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是文化的存在,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动因。教学改革呼唤学校文化的转型与重建,在此背景之下,了解国内外有关学校文化的研究观点,分析不同视角下文化的内涵和校园文化的要义,能有助于理清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从而把握从文化角度看待教育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文化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03-02
文化之于教育,是一种包含着“精神”、 “观念”、“意识”的影响力,它以独有的价值追求、精神品质、兼容并包的意识,形成学校发展提升的内在动力。培育校园文化需要正确把握学校文化的内涵,从而理清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之内涵
研究校园文化首先需要了解文化的内涵。首次给文化下完整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在其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泰勒将“文化”一词界定为:“从广泛的种族意义上来理解文化是指一个包括知识、信仰、 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许多其他能力和习俗的复合体”。自泰勒后西方学界对文化内涵的阐释没有停息,至今观点趋异,岐见纷争。
国内关于“文化”定义之争也亦然,虽然近代很多学者对“文化”的内涵做过诸多探讨,但其界定至今仍无共识。“文化”一词,在汉字字面上就对文化概念作了高度的概括。“文”的内涵可能意指:礼仪风俗、语言文字、文学艺术、观念思想等。而“化”字则可解释为事物的普及流传、蔚然成风等,又指事物对人的感化教育和潜移默化等。所以《辞海》将文化定义为:“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个定义既有“文”的内涵,又有“化”的意义。即强调人类活动方式(动态)和活动成果(静态)的统一,又反映出物质和精神的统一。综合上述对“文化”界定的阐述,笔者理解的基本观点是:“文化是对人的教化。”因为教育对人的培养就是借助于“文化”这一包含着人类精神、思想、价值内核的整体,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来实现的。教育是文化的传乘,而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实施以价值引导精神建构的过程,便表现为学校的文化宿求。
二、校园文化之内涵
西方,尤其是美国教育界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大多数从“文化”的基点来阐述,兼容实用主义的精髓,观点颇丰。国内学术界对“校园文化”的内涵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说法,异见纷纭。 以下分述之。
1.西方之观点
“校园文化”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威拉德·W·华勒在其所著的《教育社会学》提出。 通过研究学校内部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互关系和交互影响,威拉德把“校园文化”定义为“学校中形成的特别的文化”。该概念的提出对后世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产生了许多具有不同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其内涵不断丰富。
美国学术界为了摆脱“文化”概念多样性的困扰,试图在一定实用的框架内来解释“校园文化”。其中颇具代表性的观点有:(1)约翰·塞菲尔和玛修·金(John Saphier & Mathew Kine)认为,学校文化是对行为意图的理解和所应遵循的行为的认同。大卫·斯图瓦德(David Stewart)也指出,学校文化即“人们在校园环境中的行为方式”,这也反映出学校成员一般所认同的价值和信念[1]。(2)鲍尔·E·赫克曼(Paul E.Heckman)认为:学校文化是由其历史背景和组织中的“人”所塑造的,学校文化存在于“教师、学生共同拥有的信仰”当中[2]。特瑞·迪尔(Terry Deal)和肯特·彼德森(Kent Peterson)从这个角度提供了更为经典的定义。他们把文化简称为“内在实体”(Inner Reality),是“一定历史阶段所形成的关于价值、信仰和传统的深度形式”。罗宾斯和艾维(Robbins & Alvy)进一步明确了该定义的内涵:“这一内在实体反映了组织成员所关心的、他们想花时间去做的、和他们经常所谈论的内容。[2]” (3)还有一种观点表征一个学校的信仰、态度和行为,以及其文化孕育学校成功的动因。如瓦格勒(Wagner)把学校文化定义为校内外共享的经验(惯例和礼仪)、集体感、归屬感和团队意识[4]。据此,盖瑞·菲利普(Gary Phillips)把校园文化进一步归纳为“基于学校人际关系、协作关系的信念、态度和行为”。基于以上观点,他们把校园文化界定为“一定历史阶段上,包含着由学校团体所理解和认同的标准、价值、信仰、象征、典礼、仪式、礼节、传统和传说等组成的意义传播形式。这个系统通常决定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3]”。(4)还有观点认为:学校文化即学校个体价值和标准的凝练,学校文化“就是许多个体价值和标准的积聚和融合[4]。
综上,笔者认为,就其基本形式而言,校园文化是“学校群体成员处理周围事情的方式”,包括群体的目标、期望、认同和习惯等。同时,加上盖瑞的观点,校园文化还指通过它的风俗礼节、象征逸事和语言文化等“人为因素”来彰显学校的风气和特色。
2.国内之论说
关于校园文化的内涵,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对校园文化概念作了种种界定。综合看来这方面的研究有下列几种“论说”。
