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理辅导策略初探

来源 :浦东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yovue0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中学生而言,拥有健康的心理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社会不仅要求学生有较高文化、技能水平,而且要求学生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对其将来的成才与个人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间长,最了解学生,与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影响学生方面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在做个案时,比心理辅导老师更具有优势。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班主任是心理辅导老师的支持者,能更好地配合心理辅导老师的工作。
  由此可见,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笔者作为班主任,在对本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采用了如下的辅导策略。
  一、面对全体学生的发展性辅导,班会与团体辅导整合
  班会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主要解决学生中的共性问题。我在主题班会的活动设计中融入团体辅导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有计划地开展班会活动,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与思考,最终帮助学生获得成长。
  例如,班级初建时,面对入学适应的主题,我设计了 “船长与水手”这一活动帮助学生来多认识同伴,记住同伴姓名,同时通过肢体和言语活动达到活跃气氛的效果,告别了以往第一次认识同学,死记同伴姓名的枯燥、沉闷。“对号入座”这一活动创造同学间彼此合作、接触的机会,通过填写卡片、分享等环节,既帮助了同学间的相互了解,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自我的了解。
  在带班的过程中,我又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先后安排了以下几个主题教育活动:
  面对全体学生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悦纳自我,从感性体验层面提升到理性的认识层面,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悟性”,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这是间接经验学习所不易达到的。
  二、面向部分学生的预防性辅导,转化小团体
  事实表明,由学校统一组织的集体,往往不能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需要,而班内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自由结成的“小团体”,更能满足这些学生心理的需要。“小团体”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有益型“小团体”,二是中间型“小团体”,三是危险型“小团体”。中间型“小团体”和危险型“小团体”如果处理不当或放任不管,易使学生的问题进一步恶化。针对班内的“小团体”,要坚持不禁不纵、因势利导的原则,尤其后两种团体更需要班主任关心注意的。只要引导得好,会对班级管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 细心探求,关注中间型“小团体”
  班中有三位女生性格内向,平时不大和班中其他同学交往,班级开展活动时,她们总坐在一个角落,静静地看,从不参与。其中一位小范同学更为孤僻,经常低着头,上课从不发言,被老师抽问时站了半天才轻轻地挤出几个字。究其原因,这个小团体的主要问题在于三人的自卑心理。我了解到小范平时在家能帮父母做点缝缝补补的手工活,于是在一次学校组织的以“变废为宝、支持环保”为主题的手工制作环保袋的比赛中,我决定让她们三人代表班级参赛。我找了小范同学的妈妈以及小范等三人,让小范牵头试一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们为我班夺得了“制作一等奖”。抓住这一契机,我又将事先针对这三人写好的“老师眼中的你”、“同学眼中的你”、“父母眼中的你”,一一给了她们,帮助她们看到自身的优点。她们看完后很激动,想把在比赛中获得的奖金捐给班级,于是我利用这笔奖金又给她们三人布置了下一目标:做好两周后校运动会的后勤食品支援工作。几次三番有针对性的引导使这三位女生变得自信,“孤僻三人组”变成了“快乐三人组”,青春的活力展现了出来。
  2. 因势利导,转化危险型“小团体”
  据同学反映,班中一部分男生迷上了网络游戏,课上、课间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游戏。班中网络游戏风盛行,学习气氛淡薄,部分学生成绩下降得厉害,这些学生中,也包括小宇、小杰、小俊三位班委,调查显示,班级中很多学生都是受他们的邀请加入到网络游戏中的。面对这种情形,我没有直接当面批评,而是暗中观察他们的特点,我发现他们都很讲义气、重情义,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内心深处都有向上的追求。根据掌握的情况,我结合班会内容,安排他们借助网络资源策划一个心理剧本《网络成瘾危害多》,并要求他们组织一部分同学共同编排心理剧。当他们在班级表演完后,全班同学热烈鼓掌。班会课后,我又把他们请到办公室,一方面肯定他们的成绩,另一方面询问他们演完这个心理剧的感想,小宇说:“还好这只是表演,沉溺网络真是太危险了!”其他的两位学生也点头认同。通过这个过程,我激发了他们的“内部动机”,强化了他们的自我教育。不久,再也没听说这几位学生邀请其他同学一起玩网络游戏了,相反,他们主动要求成为班中的网络安全小卫士,向大家宣传如何正确利用网络,把精力放在怎样制作网页、电子小报等方面。班级的学习气氛又浓厚了起来。
  三、借助心理辅导技术,面向特定学生的个性化辅导
  1.尊重学生人格,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防止阻抗的产生
