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开始正式启动的三网融合,对电信系运营商来说,可谓是有备而来,而从有线角度,更多的则是仓促应战。经过短暂的混乱,有线和电信分别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电信延续传输通道思维,通过宽带升级计划的实施,向多业务运营方向挺进;有线则依托广电背景,积极向综合服务运营商转型。
电信集体发力宽带市场
三网融合的实施无疑将对宽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将进一步促进和加剧宽带接入市场的竞争。与此同时,电信运营商迎来了网络转型的历史新时期:PON产业链的快速成熟,部分颠覆了原有的组网模型,为“光进”和“铜退”的规模部署打开了新的局面。
鉴于此,从2009年开始,中电信及中联通相继投入巨资开始进行光城市试点建设,目标是入户带宽达到100M,除了传统语音、数据业务之外,视频业务(包括高清和3D)及家庭物联网业务均在电信运营商业务规划的范围之内。
但无论是V1TB或F1TH,都只是解决了光网络“最后一公里”的高带宽接入,并没有解决“最后20米”的光纤接入问题。传统的石英光纤虽然在产品特性及整体成本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但并不适合作为入户接入线路使用,首先,石英光纤接入工程的施工维护难度大、造价高,接插件不适合多次插拔,其次,其端接对环境的要求较高。
为此,近年来电信运营商及相关研究机构一直在探讨、研发入户光纤的材质及施工等问题。在此背景下,2010年,塑料光纤走出实验室,开始在上海实现规模商用。
塑料光纤FTYD系统与石英光纤+铜线相比,具有柔软、抗弯曲、耐震动、价格便宜、施工方便的优点,采用塑料光纤,运营商通过现有的电话线通路就可解决光纤入户的问题,不但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而且不会因为穿墙打洞等问题引发老百姓的不满。同时可为运营商提供快速、方便的接入方案。系统从ONU的POF端口通过建筑物内的塑料光缆、塑料光纤交换机、塑料光纤路由器、塑料光纤介质转换器、塑料光纤连接器、塑料光纤信息面板、PCI塑料光纤网卡、USB塑料光纤适配器等组件和设备,就可构成全光网络。
除了接入网之外,PON网络的技术选择也是目前电信运营商非常关注一个问题。目前,EPON仍是电信网络光接入的主流手段,但随着GPON技术及产业链的日趋成熟,其开始显示出高速发展的势头,中联通及中移动对GPON更是情有独钟。
中国联通集团国家工程实验室副总工程唐雄燕认为,“EPON和GPON都在向更高速率10Gb/s的方向发展,因此,10G PON的到来是一种必然趋势。”首先,10G PON将带来更高的带宽能力。如10G PON可提供1:64分支比时,每用户160Mbps的带宽,或1:128分支比时,每用户80Mbps的带宽能力;其次,10G PON在接入网提速的同时,可支持更大分路比,覆盖更多用户;同时,10G PON可在占用较少主干光纤资源的基础上,降低运行维护的复杂度、单位带宽成本及能耗。
目前10G PON尚处于研发、测试和小规模试用阶段,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从青睐到进行规模商用显然还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业务需求、产品成熟度、成本、平滑升级、互通性等。
从宏观市场看,未来如果电信和广电运营商均投入巨资在驻地网上大建FTTH,不但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也会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为此,中联通科技委主任刘韵洁提出,传输网和驻地网能否交由第三方建设?而这显然更符合三网融合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诉求。
发展思路各有不同
三网融合的具体路径及模式是什么?如何实现有线及电信网络的竞合发展?目前虽然各试点城市及地区已上交了三网融合方案,但所有地区的试点方案均处于待批复阶段。对国内广电及电信行业来说目前尚处于三网融合的迷茫期。
从三网融合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各地的行业管理层及电信、广电都有各自对三网融合的理解及独立的发展路径。
江苏不但是国内目前唯一一个三网融合试点、NGB试点、物联网试点三合一地区,也是IPTV业务发展最快的地区,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江苏通信局苏少林局长认为,三网融合将朝三个方向发展。
