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依靠资源禀赋优势在世界产业价值链中已基本形成了明确的分工,发达国家依靠技术与资金优势控制了产业价值链的核心,而发展中国家只有尽快加入世界产业价值链并形成自身优势,才能进一步加快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依靠人力资源优势在世界价值链的加工环节已得到快速发展,并具备了一定的优势。随着国际经济危机的蔓延,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使我国加工贸易顺利转型升级,成为当今国内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
一、产业价值链与加工贸易的内在关系
(一)产业价值链与加工贸易的内涵
从现代工业的产业价值链环节来看,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包括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原材料加工、中间产品生产、制成品组装、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不同环节上有不同的参与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获得相应的利益。产业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活动都直接影响到整个产业的价值活动,具有较强的协同性,且每个环节在技术上具有层次性,对要素的需求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而加工贸易是针对产业价值链的中间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而言的。所谓加工贸易,是指东道国从国外进口中间产品,进行加工并最终再出口的一种生产方式。也就是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贸易方式(Fenestrate.2002)。加工贸易因技术含量低,使得该环节具有明显的增值空间小、竞争激烈等特征。
(二)产业价值链与加工贸易关系
产业价值链与加工贸易之间有着密切联系。首先,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作为产业价值链中的加工贸易环节因其技术含量低、竞争激烈,使得该环节的分工越来越细,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细化了产业价值链;其次,随着技术进步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依靠其控制产业链的核心技术,为了取得更大的利益,把产业链升值空间小、消耗大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成了必然的趋势。产业链的国际分工,不仅为发达国家进行结构调整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加工贸易的范围。因此,产业价值链促进了国际性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加工贸易的结构升级。
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的分工,通常表现为劳动密集型的价值环节布局在发展中国家,这些环节的劳动生产率和附加价值较低,而劳动生产率较高的技术与资本密集环节和信息与管理密集的价值环节则分布在发达国家,从而形成了一条"U"型微笑曲线(李敏,2008),而加工贸易处于"U"型曲线底端。基于此,以产业价值链的视角研究我国加工贸易的问题,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加工贸易在产业价值链分中的地位,及时调整战略向价值链更高层次发展,使我国加工贸易在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时更有优势。
二、产业价值链视角下的我国加工贸易现状
我国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是由我国特殊的国情、政策、全球产业转移的快速发展,以及加工贸易的特点所决定的。我国加工贸易的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开放度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加入WTO之后,我国贸易总额连续6年增长率超过20%,2007年贸易总额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达到2.1738万亿美元,增长23. 5%,继续稳居世界第3位。而对外贸易50%左右的份额是由加工贸易带来的,加工贸易从1981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9860.5亿美元,增长了393倍,对出口一直具有高达55%左右的贡献率。
1.加工贸易技术水平低、增值率提升缓慢。由产业价值链和加工贸易的关系可知,加工贸易处于产业价值链条中最低附加值的生产组装环节,上游的技术壁垒,下游营销渠道和技术服务的控制,使得加工贸易始终受制于掌握着核心技术和品牌的发达国家。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的统计数据显示,高新技术产品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但仔细分析这些高新技术产品,我国所从事的仍然是处于最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的部分。
2.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依据资源优势理论,我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已经深入到世界产业价值链的加工贸易环节,并占有一定的优势,也因此得到了很少的附加值。但在加工贸易中外商直接投资占绝大部分,其表现形式为跨国公司,核心技术的严格控制也限制了技术溢出效应,加工贸易的微小收益也使得部分企业故步自封,不愿创新,限制了我国高新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对加工贸易的技术转移和技术溢出既缺乏有力的竞争促进,也缺乏有效的利益激励,阻碍了加工贸易的进一步转型升级。
3.加工贸易的附加值逐渐缩小。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凭借掌握核心技术和营销服务网络,逐渐压缩加工制造环节的附加值。另外,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弱,而世界产业价值链的划分是建立在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的,因此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着附加值逐渐缩小的严峻挑战。
