”这一主题,《时代新青年》杂志社举办征文活动,请你给该杂
期刊
接手文科实验班刚三天,我忙得晕头转向。周五上午放学,我抱着一摞作业刚回到办公室,一个学生跟着我后脚就到了。还没来得及抬头看他的模样,就听到:“老师,我周六、周日都不想来上课,我要去休息,去玩。”声音冷冷的、硬硬的,像从冰窖里传出来。  我抬头一看,他黝黑而棱角分明的脸上每个毛孔似乎都透着寒气、怨气。看他的胸牌上写着:高二(2)班武XX。我惊诧道:“我又不是2班的班主任,你找错了。”武同学说:“你不
期刊
【人物简介】  彭泽刚,男,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历,正高级教师。现为昭通市昭阳区首届名校长,昭通市人民政府督学、昭通市作家协会会员、昭通市诗词协会会员、昭通市首届名校长、昭通市名师、昭通市学校内涵发展项目本地专家、昭通市首届名校(园)长学术工作室主持人,云南省名校长工作坊坊主、“云南省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培养对象、云南省首届文化名校长、云南省第一届中小学教育评估专家,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乡村
期刊
生活中,我们常有动情之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就是抒情。想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还需要倡导学生在作文中抒发具有独特性的情感。因为文章所传达的情感越独特,读者从中获得的感受就越真切,他就会越发积极主动地融入这种情感之中。  常見的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是指作者或人物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它的好处是情感炽烈、直接袒露、有强烈的感染力。例如,光未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