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研究发现,高血压病(EH)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R)及其引起的高胰岛素血症(HIS).抗高血压药物对IR的影响是评价其疗效优劣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旨在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受试者血糖(GS)和血胰岛素(IS)水平,并计算各自释放曲线下面积(G-AVC、I-AVC),以探讨培哚普利对EH患者IR的影响.rn临床资料:40例EH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50.2±5.3岁.体重指数24.4±1.20kg/m2.Ⅰ期9例、Ⅱ期31例.均符合1978年WHO制定的EH诊断标准.除外合并糖尿病及有严重心、脑、肾并发症者,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rn研究方法:①血压监测:入选者均停药 1周以上,其间测3次以上血压(非同日),取其平均值作为治疗前血压;治疗开始后每周测血压3次以上(非同日),取第4周的2次血压平均值作为治疗后血压.②IR测定:试验前空腹12小时(h)以上,抽空腹静脉血(0h),口服75g葡萄糖,分别于服糖后0.5h、1h、2h、3h抽血,测定GS、IS浓度,计算I-AVC、G-AVC.GS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IS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试剂由北方免疫试剂研究所提供).③用药方法:培哚普利的初始剂量为4mg,每日清晨1次口服.如1周内血压未降至正常范围,则增至每日8mg,疗程4周.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rn结果:培哚普利治疗前后GS、IS见表1.培哚普利治疗后I-AVC/G-AV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MAP(14.05±0.98kPa)较治疗前(17.10±0.97kPa)亦明显降低,P<0.01.rn表1 培哚普利治疗前后GS、IS的变化(x±s)rn(GS(mmol/L))/( 治疗前治疗后 )(IS(mU/L))/( 治疗前治疗后 )rnOh 4.72±0.74 4.70±0.7215.13±4.10 9.33±4.06rn1h 8.80±1.02 6.73±1.01102.10±20.95 63.25±20.64rn2h 7.85±1.40 5.72±1.4269.40±1.61 44.24±17.02rn3h 5.02±0.55 4.97±0.5228.50±3.0517.30±2.90rn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rn讨论:研究表明,EH不仅是一种血流动力学异常疾病,而且伴有多种物质代谢障碍,包括IR、糖耐量减低、高胰岛素血症、高密度脂蛋白下降及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其中IR作为一独立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EH的发生、发展、预后和治疗有密切关系.因此,降压治疗的同时应增加机体对IS的敏感性,以降低IR.有学者提出,对EH患者应判断有无高胰岛素血症,如有则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n培哚普利为第三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单剂口服能产生较好而持久(24小时)的降压效应,且不易产生首剂低血压反应及肾功能损害.但对EH患者IR的影响报道较少.本文对EH患者给予培哚普利降压治疗4周,发现其除具有良好降压作用外,还能降低EH患者血浆IS水平,I-AVC/G-AVC较治疗前亦下降,表明培哚普利能改善EH患者的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