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幸福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qb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将简述伊壁鸠鲁派思想家卢克莱修关于人类灵魂的基本观点——灵魂是有死的;然后分析卢克莱修提出这一观点的基础——关于宇宙的基本构成的学说即原子论;最后指出卢克莱修提出这一学说的目的乃是在于获得人生的幸福。
  关键词卢克莱修 原子论 灵魂观 灵魂不朽 人的幸福
  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3-282-02
  
  卢克莱修在《物性论》中开篇就指出,他所要讨论的问题是:“我们必须去说明天上的各种现象,和那包含在日月运行里面的规律,以及那催促地上那个一切生命的力量,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以锐利的推理,去看精神和灵魂是由什么所构成。”由此,我们可以断定,至少在卢克莱修看来,对灵魂或者精神的认识,乃是其为屏蔽流行宗教带给人的种种恐怖的主要途径。正如卢克莱修在其长诗中屡屡提到的:“但是,正是宗教更常地孵育了人们的罪恶的亵渎的行为”。卢克莱修以希腊尤里披底的悲剧来说明此事:亚迦迈农的女儿伊菲贞尼亚被带到奥里斯,把她作为牺牲来祭奠神灵。面对这样一种局面,卢克莱修呼唤说,“能驱散这个恐怖,这心灵中的黑暗的,不是出生太阳眩目的光芒,也不是造成闪亮的箭头。而是自然的面貌和规律。”那自然的面貌和规律,包含着天上的各种现象、天体运行的规律,更包含着“精神和灵魂”的构成,而正是这样的知识,才能破除宗教所招致的罪恶。与探讨精神和灵魂相关的基础乃是,卢克莱修的自然是以什么来构成的。
  一、灵魂学说的基础—原子论
  继承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学说,是卢克莱修关于对自然加以认识的基本起点。卢克莱修认为,基本的自然规律乃是:物质是永恒的,为此,他证明说,一切东西的生成都需要一定的种籽;物有一定的实体;万物的生长也有一定的季节,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某种营养,其发展也有某种限度,不可能无限的生长下去;特别是农夫对土地的耕耘,使得土地更加肥沃。同时,他也揭示另外的一条基本规律:无物能归于无,“自然把一切东西分解为他们的原初物体,没有什么东西彻底毁灭消失。”。否则一切东西都会突然间毁灭,世界也不会再被充满,而同样的力量也会把一切毁坏,因此,事实上一物的损失,等于另一物的增加。这里提到的物质这一观念,是相对混乱的,并不是指具体存在的东西,只是原初物质的意思。卢克莱修用这个世界中存在着不能被我们感知的东西来佐证不可见的微粒的存在,如风、气味、热、冷、声音、湿气,损耗的事例等。
  在一个充满了物质的世界中,物之间如何实现自己的运动呢?卢克莱修认为“世界并非到处都被物体积满堵住:因为在物体里面存在着虚空”,这是因为,如果没有虚空的话,物体就不能运动,就连坚实的东西也都有可透性,比如水滴石穿的例子,而等大的体积重量却并不相同。
  讨论了这两个基本规律,卢克莱修总结说,自然就是物质和虚空,除原子和虚空外,再也没有什么存在了。物质和虚空,在这里就成为了相互界定的标准,什么是物质,什么是虚空,乃是从他们共有的属性来界定,如多或者少,存在或者缺失。卢克莱修主要谈论了两点:可触摸性和运动。可触摸性表明物质,不可触摸性表明虚空;能动作或能承受动作的是物质,而动作的场所则是虚空。显然,这一区分的标准,如同其对物质、虚空存在的论证,都是一种典型的个人“经验主义”的方式,都是从经验中推论而来的。
  卢克莱修认为,万物都只是“前面两种东西的特质,或者这两种东西所产生的偶然条件。”他认为,就连时间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东西,也只是从事物中产生出来的一种感觉,即是物的偶性,“从事物的动静,人们感知到了时间”。虚空和物体互相区别,物质、物的始基的永恒存在,就说明了物种的不变。
  卢克莱修还讨论到了宇宙即物体的总和和广大的虚空的无限性问题。宇宙并不存在一个限界点,因而宇宙是无限的,他以飞向远处的飞矛试验作为证据;同时,物质并没有全部沉积在底部是由于其坚实的重量,虚空也就是无限的。宇宙不可能有另外的东西来限制它,“虚空围住一切物体,正如物体围住所有的虚空,由这种交替而使整体成为一个无限。”。从这一点,卢克莱修否定了“神创世界”的观念,世界的起因在于原子的偶然运动,世界之得到保存,乃是在于外来的撞击。
  这个世界之产生,是由于万物始基的运动,运动时万物的根本特性,即使整体看来静止的事物,其始基也是在不可见的运动中的,如同阳光里面的微粒,这种运动具有不受阻碍必然性的特点。始基之所以能够运动,必定或是由于他们自己的重量,或是由于外面另一个始基的撞击,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乃是另一种原因:原子的偏离,而这一点则是作为我们自由行为的天赋力量的根源。运动的总量,如同物质的总量一样,是不变的。
