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中提出要把“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应当在各年级把学生引进问题解决中去”[1]“教师应当制造一种使问题得以解决蓬勃发展的课堂环境,教学过程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2]让问题走进学校,渗透到课堂,贯穿于教学过程,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笔者以此为切入口,在过去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五步问题导学模式的研究”(简称“问题研究”),即围绕“问题”中心,将课堂有机地分成“问题预设——问题检测——问题生成——问题探究——问题留白”五个环节,以“导学”的方式呈现,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程序化、学习内容具体化、学习方法科学化、学习步骤模式化、问题处理规律化,实现学校课堂教学的历史性转变。我们以课堂为阵地,凸显“问题”意识,围绕“问题”的解决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深层的调研,达到了预期的成效。
一、历史课中的“问题研究”,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1.专心阅读,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营养源”
历史课中的“问题研究”,其操作的首要环节是“问题预设”,主要做法是教师依据新课标,在认真研究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设计以问题为核心的导学案,实现基础知识问题化、基本问题层次化。此环节是以学生自学的方式呈现,课外达成。学生完成了导学预案,实际上也就掌握了课时内容的50%甚或70%。这引发了学生广泛而持久的阅读热潮。因为要完成导学预案,学生就必须研教材、查资料、寻证据、求观点、备答辩。这种热潮的长久保持,最终就内化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养成自觉的阅读习惯,这是课改中最意外的也是最大的收获,给学生的精神世界打上了亮丽的底色,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滋补了源源不断的养分,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营养源”。
2.倾心交流,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生长素”
此模式操作的二、三、四步,即问题的“检测——生成——探究”都是展示交流环节。事先分配好的小组按照科学设计的梯级问题,通过代表板书、典型讲解、小组答辩、多元探究的程序,采用读、写、授析、对话、表演等形式,将学生个体难以解决的问题按照组内交流、组外互动、集体探讨的先后顺序分层攻破。其间,教师主要是通过“下水”,了解行情,掌握动态,抓拍问题,聚焦病灶,巧开处方。
通过以上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各方面的主动性和活力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激发。
(1)彰显了蓬勃的生命活力。由于学习模块的预设与内容前置,绝大部分的问题在课外解决,课堂上的时间主要是用来交流、展示、探究,教师退出了讲台,成为“首席学生”,教课也就变成了“上学”,最大程度地还权于学生,还时于学生。用站在新课改前沿的王雪钰老师的话概括就是:“以前的课堂是教师的“单口相声”,现在是“三句半”,三句是学生,那说在“点子”上的半句是老师。”[3]
(2)激发了持续的内在动力。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依托集体智慧,用心用技,在难度、内容、形式和要求上分为四个层级:A为“识记级”,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解决;B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融会贯通;C为“应用级”,要求学生学以致用;D为“拓展级”,要求学生链接经验,挂钩生活,延伸社会。这样,既保留学生争当合作学习小组“学长”的内部动机,又存有小组间竞争对抗时抢着发言、维护集体荣誉的外围激情,形成人人联动格局。
(3)凝聚了强大的团队合力。合作学习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自学满足了自我发现的需要,易于自我认同;小组的学习,使自我约束力和学习热情大增;小组的考评、交流,促进了组间的竞争,激活了团队意识,形成合作共赢的态势。