(1)“组织论”。认为校园文化的内涵是包含在“文化”这个大概念之中的。校园文化严格地说,是一种亚文化,即“组织文化”的一种。(2)“社区论”。持此观点者是以社会学理论来阐释校园文化的。他们认为校园文化是置身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中的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亚文化形态,校园文化应该是学校特区中生活的每个成员所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和这些价值现在物质与意识形态上的具体化。(3)“氛围论”。持此观点者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它是在校园这个待定范围中的小环境、小气候。研究校园文化就是要从人和环境的辩证关系来探讨人和环境的互动。(4)“补充论”。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完善。(5)“精神论”。持此观点者指出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传统、作风和理想的综合体现。它能促使学生受到良好风气的影响、熏陶和感染,使良好的传统和作风演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和道德观。(6)“综合论”。持此观点者认为校园文化是长期为全体成员认同遵循并带有本校特色的价值现念、行为方式、学校风气、校园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综合。
关于校园文化的内涵,国内学术界还借划分“二分说”、“三分说”、“四分说”等来界定。所谓“二分说”是将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所谓“三分说”是将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四分说”是将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关于以上“分说”观,顾明远教授在其《论学校文化建设》一文中做了总结性的阐述:“二分法指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三分法指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四分法则是在三个层面之后再加上行为习俗层面。而其核心是精神层面的价值观念和民族心理意识[5]”。
三、结论
关于校园文化的要义,综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就是指使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相互协调统一发展的统一体。同时认为,了解校园文化内涵有利于我们了解提高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
参考文献:
[1]Stewart,D. Tomorrow’s principals today[M].Palmerston North:Kanuka Grove Press,2000.49.
[2]Robbins,P.& Alvy, H. The principal’s companion [M].Thousand Oaks, CA:Corwin Press,1995.
[3]Wagner,C.School culture analysis[A].Address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Manitoba Association of resource eacher.Winnipeg,Manitoba,2000,(10).
[4]Richardson,J. School culture: A key to Improved Student Learning[J].School Team Innovation,1996,(10).
[5]何雪华. 校园文化的特点、功能及建设[J].湖南教育,1995(12).
【关键词】文化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03-02
文化之于教育,是一种包含着“精神”、 “观念”、“意识”的影响力,它以独有的价值追求、精神品质、兼容并包的意识,形成学校发展提升的内在动力。培育校园文化需要正确把握学校文化的内涵,从而理清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一、文化之内涵
研究校园文化首先需要了解文化的内涵。首次给文化下完整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在其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泰勒将“文化”一词界定为:“从广泛的种族意义上来理解文化是指一个包括知识、信仰、 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许多其他能力和习俗的复合体”。自泰勒后西方学界对文化内涵的阐释没有停息,至今观点趋异,岐见纷争。
国内关于“文化”定义之争也亦然,虽然近代很多学者对“文化”的内涵做过诸多探讨,但其界定至今仍无共识。“文化”一词,在汉字字面上就对文化概念作了高度的概括。“文”的内涵可能意指:礼仪风俗、语言文字、文学艺术、观念思想等。而“化”字则可解释为事物的普及流传、蔚然成风等,又指事物对人的感化教育和潜移默化等。所以《辞海》将文化定义为:“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个定义既有“文”的内涵,又有“化”的意义。即强调人类活动方式(动态)和活动成果(静态)的统一,又反映出物质和精神的统一。综合上述对“文化”界定的阐述,笔者理解的基本观点是:“文化是对人的教化。”因为教育对人的培养就是借助于“文化”这一包含着人类精神、思想、价值内核的整体,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来实现的。教育是文化的传乘,而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实施以价值引导精神建构的过程,便表现为学校的文化宿求。
二、校园文化之内涵
西方,尤其是美国教育界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大多数从“文化”的基点来阐述,兼容实用主义的精髓,观点颇丰。国内学术界对“校园文化”的内涵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说法,异见纷纭。 以下分述之。
1.西方之观点
“校园文化”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威拉德·W·华勒在其所著的《教育社会学》提出。 通过研究学校内部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交互关系和交互影响,威拉德把“校园文化”定义为“学校中形成的特别的文化”。该概念的提出对后世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产生了许多具有不同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其内涵不断丰富。
