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门场所。本文对综合实践基地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和结构,提出了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与活动实施模式,提升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实效,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基地 课程资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体制改革要求提出,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加强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建设[1]。为落实国家教育的方针政策,各地建立了许多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积极推进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实践基地创办于1983年,是以广州市高中学生的劳动技术教育、初中学生的人民防空教育为主,兼有消防安全、国防教育等项目的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作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教育的核心应体现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活动后学生的思想、认识转变方面。而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开发,是提升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实效的关键。
一、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主要集中于实施背景、基本定位、特征、价值取向、主题设计、教学结构与模式、课程管理、师资、评价等方面[2]。这些方面的研究比较好地解决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但目前对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研究不多,利用基地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在不断探索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实践基地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由于基地教育的特殊性,许多实践基地开展的活动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开展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不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二是专业教师匮乏。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许多实践基地的人员只忙于应付日常的管理工作,许多基地还没有稳定的教师队伍,没有专业的教师,难以开发出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活动课程。三是课堂教学方式呆板、不灵活。没有互动性的课堂,教学实效性比较差。新课程指导下的综合实践活动,更关注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因此,想方设法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并且注重课程的开发,是增强综合实践活动成效的关键。
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是指用于开发、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素材,按照课程资源的来源分为生活资源、学科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是专门供青少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场所,有专业的教师,有满足各种教学活动的专用场室等。结合实践基地的课程资源可分为基地项目资源、自然环境资源、师资资源、场馆资源等。学校组织课题小组,申报了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研究项目“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课题组经过深入研究,提出基地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策略应该是以基地项目和场馆为中心,以活动领域、活动主题、探究问题为核心,以基地教师为主导,突出实践、体验特色来进行课程开发。
1.加强社会资源的整合,促进课程开发
外部的支持和内在的改变是学校组织变革的动力,而发展组织内部自我更新的能力尤为重要。在广州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实践基地营造氛围,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促进广州市有关部门合力打造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服务的校外实践活动基地,使广大中小学生受益。在创建综合性、示范性基地的过程中,先后与广州市人防办、司法局、市公安消防分局、公安交警支队、禁毒委、环境宣教中心等在我校共建了广州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消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等6个基地,创造了“合力联动、综合育人”的成功经验,并被全国各地推广。
通过整合多方资源,进一步加强基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渠道,学校建设“应急避险技能训练基地”和“防震减灾科普基地”两大基地,并利用基地资源,不断开发校本课程,采取实践与体验式教育方式,使每年约8万名学生得以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在普通学校无法实施的实践课程可以在我校基地得到有效开展。
2.加强校本课程资源的利用,组织课程开发
实践基地有30万平方米的校园面积,依山傍水,树木茂盛,鸟语花香,有着丰富的动植物种类与生存环境,有独特的资源和条件。结合学校自然环境资源和师资力量,可以开发环境教育、农业科普等实践课程,包括环境小使者、树林生态考察、作物识别、药用植物识别、生态瓶制作、水质调查、环境因子调查、野生花卉考察等。学校已经有劳动技术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科技教育、环境教育等实践项目,这些项目内容丰富,并且紧密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践,实践基地要结合项目实际,研究项目的课程内涵和开展活动的方式,开发多个专题的课程,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例如劳动技术教育已有的体验性课程包括:生产劳动实践、野炊实践、花卉嫁接、作物栽培实践等。
3.加强活动主题研究,组织课程开发
毋庸置疑,许多实践基地比较注重项目、内容的科学性、参与性和趣味性。由于外在环境的影响,青少年的自我发展、认知水平都在明显提高。单纯地让学生“走马观花”参观科普展品的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青少年的需要,相反会让学生产生散漫、逆反的心理。为了增强实践基地的育人效果,加强活动内容、主题和目标设计,并加强德育实践和德育渗透,尤为关键。例如,实践基地综合实践课程《现代农业》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以活动为中心,通过确定主题、主题探究、参观实践、分享交流等让全体学生亲身体验现代农业的发展技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探究性的课程和研究性学习,探究性的课程有现代农业调查、树林生态考察、花卉栽培、土壤考察、植物压花等。研究性学习则与农业、环境、科技紧密结合,并从学生自身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开发有机农业探究、基地周边水质调查探究、基地鸟类调查等十个课题。 三、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与课程结构
综合实践基地应根据自身实际,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探究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并使其常态有效地实施,加强基地与学校互动[3]。学校要保持教育的生命力,必须坚持定期组织开发实践课程,才能够满足青少年学习的需要。我校主要以组织课题研究方式促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是超越学习书本知识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他人或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方面,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并深入自然情境、社会背景或社会活动领域,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是开放性、研究性、实践性和体验性,强调以“四大领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为主线来开发主题活动[4]。学校结合工作实际,遵循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面向生活、注重实践、特色引领、培养素质。通过组织学生在实践基地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的体系