3.真心赏识,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兴奋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本模式成功之一就是在精彩的课堂用语赏识性鼓励上。一是评价到位、语言准确。如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时,就评价为:“你读得真有感情,特流利,如能把字音读准、速度放缓些就更好了。”二是评价及时,语言生动。如发现学生学习进步,可评价:“看到你的进步,我非常高兴,这说明只要你努力去做,就会有所收获”;当同学慷慨激昂的陈词、绘声绘色的交流后就评价说:“对!说得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并说得这么好!”三是评价巧妙,方式多元。如对一个发言非常好的学生,可突破表扬:“你不仅概念清楚、用词准确,而且善于倾听别人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这是一种极好的学习品质。”此外还有如雷的掌声、微笑的点头、会心的眼神、悄竖的拇指等。如此精巧的点评,适时的赏识,平等的对话,深层的交流起到了迸发灵感、碰撞智慧、生成精彩的兴奋作用,从而进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理想境界。
二、历史课中的“问题研究”,盘活了学校的校本资源
1.“导学案”是特色校本教材
“导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和生活实感,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高效课堂的路线图。实质是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其间知识整理是重点,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阅读思考是特色,可根据文本内容进行诱思,也可开阔视野适当外延,还可穿插专家业绩、热门话题等;练习反馈是着力点,不仅能巩固知识,掌握技能,还能优化认知,培养创新能力;问题探究是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帮助学生找寻知与行、理论与实践问题方面的破解之法。教师上课后提交留存的“导学案”都是经过“五备”而成的,即个人初备、形成个案;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完善整理、形成定案;跟踪听课、形成复案;教后反思、形成存案。它集教案、学案、评案于一体,三案合一,是学校特色校本教材,是不可多得的原创而又丰厚的资源财富。
2.错题集是个性资源宝库 “教室就是让学生出错的地方”[4],出错是学生的权利。这里所谓的“错”是指中学历史课堂上师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不是错,只是“学习”的别名,另面的独特想法、创新意识和教学机智。如果正确认识,及时抓取,主动接纳,睿智包容,用心经营,将会彰显其价值,变错误为资源,化腐朽为神奇,演绎另类精彩。因为所有成功的背后,都积累着无数的错误,都埋葬着无数的失败,只有站在错误的背后,才能更清楚地看见正确的真理。
学校人手一册的历史错题活页本就是个性的做法。它不仅归纳了学生本人在复习、练习、测验、模考中容易犯错的题,是班级的“错题支行”;还用三色笔按订正、汇总、纠错三类进行整理,有错型、错因、订正、改编等,是自身错误的系统汇总;此外还对错题进行科学归类,定期浏览,相互交流,外延错误时空,起到了警示借鉴和预防杜绝的作用。教师借助此本能重新定位,准确辨别,及时筛选,深度挖掘,纠错增值;学生凭借此本也能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增长才智,因“差错”而“精彩”,在错误中“站立”起来。
三、历史课中的“问题研究”,催生了教师的职业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新课改实施的一年多来,许多教师亲自体验了困惑、苦恼、彷徨,正面应对了课改“阵痛”,经历了蜕脱的痛苦和蝶变的美丽,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教师的职业成长经历——痛苦并幸福着,快乐着。
青年教师庙诗仙,就是众多中的一个典型。2011年11月,工作仅四年的他,就带着领导的嘱托、同行的期盼,承载着全部的课改希望,参加了在江苏省扬州市画川中学举办的课改优质课展示活动。在回顾这段经历时,他深有感触地说:“心情是复杂的,磨课是痛苦的,记忆是难忘的,成长是幸福的。当得知我有幸被选拔参展时,心情是忐忑的——既有困惑、顾虑与担心,又有兴奋、喜悦与感动。虽然观念转变及时,但课改起步晚、推进快、践行短。展示前一周接到指定课题后,备课是紧张的——翻阅版本,理解意旨,查看资料,确立思路,广泛磋商,求同存异,组织编撰。学案草成后,多轮研讨,反复修正。磨课是痛苦的——前后三轮试上课,记忆特深的第一次,由于是课改校第一次外选跨大市上课,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心里没底,而且准备不足,结果是问题成堆,失误连片。