首先是两网趋同。电信网日益呈现“通信的传媒属性”,广电网日益呈现“传媒的通信属性”;同中有异、求同存异,广电部门不应过于强调广播电视的意识形态属性,电信部门也不应过多强调巩固电信改革发展的成果;三网融合不是一场“谁吃掉谁的战争”,而应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互动
第二是一网合众。调查结果显示:“80后”、“90后”越来越习惯于通过互联网收看电视、广播,这种社会消费形态的演变显然不以人意志为转移。“三网融合的矛盾主要在于电信网与广电网之争,随着用户消费模式的改变,电信和广电的融合目标应一致朝向互联网。即无论是电信网还是广电网都应是互联网的组成部分。”苏局长介绍。
第三是竞合共赢。
根据目前各地三网融合推进不够顺畅的现实,苏局长从行业主管部门的层面,提出了3点建议:
第一步,成立国务院协调机构,以行政干预推进融合;
第二步,可考虑在同一部委下设立不同专业局(如美国FCC模式);
第三步,建立统一的大监管机构,如英国ofeom模式。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作为具有强大固网优势的运营商,中电信及中联通三网融合的发展路径为:开展基于宽带传输的多业务运营,鉴于此,中电信及中联通在积极进行光城市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各种视频内容机构的合作。而中移动则更倾向于与广电联手实现联合共赢。
在与不同地区有线运营商成立合资公司的坫础上,巾移动针刈’与广电的联合发展提出了非常明确的业务及产品发展思路,在具体实施方面,则会采取两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在宽带业务引入初期,以宽带业务引入后的当前网络为坫础,围绕业务组合和业务搁绑提供产品以拉动新增用户。其核心一是通过多业务的捆绑、资费优惠及折扣,吸引用户更多使用捆绑业务;二是通过IT支撑系统及用户服务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数据库的整合和统一,逐步向捆绑业务用户数据库升级,最终实现统一账单、统一客服。具体组合产品包括:数字电视+宽带+手机,数字电视+宽带+VOIP等。
第二步,在宽带业务引入后3~5年内,以多模终端、家庭综合信息接入为发展重点,逐步实现接入和终端的融合、业务网络的融合以及跨网络平台的整合。
在具体模式上,首先逐步实现接入和终端融合、业务网络的融合以及跨网络平台的整合,推进固网业务管理平台与移动业务管理平台的整合;其次,实现双方所有业务的统一接入及统一认证。具体产品形态为“一站式”家庭信息化服务。
此外,为了保障合资公司业务的顺利进行,中移动还制订了一系列合作策略,主要内容包括:预测业务发展空间,计算合作收益;签订长效协议,建立双方高层管理者参与的合作协调小组,以确保合作的法律保障和执行力;建立合作宽带业务发展规划,确定市场份额及业务收入目标,制订业务发展举措;制订详细的试点计划,在试点对业务进行探索,并对试点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修改优化方案,形成适合本地宽带业务发展的最佳实施方案等。
与电信运营商形成对照的是,广电运营商虽然目标明确——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但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这种转型遇到诸多困扰和问题。
从内部环境看,在内容方面,随着各地电视台相继出走到互联网及与电信联手开展IPTV业务,有线传统的内容优势正在逐渐消失,而广电局总倡导的“台网联动”目前尚没有可借鉴的成功案例。
在竞争方面,近年来,地面电视、手机电视、直播星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某种程度上已对有线的现有用户及未来发展造成威胁,同时这种内耗性竞争,也将降低有线面对电信的竞争力。
在业务发展方面,虽然向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型的目标已经明确,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有线运营商来说,要转换传统的传输通路观念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尤其是如何根据用户需求开发产品,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更需要思维观念的转变。
在这方面,一些国际性厂商的产品设计理念已经走在了产业发展的前面。如Nagravision公司2010年在国内展示了其先进的多网运营端到端解决方案,运营商通过一个头端就可通过不同网络,为不同类型的接收终端提供具有内窬保护功能的运营服务。对于用户来说,通过移动设备不但能随时随地享受到数字电视端,还可将移动终端作为电视机的遥控设备,享受质量更高的服务。而终端的多元化也将为有线的信息