美国学术界为了摆脱“文化”概念多样性的困扰,试图在一定实用的框架内来解释“校园文化”。其中颇具代表性的观点有:(1)约翰·塞菲尔和玛修·金(John Saphier & Mathew Kine)认为,学校文化是对行为意图的理解和所应遵循的行为的认同。大卫·斯图瓦德(David Stewart)也指出,学校文化即“人们在校园环境中的行为方式”,这也反映出学校成员一般所认同的价值和信念[1]。(2)鲍尔·E·赫克曼(Paul E.Heckman)认为:学校文化是由其历史背景和组织中的“人”所塑造的,学校文化存在于“教师、学生共同拥有的信仰”当中[2]。特瑞·迪尔(Terry Deal)和肯特·彼德森(Kent Peterson)从这个角度提供了更为经典的定义。他们把文化简称为“内在实体”(Inner Reality),是“一定历史阶段所形成的关于价值、信仰和传统的深度形式”。罗宾斯和艾维(Robbins & Alvy)进一步明确了该定义的内涵:“这一内在实体反映了组织成员所关心的、他们想花时间去做的、和他们经常所谈论的内容。[2]” (3)还有一种观点表征一个学校的信仰、态度和行为,以及其文化孕育学校成功的动因。如瓦格勒(Wagner)把学校文化定义为校内外共享的经验(惯例和礼仪)、集体感、归屬感和团队意识[4]。据此,盖瑞·菲利普(Gary Phillips)把校园文化进一步归纳为“基于学校人际关系、协作关系的信念、态度和行为”。基于以上观点,他们把校园文化界定为“一定历史阶段上,包含着由学校团体所理解和认同的标准、价值、信仰、象征、典礼、仪式、礼节、传统和传说等组成的意义传播形式。这个系统通常决定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3]”。(4)还有观点认为:学校文化即学校个体价值和标准的凝练,学校文化“就是许多个体价值和标准的积聚和融合[4]。
综上,笔者认为,就其基本形式而言,校园文化是“学校群体成员处理周围事情的方式”,包括群体的目标、期望、认同和习惯等。同时,加上盖瑞的观点,校园文化还指通过它的风俗礼节、象征逸事和语言文化等“人为因素”来彰显学校的风气和特色。
2.国内之论说
关于校园文化的内涵,近年来国内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对校园文化概念作了种种界定。综合看来这方面的研究有下列几种“论说”。
(1)“组织论”。认为校园文化的内涵是包含在“文化”这个大概念之中的。校园文化严格地说,是一种亚文化,即“组织文化”的一种。(2)“社区论”。持此观点者是以社会学理论来阐释校园文化的。他们认为校园文化是置身于社会文化大背景中的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亚文化形态,校园文化应该是学校特区中生活的每个成员所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和这些价值现在物质与意识形态上的具体化。(3)“氛围论”。持此观点者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它是在校园这个待定范围中的小环境、小气候。研究校园文化就是要从人和环境的辩证关系来探讨人和环境的互动。(4)“补充论”。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完善。(5)“精神论”。持此观点者指出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传统、作风和理想的综合体现。它能促使学生受到良好风气的影响、熏陶和感染,使良好的传统和作风演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和道德观。(6)“综合论”。持此观点者认为校园文化是长期为全体成员认同遵循并带有本校特色的价值现念、行为方式、学校风气、校园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综合。
关于校园文化的内涵,国内学术界还借划分“二分说”、“三分说”、“四分说”等来界定。所谓“二分说”是将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所谓“三分说”是将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四分说”是将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关于以上“分说”观,顾明远教授在其《论学校文化建设》一文中做了总结性的阐述:“二分法指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三分法指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四分法则是在三个层面之后再加上行为习俗层面。而其核心是精神层面的价值观念和民族心理意识[5]”。
三、结论
关于校园文化的要义,综上述观点,笔者认为就是指使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相互协调统一发展的统一体。同时认为,了解校园文化内涵有利于我们了解提高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
参考文献:
[1]Stewart,D. Tomorrow’s principals today[M].Palmerston North:Kanuka Grove Press,2000.49.
[2]Robbins,P.& Alvy, H. The principal’s companion [M].Thousand Oaks, CA:Corwin Press,1995.
[3]Wagner,C.School culture analysis[A].Address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Manitoba Association of resource eacher.Winnipeg,Manitoba,2000,(10).
[4]Richardson,J. School culture: A key to Improved Student Learning[J].School Team Innovation,1996,(10).
[5]何雪华. 校园文化的特点、功能及建设[J].湖南教育,19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