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雪花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fag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座两进两护厝的古厝,在永春五里街镇埔头村的村庄里。在42岁的王新柏到来前,这座塌了屋顶的古厝,养鸡养鸭,还有一头猪、和周边人零零散散隔起来的竹鼠巢。
  修葺过后的古厝,百年前鹅卵石铺地的天井处处苔痕,翠绿的草从石缝里挤出,四方竹种在天井里,攀到了乌黑的厝顶瓦沿,一阵风游进古厝,带来淡淡的竹香。明清的石狮,卧在竹边,抵着含苞欲放的茶花。
  天籁将寂未寂的时候,霞陵溪水从屋前流过。美人榻处在天井沿上,坐下,能看到芳草萋萋的水岸边,苦楝树枝叶疏俊,挂着串串黄色的楝果,风吹过,楝果簌簌落下,阿嫲在水边的田野里整理着初冬的四季豆架。
  重生的古厝,成了村庄里的水岸茶馆。24间古厝房间,6间被用作茶室,余下的所有,都留给从明到清再到民国时的上千件陶土茶叶罐、茶壶、茶盘,还有百年未曾拆开的茶。有许多故事,在岁月里深藏,这处永春山涧间的“茶博物馆”,正拼凑着片片历史的雪花。
  “或许你会想起我,像一朵不再重开的花。”不知道为什么,第一眼目睹有那么多陶土茶罐铺开在眼前时,电影《飞屋环游记》里老人卡尔说的这句话,就在耳中沉沉地响起。近七百个茶罐陈列在案台上,它们有的带着被摩挲过无数次后的暗哑,有的歪着脖子软木塞还未来得及卸下,陶土罐的底部,才是它们站到案前的理由。
  “大帽山正好茶心,壹矸,系自探,同治陆年梅月再买,大帽山春茶壹矸。”一个茶罐底下,粗粒的陶土胚上,毛笔墨色微酣,方方正正地记录下,1867年梅雨靡靡的4月天里,有一位永春人家,买了大帽山的茶叶“壹矸”(闽南“一瓶”)。
  “乾隆56年,置塔雪每斤钱一百文。”随手拿起一个茶罐,百年的历史,就在你的手掌间。那一位写下“伍十陆年”的人,也许曾读过私塾几年,在简与繁的文字之间写着“土洋参半”的字。
  这些与茶有关的器具,每一个都与永春有关,是王新柏这一二十年来,翻越各个村头收藏而来的。“每一个茶叶罐,罐身有文字记录的,才收回来。这上面,记录有时间,也记录着永春的茶叶的品种、采区。”
  永春人的他,是远近收破烂人眼中的“破烂王”,十几年前,这些卖不出去的旧物,都被送到他家来,一件十元到百元间,陆续到来。“有些茶罐里的茶,存了百年,现在还封在罐子里。”“拿个空罐来,你闻闻,老茶留下的味道,有淡淡的木头香。”
  几百年承载茶叶光阴的罐子,因着底部的落款,给后人埋下了一条可以回溯的绳。从黄昏看到星辰稀疏满天,一间间摆满古茶器的房间,带你看见一朵朵前尘开罢的花。24个古厝房间,被装饰得各长各样,像是24节气,各个不同。6间茶室,散在古茶器展示的房间中,像是一个又一个汉式的草庐茶席。木作矮桌几,蒲团席地而坐,汉朝的青铜灯在桌上点着,竹叶摘下三两枝,插入陶瓷瓶中,待一日日的山风,将它由绿吹到黄。
  在片片古意中,木作的茶寿摆在案边,用金丝描下的花草,百年之后,依旧熠熠生辉。古人的讲究,是喝茶要喝那口热,茶寿便是出门时的保温篮。“这么好的茶馆,开在乡间,真有人来喝茶吗?”,“看的人多,喝的人少。”
  茶馆开了一年,一拨拨对古茶器兴致浓浓的人,不远百里而来。不收门票的茶馆,人气很旺,但每月的赤字,只能用他卖水仙、佛手的旧营生来支撑。这样的茶馆,为何要选在一个乡村里?你如果再问得更多一点,他就会带你去看他选择留下的这个村庄。
  这里远远不止有“水岸茶馆”。出了古厝茶馆的大门,沿着霞陵溪的水岸走,鹅卵石铺成的堤岸美成一幅画,串联着埔头村的七八座古大厝。他指着紧邻的古厝,说着, “这是进士第”。清代康熙年间,赫赫有名的林兴珠就出自永春蓬壶,他与同为泉州人的李光地同朝为官,被称一文一武。
