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思想品德课程理念、教材的呈现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教材的呈现方式由原来的“教本”向“学本”转变,教材内容也呈现出情境化、生活化、活动化的特点。为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学生的行为实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情境创设要突出生活化的要求。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初中生逐步丰富的生活为课程建构的基础的,新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强调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因此,在选取情境的背景内容时要注意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创设情境,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教学活动起点,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最终达到理清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的目的。如:一位教师在讲授《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一课时,播放了由学生自编自演的校园内部有关公平问题的情景剧。情景剧讲述的是学校开展板报比赛,某班宣传委员将任务分派给几个同学后,自己先回家,而其他几位同学工作到很晚。结果这个班获了奖,老师将奖励给了宣传委员,真正完成板报设计的几位学生感到不公平。这一源自学生生活的事例,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起到了化难为易的作用,突破了“公平的含义”这一教学难点。
2.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合理适中,关注全体。思想品德学科课程标准呈现方式和教材体例并不一致,教材是以“学本”的形式呈现。因此,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在深入理解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准确、全面分析并把握教材,体会三维目标要求是如何具体体现的,再结合学生认知水平、生理心理特点、对所学内容的心理认同程度等,确定相应的、适切的目标内容,既不过高又不过低,坚持考虑全体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3.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而且要重视对他们的德育教育。思想品德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品行上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诚实,言行一致,要有仁爱之心,等等。思想品德课老师还要注意课内外、校内外延伸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用道德尺码检验社会上的现象,从而学会辨别善恶、是非与美丑,把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增强道德信念,提升道德品质。
4.要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媒体的关系。政治课教学内容比较乏味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如果把过于理性的理论变为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就能使乏味的课堂教学活起来。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机械记忆为自觉主动学习,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媒体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教学媒体主要以教科书、黑板、粉笔、挂图等为主。现代课堂教学媒体是指直接介入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能用来传递和再现教育信息的现代化设备及记录、储存信息的载体,如投影仪、计算机、软盘等,他们能够帮助教师利用更多设备和装置进行有效教学。选择课堂教学媒体辅助思想品德教学时应该做到:一要有明确的目的,在选择教学媒体时,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二要讲求实效性,选择教学媒体时,要着重考虑媒体的实际功效。媒体的功效是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起作用的大小程度,即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目标。教师在选择和使用课堂教学媒体时,要充分利用媒体的功效,发挥其优势。
5.精心提炼生活实例。新课程特强调教师不应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应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把教材当做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而不是全部的课程资源;意味着教学内容应依托教材、超越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这是因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时代性,与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和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相比,教材的内容受其时空、地域的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教材内容中引用的案例、材料也难免会显得陈旧、老化。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变通教材中学生不感兴趣、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适时适度地把一些现实生活中更贴近学生的内容充实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回归生活的理念给教师的一个启示是:让学生的生活引领思想品德课教学,用生活事件激活道德知识,从而把学生从道德知识的窒息中解放出来,让其重归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自主建构思想品德。生活是个大课堂,其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课堂教育本身,在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回归生活,感性体验,组织学生辩论,让学生思想碰撞,理性感悟。
6.在评价方式上要注重多元化。思想品德课程倡导的评价方式主要有平时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等等。对于考试,教育界认为它摧残师生的身心健康,以考定教、以一次考试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认识到,考试不是评价的唯一准绳,但也不是谈考色变,不是完全否定这种评价方式,它有检查、反馈、导向的功能;一次考试不等于什么,思品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同一教育对象的多次考试和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客观地评价;考试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知识问答、辩论、情景测验、开卷考试、闭卷考试,等等。思品教师必须努力实现从封闭性考试向开放性考试的转变及从纯文本考试评价向多种评价方式转变,尤其是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的评价,这样既能反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又能揭示其态度、责任感、合作精神等“非认知行为”的状态,是推行素质教育的评价模式,也是一种更直接、更真实、更有效的评价方式。
7.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内外结合。通过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认知和课后作业的思考、实践,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外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规范。初中思想品德课后作业的布置,要将课本知识与课外生活相结合,将校内活动与社会环境结合,优化课后作业设计,提高学生运用课本知识理解生活现象、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后作业设计的针对性。