实践基地的活动主要围绕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具有实践性、体验性、教育性、创新性的特点。学校课程结构由三大领域(基地德育实践课程、基地基础性实践课程及基地拓展性实践课程)组成。课题组成员创新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学校、教师、家长的资源开发课程,促进学校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表1)。
四、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成效
多年来,实践基地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指导思想,坚持劳动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方法,有效组织了课程资源开发,探索和实施社会实践活动(学农、军训、人防教育)、科技夏令营、专题教育等活动模式,形成了完善的基地课程体系。
1.形成基地特色的教育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明确的课程资源意识,凡是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课程资源,教师都应该利用一切手段,想尽一切办法灵活加工转化,使之应用到综合实践基地课程中。参与基地学习的学生是不同的,而实践基地资源是丰富的,所以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方式也应是多样的。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组织开展的模式为“政府为主导、基地为载体、公益性为原则、活动主题为引领”的各项综合实践活动,操作性很强,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教育成效显著。通过开展学农、军训、人防教育、科技夏令营等活动,达到了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2.促进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开发
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基地资源开发课程,比如在学农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了“三大”领域、模块教育,努力将科普教育与农业劳动实践、生命安全教育、环境科普教育、农业科普教育有效融合,设计了七十多种科普实践类课程,构建了具有实践特色的课程体系。实践基地专门安排教导室负责教学科研工作,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效推动了综合实践活动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加快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教师课程意识显著增强。教师从过去只关注教材、依靠教材,到后期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需求,能够站在课程的高度,主动开发课程资源教材,课程意识明显增强。二是教学模式由单一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变。尤其在研究性学习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学习领域整合方面有了明显的突破,在劳动技术教育中加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已被教师熟练应用。三是教师的指导效能有了显著提高。教师的指导策略由过去偏重活动形式、学生活动方案、活动过程与阶段的落实,到加强了活动方法、教师指导(适时、适度、适当)、活动过程中的具体细节指导。
总之,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青少年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实践基地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开发实践基地课程,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关键。在实践基地开发课程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吸收、借鉴、运用多学科知识和相关理论,整合学校、基地、社区各方面教育资源,积极探索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途径、方法和策略,建设示范性实践基地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 田景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述评[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6).
[3] 刘根华.试析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模式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4]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王 颖】
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门场所。本文对综合实践基地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和结构,提出了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与活动实施模式,提升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实效,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基地 课程资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体制改革要求提出,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加强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建设[1]。为落实国家教育的方针政策,各地建立了许多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积极推进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实践基地创办于1983年,是以广州市高中学生的劳动技术教育、初中学生的人民防空教育为主,兼有消防安全、国防教育等项目的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作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教育的核心应体现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活动后学生的思想、认识转变方面。而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开发,是提升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实效的关键。
一、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主要集中于实施背景、基本定位、特征、价值取向、主题设计、教学结构与模式、课程管理、师资、评价等方面[2]。这些方面的研究比较好地解决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但目前对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研究不多,利用基地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在不断探索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实践基地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由于基地教育的特殊性,许多实践基地开展的活动存在走过场的现象,开展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不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二是专业教师匮乏。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许多实践基地的人员只忙于应付日常的管理工作,许多基地还没有稳定的教师队伍,没有专业的教师,难以开发出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活动课程。三是课堂教学方式呆板、不灵活。没有互动性的课堂,教学实效性比较差。新课程指导下的综合实践活动,更关注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因此,想方设法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并且注重课程的开发,是增强综合实践活动成效的关键。
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是指用于开发、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素材,按照课程资源的来源分为生活资源、学科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是专门供青少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场所,有专业的教师,有满足各种教学活动的专用场室等。结合实践基地的课程资源可分为基地项目资源、自然环境资源、师资资源、场馆资源等。学校组织课题小组,申报了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研究项目“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研究”。课题组经过深入研究,提出基地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策略应该是以基地项目和场馆为中心,以活动领域、活动主题、探究问题为核心,以基地教师为主导,突出实践、体验特色来进行课程开发。