三、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加工贸易升级对策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要本着"有促有控,以促为主"的原则。"促"就是为高附加值环节的加工贸易产业活动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金融环境、监管环境;"控"则是加强对低附加值或"两高一资"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提高其准入门槛。我国大量低素质劳动力的基本国情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因此,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政府的适当引导有利于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进程,但根本上还要依靠市场的力量(赵文成,2008)。
(二)准确把握转型方向,有节有度顺利升级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在保持现有劳动密集型产业活动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在延长加工贸易价值链环节的同时,向上下游高附加值环节产业活动延伸,而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这是与我国多层次的劳动力素质相适应的。从根本上说,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方向,就是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由产业价值链的微笑模型可知,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为高附加值的价值环节,表现为两头大、中间小的凹透镜模式,而随着全球经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加工贸易环节竞争加剧,加工贸易环节的优势是动态变换的过程,
1.牢固基础,保持我国加工贸易的绝对优势地位。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劳动力素质得到普遍提高,但短期内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还不现实。因此,我国仍需要保持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制。我国加工贸易的多年发展,已顺利成为全球产业链中的中间环节,并保持着绝对优势(O)。
2.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发展上游产业。我国是从最低端加工组装环节切人全球产业价值链的,这就要求加工贸易要不断地由简单零部件加工向复杂零部件的设计生产活动延伸。按照国际市场的品质要求与生产管理规范,加大技术引进和创新力度,借助世界经济格局转变的机遇,逐渐向世界产业价值链中的技术研发设计环节渗透(隆国强,2008),使加工贸易现状圈X中的部分企业向技术研发设计环节中的C渗透,进而使我国加工贸易逐渐向产业价值链中的上游技术研发环节转型升级。
3.改善市场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延长下游产业价值链。目前我国在加工贸易的价值链中只分享其服务增值的很小部分,向下游服务增值链的延伸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要使我国加工贸易向产业价值链的下游环节顺利转型,首先政府要创造宽松的金融管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大对公共事业的投入;其次,引导企业发展仓储、物流、配送,扶植有条件的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去境外开拓销售市场,进一步控制销售渠道,逐渐向营销服务环节渗透,也就是加快向D区域转型。
综上所述,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本质就是在保持我国加工贸易价值链环节绝对优势的基础上,使我国部分有条件的企业从价值链底端,逐渐向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同时注意发展配套业务,最终实现产业价值链、企业和区域的全面转型升级,从而使我国加工贸易在国际产业价值链分工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一、产业价值链与加工贸易的内在关系
(一)产业价值链与加工贸易的内涵
从现代工业的产业价值链环节来看,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包括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原材料加工、中间产品生产、制成品组装、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不同环节上有不同的参与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获得相应的利益。产业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活动都直接影响到整个产业的价值活动,具有较强的协同性,且每个环节在技术上具有层次性,对要素的需求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而加工贸易是针对产业价值链的中间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而言的。所谓加工贸易,是指东道国从国外进口中间产品,进行加工并最终再出口的一种生产方式。也就是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贸易方式(Fenestrate.2002)。加工贸易因技术含量低,使得该环节具有明显的增值空间小、竞争激烈等特征。
(二)产业价值链与加工贸易关系
产业价值链与加工贸易之间有着密切联系。首先,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作为产业价值链中的加工贸易环节因其技术含量低、竞争激烈,使得该环节的分工越来越细,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细化了产业价值链;其次,随着技术进步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依靠其控制产业链的核心技术,为了取得更大的利益,把产业链升值空间小、消耗大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成了必然的趋势。产业链的国际分工,不仅为发达国家进行结构调整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加工贸易的范围。因此,产业价值链促进了国际性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加工贸易的结构升级。
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的分工,通常表现为劳动密集型的价值环节布局在发展中国家,这些环节的劳动生产率和附加价值较低,而劳动生产率较高的技术与资本密集环节和信息与管理密集的价值环节则分布在发达国家,从而形成了一条"U"型微笑曲线(李敏,2008),而加工贸易处于"U"型曲线底端。基于此,以产业价值链的视角研究我国加工贸易的问题,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加工贸易在产业价值链分中的地位,及时调整战略向价值链更高层次发展,使我国加工贸易在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时更有优势。
二、产业价值链视角下的我国加工贸易现状
