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型阅读教学是以问题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教学方式,目前探究型阅读课堂存在着问题杂、碎、多、偏的现象,如何设计高效精简的问题成为探究型阅读教学应思考的问题。设计探究型问题,要分析学情,找准问题着力点;目标导向,直指问题重难点;精选角度,撑起问题拓展点;循序渐进,挖掘问题深入点。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关键。初中生的阅读能力相对较差,对于阅读篇目的理解大都停留在表面,而大多数阅读问题烦琐老套难以体现课堂重点。因此,实施有效的探究型问题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以课本为依托、以能力提升为目的设计探究型问题,实现学生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主问题”概念界定
语文阅读教学的“主问题”这一概念最早由余映潮老师在1993年提出来,在余映潮老师的著作——《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里对于主问题的概念和实施有详细的阐述。主问题是能够对教学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问、问题或话题。或者说,“主问题”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研读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还可以说,“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能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者——学生整体参与的角度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欣赏过程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
(一)教师方面
1.分析学情,找准问题着力点
探究型问题的设计必须以学情为基础。目前大多数教师的问题设计存在着盲目性,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或复杂,难以达到激活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在设计问题之前,教师应对学生的能力水平有一个初步的掌握,找准问题的着力点,以此为支撑拓展阅读教学。
2.设计文章主线,层层递进
针对教学主问题设计缺乏连贯性这个问题,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尤其是新手型教师,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研读,并且多向专家型教师学习,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生的心理状况。在充分了解学生与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特点和层次性来由浅入深的设计主问题。并且几个主问题之间要有所联系,使主问题可以贯穿整篇课文。
3.多元解读,做好问题预设
语文教学的主要材料都来自语文课本。笔者在访谈过程中,问及老师“主问题”设计的策略时,很多老师首先谈到的是要吃透教材、挖掘教材中值得教给学生的内容。在熟悉教材文本过程中,要注重多元地解读文本。教师只有多元地解读文本,才能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品读文章,进而从多个角度做好问题预设,尽管在课堂上遇到学生提出的比较偏离文旨的问题,也能够联系文本正确地引导学生,为学生做出良好的解答。
4.指导预习,奠定基础
预习是学生研读文本、提出问题的前提,做好课前预习,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容量。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的语文老师认真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在阅读文本前可以为学生先设置一些具有层次性、整体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思考与理解,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更有质量的问题。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找出关键词、中心句、做批注,记录自己读文章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
(二)学生方面
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做好课前预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够多元思考问题。笔者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不会进行课前预习的,有很多学生的课前预习也只是简单浏览一遍课文,缺乏深入的思考。在主问题实施过程中,学生是参与的主体,因此学生的参与配合也非常重要。倘若学生可以做好课前预习,对文章有深入的思考并能够提出问题,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课堂互动,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层层深入,高效并且有质量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课堂预习中还需要学生能够进行合作交流和探究质疑,多与学生交流情感体会,从不同角度去感受和理解文章,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将这些问题与学生互相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技能的提升,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大有帮助。
(三)提高问题的实效性
第一,每一篇阅读文章中,都有其矛盾冲突点,能推动事件的进展,决定事件的发展方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对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善于抓住阅读中的冲突点,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使其自主探究矛盾点,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第二,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要求学生能掌握文章的真情实感,将含蓄的表达手法外化出来,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以《紫藤萝瀑布》一课为例,整篇文章主要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喻情。对此,教师可让学生自由阅读文章的第10~11自然段,并提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在探讨中能深刻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懷,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第三,层次和结构是组成阅读的基本框架,学生掌握阅读层次就能理解脉络,了解文章所交代的内容。而《紫藤萝瀑布》一课主要通过赏花、想花、忆花三个方面来进行叙述,可要求学生针对阅读内容合理划分层次。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可在阅读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结束语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既是难点也是重点,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要求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将“问题式”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教学中要保证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必要结合学情与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方法并引导得法,才会取得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研究[D].渤海大学,2017.
[2]余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方法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8):104.
[3]黄康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问题设计研究[J].课外语文,2017(13):90.
[4]张宪龙.初中语文阅读有效对话与“问题式”教学设计探讨[J].好家长,2017(42):121.
[5]田佳星,邵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策略初探——以温州市5所中学为例[J].课外语文,2017(30):52.
