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文学名著译成中文难度都很大,谁的译本也不敢说是标准本。因此多出几种重译本不仅是允许的,而且是大受欢迎的好事。莎士比亚的作品先出了朱生豪的译本,后又出了卞之琳、梁实秋的译本,人们称誉各有千秋,给莎剧的爱好者和研究者从比较对读中得到益处。巴尔扎克、歌德、托尔斯泰等巨人的作品重译本也不少,很少有人说它们是多余的。原因是每个译者都是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凭自己的独立见解去从事工作。但是重译本是否全面优于初译本,后来是否一定居上,却不能说死。这就需要我们对重译本进行评论。这里想对一部重译本的译文说点看法,这就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与黑》新译本。
这个问题我也是偶然发现的。当我捧读这部新出的、装帧美观的《红与黑》新译本时,心情是喜悦的。可是一字一句读下去,读了几十页,疑问一大堆,越读越糊涂,有的简直不知所云,这使我回想起五十年代读罗玉君的译本给我的印象并不是这样坏。于是找出罗译本来对照。断断续续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对照法文原版,把两种译本抽读了几万字,使我有根据作出如下结论:
新译本实际上是罗译的校改本。改得最彻底的是人名地名。但是人名、地名的改动也很有问题。例如《红与黑》的作者在中国早已习惯译为司汤达,正如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一样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标准译名,没有必要另译他名。新译本把司汤达改译成斯丹达尔,这没有多大好处。书中主人公过去都译成于连,通过电影放映之后已成家喻户晓的人物。现在却改译成朱利安,这似乎也没有必要。
新译本的修改很多是可改可不改的。
举例而言,小说第一章一开头罗译是“维立叶尔小城可算是法朗士——孔德省里最美丽的城市当中的一个了。”新译本改译为“韦里埃小城可算是法朗什——孔泰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又如罗译第146页第16行:“东小门前面,已经跪着二十四个少女,都是维立叶尔最显贵的家庭的小姐。”新译本第138页第2行改为:“在小门的前面,已经跪着二十四个年轻姑娘,她们都是韦里埃的名门望族的小姐。”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我再举全书的最后一段。罗译第664页第9行是:“德·瑞那夫人忠实于她的诺言,她没有用任何方法自寻短见。但是在于连死后三天,她抱吻着她的儿子,离开了这个世界。”新译本第647页第8行改为:“德·雷纳尔夫人忠于她的诺言,没有用任何方法自寻短见。但在朱利安死后的三天,她拥抱着她的孩子,离开了人世。”
当然罗译不是没有缺点和错误,新译本的确也改正了一部分,但是还留下许多并没有改正。最不应该的是罗译不错,新译本反而改错了。
首先是每一章前的引诗,问题不少。例如第一章的引诗是霍布士的。
罗译:把成千的生物放在一起,拣除了坏的,那笼子就又不那么热闹了。
新译本改译:把万物放在一起,那并不怎么坏,但笼子里就不那么热闹了。
诗是难译的,但不管怎样,译出来好坏可以商量,但是总得让人读懂。在这里显而易见罗译比新译本好懂。再核对原文:
put thous and stoge therlessbad But the eago less gay
作者在这里用了less bed less gay是俏皮话。在英文里,less的词性有三种,既可作形容词,也可作副词,还可作介词。作介词用意为减除(with the deduetiOn Of)。这里两个less,后一个译副词,前一个应译介词。罗译“拣除了坏的”选用了介词,是正确的。新译本“那并不怎么坏”,是欠妥的,读了使人费解。
再举个例子,第二十一章的引诗出自莎剧《第十二夜》。
罗译:唉,原因是我们太软弱,而不是我们无能!因为我们就是这样造成的。
新译本改译:唉,原因在于我们的弱点,而不在于我们,我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我们就是什么样的人。
我再引朱生豪的译文来对比一下。朱译:“唉!这都是我们生性脆弱的缘故,不是我们自身的错处;因为上天造下我们是哪样的人,我们就是哪样的人。”显然旧译胜于新译。新译本“而不在于我们”是掉了尾巴的破句,意义不明确。
