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就是一本书,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我们都在一页一页往下翻,但要真正读懂它却十分不容易。一位哲人曾说过: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地球的手。这精辟的话语无疑是在启示我们,让班级生活擦亮孩子的人生,这是一个十分有价值的命题。那么,如何才能擦亮孩子的人生,让孩子能茁壮成长呢?下面笔者就将自己班级管理中几件“轶事”的所思所得全盘托出,与同仁共享。
养成教育不可忽视
轶事1:垃圾桶的故事
教师在整理教室时,发现可回收垃圾箱内,竟然有许多用过的餐巾纸和铅笔屑,眉头不由地拧在了一起,忍不住问道:“这是谁干的?为什么讲了那么多遍还是记不住呢?”面对生气的老师,每个孩子都屏住了呼吸,教室里安静极了。老师见无人承认,又问了一遍,教室里还是鸦雀无声。老师自嘲地说:“看来是它们自己跑进来的,我把它们再请出来吧。”老师边说边动手拣起来。“老师,我来帮你。”“老师,让我来。”不一会儿,数十双小手伸了过来。老师是既好气又好笑,紧张的气氛就这样烟消云散了。
解读与反思:
如今的孩子们得到的爱太多,天天在爱的包围下成长,逐渐有了养尊处优的习惯,不知感恩,不知付出,不知关爱他人,唯我独尊。家长忽略了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总以为孩子小,树大自然直。可这一教育误区,却造成了孩子坏习惯的养成。孩子入学后,尽管班主任老师苦口婆心地教育,然而,单方面的力量总是微薄的。瞧:教室里废纸随处可见,铅笔、橡皮到处丢,桌子歪了可以视而不见;黑板脏了可以无人问津。这些事情看起来都是些小事,微不足道,但反映出的问题却是不容忽视的,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滴水穿石”启迪着人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好习惯成就大事业。
保护孩子稚嫩的心灵
轶事2:误解之痛
有位小朋友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课堂纪律松懈,经过老师帮助后有了一点进步。
有一天,他正在专心地听讲。在老师转身板书的时候,他的铅笔滚落到地上,他够不着。于是,他小声地叫旁边的同学帮他捡。恰巧,老师板书完转过头来,看到他在说话,就批评了他,说他屡教不改,无视老师的存在,是不听话的孩子。他很委屈地争辩了几句,老师更生气了,说他“不老实”。下课了,几个同学围着他,为他打抱不平。
解读与反思:
儿童天性活泼好动,自觉性、自控能力很差,时常会犯错误。儿童的心是纯洁的,也是极易受伤害的。一直以来,我们习惯把服从和顺从与尊重老师划等号。老师们也自觉不自觉地喜欢那些听话、守纪的孩子。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从心底就有一种反感。尤其在批评的时候,如果哪个孩子不是乖乖地挨训而是辩解或顶嘴,肯定会让老师大发其火,惩罚也会更加严厉。教师们忽略了不良情感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许正是老师在不经意间扼杀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孩子自暴自弃。这对刚刚踏进知识大门的孩子来说,老师的言行最容易挫伤他们的心。教师没有耐心、恒心和爱心,怎能抚慰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呢?