电信集体发力宽带市场
三网融合的实施无疑将对宽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将进一步促进和加剧宽带接入市场的竞争。与此同时,电信运营商迎来了网络转型的历史新时期:PON产业链的快速成熟,部分颠覆了原有的组网模型,为“光进”和“铜退”的规模部署打开了新的局面。
鉴于此,从2009年开始,中电信及中联通相继投入巨资开始进行光城市试点建设,目标是入户带宽达到100M,除了传统语音、数据业务之外,视频业务(包括高清和3D)及家庭物联网业务均在电信运营商业务规划的范围之内。
但无论是V1TB或F1TH,都只是解决了光网络“最后一公里”的高带宽接入,并没有解决“最后20米”的光纤接入问题。传统的石英光纤虽然在产品特性及整体成本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但并不适合作为入户接入线路使用,首先,石英光纤接入工程的施工维护难度大、造价高,接插件不适合多次插拔,其次,其端接对环境的要求较高。
为此,近年来电信运营商及相关研究机构一直在探讨、研发入户光纤的材质及施工等问题。在此背景下,2010年,塑料光纤走出实验室,开始在上海实现规模商用。
塑料光纤FTYD系统与石英光纤+铜线相比,具有柔软、抗弯曲、耐震动、价格便宜、施工方便的优点,采用塑料光纤,运营商通过现有的电话线通路就可解决光纤入户的问题,不但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而且不会因为穿墙打洞等问题引发老百姓的不满。同时可为运营商提供快速、方便的接入方案。系统从ONU的POF端口通过建筑物内的塑料光缆、塑料光纤交换机、塑料光纤路由器、塑料光纤介质转换器、塑料光纤连接器、塑料光纤信息面板、PCI塑料光纤网卡、USB塑料光纤适配器等组件和设备,就可构成全光网络。
除了接入网之外,PON网络的技术选择也是目前电信运营商非常关注一个问题。目前,EPON仍是电信网络光接入的主流手段,但随着GPON技术及产业链的日趋成熟,其开始显示出高速发展的势头,中联通及中移动对GPON更是情有独钟。
中国联通集团国家工程实验室副总工程唐雄燕认为,“EPON和GPON都在向更高速率10Gb/s的方向发展,因此,10G PON的到来是一种必然趋势。”首先,10G PON将带来更高的带宽能力。如10G PON可提供1:64分支比时,每用户160Mbps的带宽,或1:128分支比时,每用户80Mbps的带宽能力;其次,10G PON在接入网提速的同时,可支持更大分路比,覆盖更多用户;同时,10G PON可在占用较少主干光纤资源的基础上,降低运行维护的复杂度、单位带宽成本及能耗。
目前10G PON尚处于研发、测试和小规模试用阶段,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从青睐到进行规模商用显然还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业务需求、产品成熟度、成本、平滑升级、互通性等。
从宏观市场看,未来如果电信和广电运营商均投入巨资在驻地网上大建FTTH,不但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也会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为此,中联通科技委主任刘韵洁提出,传输网和驻地网能否交由第三方建设?而这显然更符合三网融合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诉求。
发展思路各有不同
三网融合的具体路径及模式是什么?如何实现有线及电信网络的竞合发展?目前虽然各试点城市及地区已上交了三网融合方案,但所有地区的试点方案均处于待批复阶段。对国内广电及电信行业来说目前尚处于三网融合的迷茫期。
从三网融合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各地的行业管理层及电信、广电都有各自对三网融合的理解及独立的发展路径。
江苏不但是国内目前唯一一个三网融合试点、NGB试点、物联网试点三合一地区,也是IPTV业务发展最快的地区,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江苏通信局苏少林局长认为,三网融合将朝三个方向发展。
首先是两网趋同。电信网日益呈现“通信的传媒属性”,广电网日益呈现“传媒的通信属性”;同中有异、求同存异,广电部门不应过于强调广播电视的意识形态属性,电信部门也不应过多强调巩固电信改革发展的成果;三网融合不是一场“谁吃掉谁的战争”,而应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互动