1.情境创设要突出生活化的要求。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初中生逐步丰富的生活为课程建构的基础的,新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强调教学应联系生活实际。因此,在选取情境的背景内容时要注意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创设情境,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教学活动起点,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最终达到理清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的目的。如:一位教师在讲授《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一课时,播放了由学生自编自演的校园内部有关公平问题的情景剧。情景剧讲述的是学校开展板报比赛,某班宣传委员将任务分派给几个同学后,自己先回家,而其他几位同学工作到很晚。结果这个班获了奖,老师将奖励给了宣传委员,真正完成板报设计的几位学生感到不公平。这一源自学生生活的事例,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起到了化难为易的作用,突破了“公平的含义”这一教学难点。
2.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合理适中,关注全体。思想品德学科课程标准呈现方式和教材体例并不一致,教材是以“学本”的形式呈现。因此,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在深入理解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准确、全面分析并把握教材,体会三维目标要求是如何具体体现的,再结合学生认知水平、生理心理特点、对所学内容的心理认同程度等,确定相应的、适切的目标内容,既不过高又不过低,坚持考虑全体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3.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文化成绩,而且要重视对他们的德育教育。思想品德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品行上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讲文明,懂礼貌,诚实,言行一致,要有仁爱之心,等等。思想品德课老师还要注意课内外、校内外延伸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用道德尺码检验社会上的现象,从而学会辨别善恶、是非与美丑,把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增强道德信念,提升道德品质。
4.要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媒体的关系。政治课教学内容比较乏味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如果把过于理性的理论变为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就能使乏味的课堂教学活起来。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机械记忆为自觉主动学习,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媒体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教学媒体主要以教科书、黑板、粉笔、挂图等为主。现代课堂教学媒体是指直接介入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能用来传递和再现教育信息的现代化设备及记录、储存信息的载体,如投影仪、计算机、软盘等,他们能够帮助教师利用更多设备和装置进行有效教学。选择课堂教学媒体辅助思想品德教学时应该做到:一要有明确的目的,在选择教学媒体时,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二要讲求实效性,选择教学媒体时,要着重考虑媒体的实际功效。媒体的功效是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起作用的大小程度,即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目标。教师在选择和使用课堂教学媒体时,要充分利用媒体的功效,发挥其优势。
5.精心提炼生活实例。新课程特强调教师不应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应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把教材当做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而不是全部的课程资源;意味着教学内容应依托教材、超越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这是因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时代性,与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和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相比,教材的内容受其时空、地域的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教材内容中引用的案例、材料也难免会显得陈旧、老化。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变通教材中学生不感兴趣、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适时适度地把一些现实生活中更贴近学生的内容充实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回归生活的理念给教师的一个启示是:让学生的生活引领思想品德课教学,用生活事件激活道德知识,从而把学生从道德知识的窒息中解放出来,让其重归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自主建构思想品德。生活是个大课堂,其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课堂教育本身,在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回归生活,感性体验,组织学生辩论,让学生思想碰撞,理性感悟。
6.在评价方式上要注重多元化。思想品德课程倡导的评价方式主要有平时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等等。对于考试,教育界认为它摧残师生的身心健康,以考定教、以一次考试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认识到,考试不是评价的唯一准绳,但也不是谈考色变,不是完全否定这种评价方式,它有检查、反馈、导向的功能;一次考试不等于什么,思品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同一教育对象的多次考试和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客观地评价;考试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知识问答、辩论、情景测验、开卷考试、闭卷考试,等等。思品教师必须努力实现从封闭性考试向开放性考试的转变及从纯文本考试评价向多种评价方式转变,尤其是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力的评价,这样既能反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又能揭示其态度、责任感、合作精神等“非认知行为”的状态,是推行素质教育的评价模式,也是一种更直接、更真实、更有效的评价方式。
7.课后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内外结合。通过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认知和课后作业的思考、实践,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外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规范。初中思想品德课后作业的布置,要将课本知识与课外生活相结合,将校内活动与社会环境结合,优化课后作业设计,提高学生运用课本知识理解生活现象、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后作业设计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