正文中的错误也是随处可见。罗译第4页第14行“他(市长)头发斑白,穿着灰色的服装,他曾经得过许多勋章。”新译本改为“他头发斑白,穿着灰色的衣服,是一位得过许多勋章的骑士”。市长是文职官员,怎么是骑士呢?原来他把多义词的Chevalier译错了。这个词在欧洲中世纪是指骑士,后来用法广泛,也指勋章获得者。所以罗译“他曾经得过许多勋章”一点也没有错,加上个骑士,成了画蛇添足。
类似这种常识性的错误后面还有。
新译本在第157、158页上把市长在乡间的“别墅”(罗译是对的)统通改译为“城堡”。“这所城堡,在三四里路以外就可以被人望见,使邻近村里所有称为城堡的房屋相形见绌。”欧洲中世纪的城堡是占地面积很广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一个小小的市长怎能占有一座城堡?又怎么能在小乡村里建起许多城堡式的房屋?单看中文就使人如坠入五里雾。查原文Chateau又是一个多义词。城堡、宫殿、邸宅、别墅都可用。罗译本选用别墅是正确的,改译城堡就错了。
新译本问题之多,不能一一列举。我再举一个明显的例子。
罗译第116页有这么一段文字:“人们刚在园里坐定,于连……不顾一切,冒最大的危险,他对她说道:‘夫人,今夜两点钟,我要到你的卧室里,有事向你说。’于连想到他的要求将被拒绝的时候,便战栗起来。”于连耽心他的要求可能被拒绝而战栗,这是合乎情理的。可是新译本改为“朱利安深怕他的要求被接受”,单从逻辑角度来看也是讲不通的。朱利安的要求被接受正是求之不得的愿望,有什么可害怕的?再看原文:Julien tremblait que sademande ne ft accordée,直译是朱利安深怕他的要求不被同意,不被同意就是拒绝。罗译完全对。新译本把原文的否定词ne看漏,所以意义完全译反了。
从翻译的信、达两条标准来看,新译本在很多地方比旧译不是前进,而是后退,似通非通,令人费解的文字随处可见。这里只引一段。新译本第110页上讲到朱利安和德·雷纳尔夫人幽会之后,走出房间时的心境。“但是在最温柔的时刻,这个甘当骄傲的牺牲品的怪物,仍旧想扮演一个一贯喜欢征服女人的角色:他使用了令人难以相信的观察能力,使得他天性中可爱之处都受到破坏。他不注意他自己使之诞生的欢情,也不注意使那欢情得以增强的悔恨,只有责任的观念时时刻刻呈现在他眼前。如果离开他给自己规定的理想模范,他就会受到可怕的悔恨和永远被嘲笑的双重威胁。总之,凡是使朱利安成为一个优异的人物之处,恰好就是阻止他去享受摆在他脚下的幸福之处。”像这样的译文谁能读得懂?
一部名著的新译本竟是这样的水平,不免使人失望。国家出版社竟能接受这样的书稿出版,不能不使人感到遗憾。
(《红与黑》,〔法〕斯丹达尔著,闻家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九月第一版,6.05元)
这个问题我也是偶然发现的。当我捧读这部新出的、装帧美观的《红与黑》新译本时,心情是喜悦的。可是一字一句读下去,读了几十页,疑问一大堆,越读越糊涂,有的简直不知所云,这使我回想起五十年代读罗玉君的译本给我的印象并不是这样坏。于是找出罗译本来对照。断断续续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对照法文原版,把两种译本抽读了几万字,使我有根据作出如下结论:
新译本实际上是罗译的校改本。改得最彻底的是人名地名。但是人名、地名的改动也很有问题。例如《红与黑》的作者在中国早已习惯译为司汤达,正如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一样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标准译名,没有必要另译他名。新译本把司汤达改译成斯丹达尔,这没有多大好处。书中主人公过去都译成于连,通过电影放映之后已成家喻户晓的人物。现在却改译成朱利安,这似乎也没有必要。
新译本的修改很多是可改可不改的。
举例而言,小说第一章一开头罗译是“维立叶尔小城可算是法朗士——孔德省里最美丽的城市当中的一个了。”新译本改译为“韦里埃小城可算是法朗什——孔泰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又如罗译第146页第16行:“东小门前面,已经跪着二十四个少女,都是维立叶尔最显贵的家庭的小姐。”新译本第138页第2行改为:“在小门的前面,已经跪着二十四个年轻姑娘,她们都是韦里埃的名门望族的小姐。”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我再举全书的最后一段。罗译第664页第9行是:“德·瑞那夫人忠实于她的诺言,她没有用任何方法自寻短见。但是在于连死后三天,她抱吻着她的儿子,离开了这个世界。”新译本第647页第8行改为:“德·雷纳尔夫人忠于她的诺言,没有用任何方法自寻短见。但在朱利安死后的三天,她拥抱着她的孩子,离开了人世。”