  在一次班级春游活动中,班中同学反映小余同学向很多同学索要吃的,平时哪个同学带零食到学校,他都会去问同学要,有时甚至穷追不舍,直到那个同学给他为止。一般说来,稍微有点自尊的学生,都会意识到这种行为的不妥并且改掉这个不良的行为。但这个孩子你怎么说他,他都没有羞愧之心。后来通过家访我了解到,他家是租别人的房子,一间小平房,一家三口挤在一起,家里没什么电器,只有个黑白电视,生活条件很艰苦。父亲在工地打零工,母亲在家给别人做点手工活。因为他家庭经济条件差,那天春游,父母只给他准备了两个面包,没买别的零食。根据分析,他吃零食的欲望没有满足。我运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对他进行辅导,先满足低级需求,然后再激起他的高级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保持对他的尊重,用积极的眼光看他。不久之后,小余不良的习惯就得到了纠正。这个案例的关键之处在于我全面地分析了小余产生问题的原因,与他建立了信任关系,因而他并没有对我产生排斥情绪。   2. 营造积极的支持系统,为问题学生的转变提供支柱
  积极心理学相信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两股抗争的力量。一股力量是消极的,它代表压抑、自卑、怨恨、高傲、妄自尊大、自私和说谎等;另一股力量是积极的,它代表喜悦、快乐、爱、希望、宽容、同情心等。这两股力量谁都可以战胜对方,关键是看个体自身到底是被哪一股力量不断注入新的能量,在给哪一股力量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
  我在对学生做个别辅导时,注重为问题学生营造积极的支持系统,联合家长和各科任课老师共同参与到心理辅导中,激发和增强学生内在的动力和潜能,为问题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自我表现的机会。例如,我们可以听他的倾诉、相信他有天赋、认可他的能力、和他一起讨论未来的发展、一起做出人生的选择,做孩子的坚强后盾,不抛弃、不放弃,以积极力量支持他。当然家长也需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不要就学生的问题批评、埋怨、指责家长,而是加强与家长的情感交流,缩短和家长的心理距离,这样,家长在配合老师的工作上会产生积极地作用,利于问题学生的转变。
  3. 与心理老师携手,关注辅导的长远效能
  当遇到的学生情况较为复杂时,我会请心理老师帮忙,一起制订辅导计划。我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案例,辅导初期因为只关注到学生的表面问题,辅导没有起什么效果,在和心理老师探讨的过程中,我理清了辅导的思路,聚焦到问题的本质。这件事让我意识到要真正帮助学生,就必须在辅导的设计中考虑到辅导的长远效能。
  例如,班中学生小王,最近作业经常拖拉迟交,上课经常无精打采,有时会旷课。该案例的第一印象是小王同学出现厌学情绪了。于是,我帮助小王摆正对学习的认识。小王的学习情况有了一点改善,但没过多久,小王的老毛病又出现了,初期的帮助只是治标。在和心理老师的案例探讨中,我受到了启发,从心理辅导的角度去找厌学情绪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做到治本。我结合任课老师提供的小王近期的学习表现,了解到小王家中的重要情况——父母在他5岁时离婚了,从小跟着母亲,和外公、外婆住一起,现在母亲要再婚了。同时在和小王的谈话中,我利用“垂直向下”的谈话技术帮助小王挖掘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对母亲的依恋。自从小王的妈妈考虑再婚后,小王就有一种不祥的感觉,虽然他无法干涉妈妈的行为,但是他心底里不愿和别人分享妈妈,加上从小家人对他的宠爱,导致小王的独立性很差,很多事情都要依靠妈妈,现在妈妈要再婚了,令他产生了不安全感,为了引起妈妈的注意,他提出了无声的抗议,以学习为要挟,出现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
  针对小王的情况,我决定采用理性情绪疗法,纠正他“我一定要得到妈妈的喜爱”的非理性信念,帮助他去适应妈妈的再婚、怀孕、生子等。当然,由于小王本身抗挫折的能力较弱,作为班主任的我,就在班中的日常事务中多注意培养他的抗挫折能力,用暗示技术鼓励他,帮助他学会成长,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周围发生的事。经过两年的努力,小王已经顺利度过了那个特殊时期。
  4. 超出班主任的能力范围的,要及时做到转介
  在对学生进行的辅导过程中,我始终牢记“自己是人,不是神,我不是万能的”,超出班主任能力范围的问题(如精神障碍、严重的人格障碍等),或在辅导过程中出现不利于辅导进行的因素,我都及时将个案转介。
  综上所述,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开展心理辅导的尝试中,要善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辅以综合型辅导策略,用积极的心态去经营班级,用鼓励赞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名学生,给学生最需要的激励,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当然,在尝试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注意,例如,如何把握班主任与心理工作者的角色转换的程度、如何长期有效地保持住班主任积极的 “成人状态”、班主任的心理谁来督导,这些都是困扰我的地方。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希望能有更多的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能关注到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用我们的心灵去呼唤他们的心灵,用我们的爱心去点燃他们的心灯,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使他们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如果把这一代人的心理素养提高了,相信下一代人也会受益。
其他文献
一、课题选择  教育实验课题的选择是一门科学。要冷静思考,决不能求快浮躁;要有学校个性,决不能随大流走别人的老路;要切实可行,决不能追星赶时髦,把它作为包装、点缀学校形象的盆景。必须态度谨慎,认真对待。这是我校领导班子在2007年年底开题前经过多次讨论、争论之后形成的共识。  大家认为:能为潼港的学生选好一个有利他们身心发展,使他们终生受益的课题,这是学校为每个学生和家长作出的一大贡献。  我们还
