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蒲草、芦苇之类的高水草,通常生长在岸边的浅水处,草丛都比较密集,且植株较高,不适合钓草缝和草洞,这种草丛的边缘,即面向深水的地方,往往有大型鱼出没,草鱼出现的概率最高,鳊鱼、鲤鱼、黑鱼等也多出没于此。
有句渔谚叫“钓鱼不钓草,等于瞎胡跑”,意思是说水草中藏鱼较多,是宝地,如果不去有意地钓水草,那真是太可惜了。
作为障碍物,水草多确实挺烦人的,单单挂钩这一关就叫人闹心不已。但是作为隐蔽物,水草又是鱼的最爱,不但能使鱼类隐匿行踪,还能给它们的食物提供藏身之处,小鱼、小虾、小昆虫也都喜欢在水草中流连。所以对于鱼类来说,水草可以让它们栖息觅食两不误。因此,水草茂盛的地方比较藏鱼。但是,如何在大面积的水草丛中找一个点作为钓点,这是有难度的,我推荐几个办法。
第一,有目的地下竿。在一些密集的水草丛中,水下的缝隙会很小,鱼若在里面觅食活动,自然就会拱动水草。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我们看到哪里有水草拱动,即可轻手轻脚地走过去,直接把钓饵送到鱼嘴前。这是最直接的一种传统钓法,叫“戳拱”,用长竿、短线、单钩,一处有动静,就逗留那么一会儿,鱼被钓上来或下钩一段时间不见动静则放弃,再去寻找下一处。这种钓法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钓点,需要不停地寻找、搜索。有时一个河段需要来来回回走上一天,找着找着就会有所发现。
第二,找草缝。密密麻麻的水草中总会有那么一小块没有水草的干净水域,这里往往有鱼出没。在这样的环境下垂钓的对象鱼大多是一些“过路鱼”,它们从这片水草游向另一片水草时会经过这种没水草的地方,这里没有障碍物,“交通”方便。所以,在这里钓鱼可以打些窝料,先把南来北往的鱼留住再说,然后耐心地守候。值得一说的是,在一大片水草中,这样的干净水域可能会有若干个,我们不妨多打几处窝子,既可重点值守,亦可轮流施钓。这种钓法相对于钓“戳拱”可以节省很多体力,出鱼的位置可以多守一会儿,不上鱼的地方补一点窝料后就可以去试探下一个了,巡视一圈后再来钓第二轮。
不过,有的草区鲜有这种草洞,我们就要用另一种办法,即人工开发钓点,比如人为地在水草密集处拔出一处或几处草洞,虽然蹚水、拔草会对鱼情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等上一段时间,待草区重新安静下来后,鱼还会再回来的。有的人拔完水草、撒下窝料,一两个小时后再来垂钓,有的则等到第二天才去垂钓。这样,拔草所造成的影响就归零了。
还有一种更绝的办法,干脆用岸边的淤泥做成饼状,上面粘上酒米之类的窝料,再蹚水走进草丛中,把泥饼平铺在水草上面,利用泥饼的重量压出一个草洞来,这种钓法最大的优点是不爱挂钩。
水葫蘆、浮萍类的水草是漂在水面上的,上述办法就不适用了,而且这类水草经常漂满整个水面,无草洞和缝隙可下钩,浮萍还好一些,若是水葫芦密集的地方,鱼钩都落不下去。怎么办?钓鱼人都是聪明人,我见过有人做过一种木头框,或四方形或三角形,大小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下水后用木框把水葫芦推到一边,推出一块干净的地方,然后木框放在那里,其自身浮力能保证它既不沉底,又有一部分露出水面,阻挡水葫芦和浮萍再次进入到这片区域。这样,木框内就可以下钩施钓了。
以上都是针对矮水草的一些办法,而蒲草、芦苇之类的高水草,通常生长在岸边的浅水处,草丛都比较密集,且植株较高,不适合钓草缝和草洞,这种草丛的边缘,即面向深水的地方,往往有大型鱼出没,草鱼出现的概率最高,鳊鱼、鲤鱼、黑鱼等也多出没于此。
钓这种草丛,要钓草的边缘,否则即使有鱼上钩,也遛不上来,最好能在对岸把钓组抛过来,鱼钩的落点要恰到好处,这比较考验一个人的钓鱼基本功。中鱼后,要第一时间把鱼牵离草丛,这个过程最难处理,用力大了,鱼的应激反应也剧烈,尤其鲤鱼,它只向牵引力的反方向发力,哪怕这个反方向冲向岸边,它依然不改此习,因此一旦控制不好,让它扎进芦苇丛就危险了,十有八九要跑鱼。另外就是刺鱼和遛鱼的力道要把握好,用力过大,就算钓组能承受得住,鱼嘴也未必能够受得了,很容易拉豁。
这类草区一旦跑鱼,短时间内很难恢复。想过这一关,既不能用蛮力,还要尽量节省遛鱼时间,有些难度。过了这一关,在宽敞无障碍的水面遛鱼就得心用手多了,成功率也就高了。
小面积的芦苇、蒲草比较好处理,我们最好和这一丛水草保持一段距离,保持安静。我喜欢用长竿斜着抛过去,最大限度地保持这里的安静,有鱼上钩时,用长竿也比较好控鱼,遛鱼时可以很轻松地把鱼牵引到别处,不会搅扰窝子。不过,小面积的芦苇、蒲草附近大鱼并不多,水中的一棵倒树也属于这种情况,但是有的树很高,倒在水中的时候,树冠会延伸到深水中,这样和大鱼遭遇的机会就增加了。这种地方也是掠食性鱼类的夜间狩猎场,比如鲇鱼就喜欢在这样的地方打伏击。
当然了,我们也可以人为地制造水草窝子,比如岸边很干净,我们可以从别处弄来一些芦苇,然后涉水到一定的深度(五六十厘米的水下就差不多,当然也可以更深些),把芦苇插到水底,形成一个人工小草丛,这样钓草鱼和鳊鱼效果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