  你如果看过金庸的《鹿鼎记》,该会记得韦小宝平定雅克萨城时,就是带着林兴珠和藤牌兵,才战胜了数十年难以击退的沙俄侵略者。
  金庸小说里,平定功劳是韦小宝的,但在史籍的记载里,击败沙俄的人,正是林兴珠。那时候,沙俄善用火器,清朝的军队屡战屡败,康熙很是头疼,正是这位永春武将林兴珠跟康熙谏言说,“家中有专门应对的武器,可以战胜火器。”《广阳杂记》里有着详细的记载,康熙年间,林兴珠带领着500名福建籍的“藤牌兵”,击败沙俄,促使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将雅克萨城归还中国。
  林兴珠被赐封建义侯,著籍镶黄旗,他的古厝,曾十里乡人皆知,如今却仅剩一名老人在这里看家守院。王新柏说,康熙年间,随林兴珠出征的“藤牌兵”就有许多出自这埔头村。一个家族的兴旺,带动了整个乡村角头,整个小小的村庄,以武而出名, “出了2名武进士,十几个武举人”。村落处处可见练功石,而用藤编而成的藤牌器具,更是家家会耍的盾牌,因此,还有了“藤牌武”。
  “我用一座茶博物馆,收集起永春茶史的点点滴滴。在林兴珠古厝边,用另一座‘乡愁博物馆’,来记录清朝曾因武而名扬的‘埔头林’。”推开水岸边另一座被修缮过的三进古厝,琳琅满目的武功器具,在陈列的橱窗里,诉说着历史的烟尘。
  战功显赫的藤牌,粗粒而牢实,村里自制的弓箭在它的边上,护城的官兵带过的竹编帽已經泛黑,但细致的手作痕迹,依旧让人钦佩一代手工艺人的匠心。
  茶博古馆、乡愁博物馆,每—样陈设,都是王新柏的多年收藏。“古物,就适合在古厝里铺陈。”未来,沿着这一条霞陵溪,还会有一座香文化博物馆,一座永春医药发展史博物馆,他说,家里与永春有关的古玩旧物,已被分类梳理了出来。最末,他还将做一座古厝民宿,让来人在霞陵溪畔住下来,一次把永春的历史看个够。
其他文献
武夷山脉绵亘550公里,位于祖国版图的右下角,由东北至西南,在东南沿海丘陵和江南丘陵之间,划出一道巨大的弧线,形成了江西和福建两省的天然屏障。中国茶叶在地理上也有一条分界线,大致沿着南岭山脉为界,大岭南北自然分化成茶业的两大区域,岭北以浙皖赣为代表,岭南则以福建为代表,而福建产区主要以武夷山脉为依托。近半个世纪以来,北方盛销浙皖赣等省绿茶的传统地区,虽然也开始出现福建茶的身影,但闽粤地区和东南亚盛
期刊
2019年两岸茶界资深茶人举行高峰对话,谈初心,谈使命,谈未来  两岸茶界,一味同心。  如同牵连在两岸间血浓干水的亲情,茶是两岸中国人共同的日常之饮,也是共同的民族文化记忆。  虽曾几度离索睽隔,但茶缘却始终不绝如缕。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关系逐渐从紧张对峙走向平和对话。  “春风”吹拂,“坚冰”消解,两岸茶产业与茶文化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以李瑞河为代表的台湾茶商“登陆”创立天福茗茶,带
期刊
有句心灵鸡汤说『人不可能生而完美,但可以追求完美,学会欣赏,懂得欣赏,才会充实你的人生。』对于喝茶这件事,除了欣赏茶汤之外,要充实你的茶桌,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让你愉悦的物件。赏,代表一个观赏的过程,更代表着一种品位,这种品位可以引领我们让茶事更优雅,让心灵更纯净。  赏花  明代袁宏道的《瓶史》有“清赏”一节,第一句即“茗赏者上也”,意思是烹茗赏花,最为雅正。其次才是“谈赏”和“酒赏”。它把花与茶