  万物始基的形状,乃是有着多样性的,其数目是无限的。“不是说只有很少始基具有一种相同的形式,而是说它们彼此之间并不是一般地全都相同”。而这种多样性则成为同一类的个体之间互相区别的原因。由于始基的这种多样性,我们才会有味觉的不同,听觉的不同,就连我们的愉快和痛苦,也是由于始基的形状所决定的。但始基形状上的不同,在数目上乃是有限的,而每一种形状的始基,其数目则是无限的。没有什么东西是由单一种始基所造成的。正是由于大地包含了所有的始基,我们才将大地称做母亲。
  从世界由物质和虚空所构成,并强调物质始基即原子的偶然运动,特别是偏斜运动,卢克莱修论证了自然或世界的构成,反对了“神创世界”的说法,指出神灵尽管存在,但并不会也不能干预我们这个世界的事。
  二、灵魂是有死的
  关于希腊哲学以来流行的关于“灵魂”、“心灵”问题的讨论,卢克莱修则以“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为开始,展开了他关于精神本性和灵魂本性的论述。他指出,这种对死亡的恐惧是许多世间罪恶的根源,要摆脱这种恐惧,就必须依靠人们对精神、灵魂本性的认识。
  关于心灵的本性,卢克莱修认为,心灵是身体的一个部分,这跟手、足和眼睛是一样的。心灵(animus)是存在于心胸中的一堆纯粹的灵魂始基,是人思想和意志的所在。他认为,心灵和身体在快乐、痛苦中是彼此独立的,好比在睡眠中,身体是没有感觉的,但心灵却在活动着,接受“一切欢乐的波动和虚幻的忧虑”。
  关于灵魂(anima)的本性,卢克莱修认为,灵魂也是在身体中,也是由相似于构成心灵的灵魂始基,灵魂散布于全身之中,与构成身体的物质始基相混合,是身体里面感觉的原因。卢克莱修用人临死亡前,身体的大部分功能已经丧失,但灵魂还活着,而热和气的粒子一旦丧失,死亡就来临了。当心灵有了过度感觉时,通过灵魂传遍全身。对于生命而言,心灵比灵魂更为重要,如果心灵不存在,灵魂则无所用处。心灵由于接触而在身体上发生作用,并且受身体的痛伤而影响,因此,“心灵和灵魂乃是由物质的自然所构成。”
  构成心灵和灵魂的这种始基,是很小的种子,这体现在它们最易发生运动,并且当它们在人死亡后,从身体上离开,却并不引起人外表和重量的改变。灵魂是由“一种稀薄的微风,其中混有热,而热又带着气”,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还有一种第四者即某物,它最易动、最细致,“由更小更滑的元素所构成。他首先送出感觉运动透过全身”;这第四种元素,是“整个灵魂的灵魂,掌握着统治整个身体的权力”。至于其它的三种因素则是彼此混合起来起作用。
  灵魂和身体的结合,是生命的源泉。“这个灵魂是受整个身体所掩护,本身又是身体的领导,是生命的源泉:因为它们由共同的根而彼此牢结着,也不是能够被撕开而不引起死亡”。灵魂和身体彼此必需,不能各自而独立存在,身体只有与灵魂结合才有感觉。
  与大多数思想家论述“灵魂不朽”相反,卢克莱修认为:“灵魂是有生有死的”。为此他从灵魂的构成、灵魂和肉体的关系,以及归谬“灵魂不朽”的错误三个方面。提出了二十八个证明,从这些论据出发,卢克莱修论证了灵魂的有生有死,并进而指出:“对于我们死不算一回事,和我们毫无半点关系”。
  尽管,卢克莱修论证灵魂和心灵是有死的,无论是从其带有强烈经验主义,缺乏逻辑普遍性的论据,还是从对于灵魂本性的界定来说,都并不能让人满意和信服。但摆脱现代的严格审视的眼光,我们仍旧可以说,卢克莱修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论题,并为这论题作粗浅的经验事实为据的论证,并不在于这一命题本身有多么重要,而是只是为了肯定人的幸福。
  三、人的幸福
  卢克莱修认为自然不要求别的东西,只要求人们精神的愉快,无忧无虑,并不是名誉和财富、权力。他多次说到:“能驱散这个恐怖,这心灵中的黑暗的,不是出生太阳眩目的光芒,也不是早晨闪亮的箭头。而是自然的面貌和规律。”这一点也是从伊壁鸠鲁而来,“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什么是宇宙的性质,而是生活在对那些关于宇宙的寓言所说的事的恐惧之中,对于这个人来说,排除对所谓的最主要的事物畏惧,就是不可能的,所以一个人没有自然科学的知识就不可能享受这无疵的快乐”。对自然的认识所能招致人的幸福,这一点具有浓烈的近代色彩,颇有自然神论的意味。
  卢克莱修对于人类心灵,或者说灵魂的本性,灵魂的有生有死的认识,也是为了让宗教控制下的恐惧着的人们,可以不再惧怕死亡。卢克莱修的灵魂学说,所要阐述的也是人的幸福,反对当时罗马流行宗教认为的“灵魂不朽”观念,进而反对当时这一观念带给人的现实恐惧。而求得心灵的宁静、获得幸福这一点,与认识自然的目的是一样的。