对于要面子、自尊较强的我来说,句句如刺,刺刺入骨,字字似针,针针见血,委屈的泪水充盈双眼,强咽于心。可这并未泯灭我的斗志,相反,愈加激发了我竞争上进的劲头,正如名人所言‘困惑是营养,挫折是资源,我们在困惑中顿悟,在挫折中成长’。此后的几天,没日没夜的在痛苦中艰难前行:虚心倾听,找出症结,‘宽容’面对,‘平和’接受,‘理智’看待,‘灵性’处置,多方调整,数遍修改,死命打磨,结果收获意外神采。”在参评的教师中,他是最年轻也是被认可最多的,与会的专家、学者对他的课倍加赞扬,列出了五大优点,给予一致好评。这次考验使他明白了经历就是磨炼,而磨炼是另一种幸福感受方式,意味着成长与收获。正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所说:“公开课是青年教师最好的‘炼炉’——你会在宽泛的阅读中积淀自己,在众多‘师傅’的搀扶下学会站立,在无数的打磨中得到提升,在提升中走出精彩的人生。”他的经历就是课改教师幸福成长的缩影,半年多的时间里,县级以上开设的优质课、公开课展示课20多节,发表、获奖论文190篇。过程虽然艰辛,可记忆难忘,成长幸福。
此外,新课改的实施,让教师做“首席”,成为全班最优秀的学习者,一改过去“悲剧英雄”——嗓子教哑、眉毛打结、身体累垮的惨象,从枯燥单调中脱身,于繁重杂务里解放,增强了职业幸福感。
阿尔伯特·哈伯德有句名言:“世界会给你以厚报,既有财富也有荣誉,只要你具备这样一种品质,那就是——主动性。”课改亦是如此,对于一路前行一路放歌者来说,一旦上路,就会发现最初预想的许多困难只是前行路上的浪花,就会体味到参与课堂教学改革无法言说的妙处。虽然以后的路还很长,但请相信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美国本杰明·拉什则说:“站在历史的枝头微笑,可以减免很多烦恼。”是的,站在课改的枝头微笑,我们欣然,但不自满陶醉;我们前行,但绝不拘泥于困难的羁绊,因为更美好的未来在向我们招手……虽然“那门是窄的,那路是长的”,[5]但请相信未来,请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2]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3]李炳亭.“课变”——记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N].中国教师报,2008-10-16.
[4]魏德胜.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J].中学语文,2007(22).
[5]史平.基于新课程的农村社会学科教师专业发展途径[EB/OL].http://blog.eastmoney.com,2009-03-11.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李集中学)
(责任编辑:吴婵)
笔者以此为切入口,在过去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五步问题导学模式的研究”(简称“问题研究”),即围绕“问题”中心,将课堂有机地分成“问题预设——问题检测——问题生成——问题探究——问题留白”五个环节,以“导学”的方式呈现,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程序化、学习内容具体化、学习方法科学化、学习步骤模式化、问题处理规律化,实现学校课堂教学的历史性转变。我们以课堂为阵地,凸显“问题”意识,围绕“问题”的解决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深层的调研,达到了预期的成效。
一、历史课中的“问题研究”,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1.专心阅读,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营养源”
历史课中的“问题研究”,其操作的首要环节是“问题预设”,主要做法是教师依据新课标,在认真研究教材和学情的基础上,设计以问题为核心的导学案,实现基础知识问题化、基本问题层次化。此环节是以学生自学的方式呈现,课外达成。学生完成了导学预案,实际上也就掌握了课时内容的50%甚或70%。这引发了学生广泛而持久的阅读热潮。因为要完成导学预案,学生就必须研教材、查资料、寻证据、求观点、备答辩。这种热潮的长久保持,最终就内化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养成自觉的阅读习惯,这是课改中最意外的也是最大的收获,给学生的精神世界打上了亮丽的底色,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滋补了源源不断的养分,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营养源”。
2.倾心交流,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生长素”