1.加强社会资源的整合,促进课程开发
外部的支持和内在的改变是学校组织变革的动力,而发展组织内部自我更新的能力尤为重要。在广州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实践基地营造氛围,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促进广州市有关部门合力打造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服务的校外实践活动基地,使广大中小学生受益。在创建综合性、示范性基地的过程中,先后与广州市人防办、司法局、市公安消防分局、公安交警支队、禁毒委、环境宣教中心等在我校共建了广州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消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等6个基地,创造了“合力联动、综合育人”的成功经验,并被全国各地推广。
通过整合多方资源,进一步加强基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渠道,学校建设“应急避险技能训练基地”和“防震减灾科普基地”两大基地,并利用基地资源,不断开发校本课程,采取实践与体验式教育方式,使每年约8万名学生得以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在普通学校无法实施的实践课程可以在我校基地得到有效开展。
2.加强校本课程资源的利用,组织课程开发
实践基地有30万平方米的校园面积,依山傍水,树木茂盛,鸟语花香,有着丰富的动植物种类与生存环境,有独特的资源和条件。结合学校自然环境资源和师资力量,可以开发环境教育、农业科普等实践课程,包括环境小使者、树林生态考察、作物识别、药用植物识别、生态瓶制作、水质调查、环境因子调查、野生花卉考察等。学校已经有劳动技术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科技教育、环境教育等实践项目,这些项目内容丰富,并且紧密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践,实践基地要结合项目实际,研究项目的课程内涵和开展活动的方式,开发多个专题的课程,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例如劳动技术教育已有的体验性课程包括:生产劳动实践、野炊实践、花卉嫁接、作物栽培实践等。
3.加强活动主题研究,组织课程开发
毋庸置疑,许多实践基地比较注重项目、内容的科学性、参与性和趣味性。由于外在环境的影响,青少年的自我发展、认知水平都在明显提高。单纯地让学生“走马观花”参观科普展品的形式,已远远不能满足青少年的需要,相反会让学生产生散漫、逆反的心理。为了增强实践基地的育人效果,加强活动内容、主题和目标设计,并加强德育实践和德育渗透,尤为关键。例如,实践基地综合实践课程《现代农业》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以活动为中心,通过确定主题、主题探究、参观实践、分享交流等让全体学生亲身体验现代农业的发展技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探究性的课程和研究性学习,探究性的课程有现代农业调查、树林生态考察、花卉栽培、土壤考察、植物压花等。研究性学习则与农业、环境、科技紧密结合,并从学生自身的需要和兴趣出发,开发有机农业探究、基地周边水质调查探究、基地鸟类调查等十个课题。 三、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与课程结构
综合实践基地应根据自身实际,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探究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并使其常态有效地实施,加强基地与学校互动[3]。学校要保持教育的生命力,必须坚持定期组织开发实践课程,才能够满足青少年学习的需要。我校主要以组织课题研究方式促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是超越学习书本知识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他人或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方面,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并深入自然情境、社会背景或社会活动领域,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是开放性、研究性、实践性和体验性,强调以“四大领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为主线来开发主题活动[4]。学校结合工作实际,遵循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面向生活、注重实践、特色引领、培养素质。通过组织学生在实践基地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的体系
实践基地的活动主要围绕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具有实践性、体验性、教育性、创新性的特点。学校课程结构由三大领域(基地德育实践课程、基地基础性实践课程及基地拓展性实践课程)组成。课题组成员创新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学校、教师、家长的资源开发课程,促进学校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表1)。
四、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成效
多年来,实践基地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指导思想,坚持劳动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方法,有效组织了课程资源开发,探索和实施社会实践活动(学农、军训、人防教育)、科技夏令营、专题教育等活动模式,形成了完善的基地课程体系。
1.形成基地特色的教育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具有明确的课程资源意识,凡是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课程资源,教师都应该利用一切手段,想尽一切办法灵活加工转化,使之应用到综合实践基地课程中。参与基地学习的学生是不同的,而实践基地资源是丰富的,所以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方式也应是多样的。通过不断摸索和实践,组织开展的模式为“政府为主导、基地为载体、公益性为原则、活动主题为引领”的各项综合实践活动,操作性很强,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教育成效显著。通过开展学农、军训、人防教育、科技夏令营等活动,达到了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2.促进校本课程的多样化开发
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基地资源开发课程,比如在学农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了“三大”领域、模块教育,努力将科普教育与农业劳动实践、生命安全教育、环境科普教育、农业科普教育有效融合,设计了七十多种科普实践类课程,构建了具有实践特色的课程体系。实践基地专门安排教导室负责教学科研工作,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效推动了综合实践活动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加快教师专业发展
一是教师课程意识显著增强。教师从过去只关注教材、依靠教材,到后期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需求,能够站在课程的高度,主动开发课程资源教材,课程意识明显增强。二是教学模式由单一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变。尤其在研究性学习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学习领域整合方面有了明显的突破,在劳动技术教育中加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已被教师熟练应用。三是教师的指导效能有了显著提高。教师的指导策略由过去偏重活动形式、学生活动方案、活动过程与阶段的落实,到加强了活动方法、教师指导(适时、适度、适当)、活动过程中的具体细节指导。
总之,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青少年素质的重要途径。加强实践基地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开发实践基地课程,是提高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关键。在实践基地开发课程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吸收、借鉴、运用多学科知识和相关理论,整合学校、基地、社区各方面教育资源,积极探索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途径、方法和策略,建设示范性实践基地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 田景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述评[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6).
[3] 刘根华.试析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模式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4]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王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