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的课程标准转换自身的教育理念,为初中生带来创新的学习体验,充分激发其学习兴趣,继而了解历史,掌握历史文化,能让学生了解先辈的付出与贡献,使学生更好地把握现在,期待未来。
关键词:初中历史;新课程;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教、学生听为主,课堂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常常一味地顾着自己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导致历史课枯燥无味,不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初中生的性格活泼开朗,他们有自己的认知与想法,但尚不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不明白该做什么。这些问题存在已久,为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教师历史教学能力的提高,本文提出一些有助于教师教学的创新方法。
1、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现代科技发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历史的视频,让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深刻的印象,使学生期待历史学习。此外,教师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给学生介绍这学期的学习目标,将课本目录的内容串联起来,让学生对历史学习形成系统的了解。如果时间充裕,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一些与历史有关的趣事,带领学生遨游历史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不论什么科目,预习都具有重要作用,而历史学科更是如此。教师在讲某节课前,需要提醒学生预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七年级课本第一节“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北京人”时,因为在此之前学生尚未接触过历史学科,教师可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让学生带着好奇阅读教材,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以便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的每个知识点。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如让学生思考问题“北京人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为什么北京人是中国人早期的代表”等。这些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历史的趣味,学起来才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2、提倡质疑求异,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其创新精神,鼓励其在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后,根据已学的历史发展规律进行思考,从而在思考的过程中根据教材上的知识要点树立属于其独有的创新型理论。但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所思所感自然不同,加之初中生多年来浸养在多元化的网络环境中,所以在创新求异的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幼稚的、错误的想法及观念。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其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鼓励初中生根据历史脉络,不断改正、完善自己的观念,从而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升华人格。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经济体制改革”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如果你是 1984 年城市中的一个普通工人,面对国家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改革局势,你会做什么来改变你的生活?”由于学生知道这一改革的优势,所以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很快就会产生很多新奇的想法,做出如“辞职当老板”“卖房子开商店”等回答。甚至可能出现部分学生因为对知识了解得不透彻,而对国家政策抱有质疑的情况,当这部分同学向老师提出疑问之后,教师要注意不能用严苛的话语批评他们的错误想法,而是要循循善诱,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引导其正视历史发展,对比改革前后的人民生活,从而自发地转变观念。
3、以德育渗透为导向,培养历史价值观
历史是具有文化性的学科,培养学生良好爱国情感和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是实现历史有效性教学的重要体现。而德育教育与历史教学的渗透,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又可以丰富情感体验,培养正确的历史学习态度,树立责任意识。例如,在教学《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历史内容时,旨在让学生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树立竞争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故此,在教学此次重点生态与人口问题的时候,可以综合实际资料,为学生展示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以及当今环境发展现状等图片资料和相关文字资料,如通过漫画展示土地荒漠、森林草地减少、环境污染、水土流失、世界粮食问题、就业、住房等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时事热点,了解生态危机的表现和成因,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多个视角分析,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总结归纳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鼓励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如:生: 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世界粮食问题日益尖锐。在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也构成了新的挑战。
生: 由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不同国家人口的生存质量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不少发展中国家,人们的卫生和健康状况难以迅速改善。同时,耕地和水资源的缺乏,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经常导致普遍的饥饿。总之,生态与人口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认真加以应对。通过交流沟通等,鼓励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让学生提出可行性意见,引导其思考自己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有什么义务和权利,从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有效教学,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4、构建趣味课堂
教学内容及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往往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初中生的性格较为活泼,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构建趣味课堂,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例如,在教学八年级“抗日戰争的胜利”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课下查阅资料,选择其中的场景来还原,并在课堂上表演,使其体会当时人民的激动心情,体会先辈的不容易,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又如,在教学“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一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还原当时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情景表演感受当时人们的心情。构建充满趣味的课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是学生历史学习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对历史学科充满好奇,而教师应抓住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教师的教学理念应做出相应的改变,从学生视角出发,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习体验感,以及激发兴趣为基础,提高学习质量,促进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付革先.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创新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5):133-134.