尊重、赞赏每一位学生
轶事3:有趣的发现
一段优美动听的古筝曲在一(7)班的教室里回荡。这美妙动听的曲子震撼了班上的同学,也震撼了我的心。为何?弹奏这首曲子的孩子是我们班学习最吃力的孩子。一篇短短的课文就要背上几天才勉强背诵下来。这样的一个孩子,却能将这段长长的曲子记下来并娴熟地演奏出来,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解读与反思: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实现这个理念,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要尊重那些“成绩不好”“学习吃力”“接受能力差”“多动贪玩”“爱捣乱”的学生。教师还要会赞赏,赞赏学生取得的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孩子付出努力时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学生的独特性、爱好和特长。
教师总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人才,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平时的态度和赞赏也是比较积极的。而对那些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则打心眼里看不上,也赞赏不起来。认为他们不是读书的料,将来也不会有多大出息。因此,对他们的评价也是消极的,眼睛总是被蒙蔽着,看不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尊重、赞赏每一位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就要求我们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坚信这样的观点: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
课间游戏重在“导”
轶事4:课间小插曲
“老师,不好了!王渊的牙齿被撞断了。”刚到办公室坐下,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小朋友的报告就追踪而至。我放下课本,奔向课室,拉过正在哭泣的王渊,发现孩子刚刚长好的门牙有一颗被拦腰折断,两颗门牙一长一短。面对此景,深感内疚。也许孩子将终身面对两颗参差不齐的牙齿了。心痛之余,发现教室走廊上互相追赶的孩子们并没有因为刚才发生的事而停下来,依然你追我赶,很是热闹。当时,一股怒气直冲脑门。一阵训斥,还是难解心头苦闷。这些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三令五申不允许在校内追赶,他们照样我行我素。
解读与反思:
课间十分钟是学生学习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外,学生们更渴望有属于自己的充分休息、自由活动的时间。因此,“课间十分钟”就成了他们最快乐的时光。他们渴望下课,盼望着与小伙伴们一起尽情地玩耍。但稍微留意一下,便不难发现学生的课间游戏无非是要么进行过于激烈的运动,要么坐在位子上看书写字不活动,要么是追跑打闹乱活动。在这些课间活动中存在着一些不当行为和安全隐患。学生常常发生因课间追跑打闹而导致的“跌破头”、“摔坏腿”等事故。老师从学生的安全角度出发,会建议学生课间不要在走廊上追跑,而是去做一些危险性很小的游戏,比如跳绳、跳牛皮筋、眺望远方等。但这些活动对孩子没有吸引力,他们就爱那些有危险的,刺激性强的追跑游戏,常常跑得满头大汗也舍不得停下来休息。有的甚至在满是课桌凳的教室里追逐打闹,将教室当作了他们游戏的战场,忽略了那些课桌凳对他们构成的威胁,看得老师们心惊胆战。于是,各种各样的禁止命令层出不穷,导致现在的孩子课间游戏很单一、无趣,这更加刺激孩子们去追求课间的追打嬉闹,各种事故也在老师的眼皮底下不断发生。是“堵”是“导”,或许我们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础上多些引导才好。
冰心说过:“世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和孩子在一起,是何等的幸福。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应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用孩子的思维去想孩子、用孩子的心灵去爱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地读懂了孩子这本书,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
(作者单位:江苏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谢光灵
养成教育不可忽视
轶事1:垃圾桶的故事
教师在整理教室时,发现可回收垃圾箱内,竟然有许多用过的餐巾纸和铅笔屑,眉头不由地拧在了一起,忍不住问道:“这是谁干的?为什么讲了那么多遍还是记不住呢?”面对生气的老师,每个孩子都屏住了呼吸,教室里安静极了。老师见无人承认,又问了一遍,教室里还是鸦雀无声。老师自嘲地说:“看来是它们自己跑进来的,我把它们再请出来吧。”老师边说边动手拣起来。“老师,我来帮你。”“老师,让我来。”不一会儿,数十双小手伸了过来。老师是既好气又好笑,紧张的气氛就这样烟消云散了。
解读与反思:
如今的孩子们得到的爱太多,天天在爱的包围下成长,逐渐有了养尊处优的习惯,不知感恩,不知付出,不知关爱他人,唯我独尊。家长忽略了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总以为孩子小,树大自然直。可这一教育误区,却造成了孩子坏习惯的养成。孩子入学后,尽管班主任老师苦口婆心地教育,然而,单方面的力量总是微薄的。瞧:教室里废纸随处可见,铅笔、橡皮到处丢,桌子歪了可以视而不见;黑板脏了可以无人问津。这些事情看起来都是些小事,微不足道,但反映出的问题却是不容忽视的,它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滴水穿石”启迪着人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好习惯成就大事业。
保护孩子稚嫩的心灵
轶事2:误解之痛
有位小朋友对自己要求不严格,课堂纪律松懈,经过老师帮助后有了一点进步。
有一天,他正在专心地听讲。在老师转身板书的时候,他的铅笔滚落到地上,他够不着。于是,他小声地叫旁边的同学帮他捡。恰巧,老师板书完转过头来,看到他在说话,就批评了他,说他屡教不改,无视老师的存在,是不听话的孩子。他很委屈地争辩了几句,老师更生气了,说他“不老实”。下课了,几个同学围着他,为他打抱不平。
解读与反思:
儿童天性活泼好动,自觉性、自控能力很差,时常会犯错误。儿童的心是纯洁的,也是极易受伤害的。一直以来,我们习惯把服从和顺从与尊重老师划等号。老师们也自觉不自觉地喜欢那些听话、守纪的孩子。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从心底就有一种反感。尤其在批评的时候,如果哪个孩子不是乖乖地挨训而是辩解或顶嘴,肯定会让老师大发其火,惩罚也会更加严厉。教师们忽略了不良情感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许正是老师在不经意间扼杀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孩子自暴自弃。这对刚刚踏进知识大门的孩子来说,老师的言行最容易挫伤他们的心。教师没有耐心、恒心和爱心,怎能抚慰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健康、快乐地学习成长呢?