当然罗译不是没有缺点和错误,新译本的确也改正了一部分,但是还留下许多并没有改正。最不应该的是罗译不错,新译本反而改错了。
首先是每一章前的引诗,问题不少。例如第一章的引诗是霍布士的。
罗译:把成千的生物放在一起,拣除了坏的,那笼子就又不那么热闹了。
新译本改译:把万物放在一起,那并不怎么坏,但笼子里就不那么热闹了。
诗是难译的,但不管怎样,译出来好坏可以商量,但是总得让人读懂。在这里显而易见罗译比新译本好懂。再核对原文:
put thous and stoge therlessbad But the eago less gay
作者在这里用了less bed less gay是俏皮话。在英文里,less的词性有三种,既可作形容词,也可作副词,还可作介词。作介词用意为减除(with the deduetiOn Of)。这里两个less,后一个译副词,前一个应译介词。罗译“拣除了坏的”选用了介词,是正确的。新译本“那并不怎么坏”,是欠妥的,读了使人费解。
再举个例子,第二十一章的引诗出自莎剧《第十二夜》。
罗译:唉,原因是我们太软弱,而不是我们无能!因为我们就是这样造成的。
新译本改译:唉,原因在于我们的弱点,而不在于我们,我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我们就是什么样的人。
我再引朱生豪的译文来对比一下。朱译:“唉!这都是我们生性脆弱的缘故,不是我们自身的错处;因为上天造下我们是哪样的人,我们就是哪样的人。”显然旧译胜于新译。新译本“而不在于我们”是掉了尾巴的破句,意义不明确。
正文中的错误也是随处可见。罗译第4页第14行“他(市长)头发斑白,穿着灰色的服装,他曾经得过许多勋章。”新译本改为“他头发斑白,穿着灰色的衣服,是一位得过许多勋章的骑士”。市长是文职官员,怎么是骑士呢?原来他把多义词的Chevalier译错了。这个词在欧洲中世纪是指骑士,后来用法广泛,也指勋章获得者。所以罗译“他曾经得过许多勋章”一点也没有错,加上个骑士,成了画蛇添足。
类似这种常识性的错误后面还有。
新译本在第157、158页上把市长在乡间的“别墅”(罗译是对的)统通改译为“城堡”。“这所城堡,在三四里路以外就可以被人望见,使邻近村里所有称为城堡的房屋相形见绌。”欧洲中世纪的城堡是占地面积很广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一个小小的市长怎能占有一座城堡?又怎么能在小乡村里建起许多城堡式的房屋?单看中文就使人如坠入五里雾。查原文Chateau又是一个多义词。城堡、宫殿、邸宅、别墅都可用。罗译本选用别墅是正确的,改译城堡就错了。
新译本问题之多,不能一一列举。我再举一个明显的例子。
罗译第116页有这么一段文字:“人们刚在园里坐定,于连……不顾一切,冒最大的危险,他对她说道:‘夫人,今夜两点钟,我要到你的卧室里,有事向你说。’于连想到他的要求将被拒绝的时候,便战栗起来。”于连耽心他的要求可能被拒绝而战栗,这是合乎情理的。可是新译本改为“朱利安深怕他的要求被接受”,单从逻辑角度来看也是讲不通的。朱利安的要求被接受正是求之不得的愿望,有什么可害怕的?再看原文:Julien tremblait que sademande ne f
从翻译的信、达两条标准来看,新译本在很多地方比旧译不是前进,而是后退,似通非通,令人费解的文字随处可见。这里只引一段。新译本第110页上讲到朱利安和德·雷纳尔夫人幽会之后,走出房间时的心境。“但是在最温柔的时刻,这个甘当骄傲的牺牲品的怪物,仍旧想扮演一个一贯喜欢征服女人的角色:他使用了令人难以相信的观察能力,使得他天性中可爱之处都受到破坏。他不注意他自己使之诞生的欢情,也不注意使那欢情得以增强的悔恨,只有责任的观念时时刻刻呈现在他眼前。如果离开他给自己规定的理想模范,他就会受到可怕的悔恨和永远被嘲笑的双重威胁。总之,凡是使朱利安成为一个优异的人物之处,恰好就是阻止他去享受摆在他脚下的幸福之处。”像这样的译文谁能读得懂?
一部名著的新译本竟是这样的水平,不免使人失望。国家出版社竟能接受这样的书稿出版,不能不使人感到遗憾。
(《红与黑》,〔法〕斯丹达尔著,闻家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八年九月第一版,6.0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