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操作为介助推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入

来源 :教育界·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g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动手操作是一项探究未知的重要活动,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拐杖”。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流程,引领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知、思考与互动交流,让学生在操作中手脑并用,攻克学习难点,积累活动经验,感知数学知识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活动;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是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其中的数学操作性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影响,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1]。数学教师应注重通过有效的动手操作活动设计及组织,激活学生的思维,推动课堂教学走向深入。
  一、动手操作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操作准备以教师为主
  在操作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应在课上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准备。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自行制订操作计划和内容,然后让学生开展学习。这种方式过于死板,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会严重限制学生的想象力,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2]。
  (二)操作过程流于形式
  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当前的数学操作活动仍然是统一的,过程流于形式,导致部分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吃不饱”,而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吃不了”,进而使得一些学生虽然做了,却是绞尽脑汁而一无所获,最终对数学操作望而生畏,失去信心[3]。
  (三)操作学习深度不够
  大多数的数学操作活动形式十分单调。教师没有进行精心的甄别,仅是将配套练习册上的例题布置给学生。这样单调、乏味的操作形式会阻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从而让数学操作活动成为一种“只有压力,没有动力”的累赘和负担。
  二、小学数学中借助学具操作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精心设计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往往只是利用教师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动手操作,如使用一些硬卡片,按照上面的图案和步骤进行操作。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没有进行充分思考,课堂也枯燥、乏味,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出发点,仔细分析和研读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从而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4]。
  例如,在教学“认识几何图形”时,如果教师按照教材内容将长方体有多少个面、多少个边直接告诉学生,学生就可能很难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教师可以开展一节主题为“拼拼搭搭真有趣”的实践课,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些物品,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或者是圆柱体的纸杯等,然后让学生亲自观察几何物体的形状。有的学生会将纸盒拆开来观察几何体到底由几个面组成,还有的学生会使用白纸折出相应的几何体来总结其内在的规律。由此可见,教师精心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体会数学知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提升教学实效性。
  (二)凸显表象,提高抽象认识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要通过观察表象来获取内在知识。但是,有些知识点是不容易被直接观察和总结的,需要转换为与之相关联的、更加容易被观察和总结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5]。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情况,让学生逐渐学会对一些表象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让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直观的数学操作感悟数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对表象知识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同学们,我们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是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然后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将梯形转化为已知图形,然后进行面积公式的推导呢?”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可以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然后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教师再继续引导:“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学生回答:“如果把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接在一起,就能够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师说:“你的想法非常好。老师已经给同学们准备了学具,同学们试着按照这位同学的想法动手操作一下吧。”学生已经具备了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的基础,很快就通过操作探究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由此可见,动手操作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留下清晰的表象,构建出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是对抽象数学知识深入分析的过程。
  (三)找准机会,打破思维局限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指出,处在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利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但是,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在面对问题时更多地会以感性思维来理解问题。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学习时,要找准机会,结合学生的操作需求点,让学生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将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多个感官融入学习中,从而更好地内化所学知识[6]。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动手做年历:“同学们,我们都见过年历。你觉得你见过的年歷好看吗?是不是都是千篇一律的?”学生回答:“是的,我见过的年历都太普通了。”教师接着说:“那么,今天咱们一起来做一个属于自己的年历吧。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使用任何物品,做任何样式的年历……”由此可见,学生的动手操作并不是由教师来加强的,而是基于其本身的学习需求。教师仅需要找准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再从活动中获得感悟,就能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局限,习得数学知识。
  (四)比较实践,拓展思维深度
  动手操作是促进学生手脑协调发展的训练。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教师可以在课后安排学生进行课外拓展活动[7],如小调查和小课题研究等,为学生创建动手操作的平台,这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開展“人口与环保”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提前以环保为主题为学生布置调查任务,如让学生调查自己家每周用多少水和电等,然后在课上让学生相互交流和修改自己的环保调查方案,最终形成一份完整的调查报告。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思考,还能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其更加深刻地感知数学知识的魅力和实际作用。
  (五)学具转换,实现深度学习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使用教学工具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教学工具是为教学服务的,旨在让学生通过学具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开阔学生的数学学习视野。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具的重要价值,不仅要保证学生科学地使用学具,还要带领学生对学具进行适当转换,从而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数学知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学生构建一个智慧数学课堂,最终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加法”一课时,教师要提前准备好学具——小木棒,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小木棒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小木棒数量不够的情况,此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同学们,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这一问题呢?”学生通过思考,会想到可以将小木棒组合在一起,或者可以将一支铅笔当作数字10,这样三根铅笔与五个小木棒就可以表示数字35。由此可见,这一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知识的本质,进而逐步达到“不教而教”的教学境界,在不知不觉中延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强化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必须从书本走向实践。学生应在亲自动手操作中深入理解和内化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综合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合理设计动手操作活动,充分发挥其教学作用,让数学知识真正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萌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郑朝强.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的构建[J].基础教育论坛,2019(31):19-20.
  彭慧.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J].湖南教育,2018(09):34-35.
  李俊华.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策略探索[J].文理导航(下旬),2021(04):21-22.
  葛岩.例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读写算,2021(08):171-172.
  杨珊.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1(03):91.
  郭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动手实践操作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1(02):6.
  时玲玲.解读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J].知识文库,2021(03):33-34.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被提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不但能够帮助学生聚焦语文阅读学习目标,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深度学习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生以读促写教学策略的研究——以金鸡亭中学为例”(编号:FJJKXB19-39
【摘要】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英语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必须形成的教学理念。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出教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入文化内容,丰富学生储备;互动交流,锻炼学生语言能力,使学生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获得英语学习能力,提升英语学习效果。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文化和互动交流这四方面入手,针对如何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有效地实施高中
高中历史知识呈现出三维立体的特点,以时间为主线,每一个时间节点都有一个多维面。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创新教学模式。笔者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结合自身的高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核心素养为教育者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方向。本文试图探究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高
【摘要】数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必备技能。正如语感之于语言,美感之于美术,乐感之于音乐,数感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尤为重要,其对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从建立数感、发展数感和巩固数感三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探究,以切实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数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数学核心素养  1954年,托拜厄斯·丹齐克提出“数感”一词,将其描
【摘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为此,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犹如美术用以调配其他色彩的三原色:红、黄、蓝。“红”色,炽热,对教师来说,就应该具有“大爱”思想,这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历史解释素养是体现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三个要素
【摘要】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的地方;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一起编织的生活。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立足学生实际,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专业化的解读,进行结构化的教学设计,结合题组化的习题研制,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素养。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在深度学习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主动进行思考、探究,自觉地把新學到的知识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形成新的知识结
笔者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中的"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一课为例,通过深入挖掘金属冶炼史,结合化学史内容,设计了一系列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构建分析金属冶炼方法的模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不再只是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使学生学会运用简单的计算机软件,而是培养学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立足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落实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教学;教学策略  项目式教学法是适应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种方法,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的本质特征,有利于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