作者简介:刘忠诚,新邵县寸石镇安义学校。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的关键。初中生的阅读能力相对较差,对于阅读篇目的理解大都停留在表面,而大多数阅读问题烦琐老套难以体现课堂重点。因此,实施有效的探究型问题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以课本为依托、以能力提升为目的设计探究型问题,实现学生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主问题”概念界定
语文阅读教学的“主问题”这一概念最早由余映潮老师在1993年提出来,在余映潮老师的著作——《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里对于主问题的概念和实施有详细的阐述。主问题是能够对教学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提问、问题或话题。或者说,“主问题”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研读的重要问题、中心问题或关键问题。还可以说,“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能从教学内容整体的角度者——学生整体参与的角度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欣赏过程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
(一)教师方面
1.分析学情,找准问题着力点
探究型问题的设计必须以学情为基础。目前大多数教师的问题设计存在着盲目性,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或复杂,难以达到激活学生思维、提升学生能力的目的。在设计问题之前,教师应对学生的能力水平有一个初步的掌握,找准问题的着力点,以此为支撑拓展阅读教学。
2.设计文章主线,层层递进
针对教学主问题设计缺乏连贯性这个问题,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尤其是新手型教师,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研读,并且多向专家型教师学习,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生的心理状况。在充分了解学生与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特点和层次性来由浅入深的设计主问题。并且几个主问题之间要有所联系,使主问题可以贯穿整篇课文。
3.多元解读,做好问题预设
语文教学的主要材料都来自语文课本。笔者在访谈过程中,问及老师“主问题”设计的策略时,很多老师首先谈到的是要吃透教材、挖掘教材中值得教给学生的内容。在熟悉教材文本过程中,要注重多元地解读文本。教师只有多元地解读文本,才能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品读文章,进而从多个角度做好问题预设,尽管在课堂上遇到学生提出的比较偏离文旨的问题,也能够联系文本正确地引导学生,为学生做出良好的解答。
4.指导预习,奠定基础
预习是学生研读文本、提出问题的前提,做好课前预习,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容量。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的语文老师认真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在阅读文本前可以为学生先设置一些具有层次性、整体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思考与理解,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更有质量的问题。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找出关键词、中心句、做批注,记录自己读文章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
(二)学生方面
对于学生来说需要做好课前预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能够多元思考问题。笔者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不会进行课前预习的,有很多学生的课前预习也只是简单浏览一遍课文,缺乏深入的思考。在主问题实施过程中,学生是参与的主体,因此学生的参与配合也非常重要。倘若学生可以做好课前预习,对文章有深入的思考并能够提出问题,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加课堂互动,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层层深入,高效并且有质量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在课堂预习中还需要学生能够进行合作交流和探究质疑,多与学生交流情感体会,从不同角度去感受和理解文章,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将这些问题与学生互相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技能的提升,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大有帮助。
(三)提高问题的实效性
第一,每一篇阅读文章中,都有其矛盾冲突点,能推动事件的进展,决定事件的发展方向,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对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善于抓住阅读中的冲突点,并对学生进行提问。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使其自主探究矛盾点,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第二,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要求学生能掌握文章的真情实感,将含蓄的表达手法外化出来,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以《紫藤萝瀑布》一课为例,整篇文章主要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喻情。对此,教师可让学生自由阅读文章的第10~11自然段,并提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在探讨中能深刻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懷,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第三,层次和结构是组成阅读的基本框架,学生掌握阅读层次就能理解脉络,了解文章所交代的内容。而《紫藤萝瀑布》一课主要通过赏花、想花、忆花三个方面来进行叙述,可要求学生针对阅读内容合理划分层次。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可在阅读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结束语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既是难点也是重点,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要求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将“问题式”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教学中要保证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必要结合学情与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方法并引导得法,才会取得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研究[D].渤海大学,2017.
[2]余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方法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8):104.
[3]黄康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问题设计研究[J].课外语文,2017(13):90.
[4]张宪龙.初中语文阅读有效对话与“问题式”教学设计探讨[J].好家长,2017(42):121.
[5]田佳星,邵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策略初探——以温州市5所中学为例[J].课外语文,2017(30):52.
作者简介:刘忠诚,新邵县寸石镇安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