尊重、赞赏每一位学生
轶事3:有趣的发现
一段优美动听的古筝曲在一(7)班的教室里回荡。这美妙动听的曲子震撼了班上的同学,也震撼了我的心。为何?弹奏这首曲子的孩子是我们班学习最吃力的孩子。一篇短短的课文就要背上几天才勉强背诵下来。这样的一个孩子,却能将这段长长的曲子记下来并娴熟地演奏出来,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解读与反思: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实现这个理念,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要尊重那些“成绩不好”“学习吃力”“接受能力差”“多动贪玩”“爱捣乱”的学生。教师还要会赞赏,赞赏学生取得的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孩子付出努力时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学生的独特性、爱好和特长。
教师总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人才,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平时的态度和赞赏也是比较积极的。而对那些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则打心眼里看不上,也赞赏不起来。认为他们不是读书的料,将来也不会有多大出息。因此,对他们的评价也是消极的,眼睛总是被蒙蔽着,看不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尊重、赞赏每一位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就要求我们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坚信这样的观点: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
课间游戏重在“导”
轶事4:课间小插曲
“老师,不好了!王渊的牙齿被撞断了。”刚到办公室坐下,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小朋友的报告就追踪而至。我放下课本,奔向课室,拉过正在哭泣的王渊,发现孩子刚刚长好的门牙有一颗被拦腰折断,两颗门牙一长一短。面对此景,深感内疚。也许孩子将终身面对两颗参差不齐的牙齿了。心痛之余,发现教室走廊上互相追赶的孩子们并没有因为刚才发生的事而停下来,依然你追我赶,很是热闹。当时,一股怒气直冲脑门。一阵训斥,还是难解心头苦闷。这些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三令五申不允许在校内追赶,他们照样我行我素。
解读与反思:
课间十分钟是学生学习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外,学生们更渴望有属于自己的充分休息、自由活动的时间。因此,“课间十分钟”就成了他们最快乐的时光。他们渴望下课,盼望着与小伙伴们一起尽情地玩耍。但稍微留意一下,便不难发现学生的课间游戏无非是要么进行过于激烈的运动,要么坐在位子上看书写字不活动,要么是追跑打闹乱活动。在这些课间活动中存在着一些不当行为和安全隐患。学生常常发生因课间追跑打闹而导致的“跌破头”、“摔坏腿”等事故。老师从学生的安全角度出发,会建议学生课间不要在走廊上追跑,而是去做一些危险性很小的游戏,比如跳绳、跳牛皮筋、眺望远方等。但这些活动对孩子没有吸引力,他们就爱那些有危险的,刺激性强的追跑游戏,常常跑得满头大汗也舍不得停下来休息。有的甚至在满是课桌凳的教室里追逐打闹,将教室当作了他们游戏的战场,忽略了那些课桌凳对他们构成的威胁,看得老师们心惊胆战。于是,各种各样的禁止命令层出不穷,导致现在的孩子课间游戏很单一、无趣,这更加刺激孩子们去追求课间的追打嬉闹,各种事故也在老师的眼皮底下不断发生。是“堵”是“导”,或许我们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础上多些引导才好。
冰心说过:“世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和孩子在一起,是何等的幸福。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应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用孩子的思维去想孩子、用孩子的心灵去爱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地读懂了孩子这本书,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
(作者单位:江苏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谢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