我国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是由我国特殊的国情、政策、全球产业转移的快速发展,以及加工贸易的特点所决定的。我国加工贸易的真正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开放度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加入WTO之后,我国贸易总额连续6年增长率超过20%,2007年贸易总额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达到2.1738万亿美元,增长23. 5%,继续稳居世界第3位。而对外贸易50%左右的份额是由加工贸易带来的,加工贸易从1981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9860.5亿美元,增长了393倍,对出口一直具有高达55%左右的贡献率。
1.加工贸易技术水平低、增值率提升缓慢。由产业价值链和加工贸易的关系可知,加工贸易处于产业价值链条中最低附加值的生产组装环节,上游的技术壁垒,下游营销渠道和技术服务的控制,使得加工贸易始终受制于掌握着核心技术和品牌的发达国家。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的统计数据显示,高新技术产品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但仔细分析这些高新技术产品,我国所从事的仍然是处于最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的部分。
2.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依据资源优势理论,我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已经深入到世界产业价值链的加工贸易环节,并占有一定的优势,也因此得到了很少的附加值。但在加工贸易中外商直接投资占绝大部分,其表现形式为跨国公司,核心技术的严格控制也限制了技术溢出效应,加工贸易的微小收益也使得部分企业故步自封,不愿创新,限制了我国高新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对加工贸易的技术转移和技术溢出既缺乏有力的竞争促进,也缺乏有效的利益激励,阻碍了加工贸易的进一步转型升级。
3.加工贸易的附加值逐渐缩小。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凭借掌握核心技术和营销服务网络,逐渐压缩加工制造环节的附加值。另外,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减弱,而世界产业价值链的划分是建立在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的,因此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着附加值逐渐缩小的严峻挑战。
三、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加工贸易升级对策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要本着"有促有控,以促为主"的原则。"促"就是为高附加值环节的加工贸易产业活动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金融环境、监管环境;"控"则是加强对低附加值或"两高一资"加工贸易企业的管理,提高其准入门槛。我国大量低素质劳动力的基本国情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因此,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政府的适当引导有利于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进程,但根本上还要依靠市场的力量(赵文成,2008)。
(二)准确把握转型方向,有节有度顺利升级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在保持现有劳动密集型产业活动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在延长加工贸易价值链环节的同时,向上下游高附加值环节产业活动延伸,而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这是与我国多层次的劳动力素质相适应的。从根本上说,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方向,就是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由产业价值链的微笑模型可知,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为高附加值的价值环节,表现为两头大、中间小的凹透镜模式,而随着全球经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加工贸易环节竞争加剧,加工贸易环节的优势是动态变换的过程,
1.牢固基础,保持我国加工贸易的绝对优势地位。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劳动力素质得到普遍提高,但短期内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还不现实。因此,我国仍需要保持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制。我国加工贸易的多年发展,已顺利成为全球产业链中的中间环节,并保持着绝对优势(O)。
2.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发展上游产业。我国是从最低端加工组装环节切人全球产业价值链的,这就要求加工贸易要不断地由简单零部件加工向复杂零部件的设计生产活动延伸。按照国际市场的品质要求与生产管理规范,加大技术引进和创新力度,借助世界经济格局转变的机遇,逐渐向世界产业价值链中的技术研发设计环节渗透(隆国强,2008),使加工贸易现状圈X中的部分企业向技术研发设计环节中的C渗透,进而使我国加工贸易逐渐向产业价值链中的上游技术研发环节转型升级。
3.改善市场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延长下游产业价值链。目前我国在加工贸易的价值链中只分享其服务增值的很小部分,向下游服务增值链的延伸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要使我国加工贸易向产业价值链的下游环节顺利转型,首先政府要创造宽松的金融管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大对公共事业的投入;其次,引导企业发展仓储、物流、配送,扶植有条件的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去境外开拓销售市场,进一步控制销售渠道,逐渐向营销服务环节渗透,也就是加快向D区域转型。
综上所述,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本质就是在保持我国加工贸易价值链环节绝对优势的基础上,使我国部分有条件的企业从价值链底端,逐渐向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同时注意发展配套业务,最终实现产业价值链、企业和区域的全面转型升级,从而使我国加工贸易在国际产业价值链分工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