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注重人的发展、个性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要求,开发他们的潜能,发展个性。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应立足于促进人的发展,立足于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个性发展 培养研究
一、在阅读中陶冶个性情感
充满着个性的情感生活,是语文教学的个性与灵魂。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在阅读中的感悟过程是学生个性情感的形成过程。
1.以境促读。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中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综合技术的交互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其身临其境。教师也可运用表情、声调、手势、体态及准确精当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使学生随教学情境而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进入课文所表达的情境,并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乘兴引导学生朗读。读的形式要多,面要广,可以让学生看老师读,评评老师读得怎样。还可听听同学的朗读,由学生自己评一评应该怎样读。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力,又能读出个性。教师还应根据教材特点,为提高学生读的能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入情入境时,自然而然地将无声语言变成“书声琅琅”的有声语言。
2.以悟激情。“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教师要把读的权力和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以读为本,尽量让学生熟读深思,体味情感。“文章是感情之物”,但是“知识如果没有经过老师情感加工,学生接受得越多,就会变得越冷漠。”教师要善于将知识进行情感加工,使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甚至受到心灵的震撼。当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内涵,就会发现玄机产生感悟,并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得到升华。从而激励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激发学生描绘生活,表现生活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会产生对语言感悟程度、方向、角度的差异,从而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二、在质疑中激活个性思维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表现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造力的发展要以质疑能力为基础。要变教师指导下学生集体学习为教师组织下学生自主学习,使阅读过程成为“初读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概括归纳”的过程,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碰撞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1.创造条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生疑、质疑、解疑”为发展思维创造条件是非常必要的。⑴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将疑问写在本子上或在书上做记号。⑵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课前十分钟由学习小组自主交流,共同讨论,解决一部分力所能及的疑问,促进生生互动。⑶师生互动,师生共同解决另一部分学习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或全体学生较为集中的几个疑难问题。学生也可以就自己已经掌握的问题向其他小组提问,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调动其创造的积极性。⑷最后让学生对照课前预习提出的问题,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或提出尚模糊不解的问题。
2.培养能力。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质疑能力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大致的进程是这样的:⑴由字入手。教学一些复杂或易错的生字,让学生自己说说这个字应注意什么。通过变换角色,使学生增强记忆。这是学生质疑的初始或萌芽阶段。⑵以词过渡。给定段中的一个重点句子,让学生提出疑难,学生畅所欲言:“句中的某个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这个词,换个词好不好?这个词说明了什么?”学生能掌握重点词语突破法,这是学生质疑能力的过渡阶段。⑶抓住课题质疑。
三、在读写中形成个性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拓宽语文学习渠道,使学生形成能力,发展健康的个性。”
1.课外阅读是重要的途径。语文学习与做其他任何事情一样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量不足,感性认识不足,难以产生理性的飞跃。小学教材中有许多歌颂古今中外革命前辈、英雄人物、科学楷模的文章,可引导学生阅读名人故事专辑,得到多方面深入了解,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可见,真实的阅读在于:让语言学习在大量的以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中,发展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通过课内外融合促进,才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课外阅读更重要的是有益于创造性品质的培养,大量的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开拓了他们的眼界,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课外阅读也是学生建构精神世界,塑造完美人格,树立崇高理想的重要渠道。阅读时,书里的那些人生箴言中蕴涵的博大精深思想、崇高品格潜移默化地影响正在成长中的学生。
2.写作是表现。读与写有机结合,阅读是知识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是知识技能的运用,是阅读的延伸和发展,是个性的表达和表现。只有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怀释放,学生才能“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教师平时可结合阅读教学,出一些让学生自由表达观点的作文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个性发展 培养研究
一、在阅读中陶冶个性情感
充满着个性的情感生活,是语文教学的个性与灵魂。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在阅读中的感悟过程是学生个性情感的形成过程。
1.以境促读。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中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综合技术的交互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其身临其境。教师也可运用表情、声调、手势、体态及准确精当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使学生随教学情境而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进入课文所表达的情境,并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乘兴引导学生朗读。读的形式要多,面要广,可以让学生看老师读,评评老师读得怎样。还可听听同学的朗读,由学生自己评一评应该怎样读。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力,又能读出个性。教师还应根据教材特点,为提高学生读的能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入情入境时,自然而然地将无声语言变成“书声琅琅”的有声语言。
2.以悟激情。“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教师要把读的权力和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以读为本,尽量让学生熟读深思,体味情感。“文章是感情之物”,但是“知识如果没有经过老师情感加工,学生接受得越多,就会变得越冷漠。”教师要善于将知识进行情感加工,使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甚至受到心灵的震撼。当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内涵,就会发现玄机产生感悟,并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得到升华。从而激励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激发学生描绘生活,表现生活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会产生对语言感悟程度、方向、角度的差异,从而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二、在质疑中激活个性思维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表现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造力的发展要以质疑能力为基础。要变教师指导下学生集体学习为教师组织下学生自主学习,使阅读过程成为“初读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概括归纳”的过程,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碰撞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1.创造条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生疑、质疑、解疑”为发展思维创造条件是非常必要的。⑴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将疑问写在本子上或在书上做记号。⑵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课前十分钟由学习小组自主交流,共同讨论,解决一部分力所能及的疑问,促进生生互动。⑶师生互动,师生共同解决另一部分学习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或全体学生较为集中的几个疑难问题。学生也可以就自己已经掌握的问题向其他小组提问,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调动其创造的积极性。⑷最后让学生对照课前预习提出的问题,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或提出尚模糊不解的问题。
2.培养能力。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质疑能力必须遵循这一规律。大致的进程是这样的:⑴由字入手。教学一些复杂或易错的生字,让学生自己说说这个字应注意什么。通过变换角色,使学生增强记忆。这是学生质疑的初始或萌芽阶段。⑵以词过渡。给定段中的一个重点句子,让学生提出疑难,学生畅所欲言:“句中的某个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这个词,换个词好不好?这个词说明了什么?”学生能掌握重点词语突破法,这是学生质疑能力的过渡阶段。⑶抓住课题质疑。
三、在读写中形成个性品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拓宽语文学习渠道,使学生形成能力,发展健康的个性。”
1.课外阅读是重要的途径。语文学习与做其他任何事情一样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量不足,感性认识不足,难以产生理性的飞跃。小学教材中有许多歌颂古今中外革命前辈、英雄人物、科学楷模的文章,可引导学生阅读名人故事专辑,得到多方面深入了解,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可见,真实的阅读在于:让语言学习在大量的以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中,发展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通过课内外融合促进,才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课外阅读更重要的是有益于创造性品质的培养,大量的课外阅读,丰富了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开拓了他们的眼界,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课外阅读也是学生建构精神世界,塑造完美人格,树立崇高理想的重要渠道。阅读时,书里的那些人生箴言中蕴涵的博大精深思想、崇高品格潜移默化地影响正在成长中的学生。
2.写作是表现。读与写有机结合,阅读是知识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是知识技能的运用,是阅读的延伸和发展,是个性的表达和表现。只有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怀释放,学生才能“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教师平时可结合阅读教学,出一些让学生自由表达观点的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