期刊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  宋人吴自牧在他的《梦梁录》中,为现代人描绘了一副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写照:焚一炉馨香,挂一幅字畫,插一瓶鲜花,品一壶香茗,与三五好友共聚一堂,这是最雅致之闲事。以闲养心、养性,追求逸趣,成为那个时代的“中国风”。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时期随着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茶为国饮已是大势所趋,以茶为核心,找寻更多样、更雅致的生活情趣已经
期刊
去年年初,遥里茶事开业,到现在已经一年多时日。在一个城市里,茶空间就像是一个“精神堡垒”,由茶叶,技法,物件的逐渐发酵,到美学,文化的相互交融,最终影响到人的内心和生活态度。  成都是泡在茶里的,只是早年茶馆遍街的市井形态已悄然逝去,留下零星点缀,比如彭镇茶馆、鹤鸣茶社。去的人,与其说是追忆过去,不如说是过过“复古”的新鲜劲儿。更多新兴的茶空间赶着趟儿的逐渐兴起,风格各异,又少了那么些地气儿。  
期刊
2020年《茶道》马来西亚分场由紫藤文化集团及许玉莲茶道院联合承办,茶会形式采用目前茶界正热切推动的“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会欣赏会”来进行。地点是位于吉隆坡茨厂街附近的紫藤茶坊。  紫藤茶坊创立于1987年,是马来西亚第一家茶馆、紫藤文化集团的起点,亦是马来西亚现代茶文化滥觞之所在。品茗者陆续抵达茶会现场。此次茶会茶具、茶席、茶叶,皆由茶道艺术家本身亲自预备,不假手他人来做,这展现了泡茶师在选择原料
期刊
白居易的一生,琴不离手,茶不离口,悠游于俗世与山林之间,过着恬然安适的生活。像他这样既知音又知味的文人雅士,宋元、明清时代就更多了。  『焚香鼓琴,饮何雅也。』弦上之音,盏中之茶,炉内之香,就像三条彼此独立的丝线,从历史的最深处生发、游走,然后借文人之手,缠绕、交织成闲情雅致。  琴静心,茶清心,香息心,三者皆以心契入,或抚或听,或泡或饮,或燃或品,不论施与受,皆以实现涵养性情、治身修心为旨归,从
期刊
去年严冬一个晴暖的午后,暂把公事俗务撇到一边,去老友茗淑那里蹭茶偷得半日之闲。  既然友情够“老”,她每次请我喝的茶都不会“嫩”到哪里去,总是很慷慨,有次还把压箱底的“60年代绿印”给泡了,真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今天喝什么?”我承认,我是有“选择恐惧症”,但也从不挑茶,泡什么就喝什么。而且,我還知道,她一定不会随便抓个茶敷衍了事。  “试一下。”她把一只装有干茶的青花小茶碗放到我面前。从形态
期刊
2017年初冬,回乡小聚,甘肃名刊《丝绸之路》的马玉蕻主编得高铁之便,从兰州来天水小聚——多年以来,她与散文家薛林荣、诗人唐宏,还有我,像一个秘密小团体,交往甚深。可惜,薛林荣因公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木河乡等待省精准扶贫检查组的大驾光临,来不了天水市区,于是,我们一行三人欣然前往张家川。薛部长的安排很是惬意,第一站就是张家川民族博物馆。博物馆不大,两层,一楼看完马家塬遗址出土的文物后,就去二楼看馆藏
期刊
在日本街头,会看到一道特别的风景:走几步路就有色彩鲜艳的自动贩卖机。每次路过,都被花花绿绿的瓶子包装吸引,仔细一看会发现,这些贩卖机里,茶饮料占了三分之一,有纯茶也有奶茶,还分热饮和冷饮。即使下雪天,也可以走在路上喝到一杯热茶,心里想着就暖暖的。  日本年轻人为什么爱喝茶饮料?  日本茶饮料在年轻人中十分受欢迎,如果说随处可见的居酒屋是夜晚抚慰一天辛勤劳作者的栖息地,那各色茶屋就是白天给人们加油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