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在生物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双基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设计的导言能否产生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门扉,这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只有设置的悬念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了思考,一下子将注意力集中起来,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小结时,教师采用悬念式结尾,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结束新课,以引起他们不断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同学们在课后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讨论,提出了许多有创造性的意见。在每个教学环节,教师都要拨动学生的心弦,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提出思考性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这些思考性问题,尽管学生一时还不能全部解答,但都能激起其认识的冲突,活跃思维、诱发兴趣,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有积极作用的。
创设情境也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好方法。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利用生物标本、模型、实物、录像等一切条件,或利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某些生物学现象,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的境界。例如:在讲“构成植物体的细胞”时,让学生看一段细胞自我介绍的课件;在讲“心脏”时,让学生传看一下心脏模型……使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唤起学生探求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二、制造矛盾,设疑问难
培养思维能力总是从问题产生开始的。根据这一特点,在生物学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有意识地制造矛盾,设疑问难,强化学生的思维,以利于解决问题;有意制造冲突,引起学生注意,积极思考答案。这样比教师直接阐明的效果好得多。要制造矛盾,就必须设计好问题。首先要注意设计的问题必须合乎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否则,矛盾不但解决不了,还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其次,在课堂上要善于诱导学生质疑,尤其是启发他们从无疑中生疑,发展求异思维。例如:在讲年轮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怎样计算美国加利福尼亚“巨杉”的年轮。当然,学生会有很多办法:有的学生说:把树锯倒不就可以数年轮了吗?有的建议在树的基部抽取一小部分扇面来数年轮。有一个学生提出挖一段根数一数年轮,这个学生打破了“只有把树锯倒才能数年轮”的思维定势,这就使学生在思维的开放性方面受到了训练。
三、连续思维,纵横递进
创造性思维的标志之一,就是要敢于凭借已有的知识探究未知的问题,形成思维的连续活动。为此,生物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联想条件,使他们学会联想,思维层层深入。教学实践证明,在将学生思维不断引向深入的过程中,可采用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二种方式。纵向思维就是顺着已知的问题向纵深发展,连续考虑,探本溯源。教学上的主要表现就是教师连续地向学生提问,使前一个问题作为后一个问题的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继续或结论。这样,每一个问题就成为学生思维的阶梯,许多问题形成一个问题链,使学生在明确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思维过程本身就是由感性的东西逐渐引向理性的抽象概括,如果把感性认识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就更能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横向思维就是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去思考与之类似、相关的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横向思维的连续进行,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实现知识的“迁移”。所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说法,正是这种“迁移”的体现。在横向思维的过程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求同和求异。求同,即引导学生关注现象的共同点,从不同的现象中寻求所包含的共同本质和规律;求异,即引导学生关注现象之间的差别,这是一种比较高的、往往有着强烈创造精神的思维。很明显,求异思维给学生带来的思维空间远远超过求同思维,它有利于思维翅膀更好地飞翔。
通过求异思维的培养,可以拓宽學生的思路,提高分析鉴别能力。求异思维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得当。
四、分析综合,归纳提高
思维过程中少不了分析综合。没有分析,认识不能深入;没有综合认识不能提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为此,在生物教学中应严格遵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规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对各种生理现象的分层剖析,将各个系统的特征辨析清楚,再加以综合概括,既能加深理解各系统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获得正确完整的知识,又能激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分析,让学生把握知识的脉络和思路,最后再进行总结。例如:在讲《生物进化的历程》一节时,讲人类的出现,要分析人的特征:胎生,哺乳。这与哺乳动物有亲缘关系。这种结论是综合。那么人与哪种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最近呢?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进一步分析,由于环境变化,影响到地面上的古猿,最后进化成人,边分析边综合,自然就得出了结论,从而使学生明确各部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设计的导言能否产生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门扉,这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只有设置的悬念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了思考,一下子将注意力集中起来,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小结时,教师采用悬念式结尾,给学生留下值得回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结束新课,以引起他们不断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同学们在课后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讨论,提出了许多有创造性的意见。在每个教学环节,教师都要拨动学生的心弦,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提出思考性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这些思考性问题,尽管学生一时还不能全部解答,但都能激起其认识的冲突,活跃思维、诱发兴趣,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有积极作用的。
创设情境也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好方法。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利用生物标本、模型、实物、录像等一切条件,或利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某些生物学现象,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的境界。例如:在讲“构成植物体的细胞”时,让学生看一段细胞自我介绍的课件;在讲“心脏”时,让学生传看一下心脏模型……使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唤起学生探求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二、制造矛盾,设疑问难
培养思维能力总是从问题产生开始的。根据这一特点,在生物学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有意识地制造矛盾,设疑问难,强化学生的思维,以利于解决问题;有意制造冲突,引起学生注意,积极思考答案。这样比教师直接阐明的效果好得多。要制造矛盾,就必须设计好问题。首先要注意设计的问题必须合乎学生的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否则,矛盾不但解决不了,还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其次,在课堂上要善于诱导学生质疑,尤其是启发他们从无疑中生疑,发展求异思维。例如:在讲年轮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怎样计算美国加利福尼亚“巨杉”的年轮。当然,学生会有很多办法:有的学生说:把树锯倒不就可以数年轮了吗?有的建议在树的基部抽取一小部分扇面来数年轮。有一个学生提出挖一段根数一数年轮,这个学生打破了“只有把树锯倒才能数年轮”的思维定势,这就使学生在思维的开放性方面受到了训练。
三、连续思维,纵横递进
创造性思维的标志之一,就是要敢于凭借已有的知识探究未知的问题,形成思维的连续活动。为此,生物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联想条件,使他们学会联想,思维层层深入。教学实践证明,在将学生思维不断引向深入的过程中,可采用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二种方式。纵向思维就是顺着已知的问题向纵深发展,连续考虑,探本溯源。教学上的主要表现就是教师连续地向学生提问,使前一个问题作为后一个问题的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继续或结论。这样,每一个问题就成为学生思维的阶梯,许多问题形成一个问题链,使学生在明确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思维过程本身就是由感性的东西逐渐引向理性的抽象概括,如果把感性认识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就更能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横向思维就是启发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去思考与之类似、相关的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横向思维的连续进行,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实现知识的“迁移”。所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说法,正是这种“迁移”的体现。在横向思维的过程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求同和求异。求同,即引导学生关注现象的共同点,从不同的现象中寻求所包含的共同本质和规律;求异,即引导学生关注现象之间的差别,这是一种比较高的、往往有着强烈创造精神的思维。很明显,求异思维给学生带来的思维空间远远超过求同思维,它有利于思维翅膀更好地飞翔。
通过求异思维的培养,可以拓宽學生的思路,提高分析鉴别能力。求异思维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得当。
四、分析综合,归纳提高
思维过程中少不了分析综合。没有分析,认识不能深入;没有综合认识不能提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为此,在生物教学中应严格遵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规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对各种生理现象的分层剖析,将各个系统的特征辨析清楚,再加以综合概括,既能加深理解各系统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获得正确完整的知识,又能激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分析,让学生把握知识的脉络和思路,最后再进行总结。例如:在讲《生物进化的历程》一节时,讲人类的出现,要分析人的特征:胎生,哺乳。这与哺乳动物有亲缘关系。这种结论是综合。那么人与哪种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最近呢?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进一步分析,由于环境变化,影响到地面上的古猿,最后进化成人,边分析边综合,自然就得出了结论,从而使学生明确各部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