期刊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令我深感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首要工作,教师的首要任务就应该是改善学生的思想状况。因为成材者必先成“人”,学生只有不断自我矫正,自我提高,才得以不断地完善自我,才称得上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德育工作可以渗透于一切教育活动之中,主题班会、主题教育课、课堂教学、学校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活动等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渠道。其中,主题教育课作为德育的主阵地,针对性强,感染力大,教育
期刊
教育学博士(东京大学),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从事课程论、教学论、教师教育等领域的研究。  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他遍访日本全国各地学校,深入课堂,与教师一同研究教学,倡导创建“学习共同体”。三十年如一日,每周至少两天深入学校,扎根中小学实地观察,是日本学校教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一、21世纪的社会类型及其对教育的挑战  知识型社会需要人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目前多数发达国家和
期刊
在全社会对于未成年人教育的要求从传统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培养,向以学生为本,促进其身心全面综合、多元和谐发展转变的今天,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的总体目标,迈开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步伐。浦东新区教育也进入了以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为特征的第二次跨越阶段,浦东教育将由教育大区向强区发展。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校外教育机构
期刊
脑性瘫痪是以妊娠到新生儿期的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的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以中枢性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常常伴有癫痫、语言障碍、智能障碍、感觉障碍及行为异常等的中枢性疾病,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对脑瘫学生的康复就是运用各种积极手段,使他们的残存功能和能力获得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达到一个预期的、客观的、可能实现的康复目标后重返家庭、重返社会。康复评定是对患者的功能状况和潜在能力的判断,也是对患者各方面情况的资料收
期刊
作为“上海市浦东新区‘未来教育家’培训项目”学员之一,笔者远赴美国马里兰州陶森大学学习,访问了美国教育部,考察了巴尔的摩郡20所学校,参与了由相关教育主管、专家和学者们领衔的教育沙龙论坛,收获颇丰。特别是从中发现了一些依托传统强势、创新特色的项目吸引生源,特色成长,优质发展的学校。它们通过自身强势项目的建设和优势活动的开展,个性鲜明,成果卓著,形成独特的教育优势,走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借鉴
期刊
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得处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用英语和他人进行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浅析主题教学法在小学英语学科中的运用。  一、什么是主题教学法  主题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根据教材,以学生为中心,设定一个教学主题,并围绕该主题设计相关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形式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
期刊
工读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学习习惯较差,上课往往不听讲、不记笔记,无精打采,无学习兴趣,常常打瞌睡,还常常不做作业。刚从大学毕业时,面对这些特殊的学生感觉很棘手,甚至是无奈。那时的课堂教学往往变成我的独脚戏,课后学生作业反馈也不理想,更不要说考试成绩了。如何激发工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参与到课堂来,成为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于是,笔者在这五年间做了一些探索,并总结了一
期刊
语文课程目标指出: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如何让这种要求不仅仅停留在空喊的口号上?我想,练习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最常用最有效的法宝。因为,任何技能的掌握,都离不开练习。  练习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每个环节。学生每天都在练。课前在练;课堂中在练;课后还在练。你能肯定学生真的喜欢练习吗?面对铺天盖地的练习,学生不会厌烦吗?  如何让练习真的成为学生最亲密无间的朋友?  一、课堂练习要精
期刊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即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作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问题的解决。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一般课堂上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