此模式操作的二、三、四步,即问题的“检测——生成——探究”都是展示交流环节。事先分配好的小组按照科学设计的梯级问题,通过代表板书、典型讲解、小组答辩、多元探究的程序,采用读、写、授析、对话、表演等形式,将学生个体难以解决的问题按照组内交流、组外互动、集体探讨的先后顺序分层攻破。其间,教师主要是通过“下水”,了解行情,掌握动态,抓拍问题,聚焦病灶,巧开处方。
通过以上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各方面的主动性和活力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激发。
(1)彰显了蓬勃的生命活力。由于学习模块的预设与内容前置,绝大部分的问题在课外解决,课堂上的时间主要是用来交流、展示、探究,教师退出了讲台,成为“首席学生”,教课也就变成了“上学”,最大程度地还权于学生,还时于学生。用站在新课改前沿的王雪钰老师的话概括就是:“以前的课堂是教师的“单口相声”,现在是“三句半”,三句是学生,那说在“点子”上的半句是老师。”[3]
(2)激发了持续的内在动力。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依托集体智慧,用心用技,在难度、内容、形式和要求上分为四个层级:A为“识记级”,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解决;B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融会贯通;C为“应用级”,要求学生学以致用;D为“拓展级”,要求学生链接经验,挂钩生活,延伸社会。这样,既保留学生争当合作学习小组“学长”的内部动机,又存有小组间竞争对抗时抢着发言、维护集体荣誉的外围激情,形成人人联动格局。
(3)凝聚了强大的团队合力。合作学习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自学满足了自我发现的需要,易于自我认同;小组的学习,使自我约束力和学习热情大增;小组的考评、交流,促进了组间的竞争,激活了团队意识,形成合作共赢的态势。
3.真心赏识,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兴奋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本模式成功之一就是在精彩的课堂用语赏识性鼓励上。一是评价到位、语言准确。如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时,就评价为:“你读得真有感情,特流利,如能把字音读准、速度放缓些就更好了。”二是评价及时,语言生动。如发现学生学习进步,可评价:“看到你的进步,我非常高兴,这说明只要你努力去做,就会有所收获”;当同学慷慨激昂的陈词、绘声绘色的交流后就评价说:“对!说得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并说得这么好!”三是评价巧妙,方式多元。如对一个发言非常好的学生,可突破表扬:“你不仅概念清楚、用词准确,而且善于倾听别人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这是一种极好的学习品质。”此外还有如雷的掌声、微笑的点头、会心的眼神、悄竖的拇指等。如此精巧的点评,适时的赏识,平等的对话,深层的交流起到了迸发灵感、碰撞智慧、生成精彩的兴奋作用,从而进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理想境界。
二、历史课中的“问题研究”,盘活了学校的校本资源
1.“导学案”是特色校本教材
“导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和生活实感,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高效课堂的路线图。实质是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其间知识整理是重点,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阅读思考是特色,可根据文本内容进行诱思,也可开阔视野适当外延,还可穿插专家业绩、热门话题等;练习反馈是着力点,不仅能巩固知识,掌握技能,还能优化认知,培养创新能力;问题探究是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帮助学生找寻知与行、理论与实践问题方面的破解之法。教师上课后提交留存的“导学案”都是经过“五备”而成的,即个人初备、形成个案;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完善整理、形成定案;跟踪听课、形成复案;教后反思、形成存案。它集教案、学案、评案于一体,三案合一,是学校特色校本教材,是不可多得的原创而又丰厚的资源财富。
2.错题集是个性资源宝库 “教室就是让学生出错的地方”[4],出错是学生的权利。这里所谓的“错”是指中学历史课堂上师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不是错,只是“学习”的别名,另面的独特想法、创新意识和教学机智。如果正确认识,及时抓取,主动接纳,睿智包容,用心经营,将会彰显其价值,变错误为资源,化腐朽为神奇,演绎另类精彩。因为所有成功的背后,都积累着无数的错误,都埋葬着无数的失败,只有站在错误的背后,才能更清楚地看见正确的真理。
