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车辆荷载作用下软基路堤沉降预测研究

来源 :湖南交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ai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长期车辆荷载作用下软基路堤的沉降趋势,提出一种PSO改进的LSS-VM预测模型.首先建立软基路堤的FEM模型,使用数值计算结果作为数据样本进行学习训练,并与神经网络和双曲线模型的沉降预测值对比.结果 表明:3种预测模型中PSO-LSSVM模型的泛化能力最突出,沉降预测相对误差控制在2%以内;长期车辆荷载作用下软基路堤高低两侧会出现不均匀沉降差,低坡侧路基沉降值略大于高坡侧.
其他文献
金刚格是由聚丙烯复合材料制成、集地面加固与排渗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土工材料,其在重载堆场及道路工程领域应用前景广泛.通过对成品金刚格试件进行切割,在混凝土和黏土等填充方案下,研究不同金刚格结构的抗压强度及其变形破坏特征.试验研究表明:填充混凝土后金刚格抗压强度及抗变形能力均有较大提高,破坏多发生于边角部位,格室内部纵横肋条结构完整;填充黏土对提高金刚格抗压强度效果有限,但填充试样韧性有一定提升,可在压力作用下保持较好的完整性.基于测试结果,对金刚格的工程应用提出初步建议.
针对视觉与惯导信息融合的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中,因使用场景缺少纹理和相机图像模糊导致的点特征缺失,以及线特征容易错误关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点线特征的双目视觉-惯导SLAM算法.该算法首先使用惯导信息辅助系统前端进行点线特征数据关联,跟踪相机位姿;然后,在系统后端根据点线特征的丰富程度对点线特征的重投影残差进行加权,采用非线性优化的形式进行状态估计,并为系统前端提供局部地图信息;最后,使用点线综合的视觉词典进行回环检测,当检测到回环时,对系统中各状态量进行全局优化.基于EuRoC数据集以及KITTI数据集
超薄磨耗层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沥青路面养护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改善路面的抗滑性能并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但是超薄磨耗层中粗集料的性质对抗滑性能的影响并不明确.用MMLS3对3种不同性质粗集料(玄武岩、辉绿岩和石灰岩)和以辉绿岩为粗集料的3种不同最大公称粒径(SMA-5、SMA-8和SMA-10)超薄磨耗层进行小型加速加载试验,以摆式摩擦系数(摆值)为评价指标,测试并评价不同超薄磨耗层在不同加载阶段的摆值,揭示了加速加载条件下不同粗集料类型、不同最大公称粒径超薄磨耗层摆值的衰变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摆值的损失与粗集
为了改善实际跟踪过程中因为缺乏目标先验信息造成的模型失配对滤波器跟踪性能造成的影响,引入强跟踪滤波(STF)思想对渐进更新扩展Kalman滤波(PU-EKF)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强跟踪渐进更新扩展Kalman滤波(STPU-EKF)算法.在多种模型失配情况下进行磁偶极子跟踪仿真试验,对所建算法的性能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STPU-EKF算法兼具PU-EKF和STF算法的优点,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好的鲁棒性.
基于早强型ES和高强型HS两种特征浆料的半柔性路面材料,与AC型沥青混合料对比分析,采用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抗水损害试验、半圆弯曲(SCB)试验对不同路面材料路用性能进行测试.结果 表明:半柔性路面材料动稳定度为AC型沥青混合料的9.9~14倍,抗水损害性能明显优于AC型沥青混合料;但-10℃低温小梁试验表明,AC型普通沥青混合料最大弯拉应变大于半柔性材料试件尺寸,影响半柔性材料的断裂方式.结合SCB试验结果可知,ES型半柔性材料比HS型具有更好的抗弯拉性能.
石粉是机制砂的重要组成部分,石粉含量的变化可导致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的改变.为了研究并明确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具体影响,通过采用石粉等质量取代机制砂、水泥以及机制砂等质量取代水泥,对C40、C30机制砂混凝土开展试验研究,对比测试了不同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及抗压强度的影响.试验成果明确并优化了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参数,为设计合理的石粉含量控制值提供有效依据.
以有限元方法为核心,对公路低改高工程中拱涵接长差异沉降特性、新旧拱涵的自身稳定性以及新旧路堤之间的差异沉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新旧路基以及新旧结构物沉降因素的大小关系为:路基自重>湿度场变化>行车荷载;过渡段越长,最大应力越小、沉降越小;拱圈跨径越小,新旧拱涵整体沉降量越小;涵台净高越大,新旧拱涵整体沉降量越大.
为研究灌入式复合路面沥青-砂浆界面微观尺度下物理力学表征,使用原子力显微镜的PF-QNM模块研究了沥青及沥青-砂浆界面的微观形态特征,并使用分析软件对其杨氏模量、黏附力、耗散能进行了量化分析.对沥青接触面以及沥青-砂浆界面进行了测试,发现PF-QNM模式下沥青表面模量变化幅度较大;测得改性沥青表面模量为74.74 MPa,标准硅探针测得黏附力1.45 kN,耗散能0.55 keV;测得改性沥青-砂浆界面过渡区为21 μm,过渡区模量呈现对数型曲线变化.
将旧路面回收的重交铣刨料筛分为4档规格,优选出高性能乳化沥青,开发出新型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工程级配范围.结合双级配设计理念,开展了3组不同级配的冷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与路用性能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3组冷再生混合料性能优异,各项性能指标均远超设计要求,且级配设计以4.75 mm筛孔通过率为34.5%时,混合料综合性能最佳.依托某旧路改造工程,引进了一种新型的含有双向复合振动拌和系统的双层多步拌和设备,实现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分步、振动、预拌和生产,使混合料在生产过程中拌和高效、混合均匀、质量稳定,并
以实际过渡段工程为依托,通过吸水、失水及强度试验与分析,研究了泡沫混凝土在富水条件下的回填性能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泡沫混凝土存在96.43%的贯通孔隙,在富水环境中会迅速吸水,其强度随着吸水率及浸泡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当泡沫混凝土处于快速吸水阶段时,其单轴抗压强度降低28%~32%;泡沫混凝土应用在富水环境中,由于吸水容重增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参数修正,以减少回填时自重增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