[2]杨碧金.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究[J].华夏教师,2015(11):62-63.
关键词:初中历史;新课程;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教、学生听为主,课堂的主体是教师。教师常常一味地顾着自己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导致历史课枯燥无味,不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初中生的性格活泼开朗,他们有自己的认知与想法,但尚不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不明白该做什么。这些问题存在已久,为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教师历史教学能力的提高,本文提出一些有助于教师教学的创新方法。
1、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现代科技发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历史的视频,让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深刻的印象,使学生期待历史学习。此外,教师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给学生介绍这学期的学习目标,将课本目录的内容串联起来,让学生对历史学习形成系统的了解。如果时间充裕,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一些与历史有关的趣事,带领学生遨游历史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不论什么科目,预习都具有重要作用,而历史学科更是如此。教师在讲某节课前,需要提醒学生预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七年级课本第一节“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北京人”时,因为在此之前学生尚未接触过历史学科,教师可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让学生带着好奇阅读教材,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以便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的每个知识点。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如让学生思考问题“北京人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为什么北京人是中国人早期的代表”等。这些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历史的趣味,学起来才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2、提倡质疑求异,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其创新精神,鼓励其在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后,根据已学的历史发展规律进行思考,从而在思考的过程中根据教材上的知识要点树立属于其独有的创新型理论。但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所思所感自然不同,加之初中生多年来浸养在多元化的网络环境中,所以在创新求异的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幼稚的、错误的想法及观念。因此教师要注意对其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鼓励初中生根据历史脉络,不断改正、完善自己的观念,从而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升华人格。在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经济体制改革”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如果你是 1984 年城市中的一个普通工人,面对国家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改革局势,你会做什么来改变你的生活?”由于学生知道这一改革的优势,所以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很快就会产生很多新奇的想法,做出如“辞职当老板”“卖房子开商店”等回答。甚至可能出现部分学生因为对知识了解得不透彻,而对国家政策抱有质疑的情况,当这部分同学向老师提出疑问之后,教师要注意不能用严苛的话语批评他们的错误想法,而是要循循善诱,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引导其正视历史发展,对比改革前后的人民生活,从而自发地转变观念。
3、以德育渗透为导向,培养历史价值观
历史是具有文化性的学科,培养学生良好爱国情感和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是实现历史有效性教学的重要体现。而德育教育与历史教学的渗透,既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又可以丰富情感体验,培养正确的历史学习态度,树立责任意识。例如,在教学《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历史内容时,旨在让学生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树立竞争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故此,在教学此次重点生态与人口问题的时候,可以综合实际资料,为学生展示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以及当今环境发展现状等图片资料和相关文字资料,如通过漫画展示土地荒漠、森林草地减少、环境污染、水土流失、世界粮食问题、就业、住房等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时事热点,了解生态危机的表现和成因,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多个视角分析,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总结归纳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鼓励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如:生: 人口过快增长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世界粮食问题日益尖锐。在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也构成了新的挑战。
生: 由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不同国家人口的生存质量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不少发展中国家,人们的卫生和健康状况难以迅速改善。同时,耕地和水资源的缺乏,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经常导致普遍的饥饿。总之,生态与人口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认真加以应对。通过交流沟通等,鼓励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让学生提出可行性意见,引导其思考自己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有什么义务和权利,从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有效教学,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4、构建趣味课堂
教学内容及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往往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初中生的性格较为活泼,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构建趣味课堂,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例如,在教学八年级“抗日戰争的胜利”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课下查阅资料,选择其中的场景来还原,并在课堂上表演,使其体会当时人民的激动心情,体会先辈的不容易,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又如,在教学“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一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还原当时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情景表演感受当时人们的心情。构建充满趣味的课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初中阶段是学生历史学习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对历史学科充满好奇,而教师应抓住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教师的教学理念应做出相应的改变,从学生视角出发,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习体验感,以及激发兴趣为基础,提高学习质量,促进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付革先.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创新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5):133-134.
[2]杨碧金.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究[J].华夏教师,2015(1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