  但对“什么是人的幸福”,这同时是斯多葛派和伊壁鸠鲁派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做一种经验的说明,并不能给予幸福某种确定性和规定性。以经验中罕见的残忍事实出发,以对人的生命尊严的践踏为根据,从而估定这种价值的不合理,及至对于人生的不幸福,这与其所要反对的对象一样,都是一种招致人“无法幸福生活”的源泉。关于对“物质(始基)”、“灵魂(心灵)”及“幸福”,卢克莱修显然是缺乏概念的理解的。正如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评论伊壁鸠鲁派时所说:“伊壁鸠鲁派把他们的存在的个别性一直推广到原子,而原子只是思想上的东西,并且推广到快乐上,而快乐被当作一种普遍的东西”。
  罗素则评价卢克莱修说,“自从文艺复兴以后,伊壁鸠鲁的哲学主要是通过了卢克莱修的诗篇才为读者们所知道的。如果读者们并不是职业的哲学家,那末使他们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唯物主义、否定天命、反对灵魂不朽这样一些东西与基督教的信仰之间的对比了。特别使一个近代读者感到惊异的是,这些观点——这些观点今天一般都认为是阴沉的、抑郁的——竟是用来表现一种要求从恐惧的压迫之下解放出来的福音的”。“然而与伊壁鸠鲁非常之相似的各种学说,却在十八世纪末叶被法国的philosophers(哲学家们)所复活了,并且被边沁及其后学们传到英国来;这是有意地要反对基督教而这样做的,因为这些人对基督教的敌对态度和伊壁鸠鲁对他当时的宗教是一样的”。罗素的这种评价,也是基于卢克莱修学说对时代的贡献,即其现实“有用性”特质这一点的。
  因而,卢克莱修关于“自然(物质)”、“灵魂(心灵)”以及“人的幸福”的论述充满偶然的经验,缺乏概念的确定性,但就其所意图达致的目的而言,则是一种“用来表现一种要求从恐惧的压迫之下解放出来的福音的”,是为了人的幸福的。
  
  参考文献:
  [1]卢克莱修著.方书春译.物性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2]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3][德]黑格尔著.贺麟,王太庆译.哲学史讲演录(第三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其他文献
摘 要法律只有被信仰才能被遵守,而“如果被制定或认可的‘法’不能被严格地遵守从而规范人们的行为,它就不能被当作法律看待,只是一纸昂贵的空文”;法不能是冷冰冰的工具,它应在合理的限度内具备人文关怀和伦理色彩,这样才有可能在民众之中赢得更广泛的认同,从而更大程度地保证法的实效。  关键词安提戈涅之怨法的有效性法的实效  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00
摘要信访问题日趋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信访研究也日益成为法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调查,对山东省莱芜市的信访工作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认为莱芜市能很好解决信访矛盾的法宝就是坚持“四创新”,即创新工作体制、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工作理念。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信访矛盾 信访问题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2-204-
摘 要 本文指出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存在平台尚未统一、公开内容随意、系统协调机制缺失、监督制约机制缺位等问题,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应从上述方面予以改进。  关键词 公共企事业 信息公开 制度基础  作者简介:陶品竹,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研究方向:行政法学、信息法学。  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1)10-207-02  公