第二是一网合众。调查结果显示:“80后”、“90后”越来越习惯于通过互联网收看电视、广播,这种社会消费形态的演变显然不以人意志为转移。“三网融合的矛盾主要在于电信网与广电网之争,随着用户消费模式的改变,电信和广电的融合目标应一致朝向互联网。即无论是电信网还是广电网都应是互联网的组成部分。”苏局长介绍。
第三是竞合共赢。
根据目前各地三网融合推进不够顺畅的现实,苏局长从行业主管部门的层面,提出了3点建议:
第一步,成立国务院协调机构,以行政干预推进融合;
第二步,可考虑在同一部委下设立不同专业局(如美国FCC模式);
第三步,建立统一的大监管机构,如英国ofeom模式。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作为具有强大固网优势的运营商,中电信及中联通三网融合的发展路径为:开展基于宽带传输的多业务运营,鉴于此,中电信及中联通在积极进行光城市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各种视频内容机构的合作。而中移动则更倾向于与广电联手实现联合共赢。
在与不同地区有线运营商成立合资公司的坫础上,巾移动针刈’与广电的联合发展提出了非常明确的业务及产品发展思路,在具体实施方面,则会采取两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在宽带业务引入初期,以宽带业务引入后的当前网络为坫础,围绕业务组合和业务搁绑提供产品以拉动新增用户。其核心一是通过多业务的捆绑、资费优惠及折扣,吸引用户更多使用捆绑业务;二是通过IT支撑系统及用户服务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数据库的整合和统一,逐步向捆绑业务用户数据库升级,最终实现统一账单、统一客服。具体组合产品包括:数字电视+宽带+手机,数字电视+宽带+VOIP等。
第二步,在宽带业务引入后3~5年内,以多模终端、家庭综合信息接入为发展重点,逐步实现接入和终端的融合、业务网络的融合以及跨网络平台的整合。
在具体模式上,首先逐步实现接入和终端融合、业务网络的融合以及跨网络平台的整合,推进固网业务管理平台与移动业务管理平台的整合;其次,实现双方所有业务的统一接入及统一认证。具体产品形态为“一站式”家庭信息化服务。
此外,为了保障合资公司业务的顺利进行,中移动还制订了一系列合作策略,主要内容包括:预测业务发展空间,计算合作收益;签订长效协议,建立双方高层管理者参与的合作协调小组,以确保合作的法律保障和执行力;建立合作宽带业务发展规划,确定市场份额及业务收入目标,制订业务发展举措;制订详细的试点计划,在试点对业务进行探索,并对试点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修改优化方案,形成适合本地宽带业务发展的最佳实施方案等。
与电信运营商形成对照的是,广电运营商虽然目标明确——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但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这种转型遇到诸多困扰和问题。
从内部环境看,在内容方面,随着各地电视台相继出走到互联网及与电信联手开展IPTV业务,有线传统的内容优势正在逐渐消失,而广电局总倡导的“台网联动”目前尚没有可借鉴的成功案例。
在竞争方面,近年来,地面电视、手机电视、直播星开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在某种程度上已对有线的现有用户及未来发展造成威胁,同时这种内耗性竞争,也将降低有线面对电信的竞争力。
在业务发展方面,虽然向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型的目标已经明确,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有线运营商来说,要转换传统的传输通路观念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尤其是如何根据用户需求开发产品,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更需要思维观念的转变。
在这方面,一些国际性厂商的产品设计理念已经走在了产业发展的前面。如Nagravision公司2010年在国内展示了其先进的多网运营端到端解决方案,运营商通过一个头端就可通过不同网络,为不同类型的接收终端提供具有内窬保护功能的运营服务。对于用户来说,通过移动设备不但能随时随地享受到数字电视端,还可将移动终端作为电视机的遥控设备,享受质量更高的服务。而终端的多元化也将为有线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