学校人手一册的历史错题活页本就是个性的做法。它不仅归纳了学生本人在复习、练习、测验、模考中容易犯错的题,是班级的“错题支行”;还用三色笔按订正、汇总、纠错三类进行整理,有错型、错因、订正、改编等,是自身错误的系统汇总;此外还对错题进行科学归类,定期浏览,相互交流,外延错误时空,起到了警示借鉴和预防杜绝的作用。教师借助此本能重新定位,准确辨别,及时筛选,深度挖掘,纠错增值;学生凭借此本也能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增长才智,因“差错”而“精彩”,在错误中“站立”起来。
三、历史课中的“问题研究”,催生了教师的职业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新课改实施的一年多来,许多教师亲自体验了困惑、苦恼、彷徨,正面应对了课改“阵痛”,经历了蜕脱的痛苦和蝶变的美丽,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教师的职业成长经历——痛苦并幸福着,快乐着。
青年教师庙诗仙,就是众多中的一个典型。2011年11月,工作仅四年的他,就带着领导的嘱托、同行的期盼,承载着全部的课改希望,参加了在江苏省扬州市画川中学举办的课改优质课展示活动。在回顾这段经历时,他深有感触地说:“心情是复杂的,磨课是痛苦的,记忆是难忘的,成长是幸福的。当得知我有幸被选拔参展时,心情是忐忑的——既有困惑、顾虑与担心,又有兴奋、喜悦与感动。虽然观念转变及时,但课改起步晚、推进快、践行短。展示前一周接到指定课题后,备课是紧张的——翻阅版本,理解意旨,查看资料,确立思路,广泛磋商,求同存异,组织编撰。学案草成后,多轮研讨,反复修正。磨课是痛苦的——前后三轮试上课,记忆特深的第一次,由于是课改校第一次外选跨大市上课,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心里没底,而且准备不足,结果是问题成堆,失误连片。对于要面子、自尊较强的我来说,句句如刺,刺刺入骨,字字似针,针针见血,委屈的泪水充盈双眼,强咽于心。可这并未泯灭我的斗志,相反,愈加激发了我竞争上进的劲头,正如名人所言‘困惑是营养,挫折是资源,我们在困惑中顿悟,在挫折中成长’。此后的几天,没日没夜的在痛苦中艰难前行:虚心倾听,找出症结,‘宽容’面对,‘平和’接受,‘理智’看待,‘灵性’处置,多方调整,数遍修改,死命打磨,结果收获意外神采。”在参评的教师中,他是最年轻也是被认可最多的,与会的专家、学者对他的课倍加赞扬,列出了五大优点,给予一致好评。这次考验使他明白了经历就是磨炼,而磨炼是另一种幸福感受方式,意味着成长与收获。正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所说:“公开课是青年教师最好的‘炼炉’——你会在宽泛的阅读中积淀自己,在众多‘师傅’的搀扶下学会站立,在无数的打磨中得到提升,在提升中走出精彩的人生。”他的经历就是课改教师幸福成长的缩影,半年多的时间里,县级以上开设的优质课、公开课展示课20多节,发表、获奖论文190篇。过程虽然艰辛,可记忆难忘,成长幸福。
此外,新课改的实施,让教师做“首席”,成为全班最优秀的学习者,一改过去“悲剧英雄”——嗓子教哑、眉毛打结、身体累垮的惨象,从枯燥单调中脱身,于繁重杂务里解放,增强了职业幸福感。
阿尔伯特·哈伯德有句名言:“世界会给你以厚报,既有财富也有荣誉,只要你具备这样一种品质,那就是——主动性。”课改亦是如此,对于一路前行一路放歌者来说,一旦上路,就会发现最初预想的许多困难只是前行路上的浪花,就会体味到参与课堂教学改革无法言说的妙处。虽然以后的路还很长,但请相信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美国本杰明·拉什则说:“站在历史的枝头微笑,可以减免很多烦恼。”是的,站在课改的枝头微笑,我们欣然,但不自满陶醉;我们前行,但绝不拘泥于困难的羁绊,因为更美好的未来在向我们招手……虽然“那门是窄的,那路是长的”,[5]但请相信未来,请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2]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3]李炳亭.“课变”——记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N].中国教师报,2008-10-16.
[4]魏德胜.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J].中学语文,2007(22).
[5]史平.基于新课程的农村社会学科教师专业发展途径[EB/OL].http://blog.eastmoney.com,2009-03-11.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李集中学)
(责任编辑:吴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