摘要国家开发银行为政策性银行的改革提供了方向,奠定了基础。政策性银行的商业化改制是不可逆转的潮流。而政策性银行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将成为我国金融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 商业化改制 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3-213-01    2008年12月份,我国三大政策性银行之一国家开发银行转型为国家开发银行股份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在给中国经济带来极大压力的同时,进一步恶化了本就严峻的就业形势。危机导致的就业机会减少、门槛提高、人数增多等现象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矛盾,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压力。本文指出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理应从其自身实际出发,探索解决就业问题的新思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关键词金融危机 大学生 就业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
摘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分析了法的本质及其特征,明确指出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法和法律发展到今天,发展到社会主义法,便产生了“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这一原理是否适用于社会主义法之争。本文列举了有关学者的否定的观点,经过分析后阐述了笔者的观点和结论。  关键词法的本质 统治阶级意志 社会主义法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摘 要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也成为了时下的热门话题。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的潘阳湖,它有着极其丰富的植被种类,倘若能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制定较好的法律法规进行保障,对于我们国家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潘阳湖为例,通过对我国湿地生态安全地方保护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完善江西省潘阳湖湿地保护的相关法规。  关键词 潘阳湖 湿地安全 地方立法  作
摘要 “建立大质量工作机制、推动大质检文化建设”是原国家质检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勇在2010年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这一具有远见卓识的理念,既是对地方质、检两局加强融合、整合、联合,形成合心、合力、合作的殷切期望,也是对质检系统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体现自身价值的总体部署,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作过十五年,又调转到检验检疫部门工作了十一年的一名基层工
摘要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监狱工作的核心是提高罪犯改造质量,动力是改革创新,源泉是满足工作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民警队伍,关键是要建立起能最大限度地盘活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绩效管理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本文就推行民警绩效管理在基层监狱的实践发表了相关见解。  关键词监狱工作 罪犯改造 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6-207-
摘要当前不动产征收拆迁补偿实务中遇到了诸多制度或体制问题,如征收工作缺乏具体明确的法律指引、征收与拆迁补偿缺少衔接程序,强制拆迁或变相强制买卖中被拆迁人完全被动,更有个别地方官员滥用政府强制权力、侵犯被拆迁人的合法利益、民权无所保证。因此,本文提出不动产征收拆迁补偿立法应以保障民权为核心,既要考虑法律的内在秩序,也要考虑法规政策在实务中的可行性,在制度上做若干安排:征收必须事先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