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说明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考察教师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程度。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培养、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课堂教学高潮的出现。然而,如何“提问”才能算有“艺术”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导入新课的问题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开始问题情景创设得好,就会引人入胜,引起学生的兴趣,燃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学开始时,有的创设认知冲突的思维情景,使孩子徘徊在思维的矛盾中,从疑问中产生“探个究竟”的想法;有的创设悬念,紧扣学生心弦,造成求知若渴的状态;有的用动画、故事或猜谜语等形式。
例如教学“平移和旋转”时,随着优美的旋律,教师播放游乐园录像引领孩子们一起进入游乐园参观,并请孩子们跟随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内容表演出来。屏幕上展现出各种游乐项目,有观光缆车、激流勇进、波浪飞椅、弹射塔、勇敢者转盘等等。学生跃跃欲试,争相表演,录像一停,老师问:刚才我们看到这么多的游乐项目,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问:有像这样的(用手势表示着旋转的动作)你们能给它起个名字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叫旋转)师(接着用手势做出平移的动作,)像这样呢?几个学生小声地说:叫平移。教师独具匠心的问题设计,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新知引入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数学的知识殿堂,走上了自主学习的大舞台。
2.课堂问题设计,要有目的性,要设在关键处
小学生的感知带有很大的随意性,“问”的目的正在于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盲目性与混乱性,使学生的思维能指向一定的目标。精心设计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是发展他们思维的好方法。
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
师:现在是几时几分?
生:大概是8点15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猜的,我想现在差不多是8点15分。
师:如果要知道现在的准确时间,有什么好办法?生:看钟表。
师:你在生活中常见到什么样的钟?
生:见得最多的是圆形的钟。
师:钟面上有什么?
生:有数字,是1、2、3、……12.
师:写到钟面上,先写什么?
生:先写12、6、9、3。
师:12写在哪里?6呢?(生回答后,)
师:接着写什么?(等12个数字写出后,)
师:钟面平均分成几份?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分成12份。我看到有12个数字,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
师:你还知道了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真不简单。究竟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数一数。
师:你会画出60个格吗?别急,先在12和1之间画5个小格。
这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完全是由教师、学生一问一答而构成,句式简短,节奏明快,丝丝入扣。特别是关键处的四问:一是“现在是几时几分?”引出时间的概念;二是“如果要知道现在的准确时间,有什么好办法?”引出钟的概念;三是“钟面上有什么?”引导学生关注钟面数字构成;四是“钟面平均分成几份?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学生答案,为最终引导学生认识时分的概念作铺垫。
3.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逐步引伸
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考虑其价值、效果。在数学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能启迪学生的思维,问题要有层次,为引申而置疑,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中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直角、锐角、钝角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1)用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拼一拼看,这一层让学生随意拼,拼出的图形可能有两类,一类是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一类是三角形。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第一层次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吗?按照下面的做法试一试。这一层次教学生旋转平移的方法。引导想一想: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进一步使学生发现一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表来拼,会怎样?让学生按照第二层次的方法独立拼。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发现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推出来了。
由于问题的设计有层次,设在关键处,所以学生能抓住要害动手操作,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分析得出结论,弄清道理,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记得深刻,学得顺利。
总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将“问题”设在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认识矛盾之中,让学生在“问题”中产生学习兴趣,把学习新知识的情感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强烈的精神追求。
1.导入新课的问题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节课的开始就像整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一首优美乐章的序曲。开始问题情景创设得好,就会引人入胜,引起学生的兴趣,燃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学开始时,有的创设认知冲突的思维情景,使孩子徘徊在思维的矛盾中,从疑问中产生“探个究竟”的想法;有的创设悬念,紧扣学生心弦,造成求知若渴的状态;有的用动画、故事或猜谜语等形式。
例如教学“平移和旋转”时,随着优美的旋律,教师播放游乐园录像引领孩子们一起进入游乐园参观,并请孩子们跟随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内容表演出来。屏幕上展现出各种游乐项目,有观光缆车、激流勇进、波浪飞椅、弹射塔、勇敢者转盘等等。学生跃跃欲试,争相表演,录像一停,老师问:刚才我们看到这么多的游乐项目,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问:有像这样的(用手势表示着旋转的动作)你们能给它起个名字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叫旋转)师(接着用手势做出平移的动作,)像这样呢?几个学生小声地说:叫平移。教师独具匠心的问题设计,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新知引入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数学的知识殿堂,走上了自主学习的大舞台。
2.课堂问题设计,要有目的性,要设在关键处
小学生的感知带有很大的随意性,“问”的目的正在于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盲目性与混乱性,使学生的思维能指向一定的目标。精心设计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是发展他们思维的好方法。
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
师:现在是几时几分?
生:大概是8点15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猜的,我想现在差不多是8点15分。
师:如果要知道现在的准确时间,有什么好办法?生:看钟表。
师:你在生活中常见到什么样的钟?
生:见得最多的是圆形的钟。
师:钟面上有什么?
生:有数字,是1、2、3、……12.
师:写到钟面上,先写什么?
生:先写12、6、9、3。
师:12写在哪里?6呢?(生回答后,)
师:接着写什么?(等12个数字写出后,)
师:钟面平均分成几份?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分成12份。我看到有12个数字,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
师:你还知道了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真不简单。究竟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数一数。
师:你会画出60个格吗?别急,先在12和1之间画5个小格。
这一环节的教学,几乎完全是由教师、学生一问一答而构成,句式简短,节奏明快,丝丝入扣。特别是关键处的四问:一是“现在是几时几分?”引出时间的概念;二是“如果要知道现在的准确时间,有什么好办法?”引出钟的概念;三是“钟面上有什么?”引导学生关注钟面数字构成;四是“钟面平均分成几份?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学生答案,为最终引导学生认识时分的概念作铺垫。
3.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逐步引伸
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考虑其价值、效果。在数学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能启迪学生的思维,问题要有层次,为引申而置疑,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中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直角、锐角、钝角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1)用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拼一拼看,这一层让学生随意拼,拼出的图形可能有两类,一类是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一类是三角形。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第一层次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吗?按照下面的做法试一试。这一层次教学生旋转平移的方法。引导想一想: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进一步使学生发现一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表来拼,会怎样?让学生按照第二层次的方法独立拼。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发现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推出来了。
由于问题的设计有层次,设在关键处,所以学生能抓住要害动手操作,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分析得出结论,弄清道理,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记得深刻,学得顺利。
总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将“问题”设在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认识矛盾之中,让学生在“问题”中产生学习兴趣,把学习新知识的情感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强烈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