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主流的高职院校排名是全样本综合性的高职排名,这种排名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从前提角度看,与高职院校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之间有着内在冲突。从排名本体看,排名本身不够公开透明。从排名后果来看,对高职院校发展会产生误导。面对这些问题,建议排名机构改进排名活动,放弃全样本综合性排名,研制区域性或行业性高职排名;加强排名规范建设,确保排名公开透明;客观宣传排名;政府部门应通过建立排名机构的定期认可制度等方式加强对排名机构的管理。
【基金项目】
:
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可靠性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2018SK09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主流的高职院校排名是全样本综合性的高职排名,这种排名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从前提角度看,与高职院校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特征之间有着内在冲突。从排名本体看,排名本身不够公开透明。从排名后果来看,对高职院校发展会产生误导。面对这些问题,建议排名机构改进排名活动,放弃全样本综合性排名,研制区域性或行业性高职排名;加强排名规范建设,确保排名公开透明;客观宣传排名;政府部门应通过建立排名机构的定期认可制度等方式加强对排名机构的管理。
其他文献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发展与转变,对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的教育属性及其经济增长驱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选取国内人均生产总值为经济指标,教育经费与企业拨款为教育指标,基于2007—2017年数据分别建立VAR及VECM模型,研究对比高职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经济与教育呈现同方向发展。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经济增长驱动力略高,但企业拨款的影响较小且非常不显著,经费投入结构有待改善。
在印象派艺术家眼里,所有的色彩都在光的影响下形成,于是他们按照光谱来调和色彩.他们的创新不但摆脱了宗教题材的束缚,同时也使得绘画从刚刚兴起的摄影术中区分出来.艺术家
在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的近三十年间,新中国职业教育学尚不具备形成的条件,可称之为新中国职业教育学的前学科阶段。客观、科学、全面地回顾这段历史,无论对新中国职业教育学史的研究,还是对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探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从“历史文化”的视角来看,这段历史本身乃新中国职业教育学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今天我国职业教育学的发展而言具有弥足珍贵的借鉴价值。
绘画艺术的创作与当下社会环境紧密相连,更来源于画家个人的生活体察以及对社会现状和时代变迁的思考,李振宇的油画作品关注自身、关注自己的眼睛所见,专注近距离的日常生活进而以身边的亲人为观照点.用最直接、鲜亮的颜色补捉最日常的片段,记录了一个个普通人物的生活状态。
面对智能化时代的经济产业发展对于个体全方位能力的不断强调,如何探寻有效引领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反思教育》报
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作为职业教育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培训效果决定其生存与发展。以“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为研究对象,以S省T市与F市的三所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为例,从“受训者特点”“培训项目设计”“组织”三个维度对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培训效果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服务质量”“培训讲师”“自我效能感”“个人动机”“培训内容与方法”“品牌形象”“价格”对培训效果有显著性影响,且指标权重依次降低。最后,对如何提高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培训效果给出相应建议。
建设“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我国职业院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目前面临“双师型”教师数量短缺,教师认定标准不完善;师资来源单一,团队结构不均衡;培训体系不健全,激励机制落实不到位等困境。亟须重视源头把关,完善教师资格认定标准;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形成命运共同体;统筹现有资源,开展教学团队培训工作;注重考核评价,鼓励多元主体参与。从而打造出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
河南淮阳“泥泥狗”有其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其包装的创新性设计可从纹饰再组化、定位目标人群、整体性模式设计等角度出发,不但要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同时还要与传统文化
巴尼特认为西方高等教育发展是自由教育发展的演进史。但是他忽视了和职业教育相关的德国研究型大学、英国城市大学和美国赠地学院的兴起历史。古希腊的柏拉图主张教育为培养统治者服务,在中世纪,大学为培养牧师和相关职业人员服务,现代的德国研究型大学培养职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服务,都有和职业教育密切相关的一面。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要注意自由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平等,处理好两者对和融合的关系,谨慎应对不同课程与职业目标之间的关系。
课程设置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议题,而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则对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产生了根本性影响。以现代服务业类专业为例,基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理论剖析高职院校课程设置面临的五种困境,包括课程设置的学科限制困境、课程实施者的同质性困境、内容设置的自主导向困境、课程组织的情境转型困境、课程效果的质量评价困境等。建议通过促进课程跨学科发展,优化课程的师资配置,充实课程内容,在应用情境中组织课程教学,在多元化评价中提升课程质量等途径助力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突破困境,实现课程设置的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